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2 肾功能不全 概述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3 学习要点: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概念。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生机制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熟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和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尿毒症。

4 概述 肾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①排泄 ②调节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任何原因引起的肾泌尿功能障碍,使代谢废物及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肾衰据病程长短和发病急缓可分为: 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和尿毒症

5 急性肾衰竭(ARF) 概念: 急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
少尿或无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等。

6 急性肾衰竭(ARF) 病因及分类: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功能性): 2.肾性肾衰竭(器质性): 3.肾后性肾衰竭: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②严重脱水 ; ③各种类型休克 :④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 2.肾性肾衰竭(器质性): ①广泛肾小球损害 ;②急性肾小管坏死; ③急性肾血管疾病; ④急性间质性肾炎 。 3.肾后性肾衰竭: ①泌尿道结石;②泌尿道周围压迫。

7 急性肾衰竭(ARF) 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有效滤过压↓ 肾前因素: 肾后性因素: 休克、心力衰竭等 结石、肿瘤等
肾前因素: 肾后性因素: 休克、心力衰竭等 结石、肿瘤等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管强烈收缩 尿路梗阻 肾血液灌流量↓ 肾小球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有效滤过压↓ 少尿

8 损伤近曲和髓袢 交感-肾上腺髓质S兴奋 肾内DIC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ARF) 肾性因素: 肾疾患、肾毒物等 损伤近曲和髓袢 交感-肾上腺髓质S兴奋 肾内DIC 急性肾小管坏死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重吸收Na+Cl-↓ 激肽和PGE2合成减少 原尿回漏 管型形成 原尿钠增多 肾血液灌流量↓ 刺激致密斑 肾间质水肿 肾小管阻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球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少尿

9 急性肾衰竭(ARF) 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4)高血钾 (5)氮质血症(azotemia)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少尿期: (1)尿的变化 (2)水中毒 (3)代谢性酸中毒 (4)高血钾 (5)氮质血症(azotemia) 2.多尿期: 3.恢复期: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0 1.少尿期: 此期一般持续7~14天 (1)尿的变化:少尿:尿量<400ml/24h;或无尿:尿量<100ml/24h;
功能性ARF与器质性ARF尿变化的不同特点: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尿比重 >1.020 <1.015 (常固定在 ) 尿钠 <20mmol/L >40mmol/L 尿蛋白 阴性或轻微 +~++++ 尿渗透压 >700mmol/L <250mmol/L 尿沉渣镜检 轻微 显著(颗粒管型、红白细胞、变性上皮细胞) 尿/血肌酐比值 >40:1 <10:1 甘露醇利尿效应

11 1.少尿期: (2)水中毒: 原因:①肾脏排尿量严重减少;②机体分解代谢增强 使内生水增多;③输液过多。
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脑水肿(ARF患者应严密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3)代谢性酸中毒: 特点:进行性、不易纠正。酸中毒可抑制心血管和 CNS功能并促进高血钾。 机制:①GFR使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 ②肾小管泌H+、泌NH3重吸收HCO3-的功能碍; ③分解代谢增强,体内固定酸产生增多。

12 1.少尿期: (4)高血钾: 是ARF最严重的并发症(高血钾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甚至心跳骤停)。
机制:①钾排出减少:尿量减少使钾随尿排出减少; ②组织损伤和分解代谢增强,使钾大量释放到细胞液; ③酸中毒时,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 ④摄入过多富含钾食物、药物,输库存血。 (5)氮质血症(azotemia): 血中尿素、尿酸、肌酐等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升高。 机制:①肾脏排泄功能障碍; ②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感染、中毒、组织严重创伤等)。

13 ⒉多尿期 : 当尿量>400ml/24h时,即进入多尿期,预示病情好转。随后尿量成倍增长,尿量可达 ml/d甚至更多(此期持续1~2周)。 多尿的机制: 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②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③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再生、修复,但其重 吸收功能低下; ④少尿期潴留在体内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 量滤出,增加了肾小管中原尿的渗透压,产生渗透 性利尿作用。

14 ⒊恢复期: 一般发病后一个月左右进入此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但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恢复很慢,需6月~1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15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约占ARF的20%左右。 主要特点: ①尿量无明显减少,可在600~1000ml/d左右; ②低比重尿、低尿钠;
③有氮质血症。 发生机制:患者GFR降低程度不严重,肾小管损害较轻,主要表现为尿浓缩功能障碍。 非少尿型ARF病变较轻,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16 急性肾衰竭(ARF) 防治原则: ⒈预防: ⒉综合性治疗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导致或加重ARF的各种因素。
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抗染、 纠正水电解代谢紊乱、解除尿道梗阻等; (2)合理用药,慎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尤其是对已有疾病 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⒉综合性治疗措施: (1)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防止水中毒发生; (2)纠正高钾血症: ①静脉滴注葡萄糖和胰岛素,使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多, 促进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②静脉内注入葡萄糖酸钙,对抗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用;

