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學常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學常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學常識

2 目錄 序(敘)的種類(2) 十三經流變與性質(2) 春秋經及三傳比較(5) 史學體例(2) 廿五史 四史與相關著作並稱 史、漢比較(3)
詩經、楚辭比較(3) 詩六義(2) 四家詩 詩經補充 詩的種類 樂府、古詩比較(2) 賦的流變 建安七子 近體詩(12) 新樂府運動(2) 宋詞(3) 元曲(5) 中國小說流變(2) 清代小說(3) 唐宋古文運動(2) 明清復古運動(6) 名、字、號(3) 國學之最

3 序(敘)的種類 說明著作經過及旨趣 1.依作者分: (1)自序: 作者自為,貼近原意 (2)他序: 請人推薦,水漲船高
 說明著作經過及旨趣 1.依作者分: (1)自序:  作者自為,貼近原意 (2)他序:  請人推薦,水漲船高  (代序乃非為此篇而寫,以他篇文章代用,可再分自序、他序) 序(敘)的種類 01:09:09 文前曰序,文後曰跋 自序:1. 文序--歐陽脩〈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 書序--連橫〈台灣通史序〉、孫文〈心理建設自序〉    3. 詩序--陶潛〈桃花源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他序: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4 2.贈序類: 贈人以言,示嘉勉、陳忠告之意。 如:師說、稼說送張琥送董邵南序 3.序記類: 記錄宴會場面 如:滕王閣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贈人以言,示嘉勉、陳忠告之意。 如:師說、稼說送張琥送董邵南序 3.序記類:  記錄宴會場面 如:滕王閣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4.書序兼序記類 如:蘭亭集序   你也寫過贈序:國小畢業紀念冊「人長得醜沒關係,不要出來嚇人就好了,共勉之。」 3.4.類非為必要之分類。因「序跋類」中的「詩序」多為宴會中所作,故3.類可併入1.類中;4.類亦放在1.類即可。

5 十三經流變 內容 出處 漢代 五經 先秦 六經 宋代 十三 經 唐代 時代 範圍
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詩、書、易、禮、春秋左氏傳 詩、書、易、禮、春秋(皆今文經) 詩、書、易、禮、樂、春秋(皆古文經) 六經:全屬古文經。 漢五經:全屬今文經。 唐五經:《儀禮》改為《小戴禮記》且為今文經,餘為古文經。《春秋》改為《春秋左氏傳》。唐以後的五經,均以孔穎達《五經正義》為主。 南宋光宗合刊為十三經 孔穎達五經正義 漢武帝設五經博士 莊子 天運篇

6 十三經性質 一、五經 二、四記 三、三傳 四、一子書 孟子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詩、書、易、周禮、儀禮
∣∣ 今古文不分 ∣∣ 今古文混合 ∣∣ 今文經 ∣∣ 古文經 《論語》是由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混合而成,故為「今古文混合」。 今古文之爭從西漢到東漢,距今一千六百年前,《爾雅》於西元八三七年入經;《孟子》於西元九四四年入經,因兩書入經時早已過了今古文之爭六百年以上,故不分今古文。 《詩經》本稱《詩》,以毛亨所傳又稱《毛詩》,宋代以後通稱《詩經》。 《書經》本稱《尚書》,元代以後通稱《書經》。 《周禮》本稱《周官》,王莽時劉歆改稱為《周禮》始入經部。 《儀禮》本名《士禮》,於漢代時只稱為《禮》,是禮的經。 《禮記》原為附於《儀禮》後的記,後稱《禮記》,今十三經本為《小戴禮記》。 《孝經》為十三經中字數最少,唯一自始即被稱經者,唯一由皇帝(唐玄宗)作注。 《爾雅》為我國最早的名物訓詁書。

7 一、內容 1 以魯史中心,旁及其他國家。 2 編年史之祖。 3 起於魯隱公元年 止於魯哀公十四年 凡二百四十二年。 4 記事簡略、史文質約
  止於魯哀公十四年  凡二百四十二年。 4 記事簡略、史文質約 春秋經

8 二、作者與名稱 1 孔子據魯史刊削。 2 「春秋」原為史書名,孔子作︽春秋︾後則成為專名。 三、注釋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春秋經

9 春秋三傳比較(左傳) 作者 評論 經學類別 書名 內容 左丘明 古文經 左傳(春秋內傳) 鄭玄:善於禮 范甯:豔而富,其失也巫
長於敘事,少於義例。 起於魯隱公元年, 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 共二百五十五年, 多春秋經十三年 左丘明 古文經 左傳(春秋內傳) 《左傳》:「一宿曰舍,再宿曰信,過信曰次。」

10 春秋三傳比較(公羊傳) 經學類別 評論 內容 作者 書名 今文經 公羊高 公羊傳 鄭玄:善於讖 范甯:辯而裁,其失也俗 解經為主,多釋義例。
記事年代同春秋經。 公羊高 公羊傳

11 春秋三傳比較(穀梁傳) 經學類別 評論 內容 作者 書名 今文經 穀梁赤 穀梁傳 鄭玄:善於經。 范甯:清而婉,其失也短
解經為主,多釋義例。 記事年代同春秋經。 穀梁赤 穀梁傳

12 《禮記.曲禮》: 「臨財毋苟得, 臨難毋苟免。」 後人誤讀,願來世轉生為母狗。 故有: 「曲禮二篇無母狗, 春秋三傳有公羊。」
 臨難毋苟免。」  後人誤讀,願來世轉生為母狗。 故有: 「曲禮二篇無母狗,  春秋三傳有公羊。」 春秋佚文 史學體例:寫歷史的幾種方法 依體裁分為: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政書體、國別史、史評類等六類,前四體依據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分類。 紀傳體:人的故事;編年體:流水帳;國別史:只有在分裂朝代才有,僅春秋戰國時才有;

