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
主讲人:张文显

2 目 录 一、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
目 录 一、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 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法治文化创新 三、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法学会的价值和作用

3 目 录 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最新成果、最高成就; 3、是对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表达。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构成: 14个重大理论观点 1.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的理论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 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

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 5.党法一致、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理论 6.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 7.深化司法改革的理论 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论 10.良法善治理论 11.改革与法治关系理论

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12.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理论 13.从严治党、依法反腐的理论 14.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理论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定位和主要构成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10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一般理论和核心观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整套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谨、具有纯熟学理意蕴和鲜明实践面向的法治理论,堪称“习近平法治思想”。

11 守正创新的理论思维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求真务实的实践思维 运筹全局的改革思维 精准练达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守正创新的理论思维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求真务实的实践思维 运筹全局的改革思维 精准练达的辩证思维

12 创新:从当代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实践出发,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守正创新的理论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守正: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学原理,坚持了包含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义,汇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界理论界的优秀研究成果。 创新:从当代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实践出发,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 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专门阐述法治或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讲话和文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守正创新的理论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 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专门阐述法治或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讲话和文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2、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专题讲话、文章、指示、批示、谈话几乎涵括了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全部理论要素。 3、习近平法治思想饱含一系列法治的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

14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 1、从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现代化的纵深深刻分析了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深化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夯实了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的政治信念。 2、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法治建设问题。 3、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要素,强调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

15 3、注重规律研究,尊重和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
求真务实的实践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 1、从实际出发,与国情适应。 2、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3、注重规律研究,尊重和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

16 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运筹全局的改革思维 习近平法治思想 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建设的改革思维,突出体现为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

17 精准练达的辩证思维 1、党与法(党的领导与法治) 2、民主与专政 3、活力与秩序 4、改革与法治 5、政策与法律
习近平法治思想 1、党与法(党的领导与法治) 2、民主与专政 3、活力与秩序 4、改革与法治 5、政策与法律 6、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 7、维稳与维权 8、信念与能力(德与能)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 (1)“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特征的理论。 (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 (4)“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关于党法关系的理论。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 (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的理论。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关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 (7)“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关于法治与改革、法治与发展的理论。 (8)“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于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观点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
(2)“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关于宪法法律实施的理论。 (3)“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关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理论。 (4)“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关于公正司法和司法改革的理论。

21 (5)“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的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观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 (5)“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的理论。 (6)“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关于法治经济建设的理论。 (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8)“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没有休止符”——关于从严治党、依法反腐的理论。

22 (9)“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关于依法治军的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观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 (9)“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关于依法治军的理论。 (10)“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关于法治队伍建设的理论。 (1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理论。 (12)“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关于全球治理体制和治理规则变革的理论。

23 目 录 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 法律制度创新、法治文化创新

24 (一)坚持法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方向涉及根本,决定长远。 政治方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在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5 (一)坚持法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路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要组织法学研究人员尤其是其中的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绷紧政治这根弦,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要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26 (二)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善于发声,勇于亮剑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十分复杂,各种消极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社会思潮泛滥,境外敌对势力加紧渗透,互联网舆论斗争日益严峻。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自觉,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7 (二)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善于发声,勇于亮剑
首先,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其次,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科学的评判标准。 再次,要旗帜鲜明地澄清模糊认识,反对错误思潮。

28 法学研究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接地气。
(三)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法学研究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接地气。

29 中国法学会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最主要是通过研究会、课题、论坛、评优评奖这四大抓手来实现。

30 一是要把加强政治引领作为研究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四)以研究会为主阵地引领法学研究 对于研究会工作的几点基本认识: 一是要把加强政治引领作为研究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二是抓研究会工作开展,关键是要抓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 三是加强研究会规范化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

31 一是在整个法学会工作开展的布局谋篇中,要始终把研究会放进去通盘考虑,尽可能让研究会参与进来,发挥研究会的优势和作用。
(四)以研究会为主阵地引领法学研究 对地方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整个法学会工作开展的布局谋篇中,要始终把研究会放进去通盘考虑,尽可能让研究会参与进来,发挥研究会的优势和作用。 二是不同层级法学会的研究会设置,要体现各自特色,不追求数量,追求实际发挥作用。 三是要实现活动常态化。 四是要加强协同。

32 招标课题。又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自选课题、专项课题,2015年共立项321项。
(五)以课题为导向繁荣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会课题的三大类型: 招标课题。又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自选课题、专项课题,2015年共立项321项。 委托课题。包括年度重点委托课题、中央部门和中国法学会临时性委托课题,2015年共立项78项。 后期资助项目。2015年立项14项。

