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講 死亡如此靠近 ─談臨終關懷 授課講師:郭慧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講 死亡如此靠近 ─談臨終關懷 授課講師:郭慧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講 死亡如此靠近 ─談臨終關懷 授課講師:郭慧娟

2 【問題思考】 你知道安寧療護嗎?安寧療護是什麼? 生活中有實際的臨終陪伴的經驗嗎? 你知道臨終的過程,病人需要的是什麼嗎?有想過嗎?
臨終前家屬和陪伴者應有的態度是什麼? 臨終前家屬和陪伴者應注意的事項是什麼? 末期病人的身心靈應如何照護? 你知道我們可以預立安寧緩和遺囑嗎?該如何做? 臨終病人的權益是什麼? 你知道「善終」觀念嗎?怎樣才叫「善終」? 現在大多數人的臨終現況為何? 你對「善終」的幻想為何?希望為何? 回顧曾經經歷過的親人臨終,有何感想?

3 DNR放棄急救影片 醫學倫理影片-DNR(放棄急救)議題
9:24 此影片是醫學倫理課程中,醫學系的學生們以臨床實際case經過設計後製作出來討論DNR議題,面對不同情況或是特殊情況,身為醫護人員者該如何抉擇急救或是不要急救,學會尊重病人的權益是很重要的課題。

4 安寧病房影片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uglS8Q3w
走過善終之路 癌末安寧病房紀實 4:25 《中天新聞》民國100年立法院1月公布安寧緩和條例的施行細則,末期病人可拔管善終,但是前提是配­偶、父母以及子女等每位家人都必須簽署同意書,這項規定導致超過6成的末期病人依然承­受痛苦的插管治療,不知何時才能有尊嚴的走完一生。

5 安寧病房影片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i5Wqj3oqc
病重末期病人 1家屬同意可拔管 2012/12/21 1:45 立法院21號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有別於過去規定,陷入昏迷的末期病­人,得由四代親屬一致簽署同意書,再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才能終止;修法後,只要最近­親屬一人同意,簽署放棄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經由醫師確診,就可拔管或撤除維生器材;同­時也規定,無親屬的末期病人,經安寧團隊認定插管無意義,得決定拔管等等,讓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能更有尊嚴,也節省醫療資源。 法案也明定,意願人或代理人在簽署意願書後,能選擇是否交由中央主管機關,將意願標註­在健保卡上;衛生署在法案三讀後,已函請各醫院,將意願書放於院內明顯處,積極推廣。衛生署已將安寧緩和醫療,列入明年督導考核指標,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朝野立委,也共同簽­下意願書,用行動認同這項醫療尊嚴的進步性立法。

6 安寧病房影片 3 醫院的一堂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6kXzZ0MPQI 20:56
醫院的一堂課 :56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瑞典花了85年的時間慢慢老化, 美國73年,台灣卻才24年就已經趕上⋯⋯晉身超級老人國. 這也宣告健保和長照資源越來越負荷沉重。雖然在進步的醫學技術下​人命延長,也適時搶­回不少瀕死的生命,但付出的代價和金錢不小。​在急診室和加護病房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日­夜和生命拔河,他們反思,​在治療無效時,徘徊生死邊緣究竟還有甚麼選擇?有人志願成­為安寧​緩和醫療的推銷員。死亡始終是個禁忌話題,家屬不到最後一刻不提​,醫生也不­敢說。衛生署終於將包括癌症、漸凍人和失智症等八大疾​病末期的安寧緩和醫療納入健保­,但至今成效不佳,癌末病人的利用​率才15%?第一線醫療人員有甚麼難言之隱?

