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6周 (課本第5章第1-3節) 財務行政的基本理念
2
章節安排 一、政府財務行政與預算制度 對公共行政的意涵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各種來源 三、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概況 四、財務行政運作特性與環節
五、我國財務行政的缺失檢討
3
財政與預算的理念及實務(補充) 財政為庶政之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民代看緊政府荷包,貧賤夫妻百事哀。 財政學四大內容 (量出為入)
101年度中央政府 總預算案審查, 史上最低刪減。 財政學 公共收入 財務行政 公債 公共支出
4
一、政府財政與預算對公共行政 的意涵 政府應將人民所繳稅金,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財務行政乃憲政民主的重要環節。
一、政府財政與預算對公共行政 的意涵 政府應將人民所繳稅金,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財務行政乃憲政民主的重要環節。 在當代的情境之下,政府的財政與預算 對於公共行政具有特殊意義,極可能成為 人民對於政府施政成敗之觀感的決定因素, 茲敘述如下:
5
(一)財政的窘境凸顯政府 開源與節流的重要性
(一)財政的窘境凸顯政府 開源與節流的重要性 今日各國政府的財政狀況都不甚充裕, 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皆有財政窘困的現象, 某些國家或地方政府甚至瀕臨破產的危機。 例如:2013年7月美國底特律市政府宣布破產。 近年來我國中央政府竭力尋找可以增闢 財源的管道。但是政府用錢是否得當?如何能夠找到更多經費財源?將會受到各界重視。
6
(二)開放社會使政府的財政與 預算攤在陽光下接受檢視
(二)開放社會使政府的財政與 預算攤在陽光下接受檢視 由於民主風氣大開,加上資訊傳輸的管道暢通且多元便利,民眾有機會也有能力可接觸更多人們所無法取得的關於政府各種訊息。大眾媒體常扮演第四權的角色,將政府各種施政作為攤在陽光下接受人民的公評,政府各種作為也需更為謹慎,精確估計所需經費,是政策具備高度說服力,讓人民相信公帑的花費有其必要性。 例如:經建會年終尾牙、各縣市跨年晚會
7
(三)財政反映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宏觀層次,政府財政內涵包括:稅賦制度、整體收支計劃(及預算書)、貨幣政策等;
微觀層次,財政活動則是指財務行政或財務管理,包含:政府機關組織經費收支程序、會計帳務、預算執行與考核等。 財政運作良窳正反應政府管理能力的高低,新北市朱立倫市長的 CEO 企業家管理經驗。
8
(四)預算意味著政府對人民 的回應與施政作為
(四)預算意味著政府對人民 的回應與施政作為 預算可視為政府年度活動的報告書,不單只是政府年度的收支計劃,它意味著政府在一個年度之內的工作內容,其政府施政作為,從預算書便可獲得通盤大致了解。長期而言,不論從收入面或支出面,一個具有回應性的政府,其預算書當可以作為社會需求變遷的觀察指標。 比較:102及103兩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9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政府歲收包括:稅賦、公營事業、國有財產、規費與罰金(罰緩)、公債、捐贈等。 (ㄧ)所得稅
所得稅是指政府可從人民所得當中抽取一定比例之稅金。而個人所得來源很多,常見有薪水、工資、投資獲利、儲蓄利息等等,所得稅的稅率又可分成為:累進、 遞減、固定比例等三種不同制度。
10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1.累進稅制(progressive system) 累進稅制是指將所得分成數個等級,
所得高的等級課稅的比例高於所得低等級, 此一制度的設計乃是基於所得越高者其納稅 的能力也就越高,因此課以較高的稅率, 而此制亦最能展現政府賦稅政策之重分配的 政策特性。
11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2.遞減稅制(regressive system) 其作法正好與累進稅制相反,易言之,
遞減稅制對於所得層級較高者反而課以較低 比例的稅金,對於所得層級較低者卻課較高 比例的稅金。 根據納稅的金額在總所得中所佔的比例 (納稅比例)而定為何種稅賦,可從通常出現 於高所得階層的投資所得(如投資股票或債劵 的收入)卻可享有免稅額度獲得很好的理解。
12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3.平等稅制 意即不論所得多寡均採固定的稅率課徵 所得稅。所得稅的課徵有一項極為重要課題
