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組: 沈于楟、吳思寰、許倩倫、 曾月吟、何宜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組: 沈于楟、吳思寰、許倩倫、 曾月吟、何宜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組: 沈于楟、吳思寰、許倩倫、 曾月吟、何宜靜
岸裡社踏查遊 第一組: 沈于楟、吳思寰、許倩倫、 曾月吟、何宜靜

2 目的地:神岡鄉岸裡社 時間:2008/07/16 成員:一位女王+五位美女+二位保鑣

3 神岡鄉岸裡社歷史1

4 神岡鄉岸裡社歷史2 岸裡社之崛起與其效忠清朝並漢化有關。清朝政府將台灣納入版圖時(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大甲溪下游南北兩岸的台中盆地東緣和后里台地的東半部,為Pazeh的分佈地。康熙38年(西元1699年)位於大安溪北的吞霄社(在今苗栗縣通宵)起來反抗清朝通事的苛歛,清朝政府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邀請屬於Pazeh的岸裡社(當時社址在今大甲溪北岸台中縣后里鄉舊社村 )夾擊,才將亂事平定。此為 Pazeh 助清朝官府平亂之始。

5 神岡鄉岸裡社歷史3 康熙50年(西元1711年) ,祖籍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的客籍漢人張達京渡海來台,輾轉來到台灣中部地方。康熙54年(西元1715年),在張達京的策畫之下,岸裡社人阿穆向諸羅縣請准委任他擔任總理各社事務的"大土官"。康熙55年(西元1716年)阿穆率岸裡五社向清朝政府表示"傾心向化,願同熟番一體內附"。當時官方文獻登錄的岸裡五社共有442戶,男女老幼3368人。

6 神岡鄉岸裡社歷史4 阿穆向清朝政府表示歸順內附之後,還同時要求請墾大肚山外的土地,其範圍" 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南至大姑婆,北至大溪,東南至阿里史,西南至拺加頭"。以今日來看,其請墾的土地大致是:東到豐原丘陵,西至大肚台地山頂,北到大甲溪,南面則大致從頭汴坑坑口斜向西北經北屯、西屯、水崛頭直上大肚山頂,含蓋台中市以北之台中盆地之廣大草地。

7 神岡鄉岸裡社歷史5 康熙50年代(西元1710年代),岸裡社人逐漸越過大甲溪在南方建立岸裡新社,並將原來的居住地稱為"舊社"或"麻薯園的舊社" (有時也簡稱"麻薯舊社") 。大甲溪南的移居新地則是以後所稱的" 岸裡大社 "(今台中縣神岡鄉岸裡、大社等村)

8 踏查內容

9 史料驗證 台灣早期養子風氣盛行:在這次訪談中,兩位耆老相繼提及自己或家族成員被收養的過程,且均以潘姓為榮。
台灣平埔社會的贅婚:從耆老口中我們聽到史料中關於贅婚的狀況,這位巴宰長老認為「贅婚」是漢人的觀點,他們卻深以原住民這種傳統的婚姻形式為榮

10 新發現 現在的新社區與原來部落分布的相去不遠。 訪談兩位耆老,其說法會有些出入,須更用心去三角檢正。
Exl:對於張達京通事宅遺址的說法不一。

11

12 心得 從這次活動中,我們學習到將GPS及GIS結合文本,運用於田野踏查與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希望下次有機會參加進階班的課程,讓我們更熟悉GIS的運用。


Download ppt "第一組: 沈于楟、吳思寰、許倩倫、 曾月吟、何宜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