7 面對親人臨終大部分的人怎麼做? 想盡辦法搶救生命 害怕失落 恐懼死亡 不捨、傷心、難過 除了交給醫生,不知道該怎麼辦?
從生病到死亡未好好溝通和討論臨終和死亡 生病的親人什麼都沒交代 後事如麻,很多事不敢想或還沒想到

8 安寧緩和醫療宣導影片1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1 不要告訴她/他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1-1 從台灣的十大死因看末期病人的需要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1-2 從台灣的十大死因看末期病人的需要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2-1 「急救到底」是「詛咒」還是「慈悲」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2-2 「急救到底」是「詛咒」還是「慈悲」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3 醫生告知時的困境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3-1 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療護」的定義與內涵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4 聽懂醫師的話

9 安寧緩和醫療宣導影片2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5 聽懂病人的話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5 末期病人預後、存活期及疾病的軌跡預估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6 不要放棄 我們不要放棄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6-1 舒適護理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6-2 舒適護理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7 症狀控制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8 不要活馬當死馬醫

10 安寧緩和醫療宣導影片3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8-1 醫療抉擇的倫理思辨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8-2 醫療抉擇的倫理思辨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9 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8 如何避免無效醫療(一)尊重自主權與公平原則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9 如何避免無效醫療(二)良好的溝通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9-1 心理、社會及靈性的療護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9-2 心理、社會及靈性的療護 安寧療護教材 單元10 如何避免無效醫療(三)教育與醫療策略

11 案例一 穆景南著「為生命劃一個無悔的句點─千金難買早知道」文章
穆景南之父穆克淇老先生於2007年高齡93歲去世。去世前10天在家中突然休克,送醫救治後過10天才與世長辭。家人事後反省整個臨終過程。發現有很多遺憾的事。因此希望告訴大家生命最後其實可以更圓滿。

12 案例一 穆景南提出的問題: 救治醫療或是安寧療護? 老化或是生病? 照顧老人應有的認知 給子女最後一件大禮:生死大事交代清楚
衷心地提醒家人─尊重 資料來源:大A學習基金會網站

13 案例二 我的一位長輩罹患肝癌,一直接受各種化療,痛苦難當。他曾想輕生,想跳海、甚至撞牆受傷。家人除了定時就醫,不知有安寧緩和醫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更好?過世前兩三週,他的孩子告訴我,老人家想回南投老家…該怎麼辦好? 我的建議:住進安寧病房‧帶老人家回山上終老。

14 案例三 某位媽媽罹癌末期,住進安寧病房,卻仍給予積極治療。
病人女兒因與媽媽長年相依為命,即使到生命末期,仍不肯給足量嗎啡止痛。媽媽褥瘡嚴重,腐爛見骨,仍不肯給過量嗎啡,怕有副作用。醫護人員都無可奈何。

15 案例四 一位朋友的媽媽某天在家中看電視,突然坐著就倒下了。 到醫前心跳已停止。朋友和家人堅持急救,做電擊、打強心針,所有的急救都不放棄。
事後這位朋友告訴我,她其實有點後悔。因為媽媽本來可以好好走的。卻因電擊等急救,反倒受了一些苦。

16 面對親人臨終該如何? 面臨親人即將過世,是件很煎熬也很不容易的事,不捨激動是免不了的心理反應,悲傷難過也是正常的情緒表達。
但是,除了傷心難過,在親人即將離我們而去之前,我們並非什麼都不能做。 採取積極的臨終關懷和照護行動,可以讓摯愛的親人在寧靜、舒服、溫馨的環境中,獲得最無私、最真誠、也最慈悲的關懷和祝福,以便安祥、平靜、從容的做好死亡準備,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17 面對親人臨終該如何? 在親人臨終之際,家屬可給予的臨終關懷有三個面向。只有做好死亡準備的人,才能安心地放下人世間的一切,坦然面對死亡;而也唯有真誠地關懷臨終的家人,才能讓我們毫無遺憾地繼續我們的人生。 第一個面向:身體和環境上的安排與照護。 第二個面向:傾聽心聲並協助完成心願。 第三個面向:協助並給予心理靈性上的支持與關懷。

18 第一個面向:身體和環境上的安排與照護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在身體器官及系統功能上都會開始產生變化,包括:呼吸困難、嚴重虛弱無力、外觀更形憔悴、吞嚥及攝食困難,甚至肢體溫度改變、皮膚顏色產生變化、逐漸無方向感、時間感漸失,及注意力變差等。 在精神意識上也會開始產生變化,例如嗜睡、躁動不安、反應變慢、昏迷、坐立不安、胡言亂語、認不得人、失去現實感、分不清楚白天或晚上,甚至出現看到鬼的幻覺等譫妄現象。 在臨終者的身體照護上,家屬的照顧及處置,應以緩解症狀及維持病人舒適性為主。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仍有必要依賴醫療護理,則配合醫院的治療用藥來緩解臨終者的不適感。若病人的身體狀況能夠回家自行照護,且病人有意願回家過世,則應以病人希望的環境及方式來安排和照護。 臨終者在臨終之際,絕對需要處在一個讓他有很大安全感,寧靜、舒適、清潔、溫馨的環境中,同時身邊還要有最親近家人的陪伴和支持,這樣才能協助臨終者擁有安心且善終的最基本條件和勇氣。

