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人面對臨終關懷 的關鍵課題 佛光山寺副住持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人面對臨終關懷 的關鍵課題 佛光山寺副住持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人面對臨終關懷 的關鍵課題 佛光山寺副住持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2 一、楔子 面對死亡的思考 — 從Steve Jobs談起

3 2005年,賈伯斯(Apple CEO Steve Jobs)應邀到史丹佛大學對畢業生演講,他特別談到了死亡。他說道: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4 Steve Jobs的話觸及到生死問題的核心,也很認真地面對死亡,但是不夠徹底。
他只說到:「死亡很可能是生命唯一最好的發明。」我認為他說得不夠徹底。 但是接著他又說:「死亡是生命的改變機制。」這句話我倒認為他說得極好。 其實,不只是「死亡」而已,我必須說:「生、老、病、死」都是生命最好的發明,也都是生命的改變機制。 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死亡的人生和世界會是如何地混亂而恐怖。

5 Steve Jobs說:「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想死了才去天堂。」
如果我有機會遇到Steve Jobs ,我會跟他說: “Steve! you don’t have to die to go to heaven, you can live to get there.” (你不須要死掉以後才去天堂,你可以活著就『往生』到天堂。) 生命本來就是一種連續函數,「生」與「死」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但是我們的錯誤認知與觀念把它們割裂了,只要再轉一個念頭,就可以重新接上。

6 生命的方程式,如果放在只有一生一世的的封閉思維架構中,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此題無解」。但是如果放在三世生命觀的開放思維架構中,則不但有解,而且帶來無限的希望。
當我們面對生死的「極限境況」,連醫生也都束手無策時,與其浪費精神及體力在對抗病魔和死神,不如保留精神及體力好好地「活著」準備「往生」,不管時間長短,實實在在地「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然後安然「往生」到個人信仰上或者心目中的歸宿。 6 6

7 或問:佛教所講的「前世來生、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等」,反正我們也都看不到,來生即使投胎轉世,也不是現在的我了,何必瞎操心呢?
答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分析: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在數學及統計學裡有外插法(extrapolation)的推論方法,即是根據已知的一段函數關係,推論以及預測後續的發展趨勢,廣泛運用在經濟學、股市…等領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即是同樣的道理。

8 二、色身長壽的迷思 — 老病的困境 — 是遠比死亡還要 可怕的夢魘…!
二、色身長壽的迷思 — 老病的困境 — 是遠比死亡還要 可怕的夢魘…!

9 美人自古如名將 不許人間見白頭 9 9

10 Sophia Loren (1934~) (蘇菲亞・羅蘭) Now 79 10

11 11

12 Jane Russell (1921~2011) (珍・羅素) Died at 89

13

14 Carroll Baker (1931~) (卡露・貝克) Now 82

15

16

17 Elke Sommer (1940~) (愛姬‧森瑪) Now 73

18

19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 (伊麗莎白・泰勒) Died at 79 19

20 20

21

22 Brigitte Bardot (1934~) (碧姬・芭杜) Now 79
22

23

24 24

25 Paul Newman (1925~2008) (保羅・紐曼) Died at 83

26

27

28

29 傅偉勳教授的父親以九十一高齡逝世就是一個實例 (以下直接引述自1993年傅教授的話):
“約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後,由於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無法自早至晚在家看護照顧,祇好送他到一家特殊醫院安頓下來。不到一個月,家父開始大吵大鬧,說死也要死在家裡。無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婦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時,家父就在這時不慎從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動彈,直至四哥夫婦回家才被發現。經過這次痛苦經驗與教訓,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醫院,專由醫院護士照顧,四哥則每週總去一兩次陪他談天解悶。以後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醫院一小房間,直至逝世為止。” 29 29

30 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
30 30

31 “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 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
31 31

