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规范管理 提升水平 推进诊改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层及以上干部专题培训 ——高职教育领域省部相关管理文件解读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中层及以上干部专题培训 规范管理 提升水平 推进诊改 ——高职教育领域省部相关管理文件解读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董传民 山东.潍坊2016年4月 高职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董传民
2
管理水平提升山科行动 ——2015年学院制订发布管理水平提升三年工作方案; ——学院2016党政工作要点将其列为学院的重点工作;
——近日召开2016年度管理水平提升工作部署推进会; ——科研与校企合作中心启动了专项课题申报与开题; ——督导办公室快速启动与跟进内审员系列培训活动; ——组织人事处组织提交全院管理人员提升培训计划; ………………
3
管理水平提升、创新发展行动成为职业院校两大主题
高职院校管理去向何方?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应该做哪些系统的思考? 从理论研究的视角,从规范、提升、治理的渐进路径, 试着解读行动计划等文件的现实背景、系统思考、实施策略
4
用系统思维来考量规范、提升与诊改 第一部分
5
关键内容聚焦: 03 促进教学诊改 02 提升管理水平 01 落实基本规范 三者有机融合; 规范是底线 提升是关键 诊改是常态
6
国家层面文件 关键词聚焦 管理水平提升 内部质量保证 适应能力评估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年)》的通知 —— 管理水平提升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5]168号) —— 内部质量保证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 适应能力评估
7
关键词聚焦 山东省层面文件 基本工作规范 管理水平提升
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的通 知 ——省教育厅 基本工作规范 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提升行动计划(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省教育厅 管理水平提升
8
一、实施《行动计划》等文件体现了国家意志
系列文件出台的宏观背景分析 一、实施《行动计划》等文件体现了国家意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作出了新的重 大部署。 这一部署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依 法治校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校不只是遵守法律条文,而是 重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中体现法治精神,将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纳 入法治轨道。
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要求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因此,实施《行动计划》等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决定精神,体现国家意志的一次实际行动。
10
二、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 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为在新形势下做好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成立,标志着我国教 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做出重大调整,教育教学评估进入一 个以“管办评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通过评估引导高职院 校进一步发挥好办学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以使职业院校能够在 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规范、精细、到 位,将社会赋予院校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发挥主体责任。
11
三、实施《行动计划》与落实规范回应了社会关切
近年来,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视,依法治校意识日益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水平显著提升,但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尤其在招生、学籍、教学、实习、安全、财务等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偿招生、虚假学籍、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学生实习的安全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其专业对应岗位群不吻合等等。 一些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比较低,暴露出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
12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中也指出了职业院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因此,系列文件立足解决问题、回应关切、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2014年,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也出现了校内学生游行、因为顶岗实习不规范而被曝光等事件;山东省教育厅为此专门组织了民办院校教学检查专项评估,督促相关问题的整改。
13
四、相关法规制度难以落地客观要求实施提升行动
管理的精髓在于行动,就是要动起来,要去落实,去完成。近 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围绕规范和强化 职业院校管理,相继颁发了30多个涉及德育、教学、学生、后勤及 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或标准。但有些政策文件并没有得到 很好的落实,部分职业院校在管理中仍存在“上动下不动”的现象 。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已有法规、制度及标准“落地 ”,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着力推动已有政策“落地”,要求“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行动计划》与规范是强化政策落实,避免政策停在纸上、文件被束之高阁的一次实际行动。
14
管理规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底线要求 第二部分
16
山东省职业教育规范管理创新发展启动会
18
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从11个领域提出要求)
19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 及推进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要求
20
管理规范是对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遴选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高职院校的首要条件
教育信息化被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单独提出——也是行动计划要求
21
管理水平提升推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 第三部分
22
“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共识分享
2012.5第一次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杭州)四点共识: ——加强职业院校管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加强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把学校管理的重心和资源配置的重点聚焦到提高质量和强化内涵发展上; ——推动管理的精细化是职业院校加强管理的努力方向; ——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强化规范;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方法手段,两个“两手抓”是加强管理的重要任务。
23
2014.11第二次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成都)四点共识
总基调概括:推动职业院校管理优化升级 ——规范管理理所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加强管理的基本起点。 ——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不懈追求。 ——推动管理走向治理是实现职业院校科学管理的重要路径。
24
职业院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方向 (葛道凯司长讲话)
——要抓住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这个管理工作的新常态。 ——要抓住狠抓落实、求真务实这条规范管理的主线。 ——要抓住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这个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标杆。 ——要抓住行动计划这个推动工作的抓手。
25
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6
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整体设计 该文件有2个附件,具有手册性功能。 ——“1030”任务表,即附件1 ——“1037”执行表。即附件2