19 第二個面向:傾聽其心聲並協助完成心願 臨終親人是需要身邊的家人幫他紓解其心理及情緒上的負荷的。家人可以的話,最好能夠全程陪伴在身邊,完全的分享臨終者的感受、情緒和思想。不要打斷,讓他完全的表達和傾訴。 臨終者若已無法言語,親人也應該充分的表達所有家人對他的關懷和對他真摯的愛,若臨終者尚有放心不下或極欲了卻的心願,家人則可以幫他營造一個具有意義性和完成性的環境,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願望被重視以及有被實現的可能性。 在親人臨終前夕,應趕快連絡至親,尤其是他想見的人最好想辦法請他趕快來見臨終者最後一面。因為,臨終者在面臨死亡關頭,內心除了害怕失去自己,同時也會害怕失去親人。能夠讓臨終者在臨走之前,和每一位心心掛念的親人都見到面、談到話,會是臨終者最感安慰和寬心的事。

20 第三個面向:心理和靈性上的支持與關懷 臨終者知道自己已面臨人生的大限,他可能會有罪惡感,可能會有恐懼心,和不知何去何從的無意義感。這時候家人如果能夠適時予其心理上或靈性上的支持,將有助於臨終者,讓他坦然、充滿寬恕,感覺具有強烈意義感的度過人生最後的重要階段。 陪伴臨終親人時,要注意一些事項,例如不要強把自己的信仰加諸到臨終者身上。也不要在這個時候想要傳教或拯救臨終者。可以的話,幫助他接觸他自己的力量、信心、信仰和精神,並對臨終者表達無條件的愛。 臨終者若有個人宗教信仰,也可以在這個時候依其宗教信仰,給予他宗教性的祝禱和開示。幫助他堅實肯定他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在宗教的支持和協助下,臨終者將更坦然無懼地接受和面對死亡。

21 臨終的心理反應 庫布勒‧羅斯臨終的五個階段 人們在失落時可能經驗到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與接受。
儘管當事人會在無意識的層次經驗到這些情緒,但是卻不一定在當時外顯出來。 當事人有可能沉陷在某個面向中,因而無法充分經驗到其他的面向。儘管有這些變項存在,但是大多數人似乎確有經歷類似發展模式的情況。

22 善終的觀念 個人覺得「善終」的最完美境界,應該包含以下七個面向: 平日應學習建立坦然、正確的生死觀念。
老年後能學習面對和接受病痛,並擁有高尊嚴、高度自主和生活品質的老年生活。 臨終前身體受到最完善、最妥適和有尊嚴的醫療照護。生命不做無意義的延長,臨終過程不要太長。  心理上瞭解死亡之過程和將至,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有充分準備,能自主、清楚做的決定,並完成人生回顧,心願已了無牽掛。 身後事有清楚和詳細的交代,子孫和重要親友陪伴在側,能與重要親人做生死溝通和告別,彼此心靈交流,「共生」並「共死」(共同陪伴走完生命最後過程)。  人生或臨終前,在心靈上能堅持信仰,全然專注和放下,並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 喪禮後事能預先囑立,家人和子孫能完全尊重,並且以坦然、正向的態度處理並面對死亡這件事。

23 安寧緩和醫療照顧 安寧緩和醫療是藉由一組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團隊工作人員,針對癌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個別性的照顧計畫,滿足病人和家屬身、心、靈的需要。在整個照顧過程中,病人有最大自主權,家屬為全程參與,是一種提昇癌症末期病人與家屬生活品質的全人照顧。

