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 主要内容 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 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动脉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
酸碱平衡紊乱时功能、代谢的改变及表现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 一、酸碱平衡的概念

4 酸碱平衡 在机体产生或摄入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后,通过调节使体液pH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机体的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正常人动脉血血浆pH范围为7.35~7.45。

5 什么是酸? 什么是碱?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凡能释放出H+的物质,称为酸。 强酸:HCl、H2SO4、H3PO4等。
弱酸:H2CO3、CH3COOH(乳酸)等。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凡能接受H+的物质,称为碱。 强碱:NaOH、KOH等。 弱碱:NaHCO3、NH3、CH3COONa等。

6 二、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调节

7 多 正常机体酸性物质的来源 正常机体碱的来源 各种高分子物质经代谢产生大量CO2,它与水生成H2 CO3; 可经肺呼吸排出。
每天可产生300~400L CO2,相当于15mol的H+。 Volatile acids *注:血浆pH为7.40时,其[H +]仅为 40 n mol/L。 每天产生的固定酸所含H+约为50~100 mmol。 各种高分子物质含有氮、硫、磷等元素,经代谢可产生尿酸、硫酸和磷酸等。 不能经肺排出。 可通过肾脏排出。 Fixed acids 例: 糖酵解产生乳酸 脂肪分解可产生酮酸 含硫氨基酸代谢可产生硫酸 嘌呤化合物经代谢可产生尿酸 核酸代谢可产生磷酸 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蔬菜、瓜果中的柠檬酸盐、苹果酸盐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NaHCO3、KHCO3。 正常机体碱的来源

8 由于正常人体每日酸的来源远远多于碱的来源,因此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对体内产生的大量H+负荷的代偿和调节。

9 H+负荷 细胞外液 肺呼吸 细胞内液 肾脏 骨骼  H+ 排出体外 即 时 数分钟数小时 2~4小时 数小时数天 缓慢 血浆
缓冲对 红细胞 频率和深度变化调节肺泡通气量 细胞内 排H+、泌NH3重吸收HCO3- 骨盐溶解 H+-K+交换 Hb 其它 Ca2++H2PO4 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的代偿 H2CO3 CO2 排出固定酸保 碱  H+ 排出体外 即 时 数分钟数小时 2~4小时 数小时数天 缓慢

10 缓冲系统的组成 体液缓冲系统是指由各种弱酸及其共轭的碱 构成的不同缓冲对所形成的对H+负荷能起缓冲作 用的系统。
细胞内、外液中均有碳酸氢盐(HCO3-)及非 碳酸氢盐(Buf-)两种缓冲系统。弱酸盐的主要 阳离子在细胞外液是Na+,在细胞内液是K+。

11 细胞内外液的主要缓冲对构成 细胞外液 血 浆 NaHCO3/ H2CO3 NaPr/HPr* Na2HPO4/NaH2PO4
细胞间液 NaHCO3/ H2CO Na2HPO4/NaH2PO4 细胞内液** KPr/HPr K2HPO4/KH2PO KHCO3 /H2CO3 有机磷酸盐 红 细 胞 KHb/HHb KHbO2/HHbO K2HPO4/KH2PO4 KHCO3/ H2CO3 * HPr:蛋白质; **主要指肌细胞。

12 缓冲作用? 例:缓冲溶液含 10mmol/L Na 2HPO4 10mmol/L Na H2PO4 Na H2PO4的Ka为160
因此可计算出该溶液的pH是6.80。 如在此溶液中加入2 mmol/L HCl,则溶液pH降至6.62。 如单独将HCl加入不含缓冲对的水溶液,使其浓度达到2 mmol/L,则溶液的pH为2.70 。 HA H+ + A Ka = [ H+ ]  [ A ] [ HA ] [ H+ ] = Ka  [ HA ] [ A ] pH = pKa + lg [ HA ] [ A ]

