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方法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刘佳环 2007年8月25日
2
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3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文件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4、《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 ) 5、领导讲话精神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周济部长、张尧学司长等领导的相关讲话精神以及国内外关于职教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 这些文件精神和要求只有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使之落到实处。
4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 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
5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6号文)
1、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6号文) 高职一方面要与中职有区别(高等教育属性),另一方面要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相区别(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 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整个培养方案就会出现原则性错误。
6
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2、注重社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 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 有条件最好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
7
3、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保证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
8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1、学科系统化与学习理论导向课程开发
“普教改良型”学科课程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强。更关注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2、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发 CBE/DACUM课程、MES课程、双元制等。以能力为基础取代了以知识为基础。把能力看作一系列孤立行为的职业分析方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对全面提高素质和就业灵活性的要求。 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项目课程。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除专业能力之外,劳动者在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9
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重视与学生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的培养。 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10
三、以工作结构为框架 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五、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只有当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引入课程结构的理念,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 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五、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3、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保证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
12
4、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 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方案。 可以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允许学生入学后先选择课程或课程组合模块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鼓励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或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13
三、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14
(一)工作流程 工作阶段 工作步骤 社会调查 1、社会调研 2、调查结果汇总 专业研讨 3、确定本专业的定位 4、职业能力分析
5、课程结构分析 6、设置课程 起草计划 7、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草案 8、征求意见 修改定稿 9、反馈修改 10、计划定稿
15
(二)工作标准和要求 (一)社会调查 调查范围:以学院的服务区域为主。 调查对象: (1)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2)相关行业企业的有关人士; (3)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 (4)历届毕业生。
16
(1)各专业的教师原则上都应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 调查某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 况,以及高职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以便寻找到其间的差距, 从而为该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原则建议。 注意事项: (1)各专业的教师原则上都应参加社会调查; (2)调查面要宽一些,调查数量要多一些;
17
把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二)调查结果汇总 把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获得以下成果: (1)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 (2)目前与该专业相对应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企业的需求是什么。
18
(三)专业定位 任务:确定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标准。
原则:坚持以“德育为首、职业能力为主线、双证书为抓手”,把加强基础与突出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 注意事项: 1、要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专业定位; 2、要结合学院和本专业的师资状况、实验实训条件和专业发展规划,确定本专业到底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培养哪些能力(技能)。 3、专业定位必须经过专业全体教师的认真研讨。
19
(四)职业能力分析 以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岗位为主,按照职业岗位工作顺序和各道工序中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标准,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支撑能力的知识。(可参考国家职业标准) 有条件应组织企业、行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20
目的: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知识。
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 目的: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知识。 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要求: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包括专门化方向)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任务领域,再对任务领域进行分析,获得每个任务领域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要对任务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21
任务领域是指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工作任务组成的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任务。 职业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为或策略,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
22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
23
(五)课程结构分析 职业能力确定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课程门类划分、课程安排等。课程的设置可以有多种结构:
24
1、华东师大职成所 徐国庆 普通 文化课 高 项目课程 职 课 程 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 项目课程获得的单项职业能力, 专业课
1、华东师大职成所 徐国庆 普通 文化课 高 职 课 程 项目课程 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 项目课程获得的单项职业能力,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专业课 综合实 践课程 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可把它们综合成1—2门综合学科课程。 综合学 科课程
25
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综合学科课程。(华东师大职成所 徐国庆)
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项目课程获得的单项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综合学科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有些理论知识,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特别是有些与工作任务联系并不十分密切的理论知识,可把它们综合成1—2门综合学科课程。
26
