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2
案例导入: (取材于嘉兴市2010年度职业教育论文、教学案例、调研报告参评文本)
【案例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综合性作业活动”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策略》: 【案例二】《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案例三】《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几点看法》:
3
【解读】 课程思想缺乏学生主体性; 课程结构缺乏理实联系性; 课程内容缺乏工作实用性; 课程实施缺乏学生参与性。
4
一、课程改革综述
5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政策综述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
(一)政策综述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7
(一)政策综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8
(一)政策综述 十大行动计划之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
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一体建设,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与方法,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开发建设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苦脏累险行业,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示范教材,引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年)》
9
(一)政策综述 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共享、开放、高效的实训基地。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思路,大力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 ━━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10
(一)政策综述 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培养模式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建立由行业协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审核专业和课程设置,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和强化技能训练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法,开发校本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建立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11
(一)政策综述 随着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职业学校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与现有的课程模式不相适应,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适应、动手操作和其他方面的潜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争取通过5年努力,在全省初步建立起能与现代产业和行业进步相适应的较为系统的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基本满足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多元需要,整体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打造职业教育强省奠定基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12
(一)政策综述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位,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核心技能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和规范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依据,也是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单考单招专业科目考试的重要参考标准和依据。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13
目前我省已确定的课改专业有: 首批课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及相关配套的30种教材均已完成,2012年将纳入高职考考纲; 第二批课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烹饪、国际贸易、工业与民用建筑、船体建造与维修、电子商务、园艺,《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已通过鉴定,今年将编写教材; 第三批课改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物流(货运代理方向)、财务会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营销、染整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正在制订《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
14
(二)课程模式比较 1.传统课程模式 2001年8月6日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目前我市大部分职业学校所采用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依据。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表一): 文化基础课1386学时,占总学时的42.8%(其中选修课占总学时的1.7%)。除常规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外,还开设了历史、地理、综合理科(选修)等课程。 专业课1854学时,占总学时的67.2%(其中选修课占总学时的9.6%)。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设计基础、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工业化生产等课程。传统的学科体系分为材料、结构、工艺、设计等众多学科,互不相交。
15
(二)课程模式比较 2.课改后的课程模式 根据《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同样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表二)。
课改后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中除核心课程外以服装类别为主线,按裤装、衬衫、裙装、女装、男装、童装等分类实施教学,每一类包括材料、结构、工艺、设计等相关知识,学生能学得融会贯通。 公共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828学时,占总学时的33.17%。只开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和专业英语,课时作了适当压缩。 专业课程1668学时,占总学时的66.83%(其中选修课占总学时的13.86%),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部分。
16
嘉兴市交通学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双元实验项目,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
(三)当前嘉兴市课程改革综述 嘉兴市交通学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 :双元实验项目,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 海宁市技工学校:行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17
课改行动 2009年,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三所学校率先获得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和海宁卫生学校的园林专业和护理专业二个教学指导方案在省教育厅竞标成功,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 但是,我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步子不大,进展不快,开展课程改革的学校和专业面不广,部分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改革存在畏难情绪,导致目前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18
二、课程改革策略
19
课程改革一要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接近于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在将来工作的生产“流水线”上学习,学生会本着为自己的未来而学习的态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要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教学项目中学习,学生能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立即顶岗工作,这可极大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扩大学校的声誉,从而可促进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实现出得去、进得来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后有利于企业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在生产“流水线”上学习可以客观的展示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可依据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和对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此选拔优秀的人才。
20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科学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吸收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专业教师参与新课程方案研究和开发。在新课程方案中,通用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训练所占课时应达到4∶6。切实处理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强化技能培训的关系,职业岗位需要与终身学习的关系,扩大知识面与强化职业岗位针对性的关系。 加快构建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的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改革思路。 公共课程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精心选择公共课程的内容,促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生实习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公共课程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21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精简传统教学门类,改变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原则上每个专业确定5种左右核心技能,设置5~8门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努力为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服务。按照需要,将工作任务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转化为可付诸教学实习的“项目”群,从而实现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根据不同专业每个专业设计70—100个左右的“教学项目”,其中60个左右为必修,40个左右为选修。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积极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2
1.课程模式改革 (1)专业定位正确 (到什么企业工作?) (2)岗位分析详细 (怎样胜任工作?) (3)课程结构合理 (什么东西有用?)
