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2
布農族的遊耕文化 布農族對山非常崇敬,以謙卑、親暱的心情,在山中採擷、耕種和狩獵,承受大地恩賜,所以我們自稱是大地的子民。我們布農族有些祖先遺留下來高超的智慧,如:取不盡的哲學、入屋低頭和精靈恩賜…等,都一再強調環境保育的重要。
3
取不盡的哲學 從前有漢族商人到部落收購獸皮和獸骨,商人慫恿族人:「我大老遠來買獸皮和獸骨,收購的數量少,對我來說是不划算。所以下次狩獵多一點,我上山來收才合算。」 然而族人很嚴肅的回答:「我們如果一次打光,就沒有食物吃了。」
4
入屋低頭 早期,布農族蓋房子,屋簷都蓋得很低,人在進出屋子的時候都要把頭壓的很低,這是提醒大家要感謝精靈(Dihani)賜與樹材,我們才有棲身休憩的地方。
5
精靈恩賜 族人要到狩獵場狩獵前,會向大地的精靈祭拜。禱詞的內容大概是:「我們誠懇的祁求您,將您的動物賞賜我們。」而狩獵時,相當謹慎和虔誠,並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趕盡殺絕。 布農族的遊耕文化,也都受祖先這種傳統的文化影響。對野生動物不趕盡殺絕;一塊地耕種一次後,不再繼續作第二次耕種(休耕),且農地中也保留幾棵樹,作為休憩和水土保持的功能。
6
生蕃行腳 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森丑之助原著 楊南郡譯註
生蕃行腳 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森丑之助原著 楊南郡譯註 我們在登山的時候,可以發現重要的高山、水源地、巨大樹木的周邊,都是原住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地域,他們用神話傳說規範族人,不能在這些地方砍樹、打獵、大聲喧嘩嬉戲。也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值一顧的迷信,但是,原住民其實是利用聖地的觀念,凝聚種族的共識,同時,也保護了重要的資源與自然環境。 另外,原住民無論是砍樹建屋或打獵,都有一定的季節規範,並有各種占卜吉凶的方式來減少狩獵的次數,對於資源的永續使用有重大的意義。
7
部族季節性的禁忌與規定 許多的部族也有季節性的禁忌與規定,其中尤其以雅美族的捕魚季節最為明顯。
雅美族規定某些魚只有在某些季節才能捕;此外,還將捕獲的魚分為老人魚、男人魚、女人魚及小孩魚,如此一來,魚類便不會被過分捕撈且得以休養生息。 有些布農族則規定只能在六、八、十月殺熊。再者,有些原住民族群有他們特別的圖騰,如魯凱族的雲豹與排灣族的百步蛇,這些圖騰動物便是該族會善家保護而不刻意殺害的。
8
祖靈地/聖地的禁忌形成了各族群的「生態保護區」
屏東縣霧台鄉的大小鬼湖地區,自來是該地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禁地,族人不得進入禁地狩獵,因為該地是他們的祖靈聖地,不得驚擾他們安寧。近年來的研究則顯示出,大小鬼湖為該區的主要水源地,富饒生物多樣性,許多動物也都仰賴該湖的水源滋養,休養生息及繁衍後代。因此,大小鬼湖可說是該處山林裡生命的泉源,而魯凱族與排彎族的禁忌正好提供了保護這個生命泉源,讓野生動物得以生生不息繁殖的最好保護。
9
永續的利用 透過上述的「狩獵文化」,原住民在台灣的山林裡與野生動物相處了數百年以上之久,一方面以虔敬與戒慎的心情來對待自然,另一方面則透過各種文化機制來對野生動物資源做有節制、最有效且永續的利用。除了此外,原住民在過去僅擁有相當有限的科技,這也實質地達到了免於物種被大量消滅的效果。
10
敬畏自然,試圖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的環境倫理
「狩獵文化」背後所代表的,除了是許多原住民文化及社會組織發展的基石之外,更是展現了原住民敬畏自然,試圖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的環境倫理。這樣子的倫理,正是我們當前工業資本主義急欲駕馭自然,剝削生態環境之主流社會所應當學習的。
11
向原住民學習傳統的保育觀與生態倫理 當然,歷史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原住民的狩獵文化絕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那樣的景況。然而,在新一代的保育觀念面臨重新檢討,而政府也有意局部放寬狩獵活動之即,或許是我們來向原住民學習傳統的保育觀與生態倫理,看看是否有那些元素可以被納入新的保育觀與法令裡。
12
西雅圖的天空 我的人民問我, 白人所要買的究竟是什麼? 這個念頭是我們不能懂得的。 你們怎麼能夠買賣天空、土地的溫柔、羚羊的奔馳?
這些東西我們怎麼能夠賣給你們? 而你們又如何能夠購買?
13
西雅圖的天空 難道你們僅憑紅人的一紙簽約, 就能對這個土地為所欲為? 設若空氣的清新與水的漣漪並不屬於我們所有, 我們如何賣給你們?
當野牛已經死盡, 你們還能再把牠們買回來嗎? 摘錄自《西雅圖的天空》P.81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