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苏州实验中学 王庆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苏州实验中学 王庆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苏州实验中学 王庆军

2 1.整体性原则 把握好知识点的三维空间 模块内空间 模块外空间 生活空间

3 模块: 必修1 必修2 选修3 必修3 必修4 经济 政治 (国家与国际组织) 文化 哲学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高级思考

4 《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 中华文化的现实走向 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 两个关系谈文化内涵 纵横角度论文化发展 普遍性 特殊性 理性认识 实践操作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4 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的现实走向 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 两个关系谈文化内涵 纵横角度论文化发展 普遍性 特殊性 理性认识 实践操作

5 《文化生活》教材内容介绍 教材的整体结构 第一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第一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第三单元 怎么看:把握的文化核心价值 第四单元 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6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看 怎么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7 2.比较原则 例1. 文化的特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区别) 人的素养(与经济、政治区别)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依赖于物质) 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 2.比较原则 例2. 文化的作用: 对象:对民族、国家(对经济、政治); 对个人(影响、塑造) 性质:促进、阻碍 传统文化的作用: 性质:因时而变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起消极作用 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9 两个关注: 关注重难点、关注热点 2.比较原则 例3.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两个关注: 关注重难点、关注热点 2.比较原则 例3.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先进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精神动力。

10 3.模块渗透原则 经济与《文化生活》知识渗透 对文化产品的价值、价格、供求分析; 文化产品的消费对文化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 对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 财政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支持; 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 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及“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

11 两个关注: 关注重难点、关注热点 3.模块渗透 政治与《文化生活》知识渗透
两个关注: 关注重难点、关注热点 3.模块渗透 政治与《文化生活》知识渗透 从国家性质、政府职能角度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角度分析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国家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对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从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看文化保护; 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看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2 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主次方面 一分为二 3.模块渗透原则 哲学与《文化生活》知识的渗透 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之间……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 中华文化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间……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主次方面 一分为二

13 三个问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121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确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武当山、苏州园林等多处世界遗产在评估名单之内,这意味着我国的世界遗产现状遭遇“黄牌警告”。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认为,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景点、轻景观;二是重利用、轻保护;三是公约意识不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呼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公约》明确规定,不论在世界遗产范围内,还是在其缓冲区内,进行建设、开发,都要向该组织报批。可是国内很多地方不遵守这一规定。针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出现的问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提出建议。

14 三个问题 文化 政治 经济 政治 答:(1)文化遗产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类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物、建筑物、遗址等。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此必须保护好国家的文化遗产。 (3)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是属于国际法,它对各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保护好文化遗产。 (4)政府应加强调控和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保护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吸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 (6)加强世界遗产宣传,让人们真正懂得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文化 政治 经济 政治

15 第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的概念 文化影响的特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6 文化的社会作用(总述) 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7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社会角度)
(1)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注:积极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三,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政治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8 ※.文化与综合国力 (对国家角度) (1).综合国力——(模块二教材P106)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4)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9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对个人角度))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0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理解 P17--21)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想思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1 感悟高考 【命题切入点】 联系热点材料综合挖掘材料的内涵,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 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 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 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22 联系地方文化建设角度: (2008年高考海南卷25.)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材料一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材料二 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 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 (1)   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 (8分) (2)分析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总结海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6分)

23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简要说明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变式训练1)(07年宁夏卷)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利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2)地方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行动方案,建议。 (变式训练2)(07年江苏卷第35题:)文化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地位日趋重要。江苏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但文化资源丰富;创造业发达,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据此,省委省政府找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简要说明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24 联系企业文化角度:(2007年海南卷第25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到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收到了“l+l>2”的经济效果。 材料二: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25  联系校园文化建设角度: 如果你所在班级要开展一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内容。①拟写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口号 ②围绕上述活动主题设计几种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 ③请就如何加强你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26 联系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 (08期末南通四县联考)就业是民生之本。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就业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走访、问卷等方法,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了解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不少人特别是大学生毕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给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前些年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吃苦和敬业精神。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部分农民的这种认识。

27 (2010年模考题)中新网泰州2009年8月11日电(记者 崔佳明)八月十一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开营仪式泰州举行。本届“中华诵”夏令营以“传诵中华经典,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百名学生在泰州聚集,共同品味经典、诵读(书写)美文、开阔眼界、传承文明,旨在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中华经典,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其他人是感受不到的。

