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呼吸与鳔 第一节 概述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必须经过氧化作用才能释放能量供给机体使用,而氧化过程需要O2。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从外环境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多细胞生物大多数必须经过内环境,再与外环境交换气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呼吸与鳔 第一节 概述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必须经过氧化作用才能释放能量供给机体使用,而氧化过程需要O2。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从外环境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多细胞生物大多数必须经过内环境,再与外环境交换气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呼吸与鳔 第一节 概述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必须经过氧化作用才能释放能量供给机体使用,而氧化过程需要O2。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从外环境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多细胞生物大多数必须经过内环境,再与外环境交换气体。

2

3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所进行的气体交换叫呼吸,包括:
外呼吸:血液与外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器官间的气体交换。

4

5 鱼类有水呼吸和气呼吸。大多数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依靠鳃与水中气体进行气体交换,但有些鱼类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辅助呼吸,如皮肤(鲤鱼、鲫鱼)、肠(泥鳅)、口咽腔粘膜(黄鳝)、肺(肺鱼)、鳃上器官(乌鳢)、鳔(长吻鱼科)等 结构上都有表皮很薄,具有丰富毛细血管等特点,以便于进行气体交换。大多数鱼,只有氧气不足时才借助辅助器官。

6 水呼吸的特点: 1.密度大于空气1000倍,粘滞性比空气大100倍,氧气在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1000倍。所以鱼类所遇到的呼吸阻力比陆生动物大。 2.鱼从水中获取氧气比陆生动物困难。水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空气中:200ml /l,水中:10ml/l,且溶氧随水温而变化;相同温度下海水中溶氧比淡水中少20%) 。 鱼的呼吸器官必须要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和水中溶氧少的困难,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7 第二节 鳃呼吸机能 圆口类:具有鳃囊,靠鳃囊的收缩和舒张排进水 硬骨鱼:靠下颌和鳃部肌肉收缩、舒张来改变口腔和鳃盖腔的大小。冲压式呼吸
软骨鱼:靠口腔泵,口腔扩大,水从喷水孔进入;口腔缩小,水从鳃盖处流出。也有冲压式呼吸。

8 一.鳃的结构与摄氧的关系 鳃小片内有丰富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有惊人的摄氧能力,有些鱼可摄取水中溶氧的48-80%,而陆生动物只能摄取空气中溶氧的24%。

9

10

11 1.具有较大的呼吸表面积,增加气体交换面。
大多数硬骨鱼相对呼吸表面积(单位体重所对应的鳃小片面积)为5cm2/g。金枪鱼13.5 cm2/g,接近哺乳动物。 2.具有较小的气体扩散阻力。 鳃小片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金枪鱼上皮厚0.8μm。 3.鳃小片具有水、血逆流交换系统。 水、血逆流交换系统出鳃动脉血液可达80%氧饱和,而人为的水、血顺流交换系统只有50%。 4 .通水量大。鳃通水量:血=10:1。

12 二.呼吸运动 由口腔、鳃部肌肉的舒缩运动的协同作用及瓣膜的阻碍作用完成。 水流入口腔和流出鳃孔是间断的,但流经鳃瓣是连续的。

13 呼吸的四个步骤: 其中,1、3约占整个呼吸周期的85-90%,即在一个呼吸周期里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单向水流,有利于降低呼吸阻力,有别于陆生动物回旋式呼吸。

14 三.呼吸频率 每分钟鳃盖运动的次数,直接影响通水量。游泳速度、溶氧、水温会影响呼吸频率。金枪鱼改为被动冲压式呼吸。
洗涤运动:鱼类正常呼吸过程中出现的短促的、水流方向相反的呼吸运动,可清除鳃中外来污物,洗涤鳃瓣,利于气体交换。

15 四.耗氧率 一定数量的O2的消耗即意味着一部分物质被氧化,所以,耗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代谢水平,一般,耗氧率∝代谢率。 O2 CO2 + H2O +38ATP 1分子葡萄糖 乳酸 + 2ATP

16 1.标准耗氧率 鱼在适宜温度下,禁食、安静、环境无异常下的耗氧率,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能量需要。
温带鱼标准耗氧率:89±34mg O2 /kg·hr 热带鱼比温带鱼高70%; 南北极冰鱼只有17-31 mg O2 /kg·hr;

17 2.活动耗氧率 鱼持续、高速游泳时的耗氧率,反映其活动的代谢率,可达标准代谢率的数倍,如金枪鱼高8-10倍,不活泼鱼高2-3倍,人高18倍,鸟类高20倍。受种类、温度、氧张力等影响。

