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涯發展 與 職業輔導研究 第九章 生涯決定 蔡玉書 葉俞孝 陳茂雄 96.12.18(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涯發展 與 職業輔導研究 第九章 生涯決定 蔡玉書 葉俞孝 陳茂雄 96.12.18(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涯發展 與 職業輔導研究 第九章 生涯決定 蔡玉書 葉俞孝 陳茂雄 (二)

2 Paul Potts的決定 ~選自You Tube

3 訊息處理層面的金字塔 後設認知 職業知識 自我知識 生涯決定

4 大綱 生涯決定的性質 1 2 描述性的生涯決定研究 3 規範性的生涯決定研究 4

5 生涯決定的性質 一、做決定的本質 「問題,無所不在 」---克林頓 「一休和尚」---呈現解決日常問題的機智 解決問題就是考驗做決定的智慧
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決定

6 (一)決定即存在 「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 沙特 「一個人是其所有決定的綜合」
個體因自己的決定,經驗到做決定之後的自己,而總結了自己的存在

7 (二)決定的難為 做決定通常會伴隨著焦慮~來自「不確定」、「難捨」 做決定讓人坐立難安的根源~對選擇的不確定感 未知令人恐懼
做決定讓人坐立難安的另一根源~對選擇項目的難捨 「能捨」是大智慧

8 (三)決定的要素 古典決定理論:「輕重」與「機率」 做決定歷程都是一種「輕重」與「機率」的加乘考量 輕重---選擇時所考慮因素的輕重
機率---選擇項目成功的機率 做決定歷程都是一種「輕重」與「機率」的加乘考量

9 (三)決定的要素 從理想到現實之間的差距這麼大,這麼狂飆,這麼荒謬。---侯文詠
從今天開始到未來的十年,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每件事,都將深深的影響,改變你的一生。 ---侯文詠

10 (三)決定的要素 預期效用論 輕重(value) 機率(probability) 捨V.S得 對未知的不確定 買車 企業併購決定 決定要素
決定難 捨V.S得 對未知的不確定 (會更好? vs. 更壞?) 例子: 買車 (考慮的因素加以排序) 企業併購決定 (量化計算成功機率) 預期效用論

11 (三)決定的要素 公式: EU = E x V EU 預期效用  E 預期值  V 效用值 最適當的選擇是預期效用值最高的。 預期效用論

12 (三)決定的要素 V效用(1至10) E機率(0至1) 教師 工程師 工作安全(9) 1.0 0.8 高收入(10) 0.1 地位(6)
0.2 0.6 地理遷徙(6) 0.9 工作挑戰(7) 0.4 休閒時間(4) 家人相處(7) SEU=E×V 31.0 36.2 SEU(教師) = = 31.0 SEU(工程師) = = 36.2

13 (三)決定的要素 V效用(-10 至 +10) E機率(0至1) 業務員 會計員 高收入(8) 0.9 自主性(10) 0.8 0.2
安全感(4) 0.3 自由時間(8) 通勤時間(-8) 0.5 配偶工作機會(7) 0.7 SEU=E×V 22.0 15.7 SEU(業務員) = = 22.0 SEU(會計員) = = 15.7

14 (四)決定者的類型 Janis & Mann(1977) 偏安一隅型 順水推舟型 六神無主型 孤注一擲型 運籌帷幄型

15 (四)決定者的類型 Dinklage(1968)的八種做決定的類型 衝動型 宿命型 順從型 延宕型 直覺型 麻痺型 猶豫型 計劃型

16 Dinklage的八種做決定的類型 決定類型 說明 行為特徵 好處 衝動型 宿命型
決定的過程基於衝動, 決定者選擇第一個遇上的選擇方案,立即反應。 先作了再說,以後再想後果。 不必花時間收集資料。 決定者知道作決定的需要,但自己不願作決定,把決定的權力交給命運或別人,因此認為作什麼選擇都是一樣。 船到橋頭自然直。 天塌下來會有大個子頂著。反正時也、運也、命也。 不必自己負責任。 減少衝突。 衝動型 宿命型