13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血浆中NaHCO3/H2CO3缓冲系统是体内最重要的、对固定酸具有强大缓冲作用的缓冲系统。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血浆pH 明显与  HCO3- / H2CO3比值有关: pH  pKa + log( HCO3- / H2CO3) pH  pKa + log( HCO3- / ·PaCO2) pH  6.1 + log( 24 /0.226·5.32) pH  6.1 + log( 24 / 1.2) pH  6.1 + 1.3 pH  ( 为CO2的溶解系数)

14 红细胞对挥发酸的缓冲 CO2 CO2 + H2O CA H2CO3 CA HCO3 HCO3 H+ C l C l 氯转移
原发改变 CO2 CO2 + H2O CA H2CO3 红细胞 血浆 CA HCO3 HCO3 H+ C l C l 被红细胞内的缓冲系统缓冲(Hb缓冲对最主要)。 氯转移 红细胞对挥发酸的缓冲 注:CA为碳酸酐酶

15  近端小管Na+-H+交换(Na+-H+ exchange of proximal tubule) 使原尿中90%NaHCO3重吸收。
 远端小管泌H+与HCO3-重吸收(Regulation of distal tubule) 集合管的闰细胞泌H+,但不重吸收Na+,进入原尿中H+与HPO42-结合形成H2PO4-,使尿液酸化。闰细胞内HCO3-与Cl-交换,HCO3- 进入血液内。

16  NH4+排出(NH4+ excretion) 肾脏对NH4+排出是pH依赖性(酸中毒越严重,排NH4+量越多)。
●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是产NH4+的主要场所,通过Na+-NH4+交换,以NH4Cl形式排出。 ● 集合管分泌NH3 进入原尿与H+结合生成NH4Cl 被排出体外。

17 调节主要包括二大环节 1.把强酸(强碱)转变为弱酸(弱碱) 缓 冲 2.把酸(碱)排出体外 血浆:快,以 [HCO3— ]/[H2CO3]
最重要,但不能缓冲挥发酸。 红细胞:快,能够快速缓冲挥发酸。 细胞内液:略慢,先进行胞内外的 H+ —K+交换,然后缓冲。 骨骼:极慢,主要对代谢性酸中毒。 缓 冲 2.把酸(碱)排出体外 肺:快,排出挥发酸。 肾:较慢,但作用强大,排出固定酸。

18 三、酸碱平衡紊乱

19 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当机体酸性或碱性物质的量发生变化(过多或过少),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使血浆pH超越正常范围;或者由于肺、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以及因水、电解质紊乱,使NaHCO3和H2CO3的含量,甚至[NaHCO3]/[H2CO3]的浓度比发生改变(正常为20/1),称为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20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血浆pH=6.1+lg [HCO3— ] / [H2CO3]
代谢性因素 指能够影响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变血液中CO2含量的因素。 血浆pH=6.1+lg [HCO3— ] / [H2CO3] 呼吸性因素 因代谢性因素引起HCO3改变,进而导致血浆pH发生变化,称为代谢性酸中毒(HCO3 减少)或碱中毒(HCO3 增多) 。 因呼吸性因素引起血液中CO2(H2CO3)含量改变,进而导致血浆pH发生变化,称为呼吸性酸中毒( H2CO3增多)或碱中毒(H2CO3减少) 。

21 四、酸碱平衡的评判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

22 Arterial Blood Gas Sampling
动脉血气测定的样本采集

23 pH 血液pH通常是指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为7.35~7.45,平均为7.4。 pH7.45:失代偿性碱中毒
存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 由于机体的代偿,血浆  HCO3- / H2CO3 比值仍维持在20/1左右,故pH在正常范围内。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同时存在使pH变化趋向相反的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由于pH变化暂时相互抵消,使所测pH尚在正常范围。

24 动脉血CO2分压(PaCO2) PaCO2是动脉血血浆中以物理状态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4.39 ~ 6.25kPa(33 ~ 46 mmHg) 平均为 5.32 kPa(40 mmHg) 血浆PaCO2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两者呈反相关的关系。 PaCO2是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的指标。

