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株洲-我的家乡 区号:0733 车牌号:湘B 邮编号:412000 市树:樟树 市花:红继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株洲-我的家乡 区号:0733 车牌号:湘B 邮编号:412000 市树:樟树 市花:红继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株洲-我的家乡 区号:0733 车牌号:湘B 邮编号:412000 市树:樟树 市花:红继木

2 株洲概况 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人力资源方面,株洲农村有劳动力148万人,其中124万人可以从农业分离出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城市有职工40多万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近10万人,占湖南科技队伍总数的四分之一。旅游资源更是令人向往,株洲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4处,其中国家级的有炎陵县炎帝陵1处,省级的有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株洲县大京风景区、茶陵县云阳山森林公园。炎帝陵气势恢宏,桃源洞景色更是绮丽诱人,富有原始风光气势。随着中华炎帝基金会的成立,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此寻根祭祖,旅游观光,进而为投资开展经贸合作牵线搭桥。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株洲市现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城市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113个乡镇。 株洲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南靠广东,北依长江,东眺上海、江浙,西连巴蜀、云贵,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国家将要建设的上瑞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株洲北站是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千吨级船舶顺湘江而行可直抵长江沿岸城市。黄花机场距市区不过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连。 长沙(湖南省会)、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长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离都是50公里,目前已经由高速公路连接。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经济圈”是长沙、株洲、湘潭的简称,是湖南省经济的重心所在。如2003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的33.74%。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启动了包括金融改革、供电、交通、供气、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等十大工程。是中国第一个自觉地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截至2006年,株洲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24个街道、66个镇、46个乡、1个民族乡。

3 株洲简史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6°--114°,北纬26°--28°之间,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 解放初期,株洲只是湘潭县辖下的一个小集镇。1951年5月,株洲设专辖县级市,1956年3月,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新体制。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和城市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总面积114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2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367.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21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36%;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1983年株洲市株洲县漂沙井磨山发现6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压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近代,190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都曾震撼中华大地。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株洲人民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5200多倍,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综合实力主要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跃居到第26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株洲国有经济、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例比重,以及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低的情况,株洲率先实施了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措施,一批支撑株洲工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又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被新闻界誉为“株洲现象”。特别是自1994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实施“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和资本营运等措施,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有资产的战略性改组工作均迈出重大步伐。通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计建立股份制企业1139家(其中注册股份有限公司16家),注册资本20亿元,吸收增量资本28亿元。其中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株洲庆云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电厂)的股票先后上市交易。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承包、租赁、分块搞活等多种改制形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先后组建了南方摩托集团、国光瓷业集团、湘大实业集团等“三大集团”,千金药业、火炬火花塞也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以有色冶金、化工、铁路运输机械为依托的“三大产业群体”逐步形成,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车辆厂、国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药业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业的利润占全市实现利润总额的90%以上,一批中小企业在改革中成为市场的主体并逐渐走出困境。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确保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兼并破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株洲实现了由一个县属小镇向一座工业新城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株洲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农业安市、企业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市策,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发扬“开拓奉献,创业争先”的株洲精神,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条战线取得辉煌成就。据统计,株洲市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经济总量超过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的3.5倍。199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49亿元。近几年来,株洲市获得了“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绿化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测算,株洲位居第54位,在湖南省是除省会以外排名最前的城市,进入全国第二类城市之列。株洲市在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建设突飞猛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株洲几乎没有工业。“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相继安排了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等13个重点项目在株洲兴建。这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布点,不仅构架了工业新城,而且逐步带动了株洲地方工业、劳服企业、乡镇企业和区街工业的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电力、煤炭、轻工、纺织、电子、塑料、皮革、服装、制药等多业发展的工业格局。现在,全市乡以上企业已达1800余个,其中大、中型企业62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17亿元,比1949年增加约47万倍。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为1949年的 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社保、财政、企业、社会四个方面筹集资金,保证了离退休职工退休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及时发放。采取政策扶持、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服务队(站)和积极开展培训、拓宽就业门路等措施,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8%。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自从实行市带县体制以来,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1995年,株洲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亩产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过吨粮成果。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5.1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84.83万吨,比1950年增加4.6倍;生猪饲养量增加18.54倍;水产品产量增加6.8倍;经济作物达38.82千公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4 走进株洲市 株洲市 面积1126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6.9万人,让我们一同走进株洲市的四区。 芦淞区 石峰区 株洲文化 天元区 荷塘区

