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如何撰寫專題報告 資料處理和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如何撰寫專題報告 資料處理和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撰寫專題報告 資料處理和分析

2 資料處理和分析步驟 先根據你擬訂的焦點問題,製成目錄 報告可按焦點問題分為幾個部分 每一個部內再分若干點 每點之內列出你找到的資料
問卷調查數據 訪問內容 文獻資料 考察結果 每一部分的最後要有小結 所有部分之後有大結  結論

3 示例 題目:探討香港中學生的國際視野

4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以親自派發的方法進行。共派出問卷120份,收回110份,其中10份因未能依指示作答而作廢。 訪問 報販 尹穎奇先生
訪問 報販 尹穎奇先生 通用商科語言學校 朱國華老師 教協 司徒華先先 文獻參考

5 你會多/少留意時事 焦點問題1 青少年是否留意時事 按焦點問題設計目錄內各個部分 第一部分: 青少年留意時事的程度
*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受訪中學生均多留意時事,其70%受訪者表示多和很多留意時事,表示少和很少的共29%。 1. 圓餅圖 2 綜合歸類(少和很少的共29%)

6

7 經常留意時事的原因 1.棒形圖 2 選擇的百分比(可選多於一項的題目) %

8 分析  排序法 從上述圖表中可見,社會的廣泛討論是中學生經常留意時事的主要原因(20%),可見社會風氣的重要性。
其次,是家人/朋友間的討論亦佔(14%),由此可見,多與別人討論,對激發留意社會時事有重要的影響。

9 較少留意時事的原因 %

10 分析:與學校課程無關 每點之內列出和分析你找到的資料:問卷 訪問 文獻
從問卷結果可見,學生較少留意時事的原因主要是:與學校課程無關(27%)和沒有興趣(24%),而教育與興趣之間其實互為影響。 現今香港屬資本主義社會,社會著重成本效益,在時事這一環(低回報:成績方面),故一些中學生未必投資時間在這方面。 正如受訪者朱老師表示:現在的學生,大多被考試制度牽著行。考試無關的,學生大多不注意。而除了通識科、政府及公共事務科外;在緊迫的課程下校方亦不能撥出太多時間去與學生討論時事。 每點之內列出和分析你找到的資料:問卷 訪問 文獻

11 2007考評局公佈數據 每點之內列出和分析你找到的資料:問卷 訪問 文獻
高級程度會考政府及公共事務科的報考人數(AS+AL):203 高級程度會考通識科的報考人數:2519人 只佔全港考生7.4% 會考政府及公共事務科的報考人數:598 會考經濟及公共事務科的報考人數:503 只佔全港考生1% 每點之內列出和分析你找到的資料:問卷 訪問 文獻 事實上,不少跟時事有關的科目都是非主流的,修讀人數少,功利主義的同學自然不會關心時事……

12 示例 誰是一家之主? ---探討家庭民主於中學生家庭內 的實踐狀況

13 複合棒形圖  善用比較的方法  找出現象 %

14 為甚麼要同時列出實數和百分比? 你是否接受同性戀? 受訪人數 50男 30女 接受同性戀 (人數) 25男 15女 受訪人數 50男 30女
受訪人數 男 女 接受同性戀 (人數) 男 女  結論: 男性比女性更接受同性戀 受訪人數 男 女 接受同性戀 (人數) 男 女 百分比(佔受訪者) % %

15 善用比較和綜合  相關問題加以歸類 不要由第一條至第十條,順序逐一列兇
示例:有機蔬菜在香港的普遍性 善用比較和綜合  相關問題加以歸類 不要由第一條至第十條,順序逐一列兇

