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辨识与预防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评价工程师 注册爆破工程师 采矿高级工程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辨识与预防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评价工程师 注册爆破工程师 采矿高级工程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辨识与预防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评价工程师 注册爆破工程师 采矿高级工程师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辨识与预防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评价工程师 注册爆破工程师 采矿高级工程师 主讲:李强

2 一、基本概念 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构成职业病的要件: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其中放射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β、γ、χ、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4 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5 最高容许浓度(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6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超限倍数: 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时,按下表推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

7 表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大小与超限倍数关系
PC-TWA值(㎎/m3) 超限倍数 <1 3 -10 2.5 -100 2.0 >100 1.5

8  《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9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 第二十二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1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12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 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 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13 (2)化学因素,如 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14 (3)物理因素,如 a. 高温、高湿、低温; b. 噪声、振动; C. 辐射 ——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射线、射线等
某企业120、

15 (4)生物因素,如 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16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17 3、 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其他,如照明不足等。

18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列举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行业和工艺过程。 1、粉尘类 (13种)

19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56种) 4、物理因素(4种) 5、生物因素 (3种)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20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辨识方法 1、经验法 根据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1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检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二)案例 案例1: 某燃气发电厂化水系统包括(1)化学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化学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为全自动化控制,地表水经絮凝、过滤、超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及EDI处理后送至主厂房用水点。(2)化学加药处理。为防止热力设备及管道的腐蚀,向凝结水、给水中加入氨和联氨。(3)水汽取样。为及时、准确的监督机炉运行中水、汽品质变化情况,诊断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以保证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设置完整的水汽取样分析装置,设置必要的取样点、在线分析仪表。(4)循环冷却水处理。根据水量平衡和冷却水补充水水质,为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采用加水质稳定剂和加酸的联合处理方案。(5)废水处理。全厂废水经集中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废水处理站主要利用酸、碱中和来进行废水处理。 

23 该发电厂化水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什么?
 A. 氨和联氨 B. 噪声 C. H2S

24 案例2: 某汽车生产厂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总成的焊装、铆接、胶接、螺柱焊接以及磨光检验等工作。主要焊接总成有:白车身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发动机框架总成、车身下体梁架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车门、后门总成、尾门总成及发动机盖分总成以及其它移动件分总成等。焊装车间主要工艺流程为:地板焊接→左右侧围焊接→车身主焊接→调整←四门二盖焊接。

25 该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A. 电焊烟尘 B. 高温 C. 电磁辐射

26 案例3: 某玻璃生产厂主要产品为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二氧化硅等生产玻璃的原料及氧化锌等形成微晶的晶核剂。主要生产步骤为熟料制备、熔制成型、中间检验、加工、热处理、终检、返修等。熟料制备车间的主要工序过程如下: 原料磨制 配料 混料 熔化制备熟料 水淬

27 熟料制备车间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什么?
A. 高温 C.矽尘 C.噪声

28 四、职业病的预防 三级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既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寻找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二级预防:与早期发现并存,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一开始损及劳动者的健康时,应及时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工作为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即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健康。对已得工伤者或职业病患者应积极予以综合治疗和康复治疗,以保护或恢复其健康。

29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工人身体发生多方面不良改变及职业病,引起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病:尘肺。 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高浓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起肺组织异物反应及轻微纤维化病变的肺粉尘沉着症。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对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手面部皮肤的直接刺激和损害作用,引起慢性鼻炎、咽炎、眼结膜炎、皮脂腺囊肿、痤疮、皮肤干燥角化等。

30 矽尘 矽尘一般指游离SiO2粉尘,以石英为代表95%的矿石均含有矽尘,吸入引起矽肺。 1、可能发生矽肺的作业 矿山、水利工程、开山筑路、采石、石英厂、石粉厂、生产中原料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加工过程、机械制造中洗沙、喷砂等工艺

31 2、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 ◇工龄 ◇游离SiO2含量、类型 ◇现场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 ◇防护措施及个体条件 发病一般5-10年,最少1-2年,最长15-20年 特点:脱离工作环境若干年后仍会发病,需医学观察

32 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晚期矽肺结节可融合成片、坏死、液化成空洞
3、容许浓度(总尘): PC-TWA PC-STEL 含10%-50%游离SiO2的粉尘: 含50%-80%游离SiO2的粉尘: 含8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 (单位:mg/m3) 4、病理改变 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晚期矽肺结节可融合成片、坏死、液化成空洞

33 5、临床表现 症状: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随病情加重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X线表现: 肺纹理增多,晚期呈垂柳状 肺门阴影、可见肿大淋巴结影,因钙沉着“蛋壳样钙化” 肺野出现,大小阴影“矽结节” 胸膜增厚、纤维变肺气肿

34 6、并发症 矽肺合并结核较多见 支气管感染 自发性气胸 肺心病 7、诊断 以X线平片为依据 职业史 现场劳动条件 结合临床表现

35 8、治疗与处理 不可逆病变,目前无特效药物 首先调离粉尘作业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加强营养,预防感染、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克矽平、柠檬酸铝、哌喹类、汉防己甲素等

36 石棉尘 1、接触石棉的作业: 石棉加工处理、石棉矿开采、选矿、石棉加工厂、开包、梳棉、织布工、石棉建材工人、石棉材料粉碎、切割、钻孔等工艺可产生石棉粉尘,引起石棉肺。 2、容许浓度: 石棉纤维及含有10%以上石棉的粉尘: PC-TWA : 0.8mg/m PC-STEL:1.5mg/m3