32 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32 32

33 只要你活得夠老, 總有一天等到你! 33

34 雪上加霜 — 老年癡呆與失智! 只要你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34 34

35 35 35

36 36 36

37

38 好死不如賴活乎? 賴活不如好死乎? 38 38

39 聰明的您, 好好想一想! 39 39

40 所以 如果您 想要善終 瀟灑走一回 40

41 千萬 不要拖過 人生的賞味期 41

42 千萬 不要變成 生命的延畢生 42

43 參、 有情臨命終時 的身心狀態 43 43

44 或問: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 答曰:其實不一定,死亡的經驗也可以是很輕鬆愉悅的,情況因人而異。 分析:痛苦是因對生死的無明與對「我、法」的執著而起,而痛苦的程度則與個人對色身及俗世的執著程度成正比。痛苦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1)肉體上的:病痛以及四大分離。 (2)精神上的:孤單、恐懼、有被遺棄的感覺、不知何去何從。

45 《瑜伽師地論》云:「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逼迫於身。」由此可知,我們臨終時的善、惡心念決定了我們的「死亡品質」與「死亡尊嚴」。
「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這一段描述還透露了一項重要的訊息,即是死亡並非一定就是苦惱、恐怖的,也可以是很安樂、愉悅的經驗,可以釐清與化解一般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成見,有許多關於瀕死經驗的記載可以作為旁證。

46 肆、 安寧緩和醫療的認知 與善終的準備 46 46

47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 香港:寧養服務,舒緩關顧 中國:臨終關懷 新加坡:安寧療護,安寧護理 日本:緩和醫學,HOSPICE

48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緩和療護 (Palliative Care) 的定義
對沒有治癒希望的病患所進行的積極而全面性的照顧(Holistic care);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狀、解決心理的、社會的、及靈性的問題是最重要的。照顧的目標,是為了儘可能提昇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達到最好的程度。 這樣的原則其實不限於對末期病人;在疾病診斷之初、治療開始時,就可以適用。

49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緩和療護的期許 肯定生命的價值,而且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歷程。
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緩死亡的到來,此時生活的品質遠比生命的長短來得重要。 有效控制疼痛以及身體上的其他症狀。 對病患的心理及靈性層面提供整體的照顧。 提供來自周遭的支持系統,支持病患積極地活著直到辭世。 這個支持系統也協助家屬在親人患病期間以及喪親之後的心理反應都能有所調適。 (如slide ) (NEXT: Resource Allocation)

50 什麼病人需要安寧及緩和療護? 所謂「沒有治癒希望的病患」,除了癌症末期病患以外,也包括愛滋病患、運動元神經病變 (Motor Neuron Disease 或稱「漸凍人」)、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肝硬化等等疾病病人,以及許多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病童等。 這些疾病的特點,都是病況緩慢但不斷惡化、症狀越來越多,令醫療人員與病人窮於應付。

51 守護病患的非常權利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不是放棄,而是拒絕) (D.N.R., Do-Not-Resuscitate)。 不接受無謂的治療。
讓病人盡量免於疼痛。 讓病人如同正常人般地受到尊重。 讓病人能決定自己的事。 讓病人經驗生命中最後而且是最重要的成長階段。

52 善終 (Appropriate Death) 的心理準備
瞭解自己的世壽將近。 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己身死亡的來臨。 能開誠布公地安排家務事與交代己身的後事。 能夠充分地把握時間,及早好好準備。 能維持生活的連續性:能與過去親友保持溝通聯絡;能肯定自己這一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53 善終的醫療情境與身心狀態 身體照顧:症狀控制獲得滿意。 情緒穩定:焦慮憂鬱獲得緩解。 醫療抉擇:自主性獲得尊重。 生命結束:善終的心願達成。
悲傷輔導:家人的哀慟獲得輔導。

54 伍、 現代醫療行為 的矛盾與困境 54 54

55 現代醫療處理死亡事件與情境 的機械化與非人性化
死亡原本就是自然生命週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而現代醫療卻將「死亡」一律當成「疾病」來處理,不但無法面對「自然的」死亡,也無法在心態上「自然地」面對死亡。 因此,現代人很難自然地尊嚴死。 理想的「壽終正寢」有其現實的困難。