即:必須兼顧「公正(equity)」和「誘因 (incentive)」二者均衡,二者意義不盡相同。 兩者的均衡,不僅僅是政府財務行政的問題 而已,更深層地涉及到政府治理的正當性與整體經濟發展等必須嚴肅以待的課題。
13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二)營業稅 營業稅是政府針對財貨或勞務交易行為 所課徵的稅賦。美國營業稅屬於各州與地方 政府徵收項目。
就我國的租稅制度而言,營業稅屬國稅, 由財政部國稅局徵收。營業稅對政府財政收入最大助益在於稅基廣泛,所有零售行為都列為營業稅課徵範圍,相較其他稅收,營業稅顯得易於課徵。政府可以由此獲得大量財政收入,而且花費較小行政成本。
14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三)不動產稅(通常屬地方稅) 不動產稅包含了多種租稅項目,例如: 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等等。就美國
而言,不動產稅存在一些限制,値得深思: 1.不同地區之間就不動產稅率上,也存在著競爭關係。可能出現「用腳投票」現象。 2.不動產稅的最大問題,可能在於它會隨著時空的變遷而產生不公平的趨勢。
15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3.有時不動產稅會成為人們改善居家環境品質的阻力,例如房間、陽台、游泳池等設施的增設,都會導致較高稅率之評估結果。
4.不動產稅在性質上屬遞減稅率的租稅制度,其會導致富裕階層所支付不動產稅佔所得總額的比例,相對低於收入低者。 5.當房地產的價值增加時,對於居住於該區但收入維持不變的地方居民而言,反而造成不公平的效應。房地產實質購買力降低。
16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四)其他稅收:劃分國稅、直轄市及縣市稅 以上介紹的三項租稅項目,是政府稅收 的主要來源,佔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較高。
以下則扼要歸納政府其他租稅項目: 1.遺產稅:政府針對遺產之繼承課徵稅金。 2.燃料稅:政府針對車輛、船隻、飛航器等使用燃料課徵稅金。 3.牌照稅:針對交通工具牌照之使用來課徵稅金。
17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4.專賣或特許經營稅:某些財貨或服務 (如:菸、酒、水電、賭場、特種行業等) 必須取得政府許可,屬專賣事業予以課稅。
5.關稅及貨物稅:政府針對貨物出入口課稅。 6.贈與稅:政府針對贈與物品達一定價值者課徵稅金。 7.證劵與期貨交易稅:證交稅、證所稅。 8.環境保護或衛生稅:污染稅、菸酒稅。
18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五)公債 政府亦可發行債劵透過民間借款的方式 取得所需的經費,此舉通常是發生在於政府
財政收入少於支出之際,意即此一途徑可以 補足政府的預算赤字。 (六)行政規費 泛指民眾向政府申請、洽辦某些事務時, 政府向民眾收取的一切行政所需費用 (包括:申請程序、材料、工本等費用)。
19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七)罰金 政府對於人民違反法令之行為課以金錢 的處罰。在我國常見的有交通違規之罰鍰、
違反環境保護管制法規罰金、或是犯刑事罪 易科罰金也違反公平交易法的罰金等。 (八)營業、財產出售或租金收入 政府公營事業、公共造產的營業利潤, 及公有土地或建物的出售與出租,以及彩劵 的發行等,亦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20
二、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 (八)營業、財產出售或租金收入(續) 政府將公有土地或建物出售或出租取得 價金,例如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售國有土地
時,亦屬政府財政收入之來源。 (九)公營事業移轉民間取得之價金 此即為所謂之民營化(privatization), 雖然民營化之目的,不見得單純只為了增加 政府的財政收入,但將公營事業民營化確實 是可以在中短期內為政府挹注財政收入乃是 不爭之事實。
21
三、各級政府財政收支概況 各級政府的龐大收支與負債累累 中央約占六成五 直轄市一成 縣市與鄉鎮二成五 「五都」改制之後,已有若干轉變。
年度總預算案 依國家社經情勢 各項資源供需 施政重點籌編 歲入、歲出分配
22
三、中央政府財政收入概況 賦稅收入是中央政府年度總收入的最重要來源,約佔五成到六成之間,其次依序為公營事業、公債、規費與罰金、捐贈。
賦稅所佔比例太低,民營化與土地租售的推動壓力大。 所得稅比重逐年增加,其他稅收經常減免。 近年中央政府實質財政收入成長幅度小,有時甚至出現負成長,需依賴公債和移用前年度歲計賸餘,否則年度收支會不平衡。
23
三、中央政府財政支出概況 民國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支出規模成長五倍,近幾年成長趨緩,因還債而公共支出嚴重不足。