13 史學體例一(依體裁) 通典 史記 春秋 1.編年體: 記事以年為次序 2.紀傳體: 記事以人物傳記為主,以漢書「紀表志傳」為正史體例
 記事以年為次序 2.紀傳體:  記事以人物傳記為主,以漢書「紀表志傳」為正史體例 3.紀事本末體:  以一段史事為主 4.政書體:  探討典章制度演變 史學體例一(依體裁) 通典 史記 春秋 史學體例:寫歷史的幾種方法 依體裁分為: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政書體、國別史、史評類等六類,前四體依據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分類。 紀傳體:人的故事;編年體:流水帳;國別史:只有在分裂朝代才有,僅春秋戰國時才有; 通鑑紀事本末

14 5.國別史: 分國記事者 6.史評類: 評論史書 史學體例二(依時間) 1.通史: 跨朝代 2.斷代史: 專記一朝代
 分國記事者 6.史評類:  評論史書 史學體例二(依時間) 1.通史:  跨朝代 2.斷代史:  專記一朝代 史學體例一(依體裁) 史記 漢書 史通 國語 清《四庫全書.史部》分十五類:正編紀別雜詔傳,鈔載時地職政錄評 紀傳體:人的故事;編年體:流水帳 三國是斷代,因為以魏為正朔,蜀、吳是世家,是叛亂團體 三通:通典(中唐杜佑)、通志(南宋鄭樵)、文獻通考(元初馬端臨)

15 史記 (…之祖) 正史、廿五史 + 朝代+ 紀傳體 廿五史 人物 正史 = = = = 史書志
廿五史:史漢後漢三國晉,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隋南北舊新唐,舊新五代宋遼金,元明新。 廿五史=廿四史+新元史 廿五史不含《清史稿》、《台灣通史》 人物 正史

16 後漢書 三國演義 晉書 北宋史 左傳 台灣通史 舊唐書
以下共有幾本正史? 北齊書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鑑 戰國策 三國志 清史稿 台灣府志 二十四史序號書名作者卷數 1史記西漢·司馬遷130;2漢書東漢·班固100;3後漢書劉宋·范曄120;4三國志西晉·陳壽65;5晉書唐·房玄齡等130; 6宋書梁·沈約100;7南齊書梁·蕭子顯59;8梁書唐·姚思廉56;9陳書唐·姚思廉36;10魏書北齊·魏收114; 11北齊書唐·李百藥50;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50;13隋書唐·魏徵等85;14南史唐·李延壽80;15北史唐·李延壽100;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200;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225;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74; 20宋史元·脫脫等496;21遼史元·脫脫等116;22金史元·脫脫等135;23元史明·宋濂等210;24明史清·張廷玉等332 相關新元史民國·柯劭忞等257;相關清史稿民國·趙爾巽等529

17 左傳、戰國策、世說 三本說話經典: 六才子書: 莊騷史杜水西 三國志︱陳壽 後漢書︱范曄 漢書︱班 固 史記︱司馬遷
四大奇書: 左傳、戰國策、世說 三本說話經典: 六才子書:  莊騷史杜水西  三國志︱陳壽  後漢書︱范曄  漢書︱班 固 史記︱司馬遷 四史: 四史與相關著作並稱 水三西金 金聖嘆取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 清.李漁選四大奇書: 盜-水滸傳(元.施耐庵)、 奸-三國演義(明.羅貫中)、 邪-西遊記(明.吳承恩)、 淫-金瓶梅(笑笑生)

18 史、漢比較(一) 體例 動機 作者 年代 書名 史 記 漢 書 通史(之祖) 正史(之祖) 紀傳體(之祖)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西漢司馬遷 起於黃帝 下迄漢武帝  太初年間 凡二千五百年 史 記 漢 書 斷代史(之祖) 奉詔著書 東漢班固 起於漢高祖起義 終於王莽被誅 凡二二九年 人年動體內特注價 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19 史、漢比較(二) 書名 注疏 特色 內容 史 記 漢 書 本紀十二 表十 書八 世家三十 列傳七十 太史公曰 顏師古注 紀十二 表八 志十
史 記 漢 書 史、漢比較(二) 裴駰集解 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使用漢代語言 散文、口語化 發憤著書 本紀十二 表十 書八 世家三十 列傳七十  太史公曰 顏師古注 王先謙補注 多用奇字古字 駢偶化 文起八代之衰 紀十二 表八 志十 列傳七十  贊曰 發憤著書:「西伯拘而演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迺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影響韓愈:「不平則鳴」的文學觀 八代:東漢、魏、晉、南宋、齊、梁、陳、隋 論贊體名稱: 《史記》:太史公曰 《漢書》:贊曰 《後漢書》:論曰 《三國志》:評曰 《宋書》:史臣曰

20 史、漢比較(三) 書名 評價 史 記 漢 書 廿五史第一 四史第一 六才子書第一 文史大宗師 魯迅: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廿五史之一
史 記 漢 書 史、漢比較(三) 廿五史第一 四史第一 六才子書第一 文史大宗師 魯迅: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廿五史之一 四史之一 私家作史之始 後代史書體例 與史記齊名

21 詩經 (一) 名稱 作者 地域 年代 詩 經 黃河流域 平原、農業 北方文學代表 非一時一地一人 多半為平民作品 春秋時代
詩   經 詩經 (一) 黃河流域 平原、農業 北方文學代表 非一時一地一人 多半為平民作品 (國風一六0篇均為民間歌謠) 春秋時代 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 年人地風內數代分疏……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屈宋景賈東方朔,淮南小山嚴王劉