17 急性肾衰竭(ARF) 防治原则: ③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如聚笨乙烯磺酸钠)口服或 肠,使钠钾在肠内交换,钾随树脂排出;
④严重高钾血症,应用透析疗法。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抗感染; (5)控制氮质血症 ①滴注葡萄糖以减轻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②静脉内缓慢滴注必需氨基酸,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尿 素氮上升度; ③透析疗法(如有条件ARF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给以透 析治疗,降低死亡率)

18 慢性肾衰竭(CRF) 病因 发展进程 发病机制 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是指各种疾病造成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有功能的肾单位逐渐减少,以致引起肾脏泌尿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病因 发展进程 发病机制 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19 慢性肾衰竭(CRF) 病因: 以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约占50%-60%),其它:慢性肾疾患(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多囊肾、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肾血管疾患(如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尿路慢性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均可引起CRF。

20 慢性肾衰竭(CRF) 发病机制: CRF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⒈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脏损伤早期,肾功能只能由健存的肾单位代偿。随着病变的发展,健存的肾单位越来越少,当健存的肾单位减少到不能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时,内环境开始发生紊乱,出现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⒉矫旺失衡学说 该学说认为,当肾脏损害引起肾单位减少时,为了排出体内过多的溶质,机体可通过分泌某些体液因子(如激素)来促进其排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1 慢性肾衰竭(CRF) 发病机制: ⒊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而这种矫旺作用又引起新的失衡,即这些体液因子除影响肾小管的功能外,又可对机体的其它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⒊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当肾脏损害使多数肾单位破坏后,健存肾单位的代偿性功能加强,出现过度滤过,长期负荷过重可致肾小球纤维化,使肾损害加重,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2 慢性肾衰竭(CRF) 发展进程: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程是进行性加重的,按病变发展可分为以下四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 血液生化指标 临床症状
肾储备功能降低期 正常的30% 以上 无明显异常 无任何症状 肾功能不全期 正常的25%-30% 轻或中度氮质血症 多尿、夜尿、乏力、轻度贫血 肾功能衰竭期 正常的20%-25% 明显的氮质血症 代酸、夜尿、严重贫血,低钠、低钙、高磷血症 尿毒症期 正常的20%以下 严重的氮质血症 尿毒症中毒症状

23 慢性肾衰竭(CRF) 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⒈尿的变化 CRF早期出现多尿(2000ml/d)、夜尿、低比重尿→等渗尿;晚期:少尿、尿质异常。 多尿原因: ①多数肾单位遭破坏后,流经残存肥大肾小球的血流量代偿性增加,原尿生成增多,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速度也相应加快,重吸收减少;②渗透性利尿;③肾小管对尿的浓缩功能降低。 ⒉氮质血症 血浆非蛋白氮浓度超过正常。 ⒊肾性高血压 机制:①钠水潴留;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③肾减压物质生成减少。

24 慢性肾衰竭(CRF) 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⒋ 水、电解质紊乱 (1)水代谢紊乱:由于肾泌尿和稀释功能降低可导致脱水,
但如水份补充过多又可造成水中毒; (2)钠代谢紊乱:由于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尿钠排出较 多,如因水肿长期限制钠盐摄入可导致低钠血症,如摄 钠过多又可引起钠水潴留。 (3)如进食太少或呕吐、腹泻致钾丢失过多可致低钾血症。 晚期,由于少尿、大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输入库存血 及酸中毒等→高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肾排磷减少而致血磷升高→血钙下降 (钙吸收减少)

25 慢性肾衰竭(CRF) 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⒌代谢性酸中毒:肾脏排酸(如磷酸盐、硫酸盐、有机 酸)减少以及肾脏泌H+重吸收HCO3-障碍。
机制:①促红细胞生成素形成减少; ②毒性物质在体内滞留可抑制骨髓造血; ③肠粘膜损伤使铁吸收减少; ④出血倾向。 7.出血倾向:皮下出血、鼻衄、胃肠出血或月经过多。 其原因与血小板量的减少(骨髓内血小板生成受抑制) 与质的异常(尿素或胍基琥珀酸可使血小板功能异常) 有关。

26 尿毒症 概念: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由于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最终引起全身各系统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尿毒症。 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1.神经系统: 体倦无力、头痛、头晕、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定向力障碍,并常出现欣快感、妄想或抑郁症→嗜睡、昏迷。由尿毒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称为尿毒症脑病。其发生可能与毒性物质的蓄积引起脑水肿、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氧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

27 尿毒症 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2.消化系统:胃肠粘膜引起糜烂、溃疡→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3.心血管S:肾性高血压、代酸、高血钾、贫血以及毒性物质→心衰、心律紊乱、纤维素性心包炎。 4.呼吸系统:酸中毒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严重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可出现深而慢的kussmaul呼吸。由于尿素被细菌酶分解产氨,患者呼出气体有氨臭味。尿素刺激也可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 5.皮肤:毒性物质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尿素随汗腋排出→尿素霜。


Download ppt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