24 五、安寧緩和醫療照顧 全人照顧:在一般病房只注重照顧病人的身體,但癌症末期病 人除了身體症狀之外,有很多心理、靈性、家庭的問題,通通要照顧好,所以是全人的照顧。 全家照顧:除了照顧病人之外,也要照顧家屬,解決體力、心理、悲傷等問題。 全程照顧:從病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包括住院及居家照顧)一直到病人死亡,還要做家屬的悲傷輔導,使創傷減至最輕,而不至於產生一些後遺症,所以是全程照顧。 全隊照顧:這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義工)、營養師、心理師、宗教人員等,凡是病人所需要的都可以是團隊的成員。

25 六、安寧緩和醫療政策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大多數的疾病多可治癒或是受到控制。但對某些不可治癒的末期疾病,延長生命的做法反而帶給患者更多更長的痛苦。臨終時刻施予無意義的急救治療時,家屬陪伴的過程中也常承受極大的哀傷及深深的後悔。 基於上述情況,全世界對於末期疾病的醫療原則開始有了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我國早在民國89年就已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針對末期疾病患者可不施以心肺復甦術而選擇安寧緩和照護。 末期疾病患者不限於末期癌症患者,安寧緩和醫療的地點不限於病房,也可在自己家裡。然而大多數人的觀念以為安寧照護只針對癌症末期患者,安寧病房只收治末期癌症患者。

26 六、安寧緩和醫療政策 中央健保局於2009年9月公佈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就是針對八種非癌疾病的末期病患納入健保給付的安寧療護對象,其中就涵蓋「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針對上述腎衰竭對象附註說明為:腎衰竭患者(已接受透析或尚未透析),因嚴重尿毒症狀經原腎臟照護團隊評估病患可能近期內死亡,或是病人在自由意識的選擇與自主的決定下不願意,或因合併下列疾病狀況之一,不適合繼續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者: 1.其他重要器官衰竭及危及生命之併發症。 2.長期使用呼吸器。 3.嚴重感染性疾病合併危及生命之併發症。 4.惡病質、或嚴重之營養不良危及生命者。 5.惡性腫瘤末期患者。 6.因老衰、其他系統性疾病,生活極度仰賴他人全時照顧,並危及生命者。

27 六、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本條例於民國89年6月7日公布全文15條;並自公布日起施行。91年12月11日修正公布第3、7條條文,100年1月26日修正公布第1、6之1、7及13條條文,102年1月9日再度修正部分條文。 第 1條:為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特制定本條例。 第 4 條:末期病人得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前項意願書,至少應載明下列事項,並由意願人簽署: 一、意願人之姓名、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住所或居所。 二、意願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或維生醫療抉擇之意願及其內容。 三、立意願書之日期。 意願書之簽署,應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但實施安寧緩和醫療及執行意願人維生醫療抉擇之醫療機構所屬人員不得為見證人。 第 5 條:二十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預立第四條之意願書。前項意願書,意願人得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並以書面載明委任意旨,於其無法表達意願時,由代理人代為簽署。

28 七、臨終的處理 在傳統上,人在「壽終」時,講求「正寢」。惟實際上現在一般人死亡的場所,大都是在醫院,部分是在家裡,還有最讓人難過的意外現場及客死異鄉…… 無論在哪裡,生離死別最是教人傷心難過,也經常讓人心慌意亂而不知所措......當親人臨終時,有那些問題要處理?

29 七、臨終的處理:在醫院 通知臨終者最親近的人。 (父母、配偶、子女或兄弟姊妹) 通知禮儀社人員協助處理。
陪伴在臨終者身旁輕聲祝禱或唸佛號。 (隨侍在側,臨終有親人的陪伴,除去對死亡的恐懼) 親人過世後,得要求醫護人員拔除亡者身上各種醫療、急救器材。(這是醫護人員的職責,解除亡者不必要的痛苦) 申請死亡證明書。 (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 辦理出院手續。 留意亡者身上貴重物品。 確定遺體運回家裡或殯儀館。 (未來喪禮舉辦地點) 由醫院或禮儀社人員協助,護送遺體至太平間後轉送家裡或殯儀館。