16 示例 題目:我是中國人? ----探討國民教育在香港中學推行的情況及其成效

17

18 評分題要簡化  評算平均分 + 排序法(由高至低排列)
評分題 受訪者以數值表示對下列句子的認同程度,1為最不贊同,6為最贊同。 表四分別列出全部受訪者、香港出生及內地出生的受訪者對句子的認同程度的平均分(6分為滿分)。 題號 以「全部」的數值高低排列 全部 香港出生 內地出生 8.8 我因香港代表於國際賽事勝出感到光榮。 4.60 4.85 4.35 8.4 我會關心香港的新聞。 4.57 4.62 4.52 8.2 我認為我愛香港。 4.38 4.6 4.16 8.10 我會因中國在國際的地位提升(如中國加入世貿、取得主辦2008奧運權等)而感到驕傲。 4.26 4.21 4.31 8.9 我因中國代表於國際賽事勝出感到光榮。 4.25 4.20 4.30 8.3 我認為我愛中國。 3.64 3.02 8.6 我會關心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狀況。 3.59 3.30 3.88 8.5 我會關心中國內地的新聞。 3.53 3.37 3.69 8.1 我因香港回歸中國而感到高興。 3.42 3.18 3.66 8.7 我會關心中國內地的政治發展狀況。 2.97 3.87 評分題要簡化  評算平均分 + 排序法(由高至低排列) 表四: 評分題統計數字

19 評分題要簡化  評算平均分 + 排序法(由高至低排列)
對香港的認同: 獲得最高分的首三項「我因香港代表於國際賽事勝出感到光榮」、「我會關心香港的新聞」和「我認為我愛香港」,都是與香港有關的,分別獲得4.38、4.57和4.60分,遠比其他項目的得分高,可見受訪者對香港有強烈的認同,因為八成的受訪者都是香港出生,亦呼應大部份受訪者以「香港人」自居的結果。 評分題要簡化  評算平均分 + 排序法(由高至低排列)

20 3. 你認為學校推行的國民教育,有沒有增加你對中國的認識?(請圈出適當的數字﹕1為一點也沒有增加,5為大大增加。)
4. 你認為學校推行的國民教育,有沒有增加你對中國的歸屬感?(請圈出適當的數字﹕1為一點也沒有增加,5為大大增加。)

21 比較不同背景受訪者  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意嗎?

22 表二: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歸屬感的績分分佈
5.3 中學推行國民教育的成效 問卷中問及受訪者,學校推行的國民教育有沒有增加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及對中國的歸屬感,並以數值表達,1為一點也沒有增加,5為大大增加。以下是其結果: 平均分 (5分為滿分,數值越高表示增加的幅度越大)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 2.78 增加對中國的歸屬感 2.51 表一: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歸屬感的平均分 各績分分佈: 1 2 3 4 5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 9.76% 29.27% 39.02% 17.07% 4.88% 增加對中國的歸屬感 26.51% 24.10% 27.71% 15.66% 6.02% 表二: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歸屬感的績分分佈 表格製作 一目了然

23 從表三可見,初中生於「增加對中國的認識」及「增加對中國的歸屬感」兩項的平均分都較高中及預科生高,可見國民教育的成效在初中是比較顯著。
不同年級的平均分比較 初中(中一至中三) 高中(中四、中五) 預科(中六至中七) 增加對中國的認識 2.90 2.78 2.66 增加對中國的歸屬感 2.63 2.48 2.39 表三 比較不同背景受訪者 從表三可見,初中生於「增加對中國的認識」及「增加對中國的歸屬感」兩項的平均分都較高中及預科生高,可見國民教育的成效在初中是比較顯著。 這是因為,首先,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中一至中三的學生,一些活動如講座、工作坊及公民教育課大都以初中為主,他們接受國民教育的機會自然較多。 其次,現時的初中生大都出生於 年間,他們經歷殖民地統治的時段較短,自他們懂事以來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國民教育開始興起,因而對祖國的認識及歸屬感會較強。

24 資料處理和分析要…… 製作圖表: 圓餅圖 棒形圖 表格…… 簡化數據: (極同意和同意共59%) (評分題:1分-5分  平均分 )
製作圖表: 圓餅圖 棒形圖 表格…… 簡化數據: (極同意和同意共59%) (評分題:1分-5分  平均分 ) (可選多於一項  選擇的百分比) 綜合分析: 綜合1問卷 2訪問 3文獻的資料 相關問題加以歸類 背景比較不同背景受訪者 方法排序法 相關的並列一起 複合棒形圖  比較


Download ppt "如何撰寫專題報告 資料處理和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