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
河 海 大 学 江 冰

2 一、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3 该计划由教育部发起,联合中国工程院、各行业部门或协会,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该计划可通过高校自愿申请、专家论证、批准资格等程序,每年新增一批专业。

4 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5 重点任务: 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 2、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5、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通用标准、行业标准)

6 二、河海大学“卓越计划”申报工作 1、“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
河海大学自1998年在“通信工程”专业开办“3+1”模式试点班,2002年起拓展实施(专业数,学生人数)至今已运行12年(9届学生约850人)。“3+1”内涵是前3年在校系统学习,后1年到企业工程实践(企业文化、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积极吸纳企业意见,强化专业基础,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产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养,赢得了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四方满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2004年度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7 2、2009年底-2010年初河海大学向教育部正式提交申请参加“卓越计划”,考虑“3+1”基础,首批试点专业选择“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 提交教育部十份材料:包括“卓越计划”学校工作方案,指导性专业培养框架方案,本科层次专业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计划和专业标准,工程硕士层次专业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计划和专业标准。。

8 3、2010年6月23日天津会议,教育部正式公布61所大学首批参与“卓越计划”, 河海大学也是其中之一。
此次会议标志了教育部组织的实施“卓越计划”,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9 三、河海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措施 1、基本思路 培养定位:工程型创新人才(设计研发) 两段式培养: ——本科(四年制),3+1模式
——专业硕士(二年制),1+1模式 实施计划: ——2010级试点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按新制定的“卓越计划”执行 ——在校 级两个专业在原“3+1”方案基础上第四年分流滚动到“卓越计划”上。

10 2、“卓越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分为五个教育层次---公共基础教育(55学分30%)、工程基础教育(80学分,44%)、专业工程教育(15学分,9%)、企业工程实践(30学分,17%)、总学分=180。另设置课外素质能力拓展最低10学分。

11 培养计划体现如下新特点: 一是体现“工程性”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专业课程整体前移; 二是增加工程性课程,在工程基础教育和专业工程教育模块中增加项目设计型课程,在公共基础和选修课程中增加工程概论、工程文化、创造学等课程; 三是强化企业工程实践,由校企共同制定1年的企业培养计划,包含: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工程实践基础实习、专业实习、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

12 培养计划中企业工程实践是关键 时间1年,企业培养计划安排不少于30周。 企业计划体现:以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文化为目标,结合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如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项目施工和维护、项目管理等)使学生获得基本专业训练,提高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企业实习提升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13 3、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制订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待遇及考核等相关政策; ——改革参与“卓越计划”专业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增加工程类教授、副教授评审条件,各专业设工程类教授岗1-2个,副教授岗4-5个; ——根据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计划2010年-2014年每个专业每年引进1-2名具有高级职称且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 ——每个专业聘请3-4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任务; ——每年派遣1-2名教师到国内企业工作或到国外企业、高校培训,建立工程类教师培训制度。

14 4、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与探索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遵循“CDIO(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工程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组织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强化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通过CDIO教学、精品课程、研究型教学、企业高工兼课等措施推动) 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具有鲜明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的系列教材,申报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精品教材。

15 5、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校内依托: 物理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计算机基础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课外科技、竞赛)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校外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 每个专业重点建设1-2个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育成省、国家级认定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若干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16 6、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组织开展“卓越计划”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面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考评与激励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

17 四、实施“卓越计划”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思考
1、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及深度参与程度? 2、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感? 3、学术型师资与工程型师资培养体系和机制? 4、经费投入? 5、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的对接? 6、工程师文凭制度的建立? 等等

18 结束语 “卓越计划”作为高等工程教育体制改革在实施阶段总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现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着客观瓶颈,但是相信国家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能够逐步解决众多问题,闯过难关,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19 谢谢! 恳请指教!


Download ppt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