22 詩經 (二) 代表 篇數 風格 內容 四始(《史記孔子世家》): 毛詩三0五篇 社會寫實 自然樸實 文字質樸 以四言為主 多為短句 複沓結構
關雎、鹿鳴、文王、清廟 毛詩三0五篇 社會寫實 自然樸實 文字質樸 以四言為主 多為短句 複沓結構 (句型重複,重章疊唱) 十五國風,一六0首 二雅,共一一一首(含六首笙詩) 三頌,共四十首 年人地風內數代分疏……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齊、鄭、魏、唐、秦、陳、檜、曹、豳 原三百十一篇,其中〈小雅〉(南陔、白華、華黍、由儀、由庚、崇丘)六篇笙詩,有目無辭,故今本為三百零五篇。 《史記‧孔子世家》:「〈關睢〉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23 詩經 (三) 注疏 名稱 分類 西漢毛亨《傳》 東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 北宋朱熹《詩集傳》 韻文之祖 純文學之祖 四言詩之祖
最早的詩歌總集 十三經之一 春秋:詩三百、三百篇、詩 漢朝:毛詩 宋朝:詩經

24 古文經 今文經 詩經傳承︱四家詩 齊: 魯: 韓: 毛: 韓嬰 申培公 轅固生 毛詩 毛亨 已亡佚 僅存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是引古詩古語來證之以詩,而非詩經注釋。 今古文之爭的原因: 1、秦始皇焚書坑儒(民間藏書盡失) 2、項羽火燒咸陽城(官方藏書盡失) 3、經學博士(今文家)的門戶之見 已亡佚

25 1、詩一段稱一章。 2、詩經各篇原皆無題, 題目是後人所取,為 該詩的第一句(少數 為第二句)的一至四 字而成。
2、詩經各篇原皆無題,   題目是後人所取,為   該詩的第一句(少數   為第二句)的一至四   字而成。 詩經︱補充 章,從音十。樂竟為一章,十乃數之終也。

26 詩經︱舉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詩經︱舉隅 衿:衣領 蚩蚩:敦厚老實的樣子。

27 詩經︱詩六義(體裁) 體 裁 風: 頌: 周魯商 祭祀用 小雅 朝廷宴享 大雅 朝會樂歌 十五國風  地方民謠 十五國風無楚風

28 詩經︱詩六義(作法) 作 法 賦: 比: 興: 聯想法 比喻法 直述法 AB A≠B A━B 32:15

29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烏黑的長髮披在肩上, 眉毛彎彎的非常纖細, 鼻子直挺挺的, 眼睛明亮、黑白分明。
詩經︱詩六義(作法)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烏黑的長髮披在肩上, 眉毛彎彎的非常纖細, 鼻子直挺挺的, 眼睛明亮、黑白分明。 賦:直述法 32:15

30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頭髮像楊柳隨風輕擺, 眉毛像一彎新月柔美, 鼻子像挺直的白玉, 嘴唇像櫻桃。
詩經︱詩六義(作法)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頭髮像楊柳隨風輕擺, 眉毛像一彎新月柔美, 鼻子像挺直的白玉, 嘴唇像櫻桃。 比:比喻法 A━B 32:15

31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看到她, 就想我那…… 年邁的母親
詩經︱詩六義(作法) 那個女孩從門口走來, 看到她, 就想我那…… 年邁的母親 興:聯想法 AB A≠B 32:15

32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 卻飛也飛不高。 很愛很愛妳,所以願意 ,捨得讓妳,往更幸福 的地方飛去。
詩經︱詩六義(作法)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 卻飛也飛不高。 很愛很愛妳,所以願意 ,捨得讓妳,往更幸福 的地方飛去。 今日又是風雨微微異鄉 的都市,孤燈青青照到 水滴引阮心悲意。 32:15

33 雨夜花,雨夜花, 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顧每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
詩經︱詩六義(作法) 雨夜花,雨夜花, 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顧每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 你是我的眼, 帶我領略四季的變化; 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32:15

34 又何來老子五千。 無雞犬相聞, 才引出詩經三百; 有關睢鳥叫, ︱︱張曉風
 又何來老子五千。 無雞犬相聞,  才引出詩經三百; 有關睢鳥叫, ︱︱張曉風 《詩經》妙對

35 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 也,而不足以解憂;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 二女,而不足以解憂; 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 ,而不足以解憂;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 ,而不足以解憂。 人悅之、好色、富貴,無 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 ,可以解憂。 。 《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 32:15

36 人少,則慕父母; 知好色,則慕少艾; 有妻子,則慕妻子; 仕則慕君, 不得於君則熱中。 大孝終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 予於大舜見之矣。
《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 人少,則慕父母; 知好色,則慕少艾; 有妻子,則慕妻子; 仕則慕君, 不得於君則熱中。 大孝終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 予於大舜見之矣。

37 小孝︱口體之養 中孝︱順親之志 大孝︱喻親於道 大大孝︱ 立身行道, 揚名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 小孝︱口體之養 中孝︱順親之志 大孝︱喻親於道 大大孝︱    立身行道,    揚名後世,    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38 詩經、楚辭比較(一) 名稱 作者 地域 年代 詩 經 楚 辭 黃河流域 平原、農業 北方文學代表 多為平民作品 春秋時代 長江流域
詩 經 楚 辭 詩經、楚辭比較(一) 黃河流域 平原、農業 北方文學代表 多為平民作品 (國風一百六十篇均為民間歌謠) 春秋時代 春秋中葉以前 五六百年間 長江流域 山川大澤神話 南方文學代表 文人貴族作品 (屈原、宋玉、景差、賈誼、東方朔、淮南小山、嚴忌、王褒、劉向) 戰國時代 戰國至西漢 年人地風內數代分疏……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屈宋景賈東方朔,淮南小山嚴王劉