——620设计:“6个行动、20项活动” 明确用3年时间,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管理制 度标准建设、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文化育人 创新、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等有机衔接、互为贯通的6大行动) 该文件有2个附件,具有手册性功能。 ——“1030”任务表,即附件1 指10项重点任务,30个具体抓手。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表,非 常明晰,方便操作和检查。 ——“1037”执行表。即附件2 指10个方面管理内容,37个参考要点。有引导,好操作,可检查。
27
图解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28
总体要求 提出 职业院校 治理能力 现代化
31
如有偿招生、虚假学籍、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学生实习的安全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其专业对应岗位群不吻合等等。 一些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比较低,暴露出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中也指出了职业院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坚决杜绝无底线
32
章程引领 制度先行 强化落实
33
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 是关键
34
信息化水平提升是保障
35
文化软实力推进 立德树人
36
构建内部 质保体系 生成人才 培养质量 发布年度 质量报告
构建内部 质保体系 生成人才 培养质量 发布年度 质量报告
37
职业院校 主体责任 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
38
职业院校 管理500强高职100强是目标 形成案例 形成大数据
职业院校 管理500强高职100强是目标 形成案例 形成大数据
39
学院十三五目标: 学院力争入选全国重点建设的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
山东省20所国内有影响的优质高职院校、全省职业院校管理100强行列;学院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优质高职校与管理强校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管理规范是基本入选条件,然后才是管理提升与创新发展。
40
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
41
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落实文件
42
六大专项治理活动诚信招生、学籍核查、教学标准落地、实习实训管理规范、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财务管理规范活动。
每一条都是红线、都是底线
43
山东省教育厅推进重点要求
44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决策部署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总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政府要加强对职业院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也对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提出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是基本要求。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落地”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30多个涉及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学生、后勤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一些院校对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上动下不动” ,少数院校的实际做法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和政策要求还有加大差距 。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与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要求相比,职业院校在管理的理念、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 尤其一些院校在招生、学籍、课程教学、实习、安全、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在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45
为什么提升职院管理水平要以“行动计划”的方式来推进?
对职业院校来说,管理是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同时又是 常规性、全员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日 常运转的方方面面,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软指标”。 以“行动计划”形式推动职院提升管理水平,创新了工作方法。 一是倡导“改变从今天开始”。 提升管理无止境,从点滴开始,从细小起步,立知立行立改,三年累积起来就会有大变化大提升 二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行动计划》不同于通常理解的以项目实施为主要内容,而是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真行动”,目的是通过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的活动,使职业院校全面行动起来,有利于调动全员参与,切实改变管理面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
46
专家解读行动计划 管理出质量、出效益,管理是指挥棒、是软实力。教育部 近日出台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年)》 ,是诸多配套文件“组合拳”之一,是落实国家职教战略精神 、推进依法治校的新举措,是推动、引领和保障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的大智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邢晖
47
管理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行动计划》最突出的重点就是把管理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的水平。可以将《行动计划》看作是教育部就目前职业院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所开的“药方”,全文共出现“管理”164次,包含了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等各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要求标本兼治,弥补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除存在的一些弊病,让管理工作发挥“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48
专家观点——借力信息化提升院校管理水平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硬件、软件、思维方式都处于剧烈变革期。教育信息化正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了职业院校的课堂。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重点强调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 教育部要求制定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 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手段在弥补管理漏洞、增强薄弱环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大数据”基本分析和应用方法,将教学、学生、后勤、科研、人事、财务等各类数据标准化和一体化,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深度开发创新新型校园信息手段,如校园慕课、微校园、虚拟校园、校园APP等,建议部分学校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外语版。 各校要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倒逼”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以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重点,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徐曙光
49
《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特点? 本身不出台新政,核心理念是通过系列活动,使国家已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地,真正成为职业院校实际行动。 《行动计划》主要体现了4个特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查摆职业院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6大行动,对症施治、标本兼治,提高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重在院校行动。 明确《行动计划》的主体在职业院校,6大行动20项重点任务中的14项责任主体均是职业院校,通过实施这些重点任务,促进职业院校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逐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50