17 Dinklage的八種做決定的類型 決定類型 說明 行為特徵 好處 順從型 延宕型
自己想作決定,但是無法堅持己見,常會屈服於權威者的指示和決定。 如果你說O.K.,我就O.K.。 維持表面和諧。 知道問題所在,但經常遲遲不作決定,或者到最後一刻才作決定。 急什麼?明天再說吧! 延長作決定的時間。 順從型 延宕型

18 Dinklage的八種做決定的類型 決定類型 說明 行為特徵 好處 直覺型 麻痺型
根據感覺而非思考來作決定。只考慮自己想要的,不在乎外在的因素。 嗯,感覺還不錯, 就這麼決定了。 比較簡單省事。 害怕作決定的結果,也不願負責,選擇麻痺自己來逃避作決定。 我知道該怎麼做,可是我辦不到。 可以暫時不作決定。 直覺型 麻痺型

19 Dinklage的八種做決定的類型 決定類型 說明 行為特徵 好處 猶豫型 計劃型
選擇的項目太多,無法從中作出取捨,經常處於掙扎的狀態,下不了決定。 我絕不能輕易決定,萬一選錯了, 那就慘了。 蒐集充分完整的資料。 作決定時會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也考慮外在環境的要求,以作出適當且明智的抉擇。 一切操之在我。 我是命運的主宰,是自己的主人。 主動積極, 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猶豫型 計劃型

20 二、生涯決定的模式 描述性研究 規範性研究 怎麼發生的 應該是這麼發生的 個體真實決定的歷程 根據現象學 根據邏輯實証 個人主義論生涯決定
(強調歷程獨特性、複雜性) Gati的因素刪去法 (眾多因素中逐一刪去) 積極不確定論 (以直覺積極接受,開方心靈選擇) Katz的決定分析模式

21 描述性的生涯決定 描述性理論 個人主義論 積極不確定論 ============== 強調個人生涯選擇歷程的的獨特性與複雜性
強調極積的接受做決定的不確定性,以直覺、開放的心靈面對生涯選擇。

22 一、個人主義論的生涯決定 強調個人生涯選擇歷程的的獨特性與複雜性。
提倡者: Anna Miller-Tiedeman 與 David Tiedeman。 理論淵源:受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影響,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與個人主義色彩。 理論內涵:Anna Miller-Tiedeman 與 David Tiedeman將生涯決定的歷程,按照發生順序分為兩大階段: 1.選擇的預期 2.選擇的調適 進入這兩個階段前,做決定者對現實的區辨很重要及做決定者會經歷著「分化」與「再統整」的心路歷程。

23 (一)「個體現實」與「集體現實」 「現實」:指個體對做決定環境的一種察覺:
是不是符合現實? 要符合誰的現實? Tiedeman 與 Miller-Tiedeman區別了兩種現實: 個體現實:主位的現實,個體自己知覺到什麼是對的,自己覺得所做的決定是對的。 集體現實:客位的現實,別人認為做決定者該怎麼做,做出的決定也許人人稱心,唯有當事人不滿意。

24 (二)「分化」與「再統整」 「分化」: 經驗的解組。原有的經驗統整狀態開始分解。 「再統整」:分解後的經驗再次統合成一整體。
當一個人必須面臨生涯抉擇時,即啟發了「分化」與「再統整」的機制,由「分化」到「再統整」,是經由「選擇的預期」與「選擇的調適」

25 (三)選擇前期:預期階段 可細分成四個基本發展階段:
1.探索期:(心亂如麻、惶惑不安) 當事人面臨生涯抉擇的壓力,對於何去何從毫無頭緒,原有的統整狀態開始分化,情緒的經驗在此階段最紊亂。 2.具體期:(思維趨於平靜、暫時決定) 當事人的思考及情緒漸趨穩定,對各個選擇的優缺點經過沉思已漸漸明朗,暫時性的決定已浮現,但隨時仍有可能變卦,有待最後決定。