18 影响耗氧率的因素 (1)运动:由于呼吸面积的限制,不会随运动量的增大而无限制增加。金枪鱼的冲压式呼吸。
(2)水温:变温动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而代谢率增加,而恒温动物相反,这种控制产热量的能力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同种鱼,水温每提高10℃,耗氧率增加2-3倍,此现象一直到鱼的致死温度。 (3)体重:同种鱼相对体重耗氧率随绝对体重增加而降低,所以小鱼缺氧时先浮头。耗氧率/体重=KW-0.2(K是鱼的特征常数)

19 (4)溶氧:对鱼的影响较恒温动物大。耗氧率与溶氧的关系随鱼种而异。
(5)pH值:一定范围内,pH下降则单位体重耗氧率下降(pH影响Hb与O2结合)。 (6)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大西洋鳕饥饿时为75 mg O2 /kg,摄食后为112 mg O2 /kg。 (7)繁殖期:性成熟前耗氧率较高,成熟后则偏低。

20 金眼鱼在不同温度和氧张力下的活动耗氧率 红大麻哈鱼能量代谢与游泳速度的关系

21

22

23 三种海水鱼代谢率与氧分压的关系 不同温度下金鱼代谢率与氧分压的关系

24 第三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的动力: 各种气体的分压差是扩散的动力。 PO2:水 › 血液 › 组织
PCO2:水 ‹ 血液 ‹ 组织

25 2.外呼吸 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部位。水流过鳃小片时,PO2为水 ›血液,可以保证O2→血液。 静脉血流经鳃小片时,由于鳃小片上有碳酸酐酶(CA),可以将结合态的CO2→游离状态,所以血液PCO2 ›水,CO2→水中。

26 3.内呼吸 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CO2消耗O2,所以组织中PCO2高而PO2低。血液经过鳃小片时成为富含O2的动脉血,O2从血液→组织,CO2从组织→血液。连续单方向进行。

27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结合与运输 (一)氧的结合与运输 1.Hb的氧合作用
O2在水中以物理状态存在,但进入血液后,98%以HbO2的形式存在。血液中Hb含量有限,因而能与之结合的氧量也有限。 氧容量(oxygen capacity):100毫升血液中Hb结合氧的最大量。随鱼种不同,氧容量在4-20ml变动。 氧含量(oxygen content):Hb实际结合的氧量。

28

29 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不同氧分压下,氧含量/氧容量的百分比,反映Hb结合氧的程度。一般,鱼类的氧饱和度为62-76%。
高PO2 Hb + O HbO2 低PO2

30 2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31 下段坡度陡:组织耗氧,PO2稍微下降,HbO2释放O2供给机体使用。

32

33 图6-16 鲤鱼和鳟鱼的氧离曲线

34 图6-15 蟾鱼和鲭鱼血红蛋白的氧离曲线

35 淡水鱼曲线较陡:Hb与O2的亲和力大,淡水鱼可更好利用水体中的DO,其中鲤鱼可利用水中DO的80%,淡水鱼对缺氧的耐受力大。淡水鱼具有较陡的曲线,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生活在乏氧水中的鱼类,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表现为Hb与O2的亲和力更强,曲线更陡。 海水鱼则近S形:较高PO2才达到饱和,即Hb与O2的亲和力低。鲑鳟鱼只能利用水中DO的30-40%。海水鱼长期生活在DO极稳定的海水中,也形成适应。海水鱼放入DO低的水中会很快死亡。

36 3.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PCO2及pH影响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Hb与O2的亲和力随PCO2升高或pH降低而降低的现象。曲线下半部的右移。 波尔效应意味着少量CO2足以使HbO2→O2供给组织使用,活动越强的鱼波尔效应越明显。

37

38

39

40

41

42 美洲红点鲑在不同氧张力下Hb的氧饱和度

43 鲁特效应(Root effect):氧容量随PCO2升高而降低的现象。曲线上半部的下移。
大多数硬骨鱼类不但有波尔效应,也有鲁特效应,鲁特效应是鱼类所特有的,尤其是闭鳔鱼类。 板鳃鱼类和气呼吸的鱼类没有鲁特效应,波尔效应也很小或完全没有。 两个效应的生理意义都有利于血液向组织中释放氧气。

44 (2)温度的影响 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如PCO2明显,但趋势是随温度升高,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 夏季鱼类容易浮头的原因

45 (3)有机磷酸盐 鱼类红细胞中含有大量ATP(哺乳动物:2,3-二磷酸甘油酸),可降低Hb与O2的亲和力,并明显增强波尔效应的幅度。

46 (二)CO2的结合与运输 CO2在血液中小部分是物理状态存在,大部分以化学结合状态存在,即HCO3-和HbNHCOOH。
以内呼吸为例: CO2 +H2O → CA H2CO3 → H+ + HCO3- + K·HbO2 H·HbO2 + K+ 氯转移以维持电荷和渗透压平衡。