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课程应体现以下特征: 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突出能力。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内容实用。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做学一体。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27
2、上海市教科院 杨黎明 汽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 机电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文化基础课程 汽 车 制 造 车 维 修 汽 车 运 行 汽 车
检 测 汽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 机电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文化基础课程
2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高职课程 职业 专业基课 职业 专业课 普通文化 和职业通 用基础课 语言能力、计算能力、 同类专业通
用的知识、技能 语言能力、计算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职业道德等 针对职业专长要求 的知识与技能
29
按照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每个专业3门左右。主要是考虑拓宽学生的专业面,以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和扩大就业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发展能力。也可以考虑按专业大类招生,在一年级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开完,二年级再分专业,这样可避免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如经济类开设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信息大类开设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网络基础等;机电大类开设工程制图、机械基础、电气基础等。(其中的课程也可以分层,满足不同专业对同一课程的不同要求)
30
4、VOCSCUM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
高职课程 高职课程 通 识 课 程 专 门 技 术 课 程 延 展 知 识 课 程 通 识 课 程 通 用 技 术 课 程 专 业 任 务 课 程 证 书 培 训 课 程 《占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
31
5、南京工业职院 姚寿广 高职课程 公共基础 课程模块 公共技术平 台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 课程模块 为职业发展与迁 人文素质 职业素质
思想道德 数理基础 外语交流 学习能力 为职业发展与迁 移提供良好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 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 技术(能)实训模块 对应岗位(群) 应具备的 综合职业能力所需 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2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使学生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南京工业职院 姚寿广)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使学生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是为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术(能)要求明确,能为今后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术(能)实训模块。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3
不同的课程结构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是按照学科设置课程还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任务引领、行动体系)。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按照与工作过程一致的原则进行设置已形成共识。
34
(六)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的原则: 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教学的原则。 要注意各项职业能力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35
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2、公共课的设置 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必修课以思想政治课、基本能力课(英语、计算机、应用文、体育等)、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为主。 选修课主要是为拓展学生知识面,发挥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 (应当有计划地开设,而不是任由教师自由申报开设。可分为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修养类、国防知识类等,并根据不同专业对各类选修课作出限制性要求。)
36
3、专业课的设置 专业课程的主体部分应按照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进行设置。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并不要求一一对应,一般可先将能单独成为一门课程的任务挑选出来,然后再将其他工作任务整合成若干课程。整合的要求是根据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并同时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两个原则。 通用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也可根据情况设置。 专业课程应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强调“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37
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为专业拓展、或专门化方向、或为企业订单而设置课程。可以考虑设置模块课程。(不是任选课应是限选课,不应让学生随意盲目选择)。
( 可以考虑通用技能课主要在一年级完成,专业技能课除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外主要在二年级完成,专业选修课主要设在第五学期。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各专业采取2+1或者 等模式,也有利于学生提前就业。)
38
提示: 1、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原则实施课程改革。一般专业的课程改革可从个别课程做起,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选择个别专业进行课改试点,运用职教课程开发技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根本性改革,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2、改革要打破固定思维,勇于创新。如: 各专业可尝试多学期制,假期不一定是现在的寒暑假; 每门课程不一定要开一学期,可集中一段时间上,这样方便集中安排实训教学,老师也可集中时间下企业。 公共课的改革要适应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如青岛职院的做法)。大专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是否一定为必修方式,对不能拿到证书的学生是否可采用学分替换。等等。
39
(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定稿
完成以上工作后,就可以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具体要求见《关于制定(修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培养方案草稿完成后,应到行业企业去,请有关人士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论证和提出修改意见,也可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进行专题研讨。 征求意见后,应根据意见和建议,对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经过若干次论证修改后再定稿。 有条件应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答辩。
40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编制说明
(一)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 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 例:本专业培养方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等 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知识, 具有……技能(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1
主要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主要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等。 1、基本素质: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能力; 2、专业技能和知识: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对技能和知识要求的确定; 3、职业资格证书: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等级;
42
课程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能力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
(三)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四)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五)学分要求 (六)核心课程 课程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能力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
43
(七)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主要指本专业完成职业能力训练所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室(中心、基地),内容包括校内外实训室(中心、基地)名称、规模、功能和主要设备装备。 (八)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 三年制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为宜,二年制总学时控制在1800学时为宜。 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 (九)教学进程表 (十)必要的说明
44
由于缺乏经验,难免有不当之处。 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