三是强化活动设计。 《行动计划》的设计,以活动促管理、以活动促落实,着力 提高职业院校广大师生的参与度;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部还 将组织动员科研机构、相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等多 方力量参与,形成合力和氛围。 四是注重科研引领。 实施过程中,注重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现代学校制度、章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监控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优化服务,教育部将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大样本网络调查,形成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为学校诊断、改进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51
体现管理“360度” 管理“360度”表现为一个完整运作过程,体现在对管理理念思维、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创新。 《行动计划》充分尊重并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切实体现教育管办评分离原则,厘清行动计划参与各方的责任边界,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职业院校是具体落实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 《行动计划》建立了一套含诊改、监控、评价、激励在内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限期报告、跟踪问效等制度,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按照不同管理主题,广泛征集和宣传职院优秀管理案例”
52
《行动计划》适应大数据时代对职业院校管理的要求,提出“开展大样本网络调查,形成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及分析报告”,这也是《行动计划》一大亮点。
其用意在于,有助于职业院校管理者增强数据意识,善于用“大数据”说话(而不是靠拍脑袋),形成职业院校内部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机制,最终催生职业院校管理模式根本变革。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应是学院决策的参考依
53
如何贯彻落实? 《行动计划》在文本设计上就注重了工作落实机制的建立,明确责任、细化要求。为实施好《行动计划》,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任务书。《行动计划》确定了3年行动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内容涵盖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6大行动和4大保障措施,既有涉及重点领域和问题专项整治的阶段活动,也有对管理薄弱学校的跟踪指导。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行动计划》确定了各项重点任务的责任主体,确保有效落实。教育部负责行动计划的总体设计、全面部署和监督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地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行动计划、检查指导有关重点工作;职业院校负责具体落实。
54
三是拟定路线图。《行动计划》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细化工作安排,确保行动计划有序开展、有效落实,同时开展多层级、全方位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提供专业指导,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 四是划定时间表。《行动计划》附设了“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按“截止时间”和“持续实施”两种表述方式对各阶段重点任务分别明确了时间进度,规定了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间,目的是督促各责任主体按照时间表进程行动,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掌握重点任务推进节奏,确保《行动计划》有序开展、有效完成。(凡有数字的,必须明确哪一年达到什么程度)
56
评估与诊改促进内部质保体系常态优化 第五部分
57
本部分聚焦: 年度质量报告 教学诊断与改进 新评估
5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一)高职人才年度质量报告社会公布 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二十七)强化督导评估。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59
山东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及各校报告公开发布
山东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及各校报告公开发布
60
据悉教育厅也将定期发布各校办学基本条件数据
拟公布各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监测办学条件大排名 如师生比、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面积等 再如年生均购置图书、年新教学仪器比例、教师高级职称比例、教师硕士比例等。76所高职院校大排名; 向社会公布质量——尤其是硬件基本保障(师资、设备、图书),严重的会黄牌限制招生、红牌停止招生 倒逼职业院校关注质量
61
山东省高职教育质量报告中拟公布 各高职校基本办学指标(涵盖学院办学硬件)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师比(一)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师比(二)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师比(三)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研究生学位教师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图书量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高级职务教师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占地面积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宿舍面积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年进书量
62
我们每年的状态数据,其实都反映学院办学质量的相关指标,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注重源头采集,源头分析,数据平台相关指标是实际工作做出来的,不是靠最后填表填出来的。 要科学撰写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教学诊改要提交 (各职能部门均有源头把关,对工作负责,继而对数据负责的义务,即强调各主控部门的主体责任) 我们的目标不是合格,而是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引领位置;要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年增教学仪器设备值等;
63
以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助推院校治理现代化 《行动计划》提出每年职业院校要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将定期组织合规性审查。 这是教育部为落实质量报告采用的新举措,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长效评价机制,梳理职业院校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从制度上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学校、行业、个人、社会等共同参与到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机制中。 该机制首要任务是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从课堂到学生,从教学到管理,都要把教育质量监控落实到位,及时收集和分析最新情况,保证每年发布报告内容充分,能真实反映过去一年学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办学质量低下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学校要给予警告并向社会公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不符合办学要求的要及时整顿并妥善安置在校学生。
64
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社会对职业院校教 育教学的监督,有利于院校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也有利 于优秀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行动计划》中将“质量年度报告”单独为一部分 ,体现了质量年度报告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性 ,从机制上保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前,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提高院校质 量年度报告,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
65
广东省要求各高职校年度报告须公布近300项基本状态数据
66
(二)教学诊断与改进 促进构建新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67
杨应崧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观点 今是打造质量的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保证教育质量, 创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质量文化。
