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2 病例 袭××,女,30岁,初诊日期:1974年8月21日。 主诉:经期小腹剧痛7个月。
现病史:患者1972年初开始经期小腹痛,某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曾注射“胎盘组织液”2个月无效。经期腹部剧痛难忍,经前期小腹冰凉,得热痛减,大便时腹痛加重。经量时多时少,色暗,有血块。若血块排出量多时,则腹痛减轻。舌淡,脉沉弦。

3 这是个什么病?如何诊断? 发病机理是什么? 怎样治疗?

4 痛 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5 一、概述 (一)定义: 痛经? (二)分类:

6 定义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
约50%妇女有痛经, 其中10%痛经严重。

7 分类 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 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8 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 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9 沿革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诸病源侯论》 《妇人良方大全》 《景岳全书·妇人规》 《傅青主女科》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风冷致痛经,创制温经汤,为后世医家所喜用。 《诸病源侯论》 认为痛经有肝郁、寒湿、肾虚,分别治以宣郁通经汤、温脐化湿汤、调肝汤 《妇人良方大全》 归纳痛经的病机及治法。“经后腹痛当归建,经前胀痛气为殃• • • • • • ” 《景岳全书·妇人规》 《傅青主女科》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10 微血管形态与微血管血流状态观察,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而治疗后,微血管形态改善,管袢数目增多,长度增长,血流速度加快及流态改变
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本病的有关机理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痛经患者治疗前所查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沉均值有非常显著差异。经中医药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血沉等与正常值比较接近 田七痛经散、当归芍药散除有抗炎和镇痛、镇静作用外,还具有调整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激素平衡,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凝及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微血管形态与微血管血流状态观察,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而治疗后,微血管形态改善,管袢数目增多,长度增长,血流速度加快及流态改变 血液流变学观察: 甲皱微循环观察: 治疗痛经方药的药理学研究:

11 病因病机 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12 冲任胞宫 血行不畅 冲任胞宫 失于濡养 致病因素 经期生理 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 实证痛经 虚证痛经 气滞、寒 热、湿邪 气血虚弱 肾气亏损
经后血海 气血暂虚 经前血海 气血盛实 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 经期生理 实证痛经 虚证痛经

13 诊断要点 一、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 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 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 病史。

14 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
二、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1~2天开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 以小腹部疼痛为主,或可痛及腰骶。 周期性发作 可呈阵发性、痉挛性、胀痛伴下坠感;或隐痛、坠痛喜揉按,或绞痛、灼痛、刺痛拒按。 时间 部位 腹痛 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 性质 程度

15 三、检查: 腹部检查: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 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 输卵管碘油造影。

16 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口狭窄。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

18 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局部有压痛;

19 慢性盆腔炎者有盆腔炎症征象。 结缔组织增厚变硬,子宫固定。 表面光滑形似腊肠

20 鉴别诊断 一、异位妊娠(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位妊娠的腹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异位妊娠有妊娠的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 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其腹痛特点: 1.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常伴昏厥或休克。 2.腹部检查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为甚。

21 鉴别诊断 二、急性阑尾炎(肠痈腹痛)(正值经期急性发作的肠痈腹痛,可与痛经混淆。) 肠痈腹痛特点: 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22 鉴别诊断 三、胎动不安(胎动不安患者阴道出血伴有腹痛时, 胎动不安有妊娠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B超检 其腹痛特点:
应与痛经伴月经后期相鉴别) 胎动不安有妊娠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B超检 查可见孕囊在宫腔内,胚胎发育与停经天数相符。 ) 其腹痛特点: 1.小腹痛轻、阴道出血量少于经量。 2.可有腰痠、小腹下坠感。

23 鉴别诊断 四、堕胎、小产(堕胎、小产有较剧腹痛和阴道出血与痛经相似)
堕胎、小产有妊娠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口开大或宫口有 组织物堵塞)。其腹痛特点: 小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血量由少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

24 鉴别诊断 五、黄体破裂(黄体破裂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腹痛特点:
1.多突然发生下腹一侧疼痛,呈绞痛样。 2.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为甚。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

