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7週 醫師協助自殺 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談生與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7週 醫師協助自殺 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談生與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週 醫師協助自殺 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談生與死
應用倫理學 第7週 醫師協助自殺 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談生與死

2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殺人」和「讓人死亡」究竟有沒有道德差別。 2.反對積極自願安樂死和醫師協助自殺的論點。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殺人」和「讓人死亡」究竟有沒有道德差別。 2.反對積極自願安樂死和醫師協助自殺的論點。 3.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 Terry Pratchett: Choosing to Die)談醫師協助自殺。

3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一)差異論旨(difference thesis):殺人比讓人 死亡更糟糕,兩者有道德差別。
可能的反駁:人對差異論旨採取什麼立場,取決 於持哪種道德理論。無法獨立於正確道德理論的 判斷,來確定哪種立場是正確的。 困難: 1.這裡涉及緊迫的道德問題,無法等待正確道德理 論的證明。 2.人們對實際道德問題的決定,很少是從道德理論 的第一原則推導出來,通常是奠基於道德直覺。

4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二)道德相關的差別因素:
John Ladd的例子:把某個我知道不會游泳的人 推進河裡;跟我剛好路過看到某個人溺水,雖然 我可以救他但沒有出手相救。 人們傾向假設,兩種情況有其他道德上相關的差 別,導致不同的道德判斷。 1.動機:惡意的動機對比於恐懼或冷漠。 2.救人需要比不殺人付出更多努力。 3.殺人行為必然導致某個人死亡,但讓人死亡的行 為則不必然。

5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三)差異論旨的反駁論證忽略了什麼:
Winston Nesbitt的反駁:在James Rachels的例子 裡,有關Jones的重要事實是他「打算要殺死表 弟」,如果情況有必要,他將會這麼做。 這足以說明人們為什麼會判斷Jones跟Smith在道 德上一樣糟糕。

6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Michael Tooley的類似思想實驗: 例一:
情境1:Jones想要開槍殺死Smith,但發現除非自 己發出警告,否則Smith就會被炸彈炸死。Jones 沒有發出警告,Smith被炸彈炸死。 情境2:Jones想開槍殺死Smith,並且實際這麼做。 例二:兩個兒子想要有錢的爸爸死,分別決定要毒 死他。大兒子在爸爸喝的酒裡下毒,但發現小兒 子已經這麼做了。只是大兒子身上有解藥,但他 沒給父親解藥。

7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Rachels和Tooley忽略了,決定是否要譴責某個人 的根據,不是他事實上做了什麼,而是他「打算 要做什麼」。
修改Jones的情境:他打算要讓表弟死亡,但沒打 算要殺死表弟。並且,Jones持道德理由:不干涉 去拯救是一回事,但去殺他又是另一回事。 道德判斷:Winston Nesbitt認為,Smith的行為比 Jones的行為在道德上更糟糕。

8 一、殺人vs.讓人死亡 (四)殺人為什麼比讓人死亡更糟糕: 道德存在的理由:讓人們有可能在合理程度上和 平且安全地共同生活。
Jones這樣的人不會對我們產生威脅,但Smith這 樣的人卻會。 因此,人們會判斷殺人比讓人死亡在道德上更糟 糕。 反思:你同意Winston Nesbitt的論點嗎?為什麼?

9 二、反對積極安樂死的論證 J. Gay-Williams:安樂死的概念之所以逐漸被社會 接受,出自未經思考的同情心和仁慈。
推論:如果某個人死了比較好,那麼殺死他就沒 什麼關係。 批判:結論是錯的。他將證明,安樂死在本質上 是錯誤的。從自利(self-interest)和實際效應 (practical effects)的觀點來看,它也是錯的。 「蓄意」之於安樂死的定義很重要。「消極安樂 死」一詞是誤用,這根本不是安樂死。

10 二、反對積極安樂死的論證 (一)本質的論證: 每個人都有繼續活下去的自然傾向:人類的行為 反應模式與身體構造的運作,都預設了這種本質。
安樂死違反存活這個自然目標。 這個論點可不涉及宗教訴求。 安樂死違反人類的尊嚴:尊嚴來自追尋我們的目 標,而安樂死消除了存活的目標。 結論:安樂死是本質上錯誤的。

11 二、反對積極安樂死的論證 (二)自利的論證: 死亡是終極且不可逆的,安樂死違反個人利益: 1.誤診的可能。 2.可能出現新的治療方法。
3.排除奇蹟康復的可能。 4.安樂死的存在使人傾向輕易放棄生存意志。 結論:安樂死對個人不利,因此是錯誤的。

12 二、反對積極安樂死的論證 (三)實際效應的論證: 安樂死改變了醫護人員拯救生命的承諾。 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1.整體醫療品質下降。
2.滑坡:允許自願安樂死可能導致非自願安樂死。 無望地病著(hopelessly ill)這個分類標籤可能導致 更嚴重的濫用。 結論:安樂死造成不良效應,因此是錯誤的。

13 二、反對積極安樂死的論證 受苦(suffering)的確是件恐怖的事,但也是人生的 一個自然面向,不應忽略它可能對個人和其他人 帶來的價值。
J. Gay-Williams:安樂死不只是好死(easeful death), 它是錯誤的死亡。它不只是死亡,更是殺人。 思考:受苦可能對個人和其他人帶來什麼樣意義 或價值?