25 标准碳酸氢盐 standard bicarbonate,SB
指全血标本在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以PaCO2为5.32kPa的气体平衡的条件(即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正常范围:22~27mmol/L,平均 24 mmol/L。 测定NaHCO3的含量除了受代谢性因素的影响外,PaCO2增高,测得的NaHCO3也增高,反之亦然。标本用PaCO2为5.32 kPa的气体平衡后,消除了个体实际呼吸功能状况对PaCO2变动并进而引起NaHCO3变动的影响,故测得的NaHCO3(SB)值仅受机体固定酸负荷、碱性物质的摄入、排出及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状态(代谢性因素)的影响。

26 实际碳酸氢盐 actual bicarbonate,AB
指血标本在取得至测定HCO3-浓度时,始终处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即是在被检者实际的PaCO2和血红蛋白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NaHCO3浓度。 测定的NaHCO3高低不仅受上述代谢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被检者肺通气状况(呼吸性因素)的影响,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NaHCO3测定值减少;肺通气不足,NaHCO3值增高。 对同一被检者来说,如果不存在外呼吸功能障碍,所测AB和SB应当相同,两者只随代谢性因素变化而变化。

27 AB与SB值的比较 如果存在外呼吸功能障碍,则测得的SB和AB便有所不同,故AB与SB值的比较,可用来作为酸碱平衡中受呼吸性因素影响的指标。. AB  SB,表明有CO2潴留; AB  SB,表明被检者有过度通气; AB  SB,说明被检者肺通气无异常。

28 缓冲碱 buffer base,BB 是指血浆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和。这些负离子包括HCO3-(22~27 mmol/L)、Hb-(6.3 mmol/L)和蛋白质阴离子(Pr-,16~18 mmol/L)等。 正常值:45~55 mmol/L,平均为 505 mmol/L。 BB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与PaCO2变化无关。

29 碱剩余 base excess,BE 是指全血在38℃、PaCO2为5.32 kPa、血红蛋白浓度校正为150g/L、且氧饱和度为 100%的条件下,把1 L全血或血浆用酸或碱滴定至pH为7.40时,所用酸或碱的量。 以酸滴定时,所用酸的浓度值以“正值”表示;以碱滴定时,则以负值表示。BE的意义与BB相同 。 正常值: 03 mmol/L BE+3 mmol/L,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BE-3 mmol/L,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30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和未测定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浓度差。 正常值: 12  2 mmol/L 该值可以根据已测定的阳离子浓度(Na+)与已测定的阴离 子浓度(Cl-+HCO3-)间的差值计算获得。即: AG = Na+-(Cl-+HCO3-) 对正常人则为:AG=140-(104+24);AG=12 mmol/L。 AG的测定对区分不同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和分析某些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有重要意义。

31 pH——反映血浆中游离H+的浓度,是评判酸碱平衡的综合指标。
代谢性指标 ——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且排除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 SB(标准碳酸氢盐) BB(缓冲碱) BE(碱剩余) 呼吸性指标 ——反映血浆CO2含量的指标。 PaCO2 AB与SB的差值 (AB>SB,表示有CO2潴留) (AB<SB,表示CO2减少) AB ——受代谢性因素和呼吸性因素的双重影响。 AG ——用于确定和区分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类型;有助于分析某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2  当机体针对某种酸碱紊乱进行代偿时,因代偿引起的指标变化与原发病因引起的指标变化同向改变。
例如: 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时,代谢性指标SB,BB,BE负值;此时机体可通过呼吸加深加快排出CO2进行代偿,因此代偿后引起呼吸性指标PaCO2,AB<SB。

33 五、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

34 代谢性酸中毒 酸多  原发性[HCO3] AG增大型 AG正常型 碱少 乳酸酸中毒 固定酸的来源增多 酮症酸中毒 因为是代谢性的
体内 产生 AG增大型 固定酸的来源增多 酮症酸中毒 体外 摄入 酸多 因为是代谢性的 所以是固定酸多 水杨酸中毒 固定酸的排出减少 :肾功能衰竭 少尿、无尿阶段 碱的来源减少 ——由于正常人体每日碱的来源就很少,所以不成立。 AG正常型 经消化道丢失:小肠液、胰液 碱少 碱的丢失过多 经肾脏丢失:肾小管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碱的消耗过多 :使用含氯成酸性药物