39 詩經、楚辭比較(二) 代表 名稱 篇數 詩經 風格 楚辭 內容 社會寫實 自然樸實 文字質樸 以四言為主 多為短句 疊句疊章 複沓法
關雎、鹿鳴 文王、清廟 毛詩三0五篇 社會寫實 自然樸實 文字質樸 以四言為主 多為短句 疊句疊章 複沓法 十五國風 二雅 三頌 離騷、漁父 九歌、遠遊 劉向定名十六篇 個人情志 幻想浪漫 文字瑰麗 六、七言為主 長篇直陳 不得重複 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 年人地風內數代分疏……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齊、鄭、魏、唐、秦、陳、檜、曹、豳 原三百一十篇,其中〈小雅〉(南陔、白華、華黍、由儀、由庚、崇丘)六篇笙詩,有目無辭,故今本為三百零五篇。 宋黃伯思〈翼騷序〉:「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40 詩經、楚辭比較(三) 注疏 名稱 詩經 楚辭 分類 西漢毛亨 《傳》 東漢鄭玄 《箋》 唐孔穎達 《正義》 北宋朱熹 《詩集傳》 韻文之祖
純文學之祖 最早詩歌總集 十三經之一 東漢王逸 《楚辭章句》 宋洪興祖 《楚辭補注》 宋朱熹 《楚辭集注》 清王夫之 《楚辭通釋》 集部之首 總集之祖 辭賦之祖 年人地風內數代分疏

41 詩的種類 近體 古詩 樂府 加格律 文人作︱文學 民歌 不合格律之近體詩,即算古詩 音樂 文字 絕句 律詩 排律

42 樂府、古詩比較(一) 性 樂 音 作者 源流 文體 樂 府 古 詩 可入樂 (可唱) 大多不知 (民間歌謠) 不入樂 (不可唱) 大多可知
漢武帝成立 樂府官署 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產生於兩漢 發達於南北朝 沒落於隋朝 變調於中唐 樂 府 不入樂 (不可唱) 大多可知 (文人仿作) 五古、七古皆 自樂府詩而來 產生於兩漢 成熟於魏晉 衰頹於南北朝 興復於唐宋 古 詩 樂府、古詩是漢代詩歌文學的雙葩 班固〈詠史詩〉五言古詩成立; 曹丕〈燕歌行〉七言古詩成立; 〈古詩十九首〉最早成熟的五言古詩。 民歌特色:口語、重調、長短句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分十二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 班固〈詠史詩〉: 三王德彌薄。 惟後用肉刑。 太蒼令有罪。 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 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 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 思古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 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 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 不如一緹縈。 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羣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可忘 不覺淚下霑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牀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43 樂府、古詩比較(二) 代表 平仄 用韻 形式 風格 題裁 文體 樂 府 古 詩 孔雀東南飛 長干行 不須對仗 不拘平仄 可換韻 不限字句數
非齊言體 (多長短句) 質樸遒勁 民間生活 敘事表功 樂 府 個人情志 抒懷詠志 古 詩 古詩十九首 不須對仗 不拘平仄 可換韻 不限字句數 齊言體 (多五言七言) 溫柔婉約 相同:白色 ; 不同:黃色 何時寫、誰來寫、寫什麼、怎麼寫、長怎樣 〈古詩十九首〉題材主要分成兩大類:男女離別情思;感歎生命短暫。 〈古詩十九首〉在詩歌史上的價值: 1.繼承《詩經》溫柔敦厚、思無邪的精神; 2.漢代詩歌由民間歌謠轉為文人創作的轉捩點; 3.確立五言抒情古詩在詩壇上的獨立地位; 4.為五言詩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44 新樂府運動(一) 詩經國風:寫實諷喻 漢魏樂府: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杜甫: 即事名篇、無所依傍 元稹、白居易(元白) 承繼傳統 代表 背景
安史亂後,民生困頓,為反映現實、揭發時弊又因韓柳之古文運動,而有新樂府運動。 元、白之情誼: 「同年登進士,同為校書郎,同時中制舉,同倡新樂府;一起任諫官,先後遭貶謫,皆放州司馬,人生際遇仿。」

45 新樂府運動(二) 主張 特點 補察時政,洩導人情。 文章合為時為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1不沿用樂府古題。 2專寫時事,反映現實 3不入樂。
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1不沿用樂府古題。 2專寫時事,反映現實 3不入樂。 白居易文學思想: 一、詩歌創作要為現實政治服務。 二、詩歌有感人的力量,具有教育作用。 三、詩歌反映時代,可以補察時政,洩導人情。 四、對歷代詩歌作了評論,重視「風雅比興」。 五、總結自己的創作,分為「諷喻」、「閒適」、「感傷」、「雜律」。

46 楚辭(騷賦):抒情 荀賦(短賦):說理 漢賦(古賦):辭藻 六朝俳賦:形式 唐朝律賦:聲律 宋代散賦:議論 明清股賦:試體賦
賦的流變 楚辭(騷賦):抒情 荀賦(短賦):說理 漢賦(古賦):辭藻 六朝俳賦:形式 唐朝律賦:聲律 宋代散賦:議論 明清股賦:試體賦

47 王粲(仲宣): 徐幹(偉長): 孔融(文舉): 陳琳(孔璋) 阮瑀(元瑜) 應瑒(德璉): 劉禎(公幹):
理不勝辭及其所善,揚班之儔也 建安七子 章表書記 今之雋也 壯而不密 和而不壯 時有齊氣然粲之匹 長於辭賦

