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带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李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带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李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带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李莉

2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病的定义及带下过多、带下过少的辨 证论治 熟悉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3 一、定义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 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

4 关于带下 广义: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 带下 生理 狭义 病理(本章讨论)

5 二、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6 第一节 带下过多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过多的定义、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熟悉 阴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7 一、带下过多的定义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西医学的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尤其雌激素水平偏高)等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异常,可参考本节论治。

8 一、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 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外湿 主要病因:湿邪 内湿(脾肾肝)

9 1、脾虚 素体脾虚 饮食所伤 劳倦过度 忧思过度 内湿流注下焦 运化失职 损伤脾气 伤及任带带下过多

10 2、肾阳虚 禀赋不足 房劳多产 年老体虚 久病伤肾 命门火衰肾阳虚损 任带失约 带下过多 封藏失职肾气不固 精液滑脱

11 3、阴虚夹湿 素体阴虚 相火偏旺 年老真阴渐亏 阴虚失守 久病失养 伤及任带带下过多 感受湿邪

12 4、湿热下注 感受湿热之邪 脾肾虚 内湿 肝郁 湿蕴化热 感受外湿 湿热 流注下焦 损伤任带,带下过多

13 5、热毒蕴结 损伤任带带下过多 带下过多 摄生不慎 阴部手术消毒不严 热毒直犯 经期产后忽视卫生 热甚化火成毒 热毒损伤任带二脉
阴部手术消毒不严 热毒直犯 经期产后忽视卫生 热甚化火成毒 热毒损伤任带二脉 湿热遏久成毒 损伤任带带下过多 带下过多

14 二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二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 征(见表)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15 带下病常见病种的鉴别 病名 带下特点 检查 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粘膜有红点、镜检见滴虫 念珠菌阴道炎 凝乳样,或豆腐渣样,白或黄
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呈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阴道粘膜有红点、镜检见滴虫 念珠菌阴道炎 凝乳样,或豆腐渣样,白或黄 阴道粘膜有白膜、镜检见念珠菌 细菌性阴道炎 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 镜检见线索细胞 老年性阴道炎 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 粘膜有出血点或溃疡 淋病性阴道炎 黄色脓样 镜检见淋病双球菌 非淋病性阴道炎 正常或淡黄 细菌培养见支原体、衣原体 宫颈炎 量多或白或黄、脓性或血性 宫颈糜烂、息肉、肥大、宫颈腺体囊肿、慢性宫颈管炎

16 鉴别 1·带下呈赤色时与经间期出血、经漏 2·带下呈赤白带或黄带淋漓时与阴疮、子宫粘膜下肌瘤 3·带下呈白色时与白浊

17 三 辨证论治 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色淡、质稀 虚寒 色黄、质稠 实热
三 辨证论治 带下的量、色、质、气味为辨证要点。 色淡、质稀 虚寒 色黄、质稠 实热 治则:除湿为主 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18 1、脾虚 主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脾虚湿困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 白术 淮山 甘草 益气健脾 陈皮 苍术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白芍 柔肝 柴胡 疏肝解郁,升阳除湿 黑芥穗 入血分,祛风胜湿 车前子 利水渗湿

19 加减 若有肾虚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若带多日久,滑脱不止者 +金樱子 芡实 乌贼骨 白果 若有湿蕴化热用易黄汤(山药 芡实 黄柏
若有肾虚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若带多日久,滑脱不止者 +金樱子 芡实 乌贼骨 白果 若有湿蕴化热用易黄汤(山药 芡实 黄柏 车前子 白果)健脾祛湿,清热止带。

20 2、肾阳虚 主证: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女科切要》
加减:便溏者,去肉苁蓉,加补骨脂 肉豆蔻 带下如崩者,加鹿角霜 莲子 白芷 金樱子

21 3、阴虚夹湿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 味,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熟地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失眠多梦+柏子仁 酸枣仁 咽干口燥甚+沙参 麦冬 五心烦热甚+地骨皮 银柴胡 头晕目眩者+女贞子 旱莲草 白菊花 钩藤 舌苔厚腻者+薏苡仁 扁豆 车前草

