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糖尿病肾病(DN)
2
DN是糖尿病(DM)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
1型DM约有40%死于DN尿毒症;2型DM中 DN发生率约20%,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 在欧美国家,因DN已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的患者,占透析及肾 移植的1/3;在我国,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3
DN的发病机理(一) 尚未完全阐明,DN的发生发展是遗传与环境 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有DN的家族聚集性,有报告DN患者的同胞
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有DN的家族聚集性,有报告DN患者的同胞 中有33-83%发生DN 而无DN者的DM患者,其同胞发生DN的仅有 10-17% 发现DN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 多态性可能有关联
4
DN的发病机理(二) 代谢紊乱 A 1. 高血糖和多元醇旁路亢进可使肾基底膜增 厚,尿蛋白排出增多,肾小球滤过率(GFR) 下降 速度快;
2. DCCT已证实血糖控制良好者发生微血管 病变少 ; 3. 也有证据表明,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防 止 DM发生DN
5
DN的发病机理(三) 代谢紊乱 B 脂代谢紊乱 高胆固醇(TC)可促进GFR的下降速度和肾小 球硬化的发展。有证据显示,降低血TC
后可使尿蛋白的排泄率减低 C 高血压 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原发性高血 压家族史的DM患者发生DN危险性增加3倍 血压昼夜节律失常对DN发展有重要影响,夜间 血压不降可使GFR下降速率加快
6
DN的发病机理(四) 肾脏血液动力学改变 在DN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在DM一开始就可以有肾脏增生肥大,但组
织结构尚无异常,此时已有肾血浆流量增 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肾小球滤 过率增高20-40%。 肾小球高滤过与DN的 形成和发展显著相关
7
DN的发病机理(五) 肾脏血液动力学改变 已有证据显示,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和 高滤过可延缓DN的形成与发展,引起肾小球高滤过的原因 1)高血糖 2)高蛋白摄入 3)肾体积增大,致滤过面积增大 4)血管活性物质如血 管紧张素Ⅱ(AⅡ)、内皮素(ET)、NO、心 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以及伴随出现的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增高等
8
DN的发病机理(六) 肾脏血液动力学改变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增加,可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加,滤过膜的负电荷减少,孔径增大,毛细血管通性增加,开始漏出小分子白蛋白 但可以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以致尿白蛋白排泄不增加 但因细胞溶酶体酶被激活,可致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增加,再进一步发 展可使尿蛋白排泄增多、GFR下降,大量蛋白尿 发展至肾功能不全
9
DN的发病机理(七) 细胞生长因子 由于DM时多种代谢紊乱造成全身特别是肾脏局部
细胞生长因子的改变,而在DN发生发展中起一定 作用,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I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AngⅡ,ET(内皮素)和前列腺素等 可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肥大和胶原合成,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10
DN分期(一) 第一期 肾增生肥大高滤过 已诊断DM GFR↑↑ 肾体积增大(B超) GFR>130ml/min
临床无症状 ↑20-40% 厚,系膜区扩大 (尿白蛋白的排汇正常) 第三期 隐匿期(早期) DN DM5-10年 微量白蛋白 /5患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20-200µg/ 视网膜病变↑ 分,或30-300mg/24h) 尿蛋白 g/24h GFR> or =正常
11
DN分期(二) 第四期 症状性 DN DM10-25年 尿白蛋白>300mg/日 60-70%人有
(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0.5g/日 , 高血压,水肿 GFR↓(当UAER=100 mg/24h时开始下降, 下降速率1ml/分/月)视网膜病变↑↑ 第五期 终末期DN DM15- 蛋白尿 氮质血症→尿 GFR<正常值1/ 毒症