48 近體詩(一、種類) 近體詩 排律 律詩 絕句 十句以上 八句 四句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排律即句中有六句對偶以上之律詩
排律為杜甫為反映社會寫實所創(如三吏三別)。 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濠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五絕自漢魏五古來,七絕自南北朝歌行來 崔顥〈黃鶴樓〉為「七律第一」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49 1 押在偶數句句尾 2 多押平聲韻 3 一韻到底不換韻 (排律除外) 4 首句可押 首句不押
3 一韻到底不換韻 (排律除外) 4 首句可押   首句不押 近體詩(二、押韻) 變格 正格 聲律論: 《南史.陸厥傳》:「南永明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琊王融以聲類相推穀,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永明體』。」

50 1 絕句圖示 近體詩(三、圖示)

51 近體詩(三、圖示) 對 仗 尾 頸 頷 首 偶句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奇句用仄聲字,不押韻 押 :正格 不押:變格 第一句第二字 平:平起
仄:仄起 對   仗 押 :正格 不押:變格 偶數句必押韻 奇數句用仄聲字,不押韻;偶數句押平聲韻,約佔95% 但奇數句(除第一句外)也會押韻嗎?也會押仄聲韻嗎?

52 1 平-:陰平(一) 陽平(二) 2 仄∣:上 (三) 去 (四) 入 (輕) (入派四聲、收ptk)
1 平-:陰平(一)     陽平(二) 2 仄∣:上 (三)    去 (四)     入 (輕) (入派四聲、收ptk) 近體詩(四、平仄) 查筆記 合 hap;出tsut;國gok 發、福、雪、月 天、子、聖、哲 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53 (一)對仗三原則: 1 平仄相反 2 詞性相同 3 虛實相對( 同) (二)對仗一通則: 1 相同位置字不可 重複
1 相同位置字不可  重複 近體詩(五、對仗)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清,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對霧濛濛,開張大吉對萬事亨通。 對仗三原則:平仄相反、詞性相同、虛實相對(同) 對仗一通則:相同位置字不可重複

54 (二)舉例: 天對 雨對 大陸對 山花對 赤日對 雷隱隱對 開市大吉對
近體詩(五、對仗) 蒼穹 海樹 長空 霧濛濛 萬事亨通

55 (二)舉例: 1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2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1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2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近體詩(五、對仗) 李白〈送友人〉、杜甫〈登高〉、王之渙〈登鸛雀樓〉 ……壽;……門○ ……福;……春○ ……白;……石╳

56 (一)絕句規則: 1 絕句多散體, 可不對仗 2 不押韻∣第三句 3 對仗應為三四句 4 景  情 一二句 三四句
1 絕句多散體,  可不對仗 2 不押韻∣第三句 3 對仗應為三四句 4 景  情  一二句 三四句 近體詩(六、規則)

57 近體詩(六、規則) (二)律詩規則: 1 律詩首尾聯不對仗 其餘兩兩相對 2 兩句皆押首聯 3 一二句不對∣寫景 三四句對仗∣寫景
1 律詩首尾聯不對仗 其餘兩兩相對 2 兩句皆押首聯 3 一二句不對∣寫景 三四句對仗∣寫景 五六句對仗∣寫情 七八句不對∣寫情 近體詩(六、規則)

58 (一)偷春(蜂腰)格: 首頷聯對調 (二)失黏: 有一處不合格律 (兩處不合格古詩) (三)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
  首頷聯對調 (二)失黏:   有一處不合格律   (兩處不合格古詩) (三)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 近體詩(七、其他)

59 1《詞學通論》云: 詞之為學, 發始於 , 滋衍於 , 造極於 , 調有定格,字有定音, 實 之遺。
1《詞學通論》云: 詞之為學, 發始於  , 滋衍於   , 造極於   , 調有定格,字有定音, 實   之遺。 宋詞(一、詞的起源) 樂府 兩宋 五代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為配樂的歌詞,故稱曲子詞、樂府 婉約:優伶所唱 豪放派之祖:蘇軾 宋詞最嚴格,字數和每個字的平仄都限制 吳梅《詞學通論》:「詞之為學,發始於唐,滋衍於五代,而造極於兩宋。調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遺。 」 詞承襲樂府遺風,並受隋唐時外來新樂之影響,而改變唐詩風貌,造成一種新的文體。 平上去入

60 2宋詞受隋唐 外來新樂之影響, 改變唐詩的風貌。
宋詞(一、詞的起源) 不入樂   加入音樂 (印度佛教) 整齊句   長短句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為配樂的歌詞,故稱曲子詞、樂府 婉約:優伶所唱 豪放派之祖:蘇軾 宋詞最嚴格,字數和每個字的平仄都限制 吳梅《詞學通論》:「詞之為學,發始於唐,滋衍於五代,而造極於兩宋。調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遺。 」 詞承襲樂府遺風,並受隋唐時外來新樂之影響,而改變唐詩風貌,造成一種新的文體。

61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1文學流變||詩餘 宋詞(二、詞的名稱) 黃河遠上, 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 不度玉門關。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為配樂的歌詞,故稱曲子詞、樂府 婉約:優伶所唱 豪放派之祖:蘇軾 宋詞最嚴格,字數和每個字的平仄都限制 吳梅《詞學通論》:「詞之為學,發始於唐,滋衍於五代,而造極於兩宋。調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遺。 」 詞承襲樂府遺風,並受隋唐時外來新樂之影響,而改變唐詩風貌,造成一種新的文體。

62 2形式||長短句 偶有整齊句 如:浣溪沙 3音樂||樂府 如:東坡樂府 清代始稱宋詞元曲
   偶有整齊句  如:浣溪沙 3音樂||樂府   如:東坡樂府 清代始稱宋詞元曲 宋詞(二、詞的名稱)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為配樂的歌詞,故稱曲子詞、樂府 婉約:優伶所唱 豪放派之祖:蘇軾 宋詞最嚴格,字數和每個字的平仄都限制 吳梅《詞學通論》:「詞之為學,發始於唐,滋衍於五代,而造極於兩宋。調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遺。 」 詞承襲樂府遺風,並受隋唐時外來新樂之影響,而改變唐詩風貌,造成一種新的文體。