56 在從前:當疾病已臻末期,而且藥石罔效的時候,醫師只能跟家屬一齊陪伴臨終病人往生。
自從1960年代以來,很多醫療急救術,例如:心肺復甦術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簡稱 “CPR”)…等等的發明問世,反而讓醫師對臨終病人施予很多相當痛苦的急救措施 (包括:CPR、插管、電擊…等等),嚴重地阻礙及破壞末期病人的善終權利與機會。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57 CPR∕心肺復甦術∕高級救命術 傳統死亡的步驟:呼吸停止→心跳終止→瞳孔放大 1960年代出現心肺復甦術(CPR),而且逐漸流行。
CPR:對臨終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例如:葉克膜ECMO)。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58 醫院裡現行臨終處置的SOP 1. 急救、插管、接呼吸器… (Endo+Ventilator) 2. 送加護病房 (ICU) 繼續急救
3. 以機器與管線維持生命跡象 4. 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5. 轉太平間 (Mortuary)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59 [ 平面廣告] 【插管篇】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59

60 施行CPR的後果 CPR可能救回:突然心臟病發作、受電擊、溺水、嚴重外傷、可逆性呼吸衰竭的病人。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1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 DNR: Do no resuscitation/Do not resuscitate/
拒絕心肺復甦術∕拒絕臨終急救∕拒絕無效且增加痛苦的臨終急救術 我們有權要求DNR嗎? 我們有權要求安詳往生嗎? 安詳往生是很多宗教所主張與期待的。 安詳往生是重要的人權。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2 我們一定要不計任何代價地對抗生命本有的旋律與節奏嗎? 我們一定要不計末期病人痛苦的代價而奮戰急救到底嗎?
我們一定要以心肺復甦術 (CPR) 為病人送終嗎? 對於末期病人,CPR其實是無效的醫療。 CPR只是更增加及延長末期病人的痛苦,卻救不回病人的生命。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3 哪些患者應當考慮不施行 CPR? 末期癌症患者 末期之器官衰竭 ─ 肝臟衰竭、心臟衰竭 ─ 肺臟衰竭、腎臟衰竭 ─ 腦衰竭
多發性器官系統衰竭 (多重器官系統衰竭) 愛滋病患呼吸衰竭 運動神經元萎縮症呼吸衰竭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4 醫師的現身說法 —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唐高駿
醫師的現身說法 —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唐高駿 我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自認熟悉所有急救技能,天下沒有C(心肺復甦術CPR簡稱)不回的病人,每一次急救,感受到病人肋骨在我進行心臟按摩時折斷,空氣中充滿了因多次電擊的烤肉香氣,最後看到監視器上病人的心跳回穩,滿意地出去抽根菸,紓解興奮緊張的情緒,偶爾有的病患真的醒來而且出院,然而大部分病患在使用維生設備後幾天就過世,有些成為植物人永遠沒有醒來。

65 陸、 捍衛自我與親人的 死亡品質與尊嚴 65 65

66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 以下三頁為台灣現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相關資訊,供各位參考。
各位不能不知道「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相關訊息,為了關心自己以及親人的生死大事,各位亟需要了解各項有關「安寧緩和醫療」的資訊。

67 預立DNR意願書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8 健保IC卡的註記 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邀請兩位見證人:最好是自己的配偶及子女。
將意願書正本郵寄給台灣安寧照顧協會(25160 新北市淡水區民生路45號) ( 協會將彙整後送健保局登錄於健保IC卡 (並將意願書掃描存檔)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69 健保IC卡的註記 健保IC卡內加入「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醫院應在病歷明顯呈現) (2011年醫院評鑑要求)。
病人緊急送到醫院急診室時,醫師如認定已無CPR的意義,可據此尊重病人意願,予以DNR,協助病人安詳往生。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0 家屬急救與否的省思—大孝與大愛 沒有做CPR就讓末期疾病的親人死亡,就是不孝、不愛嗎?
大孝與大愛並非不計末期病人的痛苦,一昧地搶救到底,而是親切的陪伴末期親人,協助他/她坦然接受疾病與死亡,減少他/她身、心、靈的痛苦,協助他/她放下萬緣,安詳往生! 減少病人的痛苦,維護病人的尊嚴。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1 醫師急救與否的省思-人生終需一死 沒有做CPR急救就讓末期病人死亡,是醫療的失敗嗎?
人生終究必有一死,絕症末期病人的死亡,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並非醫療的失敗。 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真正的失敗。 --陳榮基《醫界應積極推廣臨終DNR的觀念》 慈濟醫學 2006;18:155-7.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2 一位臨終病人的呼聲 Dear doctor, I know you mean well. But, God is beckoning to me, why do you make me delayed? 醫師啊!我知道你的好意。但是,上帝已經在向我招手了,你為何還要拖延我的旅程呢?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3 安寧照顧的結果 減輕末期病人及家屬的痛苦 提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提升家屬的滿意度 減少醫療費用 減少醫療訴訟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4 到了年老多病、體弱氣衰時,若欲善終, 千萬要避免心肺復甦術、插管…等等。
74 74

