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课考点概览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一)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一)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三)供给与需求 (四)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五)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五)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六)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七)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一) (二) (三) (四)
2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分类 因素 表 现 决定 商品 价值 一般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 (如各种成本上升) 直接 供求 关系
表 现 决定 商品 价值 一般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 (如各种成本上升) 直接 供求 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间接 纸币 发行量 与价格成正比。(如出现流动性过剩时,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 国家 政策 一般采取逆向调节的方式 货币 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其他 心理、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 再如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3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价值 价格 区 别 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因素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价值 价格 区 别 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 生产成本 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供应量;气候、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等 联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
3、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4、几对关系:
5
月饼加工厂 原来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个别劳动生产率再提高100% 工作时间 8小时 使用价值量 (商品数量) 8个 个别劳动生产率 1个/小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 1元 商品价值总量 8元 16个 32个 2个/小时 4个/小时 0.5元 0.5元 8元 16元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反比 正比 无关 无关 反比 无关 无关 反比
7
也即减少50%(或者说减少了一半,或者说变为原来 一半)。
(2012·大纲全国卷)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 80元、 800万元 B.10万件、 40元、 400万元 C.20万件、 80元、 1600万元 D.20万件、 40元、 800万元 也即减少50%(或者说减少了一半,或者说变为原来 一半)。 D 解析:①产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因此2011总产量=10万÷(1-50%)= 20万件 ②价值量与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因此价值量=80× (1-50%)= 40元 ③价值总量=产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20万× 40元= 800万元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8
A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2013·大纲全国卷)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2011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2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A.5元 9000万元 B.10元 9000万元 C.5元 18000万元 D.10元 18000万元 也即提高100%(或者说变为原来的2倍) A 解析:因为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而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因此M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一倍。 ①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10元÷(1+100%)=5元 ②社会总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为10元×(500万+400万)=9000万元 或者,甲乙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后,价格为5元, 而产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甲产量=500万×(1+100%)=1000万,乙产量=400万×(1+100%)=800万 价值总量=5元×(1000万+800万)=9000万元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9
B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假设2014年某国生产M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15年生产M商品的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与M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400万元 4元 B.600万元 4元 C.600万元 6元 D.400万元 6元 B 解析:①社会总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为6元×100万=600万元 ②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价值量= 6元÷(1+50%)=4元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10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2011·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 452万元 B.1 320万元 C.1 210万元 D.1 100万元 解析:要计算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而价值总量=产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必须计算出两个量:一是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用公式计算为10×(1+10%)=11(万件);二是2011年该商品的价值量,它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用公式计算为132÷(1+20%)=110(元)。 据此计算商品价值总量为11×110=1 210(万元)。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11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设某企业2014年的生产条件属于行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商品的价格为14元。2015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30%,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商品2015年的价格分别是 A.20元 16元 B.20元 25元 C.15元 25元 D.47元 59元 解析: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单个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否无关,因此题目中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30%是干扰语句,可以直接忽略。 根据题目可知2014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4元。到了2015年,行业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30%,而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2015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4÷(1-30%)=20元。 ①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一致,为20元。 ②货币通胀率为25%,说明此时商品价格上涨。得出价格为20×(1+25%)=25元。答案选B。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12
(三)供求与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 2、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三)供求与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 (1)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价格低;反之亦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多,则商品价格高;反之亦然。 (3)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卖者起主导作用。 买方市场: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买者起主导作用。 2、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13
C (2013·福建文综)“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告诉我们:( )
(2013·福建文综)“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告诉我们:( ) A.经营谋略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C.商人可综合利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获取更多利润 D.该经济活动违背了价值规律,是暂时的经济行为 C
14
B 增城增江街东区市场的辣椒售价冬天是每千克8元,而夏天是每千克6元,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冬天辣椒每亩产量比夏天低
C、冬天蔬菜的运输比夏天费力 D、冬天的辣椒比夏天的好吃 B
15
(四)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看: 从一段较长时间看: 从变化曲线看: 时涨时落 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涨跌幅度基本抵消,而且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6
如何准确理解等价交换? (1)等价交换的含义: 货币出现以前: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货币出现以后:价格与价值相符。 (2)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等价交换原则在动态中实现的,并不存在于具体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是从总体上说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4) 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如文物、名画、邮票等价格高于价值,但它们价格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的生产扩大。同时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5)价格经常背离价值规律的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市场竞争、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直接影响了价格,才使之经常背离,但总体上仍是相符合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6)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买卖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平等竞争,平等交换。)