63 宋詞(二、詞的名稱) 4其他|| 曲子詞 填詞 倚聲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曲子詞    填詞    倚聲 宋詞(二、詞的名稱) 宋詞:按照原來的歌來改歌詞 興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為宋代文學代表 為配樂的歌詞,故稱曲子詞、樂府 婉約:優伶所唱 豪放派之祖:蘇軾 宋詞最嚴格,字數和每個字的平仄都限制 吳梅《詞學通論》:「詞之為學,發始於唐,滋衍於五代,而造極於兩宋。調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遺。 」 詞承襲樂府遺風,並受隋唐時外來新樂之影響,而改變唐詩風貌,造成一種新的文體。 63

64 清人毛先舒按字數分類 宋詞(三、詞的分類) 小令 [令] 長調[慢] 中調 [近、引] 58字以下 59至90字 91字以上

65 1詞有詞牌,即今之歌譜 ,只與音樂(宮調)有關,與內容無關。 2詞通常沒有題目,如有則置於詞牌下略小偏右
宋詞(四、詞的特色) 念奴嬌 詞牌 赤壁懷古 題目 只有題目才與內容有關

66 3詞通常分為上下片, (亦有不分片或分三、四片) 片與片間須空一格, 此格稱為過片。 片,指音樂告一段落
3詞通常分為上下片, (亦有不分片或分三、四片) 片與片間須空一格, 此格稱為過片。  片,指音樂告一段落 宋詞(四、詞的特色) 只有題目才與內容有關

67 宋詞(五、詞的變遷) 蘇軾||豪放詞(變格) 柳永||慢詞(三最) 張先||慢詞(之祖) 宋初||小詞 五代||花間詞 中唐||小詞
柳永:、文辭最美、流傳最廣

68 宋詞(六、其他) 1第一本詞集 2詞家正宗 3詞家三李 周邦彥(宋詞集大成者) 後蜀趙崇祚《花間集》 李白、李煜、李清照 百代詞家之祖
詞中之帝、詞中之聖 68

69 (一) 質變 元曲(一、起源) 內容 題裁 平易 社會生活 寫實 白話 興亡之感 山林之樂 由詞曲
蒙古人入侵,毀棄中華文化,使文人從貴族轉入民間,因而產生質變 貴族民間;嚴格平易

70 (二) 量變 元曲(一、起源) 加 科、白 加 襯字 動作 對白 雪了天晴朗 雪霽天晴朗 劇曲  停 襯字不限字數
劇曲即完整的戲劇,元曲的支派如歌仔戲、黃梅調、崑曲(霸王別姬、林沖夜奔)、廣東大戲、歌劇、輕歌劇(歌劇魅影) 劇曲

71 元曲(二、分類) 元曲 劇曲 (戲) 散曲 (歌) 傳奇 雜劇 套曲 小令 [南曲] [北曲] [散套] [套數] [葉兒] [戲曲]
[清曲] 劇曲 (戲) 散曲 (歌) 傳奇 雜劇 套曲 小令 散曲只歌不演;劇曲有歌、口白、動作 小令是單曲:一~四段(片) 套曲是組曲;小令+小令+小令=套曲;合一宮調組曲,即組曲的宮調(key)皆相同;同一宮調諸曲自成首尾 劇曲就是戲劇 [南曲] [北曲] [散套] [套數] [葉兒]

72 雜劇、傳奇比較一 表演 人數 宮調 數量 內容 地點 名稱 元雜劇 明傳奇 科、白 獨唱 限一宮調 四折(幕) 武(寫實) 北(北曲)
可加楔子 武(寫實) 北(北曲) 元雜劇 科、白、介、諢 輪流唱 如:戲鳳 不拘 不限齣,有家門 (即今連續劇) (40至50… 齣) 200 文(溫婉) 南(南曲) 明傳奇 地、內、數、宮、人、表演 北曲的「楔子」為補足劇情用。 南曲的「家門」為介紹劇情用。 南曲的「科」為「插科」:其他演員插進來的動作 南曲的「介」即動作。 南曲的「諢」為「打諢」:台上演員的話被打插。

73 雜劇、傳奇比較二 其他 代表 作品 角色 韻腳 名稱 元雜劇 明傳奇 北西廂、 南琵琶並稱 旦、淨、末 丑、雜(註) 一韻到底 無入聲
關:竇娥冤 馬:漢宮秋 鄭:倩女離魂 白:梧桐雨 旦、淨、末 丑、雜(註) 一韻到底 無入聲 與高明琵琶記合為五大傳奇 荊:荊釵記 劉:白兔記 拜:拜月亭 殺:殺狗記 生、旦、末 貼、外、 淨、丑(註) 可換韻 有入聲 明傳奇…… 生:小、武、老 旦:花、老、刀馬(老) 末:男配角,多為中、老年男性 貼:女配角 外:老人 淨:花臉,即反派 丑:滑稽 傳奇: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元雜劇…… 正旦:女主角 正末:男主角