22 4、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呈豆渣样,外阴瘙痒,阴痒明显+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肝经湿热明显者,用龙胆泻肝汤 湿浊偏盛者,用萆薢渗湿汤

23 5、热毒蕴结 主证: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稠,臭秽难闻+热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土茯苓 败酱草 鱼腥草 薏苡仁 蒲公英 银花 野菊花 青天葵 紫花地丁

24 四 外治法 1、外洗法:用洁尔阴、肤阴洁或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水来熏洗。
四 外治法 1、外洗法:用洁尔阴、肤阴洁或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水来熏洗。 滴虫性阴道炎:3%硼酸液 念珠菌阴道炎: 3%苏打水 2、阴道纳药法:洁尔阴泡腾片、保妇康栓等用于各种阴道炎,双料喉风散、珍珠层粉等用于宫颈糜烂及老年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 念珠菌阴道炎抗真菌药 3、热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25 转归与预后 预防与调摄

26 特别强调 因为本病相当一部分有传染性,故病 人的性伴侣要同时治疗!

27 以下部分图片可能引起部分人的不安 与反感,请注意!

28

29

30

31

32

33

34 第二节 带下过少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过少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带下过少的病因病机。

35 一、带下过少的定义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西医学的各种卵巢功能早衰、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手术切除卵巢后、盆腔放疗后、严重卵巢炎及席汉氏综合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导致雌激素水平低落而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减少,可参考本节论治。

36 二、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 肝肾亏损 主要病因: 血枯瘀阻

37 1、肝肾亏损 先天禀不足,肝肾阴虚 房劳多产 耗伤精血 大病久病 年老体弱,肾精亏损 七情内伤,肝肾阴血暗耗 不能润泽阴窍 ——带下过少
房劳多产 耗伤精血 大病久病 年老体弱,肾精亏损 七情内伤,肝肾阴血暗耗 任带失养 阴液不充 血少精亏肝肾亏损 不能润泽阴窍 ——带下过少

38 2、血枯瘀阻 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堕胎多产 暗耗营血 大病久病 产后大出血,血不归经 经产感寒,余血内留
堕胎多产 暗耗营血 大病久病 产后大出血,血不归经 经产感寒,余血内留 精血不足 瘀阻血脉 瘀血内停精亏血枯 阴液不得敷布子宫、阴窍——带下过少

39 三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有卵巢早衰、手术切除卵巢、盆腔放疗、盆腔炎症、反复流产史、产后大出血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病史。
三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有卵巢早衰、手术切除卵巢、盆腔放疗、盆腔炎症、反复流产史、产后大出血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病史。 临床表现: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道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性欲低下,性交疼痛 ,烘热汗岀,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偏少,闭经,不孕等。 检查: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内分泌激素测定

40 鉴别:引起带下过少的各种疾病的鉴别 1 、卵巢功能早衰 2 、绝经后 3 、手术切除卵巢或盆腔放疗后 4 、席汉氏综合征 5 、严重卵巢炎

41 四 辨证论治 根本病机:阴血不足 治则:滋补肝肾阴精为主。 佐以养血,化瘀。

42 1、肝肾亏损证 主证: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或伴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肝肾亏损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岀,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方药:左归丸(方见崩漏)+知母 肉苁蓉 紫河车 麦冬

43 加减 若阴虚阳亢,头痛甚者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若心火偏盛者 +黄连 炒枣仁 青龙齿 若皮肤瘙痒者+蝉蜕 防风 白蒺藜
若阴虚阳亢,头痛甚者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若心火偏盛者 +黄连 炒枣仁 青龙齿 若皮肤瘙痒者+蝉蜕 防风 白蒺藜 大便干结者+生地 玄参 何首乌

44 2、血枯瘀阻证 主证: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血枯瘀阻证(面色无华,头晕烟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肌肤甲错,或下腹有包块);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方药:小营煎《景岳全书》+丹参 桃仁 牛膝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胡麻仁 首乌 小腹疼痛明显者,加五灵脂 延胡索 下腹有包块者,加鸡血藤 三棱 莪术

45 小结 1、带下病、带下过多、带下过少的定义? 2、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病机? 3、如何鉴别带下病的各病种?


Download ppt "带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李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