47 以HCO3-形式的结合和运输

48 2. HbNHCOOH形式结合与运输 CO2可直接与Hb-NH2结合形成HbNHCOOH,即 HbNH2 + CO2 → HbNHCOOH,此反应PCO2对此影响不大,主要由HbO2调节。 海登效应(Haldane effect):O2和Hb的结合,可促使CO2的释放。 组织中,可促进CO2的摄取;鳃部由于O2和Hb的结合,可促使CO2的释放。

49

50 第四节 呼吸机能的调节 呼吸与心脏活动有相似之处,都是有节律的、日夜不停的活动,但两种活动的起因不同。产生呼吸运动的肌肉是横纹肌,无自律性收缩,没有躯体运动神经的兴奋,鳃盖肌不会自动收缩。呼吸肌有节律的舒缩活动,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51 一.呼吸中枢 切断延脑与脊髓的联系,呼吸停止;而切断延脑与中脑的联系,仍有呼吸。损伤鲤鱼延脑一侧,同侧鳃盖活动受影响,所以延脑是鱼类呼吸中枢所在,而中脑、间脑、小脑是较高一级的呼吸调节中枢。

52 二.呼吸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呼吸神经元分布在延脑腹面中线两侧,可产生周期性冲动,作用于呼吸肌产生节律性呼吸。由于呼吸肌本身具有本体感受器,鳃弓、咽喉等处有外周化学感受器,延脑有中枢化学感受器,所以,当血液中CO2分压变化时,这些感受器通过Ⅸ对、Ⅹ对脑神经进入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53 2.环境理化因素的影响 CO2: CO2 ↑→呼吸频率↑; 波尔效应和鲁特效应使亲和力、氧容量降低 ,所以即使水中有充足的氧气,鱼类仍因不能摄取足够的氧气而缺氧。 可利用CO2麻醉鱼类进行运输。 海水鱼对CO2更敏感。

54 O2:缺氧可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 轻度缺氧,外周的传入冲动可对抗抑制作用,呼吸频率加快; 严重缺氧,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最终麻痹。 此外,PO2降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小,鱼会缺氧而死亡。把鱼开始窒息致死的氧浓度称为窒息点或氧阈。氧阈因鱼种、年龄、性成熟度及生活环境的含氧量、温度、盐度而变化。盐度和温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都使窒息点上升。

55 水中pH值:即使水中有充足的氧,当水中pH值降低到某一限度,也会由两种效应影响鱼类对O2的吸收能力。淡水鱼适宜pH=6. 5-8
水中pH值:即使水中有充足的氧,当水中pH值降低到某一限度,也会由两种效应影响鱼类对O2的吸收能力。淡水鱼适宜pH= ,海水鱼为 ,pH过高或过低,均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鱼从水中摄取氧气减少。 pH ›10或pH ‹2.8,会损伤呼吸器官表面。 水温: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呼吸频率加快,但温度剧变,将抑制呼吸运动。

56 第五节 鳔的结构与机能 一.形态结构 根据有无鳔管与食道相通分为: 喉鳔类(鲤科);闭鳔类(鲈形目);中间类型(鳗鲡) 鳔壁分:
外层:坚韧、透明的结缔组织 中层: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 外层:上皮细胞层 鳔壁还有分泌气体的气腺(腺体组织,奇异网)及排出气体的卵圆窗(毛细血管,活跃肌)。

57

58 奇异网(逆流迷网):由几束平行排列的动、静脉毛细血管组成,可贮藏血液、扩大分泌气体及交换物质的量。
鱼类鳔内气体的成分因鱼种和环境而异,一般淡水鱼鳔内O2少于海水鱼,海水鱼中以深海鱼最高,鮨鱼鳔中氧气占80%,淡水生活的鱼岁8.7%,鲤3.4%。

59

60 二.鳔的充气和排气

61 毛细血管网 活跃肌

62 二.鳔的充气和排气 闭鳔类和需要在水下补充气体的喉鳔类,通过气腺和卵圆窗充气、排气。 盐析效应:pH值降低导致血液中任何气体溶解度降低。
三.鳔的机能 浮力调节;呼吸;发声;感觉


Download ppt "第七章 呼吸与鳔 第一节 概述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后必须经过氧化作用才能释放能量供给机体使用,而氧化过程需要O2。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从外环境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多细胞生物大多数必须经过内环境,再与外环境交换气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