28 热点材料: “2009年7月6日至7日,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对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部署,动员全省上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抓住文化建设的新机遇,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9 热点材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强调,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30 热点材料: 2009年7月11日上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贾庆林发表了题为《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 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的演讲。

31 热点透视 【背景材料】 山寨现象 1.2009年“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拿着“山寨手机”,看着“山寨明星”,坐着“山寨轿车”,听着“山寨《百家讲坛》”…… 2009年堪称“中国山寨年”。江苏某校高三(1)班同学对“山寨”的认识众说纷纭,为此该班同学成立了综合探究活动小组,围绕“山寨文化面面观”课题,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32 热点角度:(1)山寨文化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①经济是文化产生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进步为山寨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山寨文化的兴起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3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3分)随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2分)

33 热点角度: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山寨文化?
①对于山寨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应保持和发扬。要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为人民群众服务。②山寨文化中也存在着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不能让山寨文化披上华丽的外衣让其招摇过市。对于这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要坚决反对,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34 热点角度: (3)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应大力提倡,不要限制其发展。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评析。
①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分)②山寨文化中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是落后文化,含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邪教、淫秽色情等文化是腐朽文化。(2分)③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2分)

35 2009年对世界经济产生最大影响的无疑是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究竟会有多大还尚未见底
2009年对世界经济产生最大影响的无疑是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究竟会有多大还尚未见底.某校高(4)班学生以"金融危机的影响"为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从文化生活角度探究:中美两国居民储蓄习惯差异的原因. 文化有其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仅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深远持久的;同的文化对经济影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同.(每点1分,共4分)

36 第二单元内容结构 人类文化的发展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创新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社会实践与 文化创新 文化传播的 方式与媒介 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的 基本途径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37 (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从横向看) 【知识体系】是什么?(内涵、表现) 为什么? 如何做?(态度、原 则) 考点梳理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了解)P29-30 (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38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解 P31)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9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理解 P32)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0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思考】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2、3 P32-33)

41 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从纵向看) ※传统文化(含义、具体表现形式)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了解 P42)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 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 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2 (2)传统文化的影响(两重性)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3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 P43)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辩证认识:(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44 (1)※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理解 P44) (1)※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5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是什么?---实质、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 P48--49)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原因: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49 原因: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46 ※※(为什么:1.必要性 2.重要性:意义、作用)
※※(为什么:1.必要性 2.重要性:意义、作用) 2,文化创新的意义 (理解 P49--50)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意义) (2)(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7 ※※(如何创新?1.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3.正确方向)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理解 P53)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错误倾向。

48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理解 P55) (1).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克服那种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49 概念澄清 文化发展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础 (源泉、动力、目的、标准) 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的过程 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的过程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变革: 形态、内容和形式 交流、借鉴 和交融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

50 联系热点材料综合挖掘材料的内涵,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命题切入点是怎么办角度。
[典例分析](09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本问,首先注意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51 联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角度 (2008广东卷37)(10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

52 (2010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34.)材料一:据调查,目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污染,如在学生中,星座文化、口袋书等十分流行,以消费欧美、日韩文化产品为时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不屑一顾。在调查中学生还发现少数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材料二: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4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其重要意义。(8分)

53 (2010年南京最新模考题)材料一、2009年9月中下旬,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共设“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和“美好未来”等7个部分,由近20万群众和60辆彩车组成。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以“礼赞祖国、讴歌时代、振奋民心”为主题的联欢晚会,在天安门广场和其他指定区域燃放烟火,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登天安门城楼,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和绚丽的大型焰火表演。10月1日至3日,在北京各区县主要公园和公共绿地,举行了国庆游园活动。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首都举行盛大群众游行、联欢晚会、大型焰火表演、游园活动、成就展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看法。 (2)针对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54 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成就与魅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5 第六课结构图 古代的辉煌 横向: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表现与成因; 纵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表现: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文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纵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 表现: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近代的衰微 多元一体 文化多样性 现代的复兴

56 第七课结构图 嫦娥一号精神等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精神 的弘扬与发展: 井岗山精神 长征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嫦娥一号精神等 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我们的责任: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7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1)……(P72) 【知识整合】 一.是什么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2) ( P71)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知识整合】 一.是什么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2) ( P71) 基本内涵:(1)……(P72) (2)核心:爱国主义 (理解) ①地位:(P74) ②特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75) 3.特征: (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P76)