26 (三)選擇前期:預期階段 可細分成四個基本發展階段: 3.選擇期:(下了決定) 正確的選擇水落石出,當事人下了決定。
4.沉澱期:(患得患失、二度掙扎、後悔期) 決定之後即要付諸行動,在付諸行動之前還必須經過一段沉澱期,此時的情緒會患得患失,若這種二度掙扎的心情持續下去,就得再回到原點。這是一個正常的認知歷程,經歷了此階段的起伏跌宕,此決定才算大功告成。

27 (四)選擇後期:調適階段 列舉了三個調適階段的過程:
1.入門期:(適應期、關鍵期) 當事人正式跨入一個新的生涯環境,舊經驗面臨新經驗的挑戰,屬於自我分化的飄搖階段。如:留學他鄉的留學生,一面要學習新的功課,一面要融入新的文化,相當辛苦。ㄧ個人的生涯決定能否貫徹下去,此階段是關鍵期。 2.重整期:(改頭換面、蛻變) 原來的形式重新翻修,被新的形式所取代,產生了新的思維方式及新的行為習慣。此階段新的團體也漸接納了新人,兩者逐漸融為一體。 3.統整期:(心領神會、自信成熟)

28 二、積極不確定論的生涯決定 強調極積的接受做決定的不確定性,以直覺、開放的心靈面對生涯選擇。 提倡者:Gellatt 理論淵源:
1.舊的決定策略:理性思考,清楚的定義目標,理性的分析資訊,精準的預測結果。(客觀的、科學的方法,追求「確定」及「一致」) 2.新的決定策略:直覺思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及接納做決定時的不確定性。(主觀的,接受「確定」及要求「彈性」)Gellatt跳脫傳統做決定理性思考的範疇,將做決定的角度做了180度的大迴轉 面對混沌,以直覺思考。

29 二、積極不確定論的生涯決定 理論內涵:Gellatt對「決定」的新定義: 「做決定是一種將訊息調整再調整,融入決定或行動內的歷程。」
根據此歷程所演繹出來的三個決策綱要是: (一)資訊 (二)調整再調整的歷程 (三)行動的決定

30 (一)資訊 以幻想面對現實 不能對事實抱有幻想 所以做決定的當事人,應建立面對現實的態度- 對訊息抱持懷疑、不確定,才能一再的思考求證
培養一對活潑、創造、但步步為營的心眼,對事實旁敲側擊,時而批判時而求證。 不能對事實抱有幻想 別以為抓到了資訊,就握住了預測未來之鑰。 所以做決定的當事人,應建立面對現實的態度- 對訊息抱持懷疑、不確定,才能一再的思考求證 【盡信書不如無書】:因為 1.事實很快的會遭到淘汰(信度有限)。 2.更多的資訊,等於更多的不確定(完整的資訊如鳳毛麟角) 3.天下沒有絕對的資訊(主觀作祟)。

31 (二)調整再調整 尋找目標,瞭解信念;勿固著於目標,執著於信念
對目標保持不確定 讓目標浮動,隨時根據內外在環境調整,會帶動新的經驗、新的訊息、新的價值、新的觀點。 讓信念浮動 信念主宰著人對目標的選擇,Gellat指出:人的未來掌握在他對未來的信念,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超越我們自認為的自己。 經過目標調整再調整的過程,啟動了心智能力中的反思力、幻想力、創造力。【滾石不生苔】

32 (三)抉擇 理性為之,除非它是非理性。 決策者不能孤立於決策情境之外,甚至決策者就是決策的一部份。在人的現在經驗中,未來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於人的創造及想像中,無法理性分析。 全方位的抉擇:同時運用左右腦,深思過去、熟慮將來,對決策保持適當的彈性,彈性應變才有能力面對新環境新生涯變幻莫測的抉擇。(對過去與現在的省思,能適應改變,也能創造改變)

33 人的一生 松鼠的決定

34 第三節 規範性的生涯決定研究 規範性理論 因素刪除法 決定分析模式 ============== Tversky(1972)提出
Gati(1986)衍伸應用 決定分析模式 ============= Katz