35 代谢性碱中毒  碱多  原发性[HCO3] 固定酸少 固定酸的来源减少 ——由于正常人体每日酸的来源远远多于碱的来源,所以不成立。
经消化道丢失 :胃液大量丢失 固定酸的丢失过多 低钾或低氯血症 经肾脏丢失 盐皮质激素过多 应用某些利尿剂 碱的来源多 ——主要见于碱性物质输入过多:如NaHCO3、乳酸钠、库血。 碱多 碱的排出减少 ——由于正常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为排酸保碱,所以不成立。

36 H+丢失 Cl丢失 胃液大量丢失 K+丢失 体液丢失 醛固酮 

37 呼吸性酸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  原发性[H2CO3 ]  挥发酸过多 原发性[H2CO3 ]  挥发酸过少 挥发酸产生增多
——正常人体每日产生大量的CO2,但是只要外呼吸功能良好,则不会引起CO2潴留。 挥发酸过多 挥发酸排出减少 :由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 挥发酸摄入增多 :见于吸入气CO2浓度过高 呼吸性碱中毒 原发性[H2CO3 ]  挥发酸来源减少 ——不成立,原因见前。 挥发酸过少 挥发酸排出过多 :低氧血症、CNS疾病、精神因素、水杨酸中毒

38 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机制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原发特点 HCO3-,BB,SB,AB,BE(-) H2CO3 ,PaCO2 AB>SB 血 液 HA + HCO3-A-+ H2CO 严重急性发病者可无代偿; 缓冲作用  血浆蛋白缓冲;红细胞内Hb CO2 + H2O 缓冲及红细胞内外的Cl-转移 肺呼吸调节 呼吸加深加快,CO2 排出增加 不能代偿 细胞内外离 H+ + KPrK++ HPr; 子的交换及 H+ + K2HPO4K++ KH2PO4 ; 细胞内缓冲 K+ 外移,血K+浓度,细胞外H+ 肾 脏 肾性原因发病者无代偿; 代偿 调节 肾能代偿时:※CA活性增高,H+排出增加,分泌NH3及排出NH4+ 增多,HCO3-重吸收增多 骨骼 代偿 Ca3(PO4)2 + 4H+3Ca2+ + 2H2PO4- 代偿 结果 PaCO2, HCO3-逐渐恢复 BB,SB,AB,BE(+)

39 代谢性酸中毒 肺炎休克患者: 预测PaCO2 = 1.5×15+8±2=30.5±2=28.5~32.5 ; 实际PaCO2 = 30
呼吸代偿预测:paCO2 (mmHg)=1.5×[HCO3- ] + 8  2 ▲测定值>预测值 呼吸代偿不足(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测定值<预测值 通气过度(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糖尿病患者: pH 7.32, HCO3- 15mmol/L, PaCO2 30mmHg; 预测PaCO2 = 1.5×15+8±2=30.5±2=28.5~32.5 ; 实际PaCO2 = 30 肺炎休克患者: pH 7.26,HCO3-16 mmol/L,PaCO2 41mmHg;        预测PaCO2 = 1.5×16 + 8±2=32±2 = 30~34        实际PaCO2 = 41

40 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机制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原发特点 HCO3-,BB,SB,AB,BE(+) H2CO3 ,PaCO2, AB<SB 血液缓冲 对碱中毒作用小: HCO3-进入红细胞;CO2弥散进入血浆 作 用 OH-+ H2CO3(HPr)HCO3-(Pr-)+ H2O HCO3-+HBuf  H2CO3+Buf- 肺部代偿 血液PH(H+)  呼吸变浅变慢 调 节 CO2排出减少 PaCO2 代偿作用弱或无 细胞内外 细胞内H+外移,K+转移进入细胞,血K+降低, 离子交换 氧离曲线左移,细胞糖酵解增强,乳酸增多,提供H+。 肾 脏 CA、 谷氨酰胺酶、氨基酸转氨酶活性降低:产H+ 泌NH3减少;肾 调 节 排HCO3-,尿滴定酸(H2PO4-)及NH4+减少; 代偿结果 血 H2CO3,HCO3-有所恢复 慢性呼碱:BB、SB、 BE(-)