(4)教学项目实用 (学习工作一致!)
23
2.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以《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表三)。
24
2.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掌握技能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境,突出现场教学和情景模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充分运用生产或服务领域的典型产品,由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操作,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学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效力。 (4)倡导多种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直观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研究探索的能力。 (5)教学内容上力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灵活应变与危机处理打下基础。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5
3.评价方法改革 (1)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据任务引领型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包括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等评价方法,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反映学生能力的评价结果。 (2)教学评价内容向多元化发展,评价方式中注重学生平时职业素养的养成,采取技能测试、技能竞赛等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4)建立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6
三、课程改革实施
27
1.师资准备 理念是否已经转变? 认识是否到位? 能力是否匹配? 如何学会甚至超过企业要求的操作水平? 如何理解新教材?
如何领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创建)学校设备实施项目教学? 如何适应同行业企业用人的差异化? ······
28
1.师资准备 专家引领: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专业理念,一是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潮流,二是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三是接轨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自我提高:主动参与,主动转变。读一本与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教学专著,开一堂课程改革展示课,与同伴经常交流课程改革心得及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课堂点评、试卷分析等文本,开展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 企业实践:专业教师进企业,一是了解职业岗位(工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二是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29
1.师资准备 合作交流:校内经常性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教研组内外交流互助,取长补短,促进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多外出参观学习,了解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特色,开阔视野。 活动推进:优质课改专业建设规划展示,优质课改教学指导方案展示,优质课改校本教材、地方特色教材展示,优质课改示范课展示,优质课改教案展示,优质课改说课稿展示,优质课改课件展示,优质课改课堂教学评比,优质课改技能教学能手评比,优质课改综合教学能手评比等。
30
2.课程建设 ①公共课程原则上由教育部制定。 ②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由省教育厅制定(高职考试内容)。
③专业教学项目课程部分专业在省教育厅公布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有体现,作为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开发适应就业需要的特色教学项目,完善省定教学计划。
31
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流程: 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①调研行业企业,形成二份报告。一是(行业情况分析)相关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规格的调研报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资格证书);二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调研报告,明确教学项目的内容与要求。 ②制订课改方案,形成专业方向与课程计划 ③完成项目设置和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模块、教学资源等。 ④制订基于项目教学的评价方案和技能考核标准。 ⑤听取专家、企业、学生等多方意见,进行新课程专门化评估,通过后下发执行。 例:《中餐服务》课程标准
32
2.课程建设 教学项目设定: ①课程内容岗位化。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②教材内容模块化。一是按实际工作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教学模块;二是按训练项目把相关的课程进行融合实现理实一体。 ③教学内容项目化。减少纯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一是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二是按工作岗位组织实训,可实行班内循环;三是教学项目力求真实性,尽量达到企业实际工作状态。
33
3.教学方法 原则:以工作环境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以项目流程为思路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①工作现场教学。
②小组循环教学。 ③多位教师同教。 ④尝试工学结合。 ⑤教学时段安排。 以《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教学项目一:零点迎宾服务 ”为例:
34
4.评价改革 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学习过程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日常行为表现、平时作业(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②模块过关评价。每个模块结束考核实际能力,适当辅以知识识记。 ③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用作品呈现学习结果,如现场操作、项目展示、成果演示、产品展示、毕业设计作品等。 ④学习总结评价。期中期末考试。
35
4.评价改革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灵活化: 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评估机构、学生、家长等均可作为评价的主体。
不同学科(专业)在评价内容上要有所不同,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置灵活的评价内容,特别是针对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更应与相应的企业用人标准对接,注重岗位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中还应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以《男西裤斜插袋的缝制工艺》教案为例:
36
5.校企合作 建合作平台,引企业文化。 学校要与行业建立“互动机制”,及时了解、引入行业标准与规范;专业要与企业建立“互惠机制”,企业帮助学校搞好专业建设,提供实习场所与专业指导(师傅进课堂),学校适时为企业输送实用员工;教师要与师傅建立“互助机制”,师傅帮助教师提高技能,教师用专业理论帮助企业技改。
37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要: 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 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 围绕企业人才需要标准而“转”;
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而“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