14 三、死亡處方籤 (一)記錄片簡介: 瑞士刑法有條件地將協助自殺行為除罪化,且不 限當事人的國籍和身份,非末期病患亦可適用。
英國作家泰瑞‧普拉契特(Terry Pratchett)拜訪多位 罹患非末期疾病之病患及家屬,記錄他們向「尊 嚴」(Dignitas)這個機構尋求協助自殺的歷程。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播出本片後,引發兩極 化的評價。

15 三、死亡處方籤 泰瑞(Terry Pratchett):英國暢銷小說家,62歲。 代表作為《碟形世界》(Discworld)的三十九本書。 2007年確診罹患阿茲海默症。 彼得(Peter Smedley):71歲的英國富豪,罹患肌 萎縮性脊椎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 安德魯(Andrew Colgan):42歲的英國人,罹患多 發性硬化症。 米克(Mick Gordelier):英國計程車司機,罹患肌 萎縮性脊椎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

16 反思與討論 請問: 1.彼得和安德魯尋求醫師協助自殺的考量分別是什 麼?
2.同樣罹患ALS的米克為什麼選擇在安寧療護中心 (Hospice)度過餘生? 3.你們認為,經過這趟旅程,泰瑞對自己應該如何 死去的問題,得出了什麼答案?

17 三、死亡處方籤 (二)延伸思考: 記錄片裡的醫師Erika Preisig曾說:「決定要死的 人其實比活著的人輕鬆」。這段話意味著什麼?
從道德的觀點而言,死亡是只跟個人有關的事嗎? 這對尋求協助自殺的決定又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來自西方文化的自主觀念和自決權若要落實在台 灣的社會文化裡,需要納入什麼不同考量嗎? 尋求醫師協助自殺跟「生命的意義」問題有什麼 關連?對於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又是什麼?

18 三、死亡處方籤 姚建安醫師認為,影片中把死亡視為一切災難的 解脫,這樣的描述過於淺薄。你的看法是什麼?
有人勸罹患阿茲海默症、ALS和多發性硬化症的 病患說:「活著就有希望」!你覺得這樣的希望 是什麼?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麼? 推動安寧療護的人士認為,如果能為重症病患提 供適當的疼痛緩解、心理支持與安養照顧,多半 可以讓他們打消求死念頭。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為什麼?

19 三、死亡處方籤 瑞士對醫師協助自殺的相關規定,使得泰瑞陷入 兩難。換做是你,什麼時候是正確的時間點呢?
關於自己應該怎麼死、什麼時候死的判斷標準, 可以相對於每個人嗎?還是我們有可能找到可在 一定程度內普遍適用的標準? 在「你的死亡處方籤」裡,會做什麼樣的安排呢?

20 分組辯論主題 案例: 57歲的英國人Simon Binner與51歲的太太育有兩女。 2015年1月,他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motor neurone disease, MND),且病情快速惡化, 變得口齒不清。他決定去瑞士安樂死,於2015年10 月死亡。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6年2月播放了 一部記錄片How To Die: Simon's Choice,全程記錄 其心路歷程、安樂死過程及後續親友訪談,再度引 發大眾對安樂死議題的激烈爭論。

21 分組辯論主題 正方(第1組)立場:讓Simon Binner安樂死,是道 德上可證成的。
口頭辯論時間:5/18第一節課 書面報告繳交時間:初稿4/13、完稿6/1

22 指定閱讀 Winston Nesbitt, “Is Killing No Worse Than Letting Die?”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12, 1 (1995): J. Gay-Williams, “The Wrongfulness of Euthanasia,” in Analyzing Moral Issues. pp 楊惠君,〈尋找新生命 檢驗死亡處方箋〉, 《安寧照顧會訊》,第84期,2013年8月。第22- 34頁。

23 延伸閱讀 蔡甫昌、劉珈麟、朱怡康,〈醫師協助自殺與安 樂死的倫理法律議題〉,《臺灣醫學》,第10卷 第5期,2006年。第641-651頁。
趙可式,〈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收錄在戴正德、 李明濱 編著,《醫學倫理導論》,臺北市:教育 部,2000。第十章,第 頁。 賀桂芬,〈我有權選擇我的死亡嗎?一位名作家 之死〉,《天下雜誌》,2015年3月13日。 49


Download ppt "第7週 醫師協助自殺 從記錄片《死亡處方籤》談生與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