今是打造质量的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保证教育质量, 创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质量文化。 要注重现代质量文化的建设,包括以人为本的文化、自律 文化、合作文化、开放文化、创新文化和法治文化,同时要建立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 质量是责任的化身,质量是过程的产物,质量是创造的结 晶。诊断与改进的主体是质量的直接创造者,即管理方、举办方 、实施方、成才方;管、办双方以诊断和改进为纽带,围绕同一目标,各负 其责、协同诊断、同步改进; 诊断与改进的目的是为了高质量的全面达成预定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是“定位”、“导航”、“体检”、“矫治”、改革和创新。
6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5]2号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一、目的与意义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管、办、评分离
69
二、内涵与任务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 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 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 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 程(PDCA)。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主要任务是: 1. 理顺工作机制。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 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 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 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2.落实主体责任。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 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 质量报告。
70
3.分类指导推进。各地须根据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和需要,推动学校分别开展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 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 力”等为重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4.数据系统支撑。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 况,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加快推进相关信 息化建设项目,为公共信息服务、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 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 5.试行专业诊改。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 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 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 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
71
强调学校是质量的第一责任
72
形成管理的常态,也是管理规范、管理提升的要求
75
核心聚焦到师生发展
77
所有指标对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表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1 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
质量目标与定位 质量保证规划 质量文化建设 1.2组织构架 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 质量保证队伍 1.3制度构架 质量保证制度 执行与改进 1.4信息系统 信息采集与管理 信息应用 2 专业质量保证 2.1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与实施 目标与标准 条件保障 2.2专业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诊改效果 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 2.3课程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 诊改制度实施与效果 所有指标对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表
78
注:1.本表设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
3 师资质量保证 3.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 实施保障 3.2师资建设诊改工作 诊改制度 实施效果 4 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4.1育人体系 育人规划 实施与效果 4.2成长环境 安全与生活保障 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 5 体系运行效果 5.1外部环境改进 政策环境 资源环境 合作发展环境 5.2质量事故管控 管控制度 发生率及影响 预警机制 5.3质量保证效果 规划体系建设及效果 标准体系建设及效果 诊改机制建设及效果 5.4体系特色 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 注:1.本表设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
79
校内职能部门、院系要具备自我诊改的能力 (二)基本程序
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2.抽样复核。复核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被列入复核学校应提交材料: (1)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见附件)。 (2)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3)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 (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 (6)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校内职能部门、院系要具备自我诊改的能力
80
三、实施工作要求 1.完善组织保证。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 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 务指导,以及教育部委托的相关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 遴选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具有公信力的行业企业 专家和中高职教育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等组成省级诊断 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指导本省相关业务工作。 2.加强省级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工 作规划,根据教育部总体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 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以落实改进为重点,组织实施 行政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 3.确保公开透明。
81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原来评估的升级转型版,但评估依然要搞(改变方式),倒逼学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越来越关注专业管理与评价平台,落实落细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各省教育厅或开发专业采集平台,进行专业评价,为后续专业排名奠定基础。
82
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做好诊断和改进教学
83
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做好诊断和改进教学的基本框架
87
管理水平提升 提升部门管理水平与质量,达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年)”工作方案》中2016年度的相关目标要求,达到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学院党政工作要点与各系部核心指标 具体标准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落实推进与评价
88
职能部门系统研究各自领域 按照工作方案分工要求落实 形成过程性相关材料 为实施教学诊改奠定基础
89
管理水平提升注重 拟开辟网上FTP报送平台,实现工作的常态推进、定期总结与提炼,工作记录的及时存档与管理,问题的及时梳理、诊断与改进。
系统设计活动计划 整体推进标准建设 全面确保活动落地 持续关注改进提升 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同时也是实现管理水平持续诊断与改进的过程,关注的是诊与改, 重点是通过简报发布,进行成绩总结、问题梳理、督办改进。
90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启动 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91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 答记者问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制度,确保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