75 插呼吸管示意圖

76 加護病房的實相: 在一堆機器的背後,您看到了什麽? 「生命」一定要用「機器」來延續嗎?
陳榮基教授/蓮花基金會

77 柒、如願往生 — 具體超越及克服 死亡恐懼與束縛的 心法祕笈
柒、如願往生 — 具體超越及克服 死亡恐懼與束縛的 心法祕笈 77

78 問:如何才能夠死而無憾? 答:要能夠所作皆辦,才能死而無憾! 問:如何才能夠好死(善終)? 答:要能夠見好就收,才能瀟灑走一回! 問:如何才能夠往生佛國淨土或上升天界? 答:一、要能「信、願、行」資糧具足。   二、千萬不要拖過個人生命的賞味期。   三、千萬不要變成個人生命的延畢生。   四、千萬要保留自己的精神與體力,作為往生佛國淨土(或上升天界)的能量。

79 即早規劃 個人生命 的永續經營 與往生的準備 79

80 (二)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預立遺囑─事先做好身後事之規劃,安排家務,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劃,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
(一)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及早培養及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與積極、正向、健康的生死觀,廣泛地探索且深入地了解宇宙時空之廣大浩瀚,並深刻體會生命境界無限開展與提升之可能,以超越克服面對自我色身老朽衰敗乃至死亡的無謂恐懼。 (二)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預立遺囑─事先做好身後事之規劃,安排家務,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劃,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 80 80

81 (三)即早確立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及來世生命的規劃,依照個人平日的宗教信仰或獨特心願,可以有不同的理想與方向,例如:
(1)發願往生佛國淨土: 彌陀淨土、藥師淨土、兜率淨土…等 (2)祈求上升天界: 凌虛天界、基督天國、真主天堂…等 (3)乘願再來: 迴入娑婆世界行菩薩道 81 81

82 (四)大家要確實認清我們的色身(肉體)本來就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賞味期),終有衰老報廢的一天,因此一定要避免拖到身體機能衰敗,病魔纏身,乃至多重器官衰竭,切記要及早準備,見好就收!
(五)當個人的世壽即將圓滿前,能從容且歡喜地迎接往生時辰的到來:透過平日的精進修持與願力,能夠預知時至,從容準備,保留精神與體力,以確保正念現前,身心康寧,無有恐怖,身無病苦,心無罣礙,無有遺憾怨懟。 82 82

83 (六)如何能見好就收?要能「信、願、行」資糧具足。信者,堅信佛言不虛,深信法門殊勝,自信己力可及;願者,深心發願,求生淨土,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行者,歡喜信受,依教奉行。
(七)當個人的世緣將盡時,要能心懷感恩,萬緣放下,以告別今生,邁向來生。當時辰已至,能所作皆辦,臨命終時,正念現前,無有恐懼,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感應道交,蒙佛接引(或蒙主恩召),捨報往生。(瀟灑走一回) 83 83

84 捌、 臨終助念的實際案例 84 84

85 2007年五月中旬,佛光會林居士的同修聶師姐住進高雄榮總,檢查出罹患了肺癌,而且已臻末期。
林居士面對同修如此嚴重的病情,心情十分焦慮,詢問我如何作出攸關生死的醫療判斷與抉擇。 六月二日,我到高雄榮總的病房探望聶師姐,主要是為她鼓勵打氣,同時提供一些看法及建議:有關疾病的變化情況與可行的治療方案,還是要先就教於主治醫師的診斷與醫療專業意見。 85 85