30 七、臨終的處理:在家裡 給臨終者清靜安祥的環境。 (讓臨終者平靜、安祥的走,避免不必要的慌亂。可以播放臨終者喜愛的歌曲,或是宗教音樂帶、唸佛機) 通知臨終者最親近的人。 (父母、配偶、子女或兄弟姊妹) 通知禮儀社人員協助處理。 陪伴在臨終者身旁輕聲祝禱或唸佛號。(隨侍在側,臨終有親人的陪伴,除去對死亡的恐懼) 觀察臨終者心跳和呼吸,留意死亡時間。 確定遺體放置家裡或移送殯儀館冰存。(未來喪禮舉辦地點) 由禮儀社人員協助,搬抬遺體至家中客廳或載送至殯儀館。 (部分縣市殯儀館於遺體入館時,會要求出示死亡證明書) 向醫院或衛生單位(衛生所)申請死亡相驗。 向驗屍單位申請死亡證明書。(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

31 七、臨終的處理:在意外現場 通知亡者最親近的人。 (父母、配偶、子女或兄弟姊妹) 未獲得警方同意前,切勿碰觸或移動遺體。
通知禮儀社人員協助處理。 陪伴在亡者身旁輕聲祝禱或唸佛號。 (隨侍在側,臨終有親人的陪伴,除去對死亡的恐懼) 配合警方人員製作筆錄。 留意亡者身上貴重物品。 確定遺體運回家裡或殯儀館。 (未來喪禮舉辦地點) 由禮儀社人員協助,護送遺體回家裡或到殯儀館。 死亡證明書由地方檢察署開立。 (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

32 七、臨終的處理:在國外 若親人在國外不幸身故,一般會有兩種處理方式: 1. 遺體先在當時火化後,再把骨灰運回。 2. 直接把遺體運回臺灣。
若親人在國外不幸身故,一般會有兩種處理方式: 1. 遺體先在當時火化後,再把骨灰運回。 2. 直接把遺體運回臺灣。 若遺體先在當地火化時,一般是委託當地的禮儀社協助處理後事,並將遺體火化後,再把骨灰帶回臺灣。骨灰運回臺灣後,再依個別情況,考慮是否舉辦告別儀式或追思奠禮。 骨灰運回臺灣,一般是以貨物或行李方式入境(若由家屬親自護送回臺灣,則可以托運行李或隨身行李方式運送)。但是應備妥當地檢察機關或醫院的死亡證明書、殯儀館的火化證明書及亡者護照,以備入境時必要的檢查。 依臺灣傳統禮俗,親人在國外不幸身故,都會有家屬與法師趕赴當地,為亡者招魂並豎立魂帛(神主牌位)後,隨同骨灰一起護送回臺灣。 若遺體要運回臺灣,則需要當地的禮儀社及臺灣的報關行協助(在當地需要遺體防腐及入殮;在臺灣應報關並通知海關、航警局及疾管局)。

33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一) 10名乳癌病友組單車隊環台12天 為5醫院病友加油打氣 為幫癌症病友加油打氣,傳遞癌症治療不孤單台的關懷精神,台中開懷乳癌病友團體10位乳癌病友組成單車隊,並舉辦「送愛千里、開懷鐵馬環台圓夢之旅活動」,12日上午從台中出發,計劃12天環台一周,沿途將「乳癌康復包」分送給5家醫院的乳癌病友團體。

34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二) 豁達9旬嬤辦桌會親友 緊握兒孫手殷殷叮嚀似話別 根據聯合報報導,宜蘭一名高齡90歲的阿嬤鄒月,因 有感於身體快速退化,要求家人為她辦個「聚會」。 鄒月家人席開八桌,在宜蘭市龍園會館舉辦餐宴,家族子孫們全都到齊。鄒月緊握每個親人的手,端詳每張臉,笑得好開心,雖然感覺像在話別,心裡酸酸的,但大家回以滿滿的笑,並祝她身體健康呷百二。

35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三) 預約安寧療護 民眾可以健保卡註記或戴不急救手環 為了讓更多民眾瞭解自身安寧療護權益,
預約安寧療護 民眾可以健保卡註記或戴不急救手環 為了讓更多民眾瞭解自身安寧療護權益, 衛生署 日舉行「安寧療護全人照 護」記者會,宣導安寧療護預約,民眾可 以選擇健保卡註記或戴不急救手環方式為 之。 根據統計,至民國100年9月止,台灣計有 8萬7000名民眾簽立「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 療」意願書,並已註記於健保IC卡上。中 央健保局亦自98年9月1日起將安寧住院與安寧居家照護納入健保給付,已有49家醫院提供安寧住院、73家提供安寧居家服務。