92
——为什么要出台《暂行办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开展教育评估监测”,为在新形势下做好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日益普及和大数据广泛运用,则为改变传统评估方式, 推动评估工作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和便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采取新方式进行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既是当前解 决瓶颈问题、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
93
从当前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由国家制定标准以及引入第三 方力量开展职业教育评估,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 评估制度。这为我们开展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提供了经验借鉴。 我国高职教育先后开展了两轮人才培养评估,即以规范管理 为重点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评估,为在新形势下改进高等职业院校评 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轮盲然、第二轮从容、第三轮适应) 但由于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以往评估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如管办评分离不够、第三方参与不足、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以及现场考察和定性评价为主带来的局限性等,加快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制度迫在眉睫。
94
《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暂行办法》共五章十七条,分别对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的目的、原则、评估范围、内容和工具、实施方式和结果运用等作了具体规定。 第一章为总则,主要说明开展此项评估的依据、评估要达到的主要目的、评估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评估范围。 第二章规定了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内容以及评估将采用的工具。 评估组织实施方式与工作要求、评估结果如何运用等内容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作了说明。 第五章为附则。
95
《暂行办法》中规定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按照“结果导向和可操作性”要求,《暂行办法》中明确了涉及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共20项指标。 “办学基础能力”方面,主要考察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教学仪器设备,校舍及信息化教学条件。 “双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考察学校教师结构与“双师型”教师配备 “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考察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情况。 “学生发展”方面,主要考察学校毕业生获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情况。 “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主要考察学校专业设置,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96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 (20项)
98
二、指标说明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学校通过各种财政渠道获得经费收入含财政预算内、预算外、专项、经常性补贴等,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折算平均水平。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值与在校生总数之比。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指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之比。 4.信息化教学条件:指高职院校保障教学的信息技术条件情况,包括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无线覆盖、一卡通、校园网主干、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资源情况等。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指学校校内实践(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的工位数,即实践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做中学”单元数,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折算的平均水平。
99
指学校“纯理论课” “实践+理论课” “纯实践课” 三种课程课时
6.生师比:指学校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数。 7.“双师型”教师比例:指学校“双师型”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双师型”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8.课程开设结构: 指学校“纯理论课” “实践+理论课” “纯实践课” 三种课程课时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指上学年在校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指校企签订合作协议的基地)实习时间,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折算的平均水平。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指学校接受企业订单(指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合同约定相关就业和服务年限的订单)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100
指学校每年度用于支付企业兼职教师报酬的总金额。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指学校每年度用于支付企业兼职教师报酬的总金额。 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指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设备在学校,产权属企业,学校有使用权)的总资产值。 13.专业点学生分布:指各专业点在校生分布状况。 14.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指学校学生数最多的几个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对接程度。 “当地”的界定:公办学校,省级财政投入经费的以省域为“当地” 15.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指学校学生主动报考意愿情况以及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包括统招计划报考上线率与第一志愿上线比例、自主招生计划报考率与完成率等。
101
16.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指学校当年已获取所学专业国家资格认定体系内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仅统计国家统考类或人社部统考类证书。
17.直接就业率:指学校当年已直接就业(含创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18.毕业生就业去向:指学校当年已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就业单位去向,包括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二是专业相关度,即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毕业生所占比例。 19.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指学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际到账总收入,包括扶贫专项、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及其他各类政府购买的服务费用。 20.技术服务到款额:指除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外,学校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到账总收入,包括纵向科研、横向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术交易等经费。
102
评估工具 由数据表、调查问卷和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平台组成。
数据表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由学校填写。 调查问卷包括《校长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分别由学校校长和一定比例的师生填写。 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平台将以在线方式进行数据信息收集、校验、汇总和分析。
103
评估工作将如何实施?对有关部门和学校提出哪些要求?