33 一 些 创 新 近两年在课题类型方面的一些创新 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 以招标课题为主体的同时,提升委托课题的地位
增设了专项课题,围绕重大法治问题集中攻关 把青年项目调整为青年调研项目 增设了后期资助项目 增设智库类课题,开展第三方法治评估 一 些 创 新

34 重 质 量:课题选题的价值是课题成果质量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成果转化的效果。提高课题成果质量必须从提高选题质量入手。
(五)以课题为导向繁荣法学研究 重 质 量:课题选题的价值是课题成果质量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成果转化的效果。提高课题成果质量必须从提高选题质量入手。 以“三公” 提升公信力: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项鉴定的公开公平公正,是课题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直接决定着课题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心目中的评价,乃至整个法学会的公信力。

35 2、在以招标课题为主体的同时突出委托课题的地位;
(五)以课题为导向繁荣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会课题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偏重于决策咨询性; 2、在以招标课题为主体的同时突出委托课题的地位; 3、完成周期短; 4、结项率较高; 5、成果转化形式丰富、转化率高; 6、立项评审和结项鉴定的程序比较科学合理、严格规范。

36 对地方法学会组织课题工作的建议: 1、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和优势; 2、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高度重视成果转化。
(五)以课题为导向繁荣法学研究 对地方法学会组织课题工作的建议: 1、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和优势; 2、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高度重视成果转化。

37 3: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六)以论坛为载体推动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会“3+7”的论坛结构: 3: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7:东北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长三角法学论坛、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

38 (六)以论坛为载体推动法学研究 几点经验: 1、科学选题 2、精心组织 3、注重成果转化

39 (七)以杰出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为抓手激励法学研究
已经组织: 7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3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3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今年将举办: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40 (七)以杰出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为抓手激励法学研究
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1、不断创新评选机制,不断提高公开度、透明度和公信力; 2、坚持精品至上,宁缺毋滥。

41 目 录 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法学会的价值和作用

42 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法学会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各地方法学会要积极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任务部署,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参与立法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决策,服务实践。

43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中国法学会以建设国家级核心法治智库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以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为核心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中心为枢纽 以研究会为基本力量 以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和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方阵为补充

44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的7项职责: 1、对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规划、年度课题研究计划等进行评审; 2、参与组织中国法学会重大研究项目的立项评审、期中检查和成果鉴定评审; 3、参与组织评选优秀法学人才和优秀法学成果; 4、对设立全国性法学社团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论证或评议;

45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5、对中国法学会的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工作进行学术指导,为中国法学会领导机构的学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6、参与中国法学会重大法学研究、咨询事项的协调工作; 7、承担中国法学会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等有关工作。

46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智库群的枢纽性智库,兼顾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 1、实施“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基地建设、重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战略; 2、建立了稳定的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机制。

47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组建“法治研究方阵” 1家研究会+5家法学院=1个“法治研究方阵” 协助14个研究会在我国法治建设重大专门领域组建了14个“法治研究方阵” 将于今年6月推出首批成果

48 (一)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中国法学会智库群
6家“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 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

49 研究会之间、研究会与地方法学会之间的协同研究 金融法治研究协同机制
7个研究会:商法学、经济法学、银行法学、证券法学、保险法学、刑法学、国际经济贸易法学 4家省级法学会:北京、上海、广东、四川

50 中国法学会机关自身研究力量: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
19名工作人员 平均年龄<35岁 博士学历:10人 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

51 一是强化问题导向,从源头提高成果的可转化性;
(二)全方位推进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破解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是强化问题导向,从源头提高成果的可转化性; 二是建章立制,提高成果转化率; 三是努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 四是设立“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

52 (三)参与立法咨询,推动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立法专家咨询会 2015年,共组织了38场立法专家咨询会,分别就24部法律、10部行政法规和4部重要部门规章进行了研讨,共有545人次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2016年前4个月,共组织召开了10期立法咨询会,组织法学专家学者对9部法律、1部行政法规进行了研讨。

53 (三)参与立法咨询,推动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立法专家咨询会之所以效果好,成果转化多,原因在于: 1、实现了专家学者与实务部门的高效互动。 2、鼓励专家畅所欲言,知无不言

54 (四)参与司法改革论证和评估,助力司法体制改革科学、依法、健康推进
1、举办10多期司法改革专家咨询会 2、对4项已出台的司法改革举措进行评估

55 两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 两届东亚-拉美法律论坛 三届中国-欧洲法律论坛 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 六届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
(五)推进法学国际交流 两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 两届东亚-拉美法律论坛 三届中国-欧洲法律论坛 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 六届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

56 地方法学会通过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服务大局,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服务意识 2、提升服务能力 3、完善服务机制
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法学会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法学会通过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服务大局,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服务意识 2、提升服务能力 3、完善服务机制

57 谢 谢!


Download ppt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