74 中國小說流變(一) 作品 唐代 漢魏 六朝 先秦 時代 性質 傳奇 志怪 志人 子部 名稱 具完整結構之文言短篇小說 零星記事 缺乏完整結構
街談巷語 道聽塗說 性質 傳奇 志怪 志人 子部 小說家 名稱 諷刺類: 沈既濟 枕中記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 愛情類: 蔣防 霍小玉傳 元稹 鶯鶯傳 白行簡 李娃傳 歷史類: 陳鴻 東城老父傳    長恨歌傳 俠義類: 李公佐 謝小娥傳 杜光庭 虬髯客傳 袁郊 紅線傳 干寶.搜神記 劉義慶.世說新語 燕丹子 作品 中國第一部小說:《燕丹子》;宋.李昉《太平廣記》被《四庫提要》稱為「小說家之淵海」,唐傳奇多存於此。 先秦十家中有「小說家」,但不入「九流」。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 明.湯顯祖「玉茗堂四夢」:《邯鄲記》、 《南柯記》、 《紫釵記》、《還魂記》(牡丹亭) 唐.沈既濟《枕中記》元.馬致遠《黃梁夢》明.湯顯祖《邯鄲記》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明.湯顯祖《南柯記》 唐.蔣 防《霍小玉傳》明.湯顯祖《紫釵記》 唐.元 禛《鶯鶯傳》宋.趙令時《商調蝶戀花》金.董解元《西廂記》明.王實甫《西廂記》 唐.白行簡《李娃傳》元.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高文秀《鄭元和風雪打瓦罐》明.薛近袞《繡繻記》 唐.陳玄祐《離魂記》元.鄭光祖《倩女離魂》 唐.陳 鴻《長恨歌傳》元.白樸《梧桐雨》清.洪昇《長生殿》 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明.張鳳翼《紅拂記》

75 中國小說流變(二) 作品 清代 明代 元代 宋代 時代 性質 章回 白話 短篇 文言 章回 章回 傳奇 話本 名目 原創白話小說成熟時期
白話長篇 文言長篇 文言短篇 白話小說 性質 章回 白話 短篇 文言 擬話本 章回 章回 傳奇 話本 名目 抱甕老人.今古奇觀 蒲松齡.聊齋誌異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吳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紅樓夢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馮夢龍.三言 凌濛初.二拍 吳承恩.西遊記 笑笑生.金瓶梅 施耐庵.水滸傳 羅貫中.三國演義 徐鉉.稽神錄 京本通俗小說 作品 《京本通俗小說》為中國最早的白話長篇小說。 《大宋宣和遺事》《水滸傳》;《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 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凌濛初《二拍》:〈拍案驚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王士禎為《聊齋誌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76 三國 演義 水滸傳 書名 內容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紅樓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 演義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水滸傳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 老殘 遊記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聊齋 誌異

77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西遊記 牡丹亭 還魂記 書名 內容
豪華去後行人絕,簫箏不響歌喉咽。雄劍無威光彩沉,寶琴零落金星滅。玉階寂寞墜秋露,月照當時歌舞處。當時歌舞人不回,化為今日西陵灰。 金瓶梅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儒林外史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記 (一)張潮《幽夢影》以為:《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 (二)清代劉廷璣《在園雜志》:深切人情事務無如,真稱奇書。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細如牛毛繭絲,凡寫一人,始終口吻酷肖到底。……結構鋪張,針線縝密,一字不漏,又豈尋常筆墨可到哉!」 (三)東吳弄珠客說:讀而生憐憫心《金瓶梅》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牡丹亭 還魂記

78 蔣捷〈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79 蘇軾〈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80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8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8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83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4 清代小說(一) 一、章回小說(主流) 三俠五義 俠義類 石玉崑 儒林外史 鏡花緣 諷刺類 吳敬梓 李汝珍 紅樓夢 愛情類 曹雪芹 作者
書 名 類  型 一、章回小說(主流) 清代小說(一)

85 清代小說(二) 聊齋誌異 誌怪小說 蒲松齡 作者 書 名 類  型 二、文言小說

86 清代小說(三) 三、譴責小說(晚清) 老殘遊記 劉 鶚 吳沃堯 官場現形記 李寶嘉 孽海花 曾 樸 書 名 作 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 鶚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沃堯 官場現形記 李寶嘉 孽海花 曾 樸  書 名 作 者 三、譴責小說(晚清) 清代小說(三) 《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1867年-1907年),全書60回,由各章獨立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1866年-1910年),全書108回,反映了中法戰爭後20年中國社會現象。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1857年-1909年),全書20回,描述一位江湖郎中老殘的故事,藝術成就最高。胡適認為此書描寫工夫最精到。 《孽海花》,作者曾樸(1872年-1935年),全書30回,附錄5回。即賽金花與狀元金雯青的故事。

87 唐宋古文運動(一) 宗師 先驅 背景 中唐韓愈為古文運動之宗師,主張文以貫道,柳宗元大力支持。 晚唐時又恢復駢文。 初唐陳子昂、韓會、
李華、元結、蕭穎士 為古文運動之先聲。 魏晉時辭藻華麗, 內容空洞, 文風浮豔不實。 韓愈的女婿李漢,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說:「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 駢文特色:對偶工整、聲律和諧、詞藻華麗、用典繁多。

88 唐宋古文運動(二) 成功 韓愈、柳宗元、歐陽脩、曾鞏、王安石、三蘇合稱為: 「唐宋八大家」 始定名 《唐宋八大家文鈔》 明茅坤編
歐陽脩領導文壇,尊崇韓文,主張明道致用,古文運動大興。 北宋柳開、孫復再倡古文 「唐宋八大家」

89 一、復古(完全束縛)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一) 秦漢派(擬古派) 1 人物: 前七子、後七子 2 主張: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3 特色:
模擬抄襲, 文字僅為工具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徐中行、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 (後七子時間與唐宋派同時而略晚)

90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二) 唐宋派(反擬古) 1 人物: 王慎中、唐順之、 歸有光、茅坤 2 主張: 亦曰唐宋而已矣。 3 特色:
文何必曰秦漢, 亦曰唐宋而已矣。 3 特色: 文從字順, 賦予作者情感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主張:秦漢無法,而法寓於無法之中;唐宋有法,而法為法度之法。 此法即韓愈之「文以貫道」、柳宗元之「文以明道」、歐陽脩之「明道致用」。 如歸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後,其文尤多性情流露,以真感情發為文章,為其特色。 明初古文三大家:劉基、宋濂、方孝孺 嘉靖三大家: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