35 一、因素刪除法 主張以理性、邏輯的方法處理生涯選擇的選項。 又稱按屬性排除法則。 藉由刪除若干次要的考慮因素,而達到快速決定的生涯選擇方法
是一種典型的規範性、理性的生涯決定模式 最早由Tversky(1972)提出,而由以色列的Gati(1986)衍伸應用在生涯決策的歷程 最適合的情況,是當事人受困於志願太多的選擇

36 1. 2. 3. 4. 5. 一、因素刪除法 因素刪除法的諮商歷程(Gati,Fassa & Houminer,1995) 步驟:定義問題
步驟:確定相關的選擇因素 2. 步驟:排定選擇因素的重要性 3. 步驟:確定選擇因素的最佳標準 與接受標準 4. 步驟:根據喜好刪除不佳的選項 5.

37 6. 7. 8. 9. 一、因素刪除法 因素刪除法的諮商歷程(Gati,Fassa & Houminer,1995) 步驟:檢查與再確認
步驟:蒐集更多的資訊 7. 步驟:盱衡全局決定選項 8. 步驟:列出實施的具體步驟 9.

38 因素刪除法的諮商歷程~ 每個步驟又分為三個部份來進行
一、因素刪除法 因素刪除法的諮商歷程~ 每個步驟又分為三個部份來進行 1.諮商師提出該階段的目標以及對當事人的角色期待 2.當事人必須積極的回應諮商師所問的問題 3.諮商師對當事人的反應給予適當的回饋

39 一、因素刪除法 1. 步驟:定義問題 EX:抉擇一個職業 明確的界定目標是什麼,及可能的選項有那些?
抉擇一個職業或一個主修的範圍或一個就業單位? EX:抉擇一個職業 步驟:定義問題 1.

40 一、因素刪除法 2. 步驟:確定相關的選擇因素 確定相關選擇因素: 當事人必須確定有那些選擇因素是必須集中注意力 思考的。 收入 升遷的可能
安全性 工作地點 能力與興趣 可兼顧家庭 步驟:確定相關的選擇因素 2.

41 一、因素刪除法 3. 步驟:排定選擇因素的重要性 例如:依個人的價值判斷,將上述的相關選擇因素的重要性做依序的排列。
將選擇因素的重要性,依大到小排列,這樣才可據以衡量選擇因素在各選項的輕重。 例如:依個人的價值判斷,將上述的相關選擇因素的重要性做依序的排列。 能力與興趣 收入 升遷的可能 安全性 工作地點 可兼顧家庭

42 一、因素刪除法 4. 步驟:確定選擇因素的最佳標準 與接受標準
步驟:確定選擇因素的最佳標準 與接受標準 4. 「最佳標準」是指理想的標準;「接受標準」是指妥協的標準(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 了解當事人的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 例如:「你提到主要能力與興趣是發揮在醫學研究上,能否接受醫學的臨床工作?」 例如:「你希望的待遇在月薪在台幣十萬元,能否有妥協的價碼?」

43 一、因素刪除法 5. 步驟:根據喜好刪除不佳的選項 評估各項選擇條件後,排除最不可能的選項 x o o * 考慮因素 軟體銷售 電腦銷售
經理 電腦系統 設計師 專科電腦 教師 程式 收入 x o 升遷的可能 o * 能力與興趣 安全性 工作地點 o =保留,繼續考慮(符合標準) X =刪除,不予考慮(不符合標準) *=再蒐集資料

44 一、因素刪除法 再檢查一次,增強當事人的信心 檢查刪去的選項是否有「遺珠」 步驟:檢查與再確認 6.

45 一、因素刪除法 對保留下來的選項蒐集更多、更詳盡的資訊,以做進一步比較 具體行動前的準備 例如:「對最後進入決賽的職業選項,到圖書館查職業分類典,或到勞委會職訓局找相關的職業資訊或直接去詢問從事相關的工作親朋好友其詳細情形…」 步驟:蒐集更多的資訊 7.