58 二.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地位:(1).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民族之魂” (P71) (2). (P76) 2.必要性:(P78) 3.意义:(P78--80)(1)---(6) 三.如何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1

5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P78--80)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力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P81)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61 2、(2009江苏卷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第(1)问作为评析类型的题目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认识, 既要看到题目的合理之处,也有看到题目的不完善的地方,并能结合教材知识加以分析。

62 (变式训练)2009年6月26日至28日,胡锦涛专程来的到铁人王进喜工作过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亲切看望正在野外作业的石油工人,高高的井架下,总书记同石油工人们满怀激情地唱起歌曲《踏着铁人脚步走》,鼓励他们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为祖国建设加油。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当前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意义。 【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必将激励我们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铁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顽强拼搏,为国奉献。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庆人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赋予大庆精神新的内涵,为中国新一代的产业工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大庆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顽强拼搏,为国奉献。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铁人精神”早已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几代人。

63 热点材料:2009年9月1日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4 热点材料: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红歌进校园”歌咏活动将在各地学校陆续开展。     通过这次活动的广泛开展,将在青少年中掀起“爱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和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请结合材料,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红歌进校园”活动的意义。(14分) 【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实践活动,并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红歌进校园”活动体现了时代主旋律,能够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投身和谐社会建设。(2分)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4分) “红歌进校园”活动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中的新形式,有利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2分)

65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第四单元的内容结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选择文化生活 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 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 的意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 的文化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如何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 怎样在文化生活 中选择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怎样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6 第八课结构图 大众文化 学会选择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当代文化生活现象: 商业化 工业化 娱乐性 消费性 大众文化 学会选择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67 第九课结构图 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 坚持多样化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 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的创建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个代表的旗帜
两项任务: 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 精神文明 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的创建活动 坚持多样化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论

68 第十课结构图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与知识文化的关系 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 公民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因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思想道德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69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什么?)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核心、原则、重点、基本要求、着力点: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要求(怎么办?)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70 3.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理解 P ) 【是什么?】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如何建设?】(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特别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治和德治(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71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什么?106)
核心:为人民服务 区别和优越于其他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基本要求:五爱 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2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要求(怎么办?)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特别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73 (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74 【命题切入点】 从知识体系关系角度 (2007年高考文综试题,山东卷2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变式训练)近年来,文化逐渐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6年,最为人关注的是“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草根文化的兴盛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三国”、“论语”等通俗化学术文化的异军突起。 辨题:大众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产品。 从大众文化角度 “快男”:2007,超女走了,快男来了。而与之相伴,“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绝对唱响”以及各地方台的同类节目,在荧屏上一片繁荣的同时,也使之加深了大众的“审美疲劳”。同样的PK,同样的苦难家世,同样的刷票风波,同样的评委骂战,反复敲打、“烤”验着大众疲劳而脆弱的神经。在一片笑骂之后,选秀,去路彷徨! 说明什么?

75 从教育角度: (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

76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概念澄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的主导地位 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是人民大众的喜闻乐 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根本目标和任务: 培养“四有”公民 弘扬主旋律,反对指导思想 的多元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中心环节 提倡多样化,鼓励内容和 形式上的多样性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7 (江苏省南京市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 37.2009年暑假,南京市中小学生踊跃参加以“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网络文明夏令营活动。某中学高二(1)班5名同学通过走访、听取专家报告、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将陆续在全国中小学和网吧等公共场所计算机上安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软件由“绿坝”(图像过滤软件)与“花季护航”(文字过滤软件两款软件)集合而成,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等功能.) (1)有同学认为:“强行安装‘绿坝’做法侵犯了中学生的上网自由。”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同学们在网上看到许多围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主题的“网络心语”,如:“网络像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给我营养,给我力量。” (2)请围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主题,学写一则网络心语,并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其依据。 同学们听取专家报告时了解到,目前,江苏省网民数已突破2400万人,备案网站达26万个,互联网普及率达31.6%。10—19岁的青少年人群是江苏网民的主体力量,占到网民总数的37%,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也是最易受到不良信息侵害的群体。 (3)请结合《文化生活》学习,就青少年“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Download ppt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苏州实验中学 王庆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