5 株洲的交通   株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株洲素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株洲北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同时也为特等站,日均办理车17000辆,解编12000辆,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同时,武广高速铁路在株洲设一等站。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国家计划建设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千吨级船舶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达世界各地。空运方面,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41.629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二十多分钟可以到达。 建设中的“衡茶吉”铁路和“衡炎”高速公路开通后,株洲将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交通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6 株洲体育中心 株洲市体育中心 株洲市体育中心
  株洲市体育中心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带,紧临武广铁路株洲站、京珠高速,北临湘江,与巍峨的石峰山隔江相望,南靠株洲大道,西侧为株洲市长途汽车西站,东有200余米宽的城市绿化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中心总投资6.9亿元,占地840余亩,集体育、文化、休闲、商贸、会展、房地产开发于一体,规划为场馆区、游乐区、体育娱乐公园(占地面积170亩)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区域。项目由中国建筑大师崔恺设计,主体建筑构筑于一个整体平台,屋顶相连,形成浑然一体、巨龙戏水之势。整个场馆建筑方案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体育功用、竞技与休闲、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群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在全国“2006年度百年建筑优秀作品奖”评选中,株洲市体育中心一举获得“单体设计优秀奖”,成为我省唯一获此奖项的建筑。 株洲市体育中心 株洲市体育中心

7 2006年的株洲 2006年9月,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在株洲体育中心隆重举行。

8 2006年的株洲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主题曲MTV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会徽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吉祥物 会徽由“10”演变成一只火凤凰。“10”说明是第十届运动会,凤凰体现的是株洲的人文环境 凤凰象征吉祥。    火焰向上象征此届运动会将激情燃烧,也预示了体育将蓬勃发展,同时也有炎帝精神之寓意。 “10”的空白处表示浪花,代表了湘江地域文化。 设计者:浙江省温州市  李坚 一对卡通辣椒成为了这次体育盛会的特色吉祥物。    在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组委会成立新闻发布会上,一青一红一对辣椒用拟人的手法创作成了有鼻子有嘴的卡通形象:两只辣椒腰系肚兜,由于主办地株洲是炎帝陵所在地,所以肚兜上面印有“炎”字图案,青椒手中举着火炬,代表着炎帝文化和运动精神的传承。整个卡通形象鲜活地描绘了湖南的地域特色和湖南人“火辣”的个性。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于2006年9月在株洲举行,大会筹委会从2005年8月份开始向全国征集吉祥物设计,最后黑龙江省木兰县王波设计的这一对辣椒形象脱颖而出,成为运动会指定的吉祥物。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会徽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吉祥物 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主题曲MTV 无法观看请点这

9 谢谢观赏 退出 重新观看 查看相关资料 作者:杨承 联系邮箱:yc4072@gmail.com
联系QQ: 退出 重新观看 本演示文稿所涉及的资料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相关资料

10 株洲市芦淞区 芦淞区 面积 6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20.2万。邮政编码412000。区人民政府驻1815线。

11 株洲市芦淞区 服装批发市场

12 株洲市芦淞区 繁华的商业街

13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4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5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6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7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8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19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20 株洲市芦淞区 株洲市文化园

21 株洲市芦淞区 星通、南大门商业街 返回

22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区 面积 16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23.8万。邮政编码412005。区人民政府驻建设北路。

23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区生态园

24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公园

25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公园

26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公园

27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公园

28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公园

29 株洲市石峰区 石峰区田心夜景 返回

30 株洲市天元区 天元区 面积 1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13.6万。邮政编码412000。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北路。

31 株洲市天元区

32 株洲市天元区 株洲市人民检查院

33 株洲市天元区 天元区滨江广场 返回

34 株洲市荷塘区 荷塘区 面积 15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22.7万。邮政编码412000。区人民政府驻新华东路。