86 我的論點其實非常簡單明瞭,因為現代西醫對於癌症病例及醫案的紀錄與統計分析等資料文獻,十分詳盡精確。
如果病況還在醫療可治癒或控制的範圍之內,當然不應輕言放棄;然而,萬一自身所罹疾病的進程已經確定遠遠超過目前醫療科技所能治癒或控制的極限,就不應、也不需要再耗費精神和體力在無謂的治療上,而應該認真地思考如何有尊嚴而且能自主地為這一生畫下完美的句點,達到善終的目的。 我的論點其實非常簡單明瞭,因為現代西醫對於癌症病例及醫案的紀錄與統計分析等資料文獻,十分詳盡精確。 86 86

87 除非親人所罹患的疾病是找不到文獻記載的怪病,或是必須特別個案處理的疑難雜症;否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查詢到某種疾病到了末期,病人經過諸如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後,其一年乃至五年的存活率是多少。
如果存活率夠高,當然不應輕言放棄,但是如果存活率趨近於零,那麼就要慎重考慮值不值得冒險。否則不但病治不好,連僅剩餘的一點精神與體力也消耗殆盡,更加無力面對死亡的功課。 87 87

88 我們必須清楚地認知到,我們的肉體是物質的結構,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也就是所謂的「賞味期」,無論再怎麼健康強壯,過了個人生命的高峰期之後,終究必然會逐漸地老朽退化,更何況不幸遭逢惡疾絕症的摧殘折磨。因此,我特別強調「不要拖過個人生命的賞味期」。 萬一身臨其境地到了這一期生命的最後關卡而又藥石罔效,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挑戰時,我的主張是:往生是跨越死生關卡的星際之旅,需要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作為支撐與後援。 88 88

89 因此,到了關鍵時刻,千萬不要無謂地消耗自己的精神與體力在對抗病魔上面,而必須要保留最後的精神與體力,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在佛號之上,作為往生淨土之心性動能。
真正能夠往生佛國淨土的行者,絕對不是等到死了(斷氣)以後才去的,而是在活著的當下正念現前,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立即拋卻這個臭皮囊─就此往生去了─有如金蟬脫殼或蝴蝶破繭而出,這是名副其實的「往生」。 89 89

90 是故在自身面臨此一最為關鍵的時刻,我極力主張:一定要盡量保留最後的精神和體力,集中心念專注在佛號上以蛻化開展未來的生命。
經與醫師進一步諮詢討論過後,聶師姐與林居士決定不作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並於六月四日轉往三峽金光明寺靜養,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到了八月下旬,聶師姐的體力及身體的各項功能開始明顯地退化,八月底林師兄決定將她接回佛光山,住進萬壽園的安寧病房,當時她已經無法進食。 90 90

91 九月七日,我回到佛光山對所有海內外回山的師兄弟報告南華大學的校務以及作招生宣傳,下午特地到萬壽園的安寧病房探望聶師姐。
當時聶師姐已經八天都沒有進食—其實是無法進食,也不需要進食—接近彌留狀態,林居士一直陪伴在旁邊,也為她誦經,看著同修被病體所折磨與羈絆,心中十分不忍,卻又不知如何能實質地幫得上忙,讓她少受些痛苦,順利地捨報往生 。 91 91

92 看到這樣的情境,我認為聶師姐的時辰應該快到了,但是欲求順利捨報往生還需臨門一腳。我就坐在她的床頭邊對著她說:「聶師姐!你的世緣已經圓滿,同修和令公子都在身邊,請不要罣礙,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接著我把念佛機打開,轉到心定和尚誦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調子,我跟著定和尚的念佛聲調,一邊觀想著佛光加持,一邊清晰而有力地對著聶師姐念了整整40分鐘的佛號,我這樣做是一個示範。 92 92

93 我過去一向不太鼓勵使用念佛機,主要有二個理由: 一、念佛機的音質與音效不佳,對臨終的病人或初終的亡者而言,會感覺到十分刺耳。
二、機器發出的聲音,既沒有感情,也沒有意念,無法讓臨終的病人或初衷的亡者生起心靈上的共鳴。 雖然近年來念佛機的製作有所改進,不過我仍然認為:念佛機可以作為輔助之用,但是不能完全取代親人的實際助念。 93 93