12
早期诊断指标(一) 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 晨尿(6ml)白蛋白>20mg/L,或晨尿(6ml)白蛋白/肌酐
>2.5mg/mmolCr,进一步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排出量有变异,应在1-6月内收集3次24h尿,若二次 为20-200µg/分或30-300mg/日,或3次平均值为 30-300mg/日可诊断 影响因素:酮症、原发性高血压、血糖控制差、心衰 泌尿系统感染、其他肾病
13
早期诊断指标(二) 血肌肝清除率(ml/min) = (140-年龄)x体重(kg) x血肌酐(mg/dl) μ为常数, 男 = 女 = 1.05 或 = (140-年龄)x体重(kg)xu 血肌酐(μmol/L)
14
早期诊断指标(三)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增 高,尿NAG/Cr比值增高,可先于尿白蛋白排泄率 增高;
尿转铁蛋白(TRF):其分子量与白蛋白相似,但TRF 所带负电荷明显比白蛋白少,当肾小球滤过膜负电 荷减少而裂孔尚无增大时,TRF可以从肾小球滤过, TRF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比微量白蛋白更敏感; 尿内皮素-1(ET1)升高可反映早期肾小管损伤,血ET-1升高反映早期肾小球的病变。
15
治 疗(一) 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达5.6~7.0mmol/L,餐后血 糖达8.0mmol/L,HbA1c<7.0%;
治 疗(一) 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达5.6~7.0mmol/L,餐后血 糖达8.0mmol/L,HbA1c<7.0%; 限制蛋白摄入:微量白蛋白尿摄入蛋白1g/kg/日,进 入临床蛋白尿期且肾功能正常者,摄入蛋白0.8g/kg/ 日;血尿素氮升高者,摄入蛋白0.6g/kg/日,其中2/3 来自动物蛋白,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也可按GFR作适当调整:GFR<50ml/分时适当限制蛋白,GFR为10-20ml/分者用0.6g/kg,>20ml分者可加5g/日,<5ml分者仅能用约20g/日蛋白质; 限制脂肪摄入 限钠
16
治 疗(二) 控制血压水平:血压>140/90mmHg时就应开始降压治疗, 控制在<135/85mmHg,以ACEI 或 ACE受体阻断 剂最好, 钙拮抗剂降低尿蛋白和保护肾脏作用不如 ACEI; 治疗高血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理 A. 阻滞 AⅡ形成,使缓激肽增加,降低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压从而纠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减少蛋 白尿,目前已证实ACEI还可以直接改善肾小球毛 细血管的选择滤过作用; B. 降低系膜细胞对大分子物质的吞噬作用,从而减少 了因蛋白尿导致的系膜细胞增生及小管间质纤维化;
17
治 疗(三) C.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使已形成的细胞外基质部分得以降解;
治 疗(三) C.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使已形成的细胞外基质部分得以降解; D.抑制AⅡ诱导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 物PAI-1生成的能力,使PAI-1减少; E.抑制肾小管对钠重吸收作用; F.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交感神经 兴奋性; G.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18
治 疗(四) H. 以上作用不依赖其降压作用,即使不伴有高血压 者也可用此药效果也好; I . 其副作用主要由于激肽增高引起咳嗽,不能用于
治 疗(四) H. 以上作用不依赖其降压作用,即使不伴有高血压 者也可用此药效果也好; I . 其副作用主要由于激肽增高引起咳嗽,不能用于 伴有低肾素低醛固酮者或Ⅳ型肾小管酸中毒者, 因为可以加重高血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1Ra):能特异性抑制全身及局部器官组织的自分泌与旁分泌AΠ的生物效应,作用与ACEI相似,因为对激肽无影响,可以无咳嗽副作用;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性; 肾移植。
19
预 后 蛋白尿是中年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危险因素,伴蛋白尿者有较高的血压和血浆胆固醇。
预 后 蛋白尿是中年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危险因素,伴蛋白尿者有较高的血压和血浆胆固醇。 蛋白尿与肾和心血管高死亡率有关,蛋白尿与肾功能衰竭有因果关系,1型DM蛋白尿与肾病、肾功能衰竭关系最密切,而2型DM蛋白尿与心血管病的关系较肾更密切。 1型DM出现蛋白尿,45%在55岁以前死于尿毒症,其次是冠心病。而2型DM出现蛋白尿后冠心病是重要死亡原因,其次是癌肿、尿毒症等.因此在DM早期,防治肾小球高滤过是延缓蛋白尿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