91 二、創新(完全鬆綁)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一) 公安派(反復古) 1 人物: 袁宗道、宏道、中道 2 主張: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3 特色: 明末小品、清俊流麗 末流之弊,更甚擬古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袁宗道(伯修),號石浦 袁宏道(中郎),號石公 袁中道(小修) 主張:1.反對復古、擬古。 2.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3.重視小說戲曲及民間歌謠。 公安派名句:「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       「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       「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 鄭超宗:「小品一派,盛於昭代,幅短而神遙,墨希而旨永。」 明.李卓吾「童心說」明.公安派「獨抒性靈」清.袁枚「性靈派」

92 二、創新(完全鬆綁) (二) 竟陵派 1 人物: 鍾惺、譚元春 2 主張: 折中秦漢派、公安派 3 特色: 用怪字、押險韻 幽深孤峭
復古運動(明代散文) 影響文壇三十餘年,流弊更甚於公安派 前後七子之弊不在模擬古人作品,而在不知古人作品之真性靈的文字,故以公安「性靈說」矯之; 公安之弊不在獨抒性靈,而在不知模擬古人作品充實內容,故以前後七子模擬古人作品矯之。 弊病:只是在文字中討生活 四書提要批為「詩妖」

93 一、桐城派 1 人物: 方苞、劉大櫆、姚鼐 2 主張: 嚴標義法,義言有物 法言有序 3 特色: 推舉歸有光為大家
   法言有序 3 特色: 推舉歸有光為大家 復古運動(清代散文) 直承歸有光的「唐宋派」。 桐城派的名號,始於姚鼐。 方苞:「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 「義」,指文章的思想內容,即程、朱理學思想六經、論孟 「法」,指文章的形式結構,即韓、韓文章法度《左傳》、《史記》及韓愈文。其具體規範:1.結構得體 2.剪裁得宜 3.文字雅潔

94 二、湘鄉派 1 人物:曾國藩 2 主張:兼顧義理、辭章、經濟、考據 三、陽湖派 1 人物: 張惠言、惲敬 2 主張:以六經為主,主張駢散互用
 張惠言、惲敬 2 主張:以六經為主,主張駢散互用 復古運動(清代散文)

95 一、取名 三月取名 二、取字 成年取字 1 男子二十冠而字 2 女子十有五而筓 筓而字
  筓而字 名、字、號(一) 《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筓而字。」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筓,二十而嫁。」

96 三、取字用意 1 呼應本名 陶淵明:亮 李 白:太白 曾 鞏:子固 蘇 軾:子瞻 孔 鯉:伯魚
  陶淵明:亮   李 白:太白   曾 鞏:子固   蘇 軾:子瞻   孔 鯉:伯魚 名、字、號(二) 呼應本名:把本名加重 白居易:樂天 杜甫:子美 諸葛亮:孔明 班固:孟堅 歐陽脩:永叔 李白出生時,其母夢見太白金星,故取名為「白」,而以「太白」為字。

97 2 反省 韓 愈:退之 朱 熹:元晦 3 期許 范仲淹:希文 王 維:摩詰 王安石:介甫
  韓 愈:退之   朱 熹:元晦 3 期許   范仲淹:希文   王 維:摩詰   王安石:介甫  名、字、號(三) 因為人太多,所以加字。如李密 唐開國君王李淵,攻打李密,李密的策士魏徵加入唐家集團,後來輔佐唐太宗,後稱「人鏡」。 唐代中期宰相李密(字玄邃),從小苦讀,乘牛掛書於角上,邊行邊讀書,即成語「牛角掛書」的由來。 蜀漢後期李密(字令伯)任中郎,晉滅蜀後,晉武帝要他做官他不肯,故上書「陳情表」。

98 四、號 行為總評 歐陽脩:醉翁居士 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行為總評  歐陽脩:醉翁居士      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名、字、號(四)

99 陶謝: 李杜: 元白: 劉白: 高岑: 小李杜: 韓柳: 歐曾: 蘇黃: 蘇辛:
蘇辛:  文人並稱 東晉陶淵明、 元白: 劉白: 高岑: 小李杜: 韓柳: 歐曾: 蘇黃: 蘇辛: 

100 1 最早出現六經一詞之文獻 2 最晚列入十三經的書 3 第一部字書 4 經學之集大成者
經學之「最」 ︽莊子天運︾ 東漢鄭玄 《爾雅》 ︽孟子︾

101 二、史學 1史書之祖 2編年體之祖 3紀傳體之祖 4國別史之祖 5紀事本末體之祖
國學之「最」 ︽通鑑紀事本末︾ ︽尚書︾ ︽國語︾ ︽史記︾ ︽春秋︾

102 白居易謁見詩人顧況, 顧況見其名曰: 「長安百物皆貴, 居,大不易!」 後見此詩……
「長安百物皆貴,   居,大不易!」 後見此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102

103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不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不生。 103

104 顧況感嘆云: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賦得古原草送別 顧況感嘆云: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104

105 明清科舉考試 時間 地點 考取名稱 鄉試 秋試 京師 各省城 參加者為「秀才」 考中稱「舉人」, 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 春試
三年一次,八月 京師 各省城 參加者為「秀才」 考中稱「舉人」, 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 春試 三年一次,鄉試隔年二月 考中稱「貢士」, 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 廷試 三月朔 殿廷 考中稱「進士」,分三甲取士 一甲賜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 二甲賜進士出身(不定額) 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不定額) 105


Download ppt "國學常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