94 如果有山上的法師、居士們前來探望,請他們不必說什麼話,只要加入念佛,同時觀想佛、菩薩加持就好。
然後,我就請林師兄他們父子倆按照我的方法輪流為聶師姐念佛,只要大聲念佛即可,不必誦經,念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在佛號上,同時觀想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慈悲加持,一小時至二小時一輪,每一輪結束前回向一次。 如果有山上的法師、居士們前來探望,請他們不必說什麼話,只要加入念佛,同時觀想佛、菩薩加持就好。 94 94

95 我當時心中認為,用這樣的方法為聶師姐觀想、念佛及回向,她不會拖延得太久,最多二、三天之內就有消息,但是我沒有開口告訴林居士。
隔天(九月八日)是週六,我在南華大學為剛入學的生死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碩士專班新生上課,中午下課後,接聽到手機的留言說:聶師姐已經在當天上午十點非常安詳地捨報往生。 我堅信:「人有誠心,佛有感應。」 95 95

96 玖、 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的親身經驗 96 96

97

98

99 開媽媽從住院到往生日程紀錄 (2013.9/5 ~ 11/24) 09/05(三) — 媽媽上吐下瀉,好像是吃了鄰居的粽子,小弟送媽媽到雙和醫院,直接住院。 09/08(六) — 一早出院。 09/21(五) — 晚上7~8點左右,小弟送媽媽到雙和醫院,因為媽媽在9/21凌晨跌倒。 09/23(日) — 下午4點多約小弟一起到二弟家裡,一同商討媽媽的後續照顧問題。 99 99

100 10/13(六) — 一早打電話給小弟,媽媽從床上跌到地板上,經觀察情況未起色,下午2點二弟和小弟送新店耕莘醫院。
10/17(三) — 轉單人房 E棟13樓23床,三弟夫婦回台灣,到醫院陪伴媽媽。 10/19(五) — 晚上轉台大安寧病房北棟A6-18床。 11/04(日) — 三弟夫婦回美國。 11/08(四) — 晚上接媽媽回家。 11/14(三) — 晚上9點始媽媽喘的很厲害。 100 100

101 11/23(五) — 下午在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上課,晚上在台北普門寺演講,結束後吳醫師送我回中和,吳醫師順便探望媽媽。
11/24(六) — 早上約二弟、弟妹、小弟、覺勤法師、學生王別玄、許啟哲,具體討論媽媽的後事處理。11時,停止媽媽的點滴。吳醫師帶一位恩主公醫院的腦神經科醫師來探望媽媽。中午賈淑麗科長來探望媽媽,為媽媽誦《地藏經》,預測媽媽的時間進入倒數8~16小時。 11/24晚上8:20,媽媽含笑安祥捨報往生。 101 101

102 媽媽往生前的身體狀況 日期 時間 呼吸 (每分鐘) 血壓 脈搏 體溫 (oC) 11/22 21:30 59 106 / 66 36
23:00 60 113 / 67 70 36.4 23:50 58 123 / 88 65 36.9 11/23 1:30 52 119 / 83 36.6 7:45 41 133 / 84 36.1 9:05 45 119 / 86 51 35.9 10:30 43 110 / 94 106

103 11/23 11:20 52 147 / 114 82 36.1 12:30 47 126 / 70 73 36.2 14:20 49 114 / 81 36.6 16:30 51 140 / 69 67 17:20 105 / 58 59 18:25 53 119 / 73 62 19:25 48 97 / 73 65 20:30 105 / 46 55 36 21:30 104 / 42 57 22:30 41 128 / 75 69 35.7 23:30 152 / 120 35.5

104 11/23 23:31 47 93 / 54 62 35.5 11/24 1:30 52 108 / 75 61 35.7 8:00 109 / 52 63 36.2 10:00 62 / 42 60 36.5 10:35 142 / 52 36.7 11:30 140 / 54 65 36 12:30 129 / 78 69 13:30 103 / 80 79 36.6 16:05 122 / 95 57 36.8 18:15 77 / 53 55 19:20 103 / 54