項目原以國防為最大項,民國50年代高達八成,1980年代持續下降,扣除軍購特別預算,約二成。 經濟發展與交通建設大致維持重要地位。 社會福利支出因為選舉支票而快速上升。 教科文預算因憲法明文保障而維持比例。 債務支出(應還本息)逐年增加,約佔一成五。 實質支出增加率高於實質收入,赤字日益嚴重。
24
三、地方政府財政收支概況 各級地方政府實質歲入收入成長低於歲出成長,入不敷出導致財政赤字,惡化情狀日益嚴重。
除台北市外,各縣市政府實質收入佔歲出的比例不到六成,鄉鎮公所更低於四成,大多依賴上級政府補助款(一般補助款、計畫補助款)。 縣市政府囿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尤其稅源及收入有限,加上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總額不足,故經常會「虛列歲入」以支應各項歲出需求。 另一方面,為兌現競選支票常見「浮編歲出」,公共工程建設及民代配合款,頗多浪費情事。
25
三、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論爭 單一國傾向中央集權,聯邦國多傾向地方分權。我國憲法雖有聯邦國規範形式,但實質上一直是中央集權(監護型)的地方自治。 主張中央財政集權的理由: 1.避免地區發展不均衡 2.避免外部性問題 3.公共財生產的規模經濟 4.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5.可以建立整體財政政策
26
三、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論爭 主張地方財政分權的理由: 1.因地制宜 2.不同公共財有不同生產規模 3.促進政府間競爭
4.以補助款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 5.以協調合作方式解決外部性問題 6.各級政府各有所司
27
三、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我國公共財源與法令權限大多歸屬中央政府, 地方財政幾乎無自主性,應屬中央集權體制。
中央與地方政治型態不同關係對照表(詳見課本 p.198) 聯邦制 單一制 1.國家體制 地方分權 中央集權 2.地方政府角色 自治法人團體 國家行政區域 3.中央 vs.地方 合夥關係 代理關係 4.財政關係 分權管理 集權控制 5.租稅立法權 支出分配權 地方政府有充分裁量權 中央政府嚴格掌控 *我國公共財源與法令權限大多歸屬中央政府, 地方財政幾乎無自主性,應屬中央集權體制。
28
四、財務行政的運作特性(補充) *政府財務行政的運作特性: 1.基礎性、2.管制(政治)性、 *政府財政的組織架構圖(下頁)
3.連貫性、4.雙重(財務與行政)管理性。 *政府財政的組織架構圖(下頁) 行政院主計總處(掌管歲出)、 財政部賦稅署與國庫署(掌管歲入)、 立法院(預算)審議、 監察院(決算)審計。
29
財政組織圖 行政院 監察院 立法院 財政部 審計部 主計總處 縣市議會 縣(市)政府 主計處 財政局 審計室 鄉鎮民代表會 鄉鎮公所 鄉鎮庫
農會 主計室 財政課
30
四、財務行政的運作環節(補充) 1.預算(Budgeting): 2.會計(Accounting): 3.審計(Auditing):
籌編、審議、執行等財務行政流程。 2.會計(Accounting): 含公庫與決算,主計一條鞭(會計、統計)。 3.審計(Auditing): 審計機關超然獨立,事前、事中、事後審計。
31
四、財務行政運作環節
32
五、我國財務行政缺失檢討(補充) 各級政府財政問題 中央集錢,府際財政分配失當。 歲入緊縮,歲出膨脹,赤字與債務多。 預算缺失
浮編歲出,虛列歲入。 民代審查的政治化。 微幅刪減,赤字債務日增。
33
五、我國財務行政缺失檢討(補充) 會計缺失 防弊重於興利,事前與事中嚴格監督。 資訊未公開,缺乏開源節流獎勵誘因。 審計缺失
監察院審計部職權式微。 立法院欠缺專業,不重視決算審議。 「銓審互核」未落實,弊端長期存在。
34
五、我國財務行政缺失檢討(補充) 健全憲政架構、主管機關與制度規範 積極開源節流,擴大稅基與精簡人事 調整府際財政,自主財源與財政責任
重視世代正義,削減赤字與舉債上限
35
自我評量 一、解釋名詞 1.所得稅 2.行政規費 3.公債 4.財政集權與分權 二、簡答題 1.請簡述政府財政與預算對公共行政的意義。
2.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何?請舉三案例並說明其內涵。
36
推薦網站 一、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政府歲計、會計、統計工作, 為中央主計機關,彙整統計資料作為編製施政計畫與預算的參據,使設計、執行、考核三者結合,併稱主計體系。 二、中華民國監察院 審計權為監察權之重要一環,中央政府及所屬 機關之財務審計,由審計部辦理。審計長應於 行政院提出決算後三個月內,依法完成審核, 並且提出審核報告於立法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