37 3、影响发病因素 发病工龄10~15年 粉尘浓度 石棉种类: 温石棉致病较轻 青石棉、铁石棉纤维硬易穿透深部肺组织致病较重

38 石棉是一种致癌物,风险度高,可引起肺癌、间皮瘤、肺感染、石棉肺
4、发病机理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胸膜增厚 肺石棉小体 5、临床表现 同矽肺,主要是肺通气功能障碍 6、与石棉有关的疾病 石棉是一种致癌物,风险度高,可引起肺癌、间皮瘤、肺感染、石棉肺

39 生产中接触的煤尘中,SiO2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为煤肺。多见选煤工、煤球制造工、装卸工、井下单纯采煤工。
水泥尘 发病工龄10~15年以上 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 容许浓度(总尘): PC-TWA:4mg/m3 PC-STEL:6mg/m3 煤尘 生产中接触的煤尘中,SiO2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为煤肺。多见选煤工、煤球制造工、装卸工、井下单纯采煤工。 发病工龄20-30年 症状轻

40 煤矽肺 煤矽尘是一种混合性粉尘,煤矿岩层中游离SiO2含量高,空气中岩尘、肺尘同时存在,常见于煤矿中,采煤、掘进、打眼、放炮等工种。 病理改变:介于矽肺与煤肺之间 游离SiO2含量>18%,表现为矽肺 游离SiO2含量<18%,表现为煤肺 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 发病工龄:游离SiO2含量影响较大

41 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 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 1、组织措施 建立检查管理机构; 健全规章制度; 定期监测、检查指导。

42 2、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 革新生产设备; 湿式作业; 密闭、吸风、除尘。

43 3、卫生保健措施 个人防护 健康监护检查:就业前、在岗、离岗 调离粉尘作业,安排适当工作

44 (二)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中毒 定义: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5 理化性质:无色气体,臭鸡蛋味,比重1.19,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
硫化氢(H2S) 理化性质:无色气体,臭鸡蛋味,比重1.19,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 接触机会:常为生产中的废气,很少直接应用,在采矿和从含硫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石油开采、提炼、装卸橡胶、人造丝、硫化颜料工业、开挖沼泽地、水井、下水道、污水处理。 容许浓度: PC-TWA:4mg/m3 PC-STEL:6mg/m3

46 毒性及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LC50=618mg/m3(大鼠吸入)。可经吸入侵入人体。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轻度中毒:30-150mg/m3浓度,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中度中毒: mg/m3浓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视物模糊 重度中毒:1000mg/m3浓度以上,数秒钟电击样死亡

47 理化性质: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有芳香味、易挥发液体,比重2.8,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 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煤焦油或石油裂解产生 苯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物、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 苯用作溶剂、稀释剂、如喷漆 苯与汽油混合用作燃料

48 毒理:生产环境中的苯,主要以蒸汽形式存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毒性: 急性毒作用:中枢系统麻痹作用,对粘膜刺激作用 慢性毒作用:造血系统损害,血细胞、血小板减少,晚期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可发生白血病 容许浓度:PC-TWA:6mg/m3 PC-STEL:10 mg/m3

49 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脱离作业现场,清洗皮肤,保温 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 慢性中毒: 调节中枢神经 恢复造血功能

50 预防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如无苯稀料喷漆,汽油代替苯,酒精代替苯。
生产工业改革: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如静电喷漆,自动化喷漆,制鞋工业改用无苯胶。 通风排毒。 卫生保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1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锰是一种灰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其化合物超过60余种。常见化合物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氯化锰、硫酸锰、铬酸锰等,以二氧化锰最稳定。职业环境中,接触锰的机会有锰矿石开采、运输加工、冶炼,电焊条的制造和使用,干电池生产和染料工业中的部分岗位作业。 锰主要以烟尘形式经呼吸道吸收,以离子(Mn3+)状态贮存于肝、胰、肾、脑等器官细胞中。当细胞内锰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损伤细胞线粒、耗竭、多巴胺,阻止能量代谢,引起中毒。 职业环境中锰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多发于从事锰铁冶炼,电焊条制造和使用的作业工人。 容许浓度:PC-TWA:0.15mg/m3 PC-STEL:0.45 mg/m3

52 (三)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 定义: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杂乱组合,波形呈无规则的变化的声音称噪声。目前认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噪声。

53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54 噪声标准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 dB(A) 。

55 噪声预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厂房,噪声与非噪声车间分开,设置防护带 吸声:吸声材料,装饰墙壁 消声:风道和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隔声:封闭声源,如隔声室、隔声罩 减振:机械安装减振装置 个体防护:耳塞(隔声效果达20~35dB),耳罩(隔声效果达30~40dB) 听力保护:定期体检听力检查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56 高温 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 h或84kJ/m3
高温 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oC或2oC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oC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57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酶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在高温作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在高气温与强热辐射的环境中操作,如防护不当,可发生中暑,损害工人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58 根据中暑病情轻重及病程阶段又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为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工作者。 轻症中暑者具有前述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者。 重症中暑者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

59 防暑降温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过程使工人远离热源 隔热:如隔热墙、水幕等 通风:自主通风、机械通风
保健措施:补充含盐饮料、茶、绿豆汤、酸梅汤等 个人防护:防辐射热服

60 谢谢!


Download 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辨识与预防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评价工程师 注册爆破工程师 采矿高级工程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