评估工作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部署,采取“学校填报数据、省级实施、国家总体评估”的方式进行。 学校依据评估内容和指标撰写完成自评报告并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按规定时间登录指定网址,组织完成相关数据表格与调查问卷的填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数据填报进行指导和过程监督,从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平台获取学校填报的数据信息,结合学校自评报告,分析撰写完成省级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按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委托第三方机构基于学校相关数据信息和省级评估报告,建立数据模型,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国家评估报告并发布。 由于学校填报的数据是评估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学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发现编造虚假信息和瞒报等现象,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
104
此项评估有哪些新特点? 与以往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相比,有三点主要变化 一是在评估主体方面,《暂行办法》规定,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这不同于以往仅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评估,增强了评估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是在评估方式中,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以往组织专家进校现场评估不同,《暂行办法》要求,评估工作主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第三方机构通过数据和相关信息分析,独立评判学校相关工作情况。这避免了由进校带来的干扰因素,减轻被评院校负担,评估开展更加便捷,评估结论客观性也可充分保证。——关注数据(多方联网互动) 三是在评估结果运用上,《暂行办法》强调,评估工作要注重实效,既要发现问题,又要督促整改,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为学校办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不再简单地把评估结果作为甄别学校优劣的手段,而充分发挥出评估应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激励作用。
105
对高职院校进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有什么预期?
评估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将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评估将在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引导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发挥好办学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不断完善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106
整体推进的策略与建议 第六部分
107
学院制订了工作方案,各职能部门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任期目标与重点,并且成为系部核心指标来推进。 大家在提供学院制订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的部门核心工作中,很多均提到了“管理水平提升计划”的落地。说明意识有了,方向聚焦准确,在实施行动计划。 全面落地、整体推进、提升水平,任务依然繁重。
108
管理水平提升 提升部门管理水平与质量,达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年)”工作方案》中2016年度的相关目标要求,达到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具体标准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落实推进与评价
109
我们的行动策略与建议 一、高度认识“规范、提升、诊改”对于学院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与提高治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建立底线意识、发展意识、诊改意识、治理意识 二、刚性落实管理工作基本规范,推进学院管理工作的四化建设目标; 使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成为新常态 三、牢牢抓住行动计划这个抓手,推进学院管理的优化升级与提档转型; 落实工作方案、注重系统推进、强化主体责任、突出创新驱动
110
四、紧紧围绕“新型评估”与“教学诊改”两个主题,构建新型质量保证体系; 关注内核、超前布局、融入常态、引领管理
五、落实落细学院章程与相关制度,全面提升学院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落实章程、配套制度、构建体系、转向治理 六、主动服务师生发展与社会需求,发挥管理推进核心工作的最大效能; 聚焦服务、关注质量、提升效能、回应期待
111
落实规范 提升水平 促进诊改 整体思考 一体谋划 系统推进 全面推进学院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落实规范 提升水平 促进诊改 整体思考 一体谋划 系统推进 全面推进学院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112
仅为理论研究视角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