41 代谢性碱中毒 幽门梗阻患者: pH 7.49,HCO3- 36 mmol/L,PaCO2 48mmHg;
呼吸代偿预测公式: paCO2 (mmHg) = ×HCO3-5 ▲测定值>预测值 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测定值<预测值 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幽门梗阻患者: pH 7.49,HCO3- 36 mmol/L,PaCO2 48mmHg;     预测PaCO2 = (36-24)±5 = 43.4~53.4     实际PaCO2 = 48 败血症休克过度纠酸,并使用人工通气后: pH 7.65,HCO3- 32 mmol/L,PaCO2 30 mmHg;        预测PaCO2 = (32-24)±5 = 40.6~50.6        实际PaCO2 = 30

42 六、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43 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中枢神经 乏力、知觉迟钝、嗜睡、昏迷 急性呼酸,CO2进入中枢,中枢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中枢神经 乏力、知觉迟钝、嗜睡、昏迷 急性呼酸,CO2进入中枢,中枢 系统功能 PH ,引起肺性脑病,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增加,易引起脑压,头疼, 精神症状, PaCO210.7KPa呼吸抑制。 中枢PH : 生物氧化酶活力, ATP合成, 脑组织供能, 谷氨酸脱羧酶(PH6.5)活力, γ氨基丁酸生成。 水电解质 易 引 起 血 [K+] 平 衡 心 血 管 严重酸中毒引起心律失常、心收缩力,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 系 统 * 高K+血症:易致心律失常; * 心肌内H+使Ca2+内流、内质网释放及与钙结合亚单位结合障碍; * 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开放增多; 骨骼系统 慢性肾功不全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小儿:佝偻病;大人:骨软化症

44 Increased rate and depth of breathing ("Kussmaul breathing")
Decreased heart rate (bradycardia)

45 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中枢神经 躁动不安,神经错乱,谵妄 急性呼碱PaCO2,脑血管收缩, 系统功能 致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等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中枢神经 躁动不安,神经错乱,谵妄 急性呼碱PaCO2,脑血管收缩, 系统功能 致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等 氧离曲线左移、KHbO2不易释放O2,中枢对O2敏感,缺O2症状明显; 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力(PH8.2),谷氨酸脱羧酶活性, γ氨基丁酸含量减少,抑制作用减弱 神经肌肉 PH,血浆游离Ca2+ ,且中枢γ氨基丁酸,使N-M应激性, 系 统 有手足搐搦或惊厥,且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 水 电 解 低K+血症(可引起肌无力、麻痹;纠正血K+,症状可改变) 质 平 衡 心 血 管 低钾血症:心肌兴奋性;自率性;传导性;收缩性先增高后 系 统 降低易致心律失常

46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对同一患者,除不可能同时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之外,往往在不同病理过程中同时出现两或三种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即存在混合型酸碱平衡异常(mixed acid-base disorders)。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又有相加性(酸碱一致的混合型)和相消性(酸碱混合型)两种类型。

47

48 防治原则 治疗原发病因 纠正pH 矫正水、电解质紊乱

49 Case study 患者:男,63岁,患糖尿病史12年,蛋白尿(DN)5年。 主诉:恶心、呕吐、嗜睡、尿量减少。
体查:口气有烂苹果味,眼睑浮肿,血压 169/110mmHg。 实验室检查:pH 7.29,PaCO2 20mmHg,SB 9mmol/ L, Na+ 132mmol/L,K+ 6.7mmol/L,Cl- 91mmol/L, Ccr 253mol/L,血糖 48.1mmol/L、尿蛋白(+++)。    Case study 有无酸碱失衡?属于哪一型? 为什么PaCO2也会下降? 有无AG的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除了代酸外,还有没有其他酸碱失衡?

50 Thank You


Download ppt "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