17
关于价值规律的补充 (1)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社会特有的规律。 (2)存在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作用: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①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作用) (4)价值规律如何发生作用?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8
B 在下边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中,▲、■、★、◆是价格曲线上的4个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点时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在下边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中,▲、■、★、◆是价格曲线上的4个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点时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②在■点时投资生产该商品最为合适 ③在★点时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 ④在◆点时投资生产该商品是正确选择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B 在点时,价格与价值相符,供求平衡,①正确;在■点时,价格高于价值,但偏离价值过高的价格必定会下降,故此时投资不合适,②错误;在★点时,价格低于价值,说明该商品供过于求,③错误;在◆点时,商品价格低于价值,偏离价值过低的价格总有一天会反弹,此时投资商品是正确的时机,④正确。该题选B。
19
如何稳定物价? (1)价值决定价格:通过科技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供求影响价格: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3)政府调控: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保持供需平衡。 ②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4)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5)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消费等。 (6)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供给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产品。
20
(2012•广东)《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B
21
(五)供给与需求 1、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五)供给与需求 1、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供给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商品的价格升高;商品供给量增加,则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4、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
22
(六)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从全社会来看,如果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甚至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则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使其生活水平下降;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消费者则会从商品价格下降中获得实惠,生活水平提高。
23
(七)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自身):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A生活必需品 B高档耐用品 替代 互补
24
D (2012·浙江高考)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2012·浙江高考)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解析 鸡肉和羊肉是互为替代品,鸡肉供给增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①正确,③错误;同时会造成羊肉需求量减少,羊肉价格下降,②错误,④正确。
25
D (2012·福建高考)右图中M、N 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 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 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解析:由图可知,价格变动对MN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对M商品的影响大,对N商品的影响小,由此可见,M是高档耐用品,N是生活必需品,所以A、B不选。C说法不准确,无论他们是否提价,只要发生增值行为,都要征收增值税。由于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以减少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D正确。
26
A (2013·江苏高考)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2013·江苏高考)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A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会导致粮价下跌,C、D不选;由于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因此不会引起粮食需求量的急剧增加,B不选;而A幅度相对较小,符合题意。
27
(2014·安徽高考)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
C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受绿色消费观的影响,消费者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①错误,②正确;对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及政府开征资源税导致生产高能耗产品的获利减少,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高能耗产品的供给量会减少,③正确,④错误。该题选C。
28
D (2014·广东高考)下图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D 解析:由材料提供的条件可知,X和Y是正比例的关系。A项中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品,汽车价格与汽油需求量是反相关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中物价总水平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反相关关系,与题意不符;C项中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是反相关关系,与题意不符。D项中出口额与外汇收入是正相关关系,符合题意。
29
(八)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 (供给法则) P S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供给量 供给曲线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调节产量 (供给法则) 供给曲线 P 供给量 S 价格下降 获利减少 减少产量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某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增加使用量 目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某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减少使用量
30
(2012•江苏)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③④ 解析: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图中可以看出,供给从S1到S2呈现增加趋势,而价格不变,供给增加,说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选,而成本降低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①要选,故选B。图中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变化,②错误。图中供给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一般不会减少,④错误。 B
31
C X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 ①X商品是商品房,商品房价格上涨
③X商品的需求量不变,X商品供过于求 ④X商品是汽车,生产汽车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曲线S1向S2平移,表示的是价格下降,供给增加,②④表示的与这一情况相符;A说的是商品房价格上涨,而坐标图表示的是价格下降;③说的是需求量,材料说的是供给量。
32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该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注:P为价格,Q为数量,D1为价格提高前的供给量,D2为价格提高后的供给量。)( ) A 解析 提高最低收购价的目的是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即生产,因而该政策会影响供给的变化,A、D为供给曲线,B、C为需求曲线,故排除B、C。收购价格上涨会使供给增加,A、D图均表明了供给量增加,但A图表明了价格上涨,而在D中则没有。故答案为A。
33
(2013·广东卷·27题)假设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受此影响,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使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1)和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D 解析:本题材料给的信息“进口化妆品价格飙升,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很明确,分析其需求曲线,D1应该是需求减少,D2是需求增加。做对本题关键是要细心,看清楚箭头方向和D字母下面的标号,不要弄混淆了。D1需求减少的只有D。
34
●区分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1)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法则 一般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2)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35
知识网络 价格 价值规律 价值 供求 需求 供给 需求法则 一般说来,…… 生活 高档耐用品与生活必需品 价格弹性 变动 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价值规律 决定 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 价格 影响 通过 气候、时间、生产条件等因素 供求 需求法则 一般说来,…… 生活 需求 高档耐用品与生活必需品 价格弹性 变动 影响 相关商品价格与该商品需求的关系 替代品 生产 互补品 供给 调节生产规模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模型(价值规律的作用)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为什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