25 辨证论治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并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及全身症候、舌、脉进行辨证。

26 辨证要点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 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27 治疗原则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经期 平时 调血止痛以治标
治疗分两步: 调血止痛以治标 经期 辨证求因而治本 平时

28 一、气滞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 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 气滞血瘀证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元胡 五灵脂

29 丹皮 栀子 黄芩 白芥子 柴胡 香附 郁金 当归 白芍 生甘草 肝经郁火:可用《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 疼痛剧烈者:常加入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 若肝郁侮脾:加白术、茯苓、陈皮。 兼瘀血内阻,血不归经,经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 炒蒲黄等。 兼肝经瘀阻,阴器不利,小腹胀坠或二阴坠胀不适: 加川楝子、枳实、莪术疏肝祛瘀止痛 。

30 二、寒凝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 月经 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寒实证 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 五灵脂 蒲黄 延胡索 没药

31 偏重于寒湿者,可用《医宗金鉴》之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 桂枝 干姜 当归 赤芍 炙乳没 细辛 藁本 防风 木香 痛剧者需加入全蝎、蜈蚣等品。

32 三、湿热瘀阻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 或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
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 + 湿热瘀 阻证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元胡

33 方 解: 黄连、苡米、红藤、败酱──清热、解毒、除湿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 莪术、香附、元胡──行气活血止痛
方 解: 黄连、苡米、红藤、败酱──清热、解毒、除湿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 莪术、香附、元胡──行气活血止痛 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 加 减: 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加槐花、地榆 带下量多──加黄柏、樗根白皮

34 药理实验研究证实: 败酱草、红藤、贯众、白花蛇舌草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败酱草、红藤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于减少炎症的局部渗出及组织增生有明显作用,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35 当归、白芍: 能活血化瘀止痛,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调节代谢、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能促进离经之血及炎症产物的吸收。 丹参、木香: 有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肿包块的吸收、镇痛、防止组织粘连等作用。

36 四、气血虚弱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 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舌脉: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37 当归、白芍、山芋肉、阿胶、山药、巴戟天、甘草
五、肾气亏损 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 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肾气亏损证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 杜仲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 白芍 益母草 当归、白芍、山芋肉、阿胶、山药、巴戟天、甘草

38 虚证性痛经,就临床来看,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阴血亏虚,脉络失养,宜重用归、芍,加少量甘草;二是阳虚气弱,出现气虚壅滞,在温阳补气的前提下加煨木香、廷胡索即可。 如属气虚下陷之坠痛者,黄芪、党参必须重用,稍稍加入柴胡、升麻之类。

39 急症处理 1.云南白药3克,每日2—3次,温水调服。 2.田七粉3克,每日2—3次,冲服。 3.复方益母草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
4. 针灸 体针: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中极、地机 耳针:子宫、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肾上腺

40 转归与预后: 功能性痛经预后良好 预防与调护: 1.注意经期、产后卫生; 2.经期保暖,避免受寒; 3.保持心情愉快,气机畅达;
4.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及生冷之品。 5.避免行经期间剧烈运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41 小结 痛经是经行小腹疼痛的妇科常见病,多见于青春期患者。
痛经的产生与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证、实证不同,实证因邪气内伏、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证因冲任气血不足,胞脉、子宫失养,“不荣而痛”。 痛经的诊断 痛经的治疗 应分经时与非经时,经时辨证止痛以治标,非经时审因辨证以治本;急诊时可用针灸、中成药或中西结合治疗。 以经行腹痛为主要依据,临证时应结合有关检查,排除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的内、外、妇诸学科引起腹痛症状的疾病

42 其一宜温: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其二止痛: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 其三镇静:前人曾有“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之说,因此疼痛与心神关系极为密切。
凡心情紧张、恐惧,对疼痛敏感者,其痛必剧,因此安定心神,药用镇静,亦为要着,如钩藤、紫贝齿、青龙齿、琥珀、延胡索等

43 思考题 1.何谓痛经?该病为什么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2.虚、实痛经各有何特点?该如何治疗?

44 谢 谢!


Download ppt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