36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四) 癌末翁臨終前與妻同受洗 相約在天國續情緣 新竹縣一名84歲的老先生劉德聖,與老妻鶼鰈情深。他因癌末住
癌末翁臨終前與妻同受洗 相約在天國續情緣 新竹縣一名84歲的老先生劉德聖,與老妻鶼鰈情深。他因癌末住 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安寧病房後,老妻無法接受,幾度出現自殺 念頭。經醫護人員長期陪伴輔導和安撫後,夫妻倆決定用積極態 度面對死亡,把握人生最後相聚的時間,並於3天前決定受洗,相 約天國再見。夫妻倆穿上情侶裝拍下人生最後合照,由牧師協助 他們受洗,原本精神較差的劉德聖在牧師的禱告中突然清醒過來 ,順利完成儀式,並仔細叮囑妻子要好好照顧自己,相約再續前 緣。29日凌晨他在家人陪侍下含笑離開人世。

37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五) 書名: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作者:海倫.聶爾玲(Helen Nearing)
夫妻兩有正確且陽光的生死態度。海倫之夫百歲因老化過世,過世前逐漸禁食,並在其自主尊重下,於屋外陽光綠地處,在家人圍繞陪伴下,坦然的過世。

38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六) 佛教密宗對於死亡向有其獨特的解脫之道。不少西藏人在年老退休後,常常去朝聖或拜見上師,專心修行,其中他們必修的一門教法就是修「頗瓦法」(一種意識轉換的修練方法),為死亡做準備。西藏人用一種很健康、很慎重的心態來面對死亡,把死亡當成好像上大學般的來準備和面對,臨死之際還會找來修習高深的老師來幫助自己順利死亡,讓老師引導自己順利往生。 西藏人能夠完全的瞭解死亡,透悉生命的整個圓滿過程。正因為瞭解,所以他們不畏懼死亡。最難得的是,他們知道臨終前的身體疾痛是免不了的,但是他們能夠用「轉換意識」(即練習「頗瓦法」)來克服身體疾痛。這種正面、積極、坦然、無畏且準備的態度,實在令人十分激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9 八、不一樣的臨終態度(七) 罹患極罕病 青年壯遊活在當下
尤文瀚17歲時就開始左眼視力模糊,現在完全失明,只靠右眼視物,腎臟和腦部長了腫瘤。他說,他的母親21歲雙眼失明,41歲死於惡性腫瘤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後,他和哥哥才從基因篩檢中診斷母子3人罹患相同疾病。 現在22歲的尤文瀚其實經常跑醫院,接受各種治療,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但是外表與一般人無異,裝扮像是一般在街上走動的型男。 尤文瀚 領取第9屆罕見疾病基金會成績優良獎學金,他在課業上從來不讓父親擔心,還常常一個人去自助旅行,獨自完成2次環島旅行,還去香港、澳門、大陸、泰國。 他認為人只是時光的過客,生命只是一趟旅程,尤文瀚說,他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他不為自己做長期規劃,也不去想要不要交女友的問題,他要去壯遊,認識世界,也探索自己。

40 八、不一樣的臨終關懷(八) 台中后里一名93歲老翁蘇志清,送報36載,拉拔5個兒子。
十年前蘇家五個兒子,每日排班返家陪父母過夜,幫父親打胰島素,每週日夜間全員到齊聚餐。 去年蘇志清罹癌臥床,兒媳辦了一場家族生日會。 蘇志清時日已不多,子孫近日更常返家陪伴。蘇家父慈子孝,在鄰里傳為佳話。

41 參考閱讀資料 臨終諮商的藝術/喬治‧賴爾/心靈工坊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余德慧/心靈工坊 西藏生死書/索甲仁波切/張老師文化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海倫.聶爾玲 臺灣殯葬資訊網 網址: 我在生死學研究所學到的東西 無名小站網址:


Download ppt "第六講 死亡如此靠近 ─談臨終關懷 授課講師:郭慧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