35 株洲市荷塘区 荷塘区 文化路

36 株洲市荷塘区 荷塘区 文化路 返回

37 株洲文化 株洲市区中心 株洲炎黄文化 株洲旅游景点 返回

38 市区中心 株洲市中心广场-水晶金字塔

39 市区中心 株洲市中心广场-水晶金字塔

40 市区中心 株洲市中心广场-株洲百货大楼

41 市区中心 株洲市中心广场-株洲麦当劳餐厅

42 市区中心 滨江广场 株洲华天大酒店

43 市区中心 株洲湘江

44 市区中心 株洲大桥

45 市区中心 建宁大桥

46 市区中心 金融大厦 返回

47 炎黄文化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据《史记》等古笈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于烈山(今湖北省随县)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炎帝治理天下的理;论是:“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农不正,食不充;民不正,用不衷;士丁壮而不耕则受其饥,女当年而不织则受其寒;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是故耕不强者亡以养其生,织不力者莫以盖其形。有余不足,各归其身。”炎帝始作未铝,教民耕种;普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首辟市场,互通有无;削桐为琴,结丝为弦,作五弦之琴;弦木为;弧,刻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后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合作,结成了巩固的部落联盟。因而,有史以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统被视为华夏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始载:炎帝神农氏晚年,为民治病,采药到湖南,味毒草而“殁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日茶陵。”(酃县系长沙茶乡之尾,宋嘉定四年即公元一二一一年由茶陵分置)。

48 炎黄文化 唐代以前常奉祀,至五代十国而中辍。宋太祖登极,遍访古陵,终于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即今酃县塘田乡鹿原坡)觅见帝陵。”便于“宋乾德五年(公元九六七年)建庙奉祀”。庙为四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叠,树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正殿,重檐歇山顶,高十一米。第四进为炎帝陵寝,砌石围,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垟。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詠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公元一九五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

49 炎黄文化 我国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自宋太祖赵匡胤在炎帝陵建立陵庙以来,历代朝廷每年均派大臣专祭,并勒石立碑。新皇登基开年号,祭祀更是空前。除官方祭祀连绵不绝外,民间祭祀也是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50 炎黄文化 官方祭祀有大祭与时祭两种,时祭即春秋两季仲月,由地方官员主持的祭祀活动。大祭即朝廷御祭,是由皇帝钦遣官代表自己谒陵致祭的祭祀活动。炎陵御祭盛典始于宋太祖。尔后,历代各朝连绵不断。元代元英宗曾派学士阿英石花谒陵致祭,朝廷还设有专门的御祭官到炎帝陵祭祀;明代,御祭活动有史可查的大祭就有15次;清代御祭更加频繁,告祭名目也日益增多,有碑文可查的就有38次。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因旱涝灾害,年谷欠收,清圣祖玄烨为平息民怨,安定民心,祈求炎帝神农氏消灾赐福,钦遣太仆寺少卿王绅赍香帛谒陵告灾致祭。主祭官王绅还为炎帝陵书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墓碑,立碑陵前。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清高宗弘历庆贺自己执政50年,遣官告御极50年致祭。清代凡遇国家大庆,如皇帝即位,亲政,立储,战功告成,帝后太后万寿,后宫晋徽等都要派四品以上大臣赍香帛谒陵致祭。

51 炎黄文化 炎帝陵祭祀典礼,庄严而隆重,十分讲究。是日黎明四鼓,各官吉服集体行礼,然后退入朝房序坐。地方官则到宰牲亭监督宰牲,礼生和执事人员陈设祭器、祭品、牲俎,乐工陈设乐器。一切准备就绪后,五鼓、告祭官、陪祭官均朝服到,庙内进行演礼。演礼按礼部规定,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受胙”、“撤馔”、“辞神”等7道程序,每道程序均有一段颂词,称为“乐章”,每次大祭后均立祭文碑,以示心迹。