46 一、因素刪除法 8. 步驟:盱衡全局決定選項 詳列各選項的優缺點,評定順序 10 4 6 9 7 5 3 8 182 206 225
考慮因素 職業選項 加權值 電腦銷售 經 理 電腦系統師 程式設計師 能力與興趣 10 4 6 收入 9 7 5 安全性 3 工作地點 8 升遷的可能 總分 182 206 225

47 一、因素刪除法 9. 步驟:列出實施的具體步驟 對雀屏中選的選項,列出詳細的實施的具體步驟 (短、中、長期),以便執行與達成目標
針對圈定的選項詳列實施的做法 短期實施的具體步驟:將來四技二專就要進與資料管理相關的科系就讀。 中期實施的具體步驟:要進一步蒐集與資料管理相關的資訊,或儘可能去參加與資料管理相關的課程研習與訓練,並抉擇四技二專畢業後的方向(就業或再進修?)。 長期實施的具體步驟:定就業或再進修的目標,以期自己能當個敬業樂業的程式設計師 步驟:列出實施的具體步驟 9.

48 一、因素刪除法 可以應用在~ 1.個別生涯諮商 2.高中大學的生涯團體輔導 3.生涯發展課程 適合用來協助縮小選擇面 不適合用來做最後的決定

49 一、因素刪除法 主要的優點有~ 1.符合人類在認知處理訊息的有限性,可以解決志願太多的煩惱
2.決策的流程自然而易於瞭解,也容許當事人主觀直覺的反應 3.搜索歷程與許多生涯輔助電腦輔導系統相容 4.只要與決策有關的情境,無論是與生涯、生活有關的選擇,均一體適用

50 二、決定分析模式 以「預期效用論」為精神所發展出來的生涯決定模式 以電腦輔助生涯輔導系統為工具,進行生涯決定的輔導
Katz在1963年首先將決策分析的概念應用在SIGI上

51 變革的三個時期 第一期 原始模式 第二期 決策分析的變革 修正 第三期 再修正

52 第一期:決策分析的原始模式 1960年代,應用於經濟與商業活動的決策行為上 以經濟效益為普遍的標準 認為最好的選擇損失最少,效益最大
1.能滿足當事人選擇項目 的選擇因素? 2.評估每一個選擇因素的重要性 如何將選擇因素 分枝及量化? 3.對每個選項各因素的屬性評分 4.評估每一個選項成功的可能性

53 第一期:決策分析的原始模式 p.345 生涯決定是個「接二連三」的歷程,而非 「連續不斷」的歷程 人生在各階段需要做不同的生涯決定
下決定行動再做決定 決策分析論的重點~ 不在描述做決定的歷程 而特別重視做決定的明確內容

54 第二期:決策分析的修正 p.346 當時受限於硬體的設施不足 佔用太多電腦時間 刪除了「等級」及「成功概率」 修正的目的: 縮短使用時間
減少許多操作時間與空間 成功概率放在SIGI其他部份考慮 修正的目的: 縮短使用時間

55 第三期:決策分析的再修正 讓使用者更主動的涉入決策分析的過程 透過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將決策分析做得 更容易操作,更吸引人
使用者包括成人、高中生及大學生 讓使用者避開對數字或圖表的恐懼 最新發展的決策分析是放在SIGI PLUS的版本上 SIGI PLUS的九個部份:p.348 Katz最終目標~ 幫助生涯決策者發展出生涯決定的能力

56 生涯決定總結 幫助人學習到做決定的方法(認知) 幫助人解決生涯決定的焦慮(情意) 落實一個選擇(行為) 當務之急 「決定」可能是~
逃避所忌的決定 選擇所愛的決定

57 有人說:「人生似一個舞台,您便是戲中的主角。」 又有人說:「人生似戰場,您便是發號施令的主將。」
更有人說:「人生有如棋局,要勝要敗,完全操之在己。」 ~ 節錄自周談輝等編著“生涯規劃”一書

58 生 涯 決 定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生涯發展 與 職業輔導研究 第九章 生涯決定 蔡玉書 葉俞孝 陳茂雄 96.12.18(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