105 11/24(六) — 晚上8:20,隨即開始為媽媽助念佛號。
11/25(日) — 繼續唸佛,傍晚6時起為媽媽淨身、更衣(著居士服)、化妝,佛號不斷。7時總回向,瞻仰媽媽的遺容,接著移靈往台北市第一殯儀館,進行入斂的佛事。 11/29(四) — 下午從一殯移靈到二殯,進爐火化,定和尚、龍和尚、慧立法師主法。火化後,媽媽骨灰接回家中安靈。 12/22(六) — 上午10時在台北道場追思法會,下午1時移靈桃園寶塔寺奉安。 105 105

106 11/24上午,我們家人很詳盡且具體地討論了媽媽的後續關懷及後事處理事宜,並且達成了共識。
因為媽媽生性樸實、低調,而且幾乎不打扮,生平熱心公益,但不喜歡交際應酬,所以我們兄弟決定秉持媽媽的一貫作風來處理後事: 不發訃聞、不收奠儀、不看日子、不辦公祭,而以追思會的方式來懷念媽媽。 106 106

107 因為不選日子,所以媽媽的遺體不進冰櫃,直接入殮,然後火化。
事後回想,還好我們家人能及時會同討論並且達成共識,讓媽媽的後事處理非常順暢圓滿,否則很可能措手不及,慌亂成一團。 另外,我要與大家分享的經驗是,為親人的生平以及最後的時光,用心留下珍貴的紀錄,事後會多一分追思與懷念,少一分追悔與遺憾。 107 107

108 一生劬勞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無怨無悔,欣慰兒孫皆賢孝; 兩手胼胝含辛茹苦,廣結善緣所作皆辦,含笑歸命極樂邦。 出家兒慧開頂禮拜輓
在追思會上,我代表我們四兄弟為媽媽寫了一幅輓聯,以表達心中的感恩及孝思: 母親大人蓮右: 一生劬勞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無怨無悔,欣慰兒孫皆賢孝; 兩手胼胝含辛茹苦,廣結善緣所作皆辦,含笑歸命極樂邦。 出家兒慧開頂禮拜輓 108 108

109

110 拾、 李濟華老居士 的往生事蹟 淨空法師講述 110 110

111 臺北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的那一天(1966/2/25),他跟太太坐三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會。念佛團共修跟打佛七一樣,一支香念完後止靜,就講一段開示。開示平常都不超過半小時,由老居士們輪流講。 李老居士在車上就跟太太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你一個人會不會感到寂寞?」他太太並不知道他當天就要往生,於是很慷慨地回答:「往生是好事啊!你能往生,就不必管我了。」太太同意了。 111 111

112 那天原來是輪到魏老居士講開示,李老居士跟魏老居士說:我們兩人換一換,今天我先來講。
他老人家上臺講了一個半小時,非常懇切地勸勉大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說要回家了。 老居士已經八十多歲高齡,講了一個半鐘頭,大家都以為他講累了,要回家休息。沒想到,他下了臺後,在客廳的沙發上一坐,往生了。他是回「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家。 112 112

113 慧開評曰:這就是我所極力推廣的「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
大家切記:真正的往生佛國淨土,是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瀟灑地去了,而非等到死了以後才去的。 所以絕對不能讓自己拖到「病得奄奄一息,甚至於多重器官衰竭,身上插滿了管子」,到了那時候就去不了佛國淨土啦!而是業力牽引,隨波逐流,六道輪迴去啦!切記!切記! 113 113

114 生死的超克與境界 凡夫:貪生怕死 (生死流轉) 自尋煩惱 → 醉生夢死 羅漢:厭離生死 (不受後有) 斷除煩惱 → 了生脫死
菩薩:無畏生死 (生死一如) 慈悲大願 → 出生入死 114 114 114 114

115 結語 活得充實而精采, 老得成熟而睿智; 病得深思而豁達, 走得瀟灑而無憾。 115 115 115 115

116 真誠擁抱生命, 坦然面對老病; 自在迎接死亡, 永續經營來生。 116 116 116 116

117

118

119 慧開法師電子信箱 hk84000@mail.nhu.edu.tw 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陳小姐 hlchen16@hotmail.com
119 119 119

120  敬祝大家  福慧雙修‧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
 敬祝大家  福慧雙修‧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 120 120 120


Download ppt "現代人面對臨終關懷 的關鍵課題 佛光山寺副住持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