52 炎黄文化 炎帝的民间祭祀活动更是源远流长,蜡祭是最早的祭祀之礼。蜡祭经夏、商、周三代演变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渐大,礼仪更隆重。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高宗弘历诏罢蜡祭,然而民间蜡祭遗风相沿至今不衰。1993年8月,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全国侨联;主席炎林率各界人士和港澳台胞、海外侨胞的代表公祭炎帝陵 炎帝陵民间祭祀有春节祭祀,清明、冬至祭祀,炎帝生辰祭祀,端午节祭祀,“尝新”祭祀,初一、十五祭祀,禳灾祭祀,寻根谒祖等,全凭个人意愿,随到随祭,以致形成了一种尊祖爱国的民间传统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由过去的相信神灵变为相信科学,各种祭祀活动相对减少,但对炎帝神农氏的虔诚敬爱之心有增无减,谒陵敬祖,凭吊炎帝的活动从未间断。特别是近年来,炎帝陵殿重新修复以后,伴随着海外和港澳台炎黄子孙的“寻根谒祖”之风,每年均有30万人次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前来炎帝陵谒陵祭祖瞻仰游览。拜谒炎帝活动已成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8月15日,‘93“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赛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点圣火仪式。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将炎帝陵列为全国百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炎帝之乡的湖南省和株洲市人民政府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7年举办一年一度的炎帝节。1997年10月8日,湖南省省长杨正午率各界人士和港澳台胞、海外侨胞的代表公祭炎帝陵。 返回

53 旅游景点 神龙公园 景区地址: 株洲市-建设中路 等级级别: 未定级别 景区类型: 公园
简介:神龙公园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中心繁华路段——建设中路,背倚风景秀美的湘江,全园占地483亩,其中绿化面积271亩,水面123亩,每年接待游客均在100万人以上。园内苍松翠柏,枝粗叶茂,奇花异草争芳斗艳,亭廊奇布,楼阁林立,燕飞蝶舞,鸟语花香;奔龙山依江傍水,神龙阁矗立峰顶,湘江飞舟如织,山水辉映一色,登高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遐想万千,留恋忘返,人工湖上垂柳依依,碧波荡漾,津津娱乐城轻歌曼舞,温馨遐尔,儿童乐园门庭若市,热闹异常。园内还设有惯性滑车、碰碰车、咖啡杯、风动木马、轨道飞机、游船等等。种类繁多,老少各有所需的游乐项目,新颖刺激而又安全可靠。 公园最大的特点是把园林建筑有机地溶合在自然环境中,取得了建筑艺术上高度的协调。

54 旅游景点 炎帝陵 景区地区: 株洲市-炎陵县 鹿原镇 等级级别: AAAA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类型: 陵寝陵园
区内景点: 九鼎台 炎帝陵殿 洣水漂流 龙潭鱼跃 古龙鼓髻 御碑园 虬张灵木 墓碑亭 圣火台 云秋雨霁 主殿侧面 空樟洞明 神农大殿 简介:始建于宋乾德五年。明清两代,宋代以后曾多次毁于战乱和火灾,在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160多年间,历经了10余次大的修葺,规模不断扩大。现炎帝陵是1988年6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株洲市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复的,建筑仍按皇宫式样,但规模比清道光十七(公元1837年)重修的有所改进和扩充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炎帝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炎帝陵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8月,全国侨联将炎帝陵确定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炎帝陵通过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质的认定,被授予4A景区称号。  2006年2月24日,炎帝陵景区获得全省“2005年最佳等级旅游区”称号,这是该景区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55 旅游景点 炎帝广场 景区地区: 株洲市-市辖区 等级级别: 未定级别 景区类型: 公园
简介:炎帝广场位于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整个广场占地17h㎡,平面设计成展开的扇形。广场分为文化景区、绿化景区、集会广场、休闲健身、商贸服务和交通集散等7个功能区。各功能区通过规划的放射状和圆弧状道路网,组成前导、核心和背景3个景观序列。其核心部分文化景区位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19.97m高的巨型炎帝塑像,寓意公元1997年建成。环绕巨型塑像,有象征“太阳之神”的基台和寓意炎帝精神与日月同辉的弯月状喷水池,有以歌颂炎帝丰功伟绩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图腾柱,广场地下还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3万㎡的国际博览中心。

56 旅游景点 返回 株洲电视塔 景区地址: 株洲市区 等级级别: 未定级别 景区类型: 建筑物
简介:株洲电视塔,又叫东方神龙塔,高293米,钢结构带旅游的多功能综合电视塔。既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又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 返回


Download ppt "株洲-我的家乡 区号:0733 车牌号:湘B 邮编号:412000 市树:樟树 市花:红继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