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总体设置 高中思想政治课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2
必修课的基本框架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物质文明) 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政治文明) 核心概念:民主政治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 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3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看 怎么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4
六、教材内容介绍 教材的整体结构 第一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 过程
第一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 过程 第三单元 怎么看:把握的文化核心价值 第四单元 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5
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6
第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的概念 文化影响的特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一、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知 识 点 补 充 体 味 文 化 文化的外延
知 识 点 补 充 体 味 文 化 文化的外延 文化形式(如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特色(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文化形态(有古今地域之别);文化性质(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文化的内涵 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纯自然)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素养非天生,而是在教育和实践中形成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积极和消极)——对经济和政治、对综合国力、对个人成长
8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个人成长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不一定同步),由经济政治决定;(2)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3)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 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人才、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内)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参政意识和能力,推动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国际)文化渗透加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在文化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应如何应对(看聚焦文化竞争力) 文化对人成长作用(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3)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聚焦文化 竞争力 为 什 么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精神武器。 怎 办 (1)提升文化竞争力;(2)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5)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9
1. [2009山东文综29](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四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8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0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认识。
作业本P11“18”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认识。 思路: (1)抓住网络、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2)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作业本P55-56第“21”题
11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第二单元内容结构 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创新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12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发展) 知 识 点 补 充 文 化 多 样 性 与 传 播 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知 识 点 补 充 文 化 多 样 性 与 传 播 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地位: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及其作用:以名录方式确立;展示、传承、研究 世界文化有共性与个性(源于实践的共同规律和差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 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 重要途径途径: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媒介 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中外文化交流 作用: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态度:热情欢迎和吸收、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3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的继承) 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辨证分析其作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和发展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及要求: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如何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特点:能动性活动,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4
文 化 创 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源、动力、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决定);引导和制约(推动) 文化创新的作用 是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赋予了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为时代、为人民) 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建立“学习型社会” 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目的(要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特点((人、时、处、事;终身学习;利用现代传播技术。
15
概念澄清 文化发展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础 (源泉、动力、目的、标准) 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的过程 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的过程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变革: 形态、内容和形式 交流、借鉴和交融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
16
作业本P60第“21”关于东北二人转的发展 答题时抓住文化发展的关键词:传播、继承与发展、创新
17
2.[2009辽宁、宁夏文综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约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有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 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机驱离宿务苍,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央这里打走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8
3.[2009福建文综39](42分)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19
4.[2009安徽文综37]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文综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20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成就与魅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及其精髓)
知识点 补 充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 文化 基本 特征 源远 流长 古代辉煌的历程 见证: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规模大、留存丰。 衰微的时间(近代)和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再创辉煌:只有中共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再创辉煌,续写壮丽; 要求: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体现时代性。 博大 精深 独树一帜 中华文学艺术:特点: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特点:实用性、整体性;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原因、意义 具有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2
我 们 的 民 族 精 神 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精髓;(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民族精神内涵 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地位和作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民族精神的发展 丰富和发展的体现 民族精神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大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六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突出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 为何要弘扬和培育 (1)迫切性:面对世界范围内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地位、作用(略);(3)必要性:三个需要(提高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样弘扬和培育 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要途径:见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汲取,警惕; (4)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5)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3
作业本P60第“22”探究题 某班为了宏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课。假设你是这次活动的参与者,请完成下列任务(1)为本次班会课确定一个主题。(2)假设你将在班上发言,请拟写一份发言稿的提纲。
24
5.[2009江苏政治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5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6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单元的内容结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怎样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7
作业本P52“17”
2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影响、对策
四、发展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中国的当代文化) 知 识 点 补 充 文化生活的多 样性 及文化选择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影响、对策 特点:色彩斑斓,多种选择,可喜与忧虑同在。 产生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传媒的商业性。 影响(四喜三忧)原因 “喜”(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有吸引力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忧”(生产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不负责任传播“绯闻轶事”等)原因:文化市场的 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对策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消费者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选择先进文化。 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化 内涵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原因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落后文化和 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的内容(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形式(常以传统习俗的 形式表现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性质(文化糟粕)、正确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 剔除); 腐朽文化内容(封建主义和 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正确态度(解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原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自身弱点诱发不良思想。 对策:第一是提高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第二是奏响主旋律进行文化建设: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精神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2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 结论: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弱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发展先进文化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四有”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地位意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多种文化并存的中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吸引力和 凝聚力。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原因 建设精神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本目标) 主要内容 (1)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3)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 思想道德修养。
30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 它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内容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三观四德五爱等。 社会主义荣辱观地位、意义 (1)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全面表达了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促进),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传统美德的精华),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 最基本的 价值取向和 行为准则;(3)充分反映了 我国公民的 基本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关系(相互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根本意义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核心价值体系;立足、着眼、发扬、汲取、创新;全体人民共同参与;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 (3)三个面向如何体现先进文化的与时俱进的品质;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1
6. [2009广东A卷政治37](10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漫画1、2分别根据华君武的《阎王开发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编 (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2分) (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8分) 漫画1反映了落后的文化现象,漫画2反映了腐朽的文化现象。 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分: 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解决方法: ①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2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材料一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知识与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2)①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②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33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概念澄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的主导地位 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是人民大众的喜闻乐 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根本目标和任务:培养 “四有”公民 弘扬主旋律,反对指导思想 的多元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中心环节 提倡多样化,鼓励内容和 形式上的多样性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4
第九课结构图 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 根本目标 两项任务: 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高举旗帜最根本的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的创建活动 坚持多样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论
35
7.[2009天津文综—思想政治部分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7分) (2)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 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参考答案一:赞同第一种观点,大公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应该作为当代青年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去。 参考答案二:赞同第二种观点,先公后私是一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这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有助于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36
8. [2009浙江文综41](32分)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村官”小杨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了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37
4.(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 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38
(2008山东卷28)(25分)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去的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常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 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人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7分)
39
(2)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这一手段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08年嘉兴市期末试卷分析 文化 27、(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奥运圣火传递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意义? 传播 (2)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这一手段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并简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0
28、(1)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以及它们又是如何体现的?
回答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②材料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1
29、(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能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依靠的是什么?
如何建设成文化大省? 发展文化 建设成文化大省 (2)为建设文化大省,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大力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请你就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提两条合理建议。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