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生物多樣性 B 陳湘蕎 B 宋佩軒 B 林芳安 B 陳思涵
2
何謂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是指陸域、水域內所有生態系中的生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等,由這些生物體所擁有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和環境所構成的一個生態體系。這一系統內有著生物的豐富性及變化性與環境的交互關係 。 生物多樣性包括: 遺傳多樣性(geneticdiversity) 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態系多樣性 (ecosystem diversity)
3
遺傳多樣性 家雞都是同一物種,只是各有不同的遺傳特性,例如來亨雞是蛋雞,特別會生蛋;九斤雞這種肉雞則很會長肉。
豬(Sus scrofa),都是肥肥胖胖,白白嫩嫩,事實上,這只是一般農家養的家豬中的一個品系。家豬的品系很多,大多是歐美的育種學家選育出來的,這些飼料豬其實都源自於野豬。野豬的形態、生理、行為、個性變化很大,歐洲野豬體格壯碩,褐色,有長鬃,而臺灣野豬相對體型較小,灰黑色、鼻子較長。把這些豬放一起,牠們多半都能交配,繁衍後代。換言之,這些豬都是同一種Sus scrofa,牠們的差異都源自於遺傳多樣性。 顯然,物種內的遺傳多樣性,使同一物種內的個體有不同的形態、生理、行為,甚至個體,人類可以操縱應用這樣的多樣性來造福人類。
4
物種多樣性 現代的生物學把所有的生物分為五界(Kingdom),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Protozoa)、植物界(Plantae)、動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總計有一百七十餘萬種。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物種呢?說來慚愧,我們不知道。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探索銀河、宇宙,可以下到深海研究,但卻沒有人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多少物種。有人估計全球的物有3,000萬種,也有人估計為1,000萬種,比較保守的說法是500萬種。即使全球只有500萬種生物,我們迄今認識的物種也不到五分之二。
5
生態系多樣性 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有能量的流動、養分的循環,生態系是個概念,沒有一定的疆界和規模,撒哈拉沙漠是一個生態系,一條溪流也可以是一個生態系。 生態系無法互相取代,因為沒有任何生態系是相同的。而且在沙漠生態系生活的物種,是無法在熱帶雨林生態系中生存的。所有的生物都有其固有的棲息環境,而這棲息環境就是它的家。家毀則人亡,生態系遭到破壞的話,也沒有一個仰賴該生態系的物種能夠苟活。 因此最好的事,就是保障整個生態系,並維持其多樣性,破壞了的生態系,其中的物種、基因也會跟著消失。
6
生物多樣性的貢獻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不單是生態環境維持穩定的基礎,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貢獻可從三方面來看:
1.維生體系的基礎複雜的生物物種與自然環境間之互 動關係,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維持系統,其 功能如保護土壤、穩定水文、調節氣候。 2.健康與經濟 生物之多樣性為人類提供食物、醫藥、 生物科技與工業原料等經濟資源。 3.啟智與娛樂包括科學、教育、美學、社會文化、休 閒娛樂、心靈創意等各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7
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經濟效益 科學教育 生態功能 文化變遷 藝術層面
8
經濟效益 再生能源(美國的科學家早已發展出能夠大量生產酒精的玉米,換句話說,玉米不止是食品、是飼料,而且是石油的替代品。科學家正在浩瀚的生物多樣性中尋找更多能源作物,和能把生物量轉換為酒精燃料的微生物。) 糧食生產(生物多樣性是糧食蔬果海鮮的供應商) 藥物開發﹙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開發中國家 80 %的人口靠傳統的藥用植物治療瘧疾、胃潰瘍等各式各樣的疾病。而在已開發國家,美國醫師最常開的150種處方藥物中,有120 種(80%)來自天然化合物。) 休閒娛樂(傳統的騎馬、垂釣到近年來風行的賞鳥、賞鯨、賞蝶、賞螢、賞魚,也都是仰賴生物多樣性的休閑活動。從我們與自然互動中,自然不但有怡情之功,而且還帶來經濟收益。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珊瑚礁生態旅遊為例,每年賺到的錢超過16億美金 。)
9
科學教育 例如如果沒有洋菜,微生物學家就沒有辦法培養菌類了。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實驗素材取自生物世界。
從許多生物身上,我們慢慢地認識生命的特性,生命科學的發展則奠基於多樣的遺傳基因、物種和生態系。
10
生態功能 生物多樣性提供免費的生態服務 1.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蚯蚓、馬陸)可分解有機質,釋出植
1.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蚯蚓、馬陸)可分解有機質,釋出植 物所需的養分,使得氮、碳、磷這些營養元素能在生物與非生 物間運行,不斷循環。 2. 植物提供的免費服務則包括生產氧氣、淨化空氣、調節大氣、過濾有 害物質。 3. 蜜蜂、蝴蝶、蝙蝠、鳥類等動物為各種植物授粉,植物才能結實纍 纍。人類的糧作食物有 1/3都要仰賴這些自然授粉的機制。 4. 99 %的作物害蟲都受到天敵(昆蟲、鳥類、真菌、細菌等)的控制, 天敵維持生態平衡,要比用殺蟲劑安全得多! 5. 濕地生態系吸收並循環養分、淨化廢物。熱帶雨林及海洋有平衡碳、 氧的功能、調節氣候的功能,但是談到穩定海岸線的功能,就非紅樹 林及珊瑚礁莫屬了。 破壞了的生態系,其中的物種、基因也會跟著消失,再也回不來了。因此我們應該保障整個生態系,並維持其多樣性。
11
文化變遷 人人都喜歡自然、願意親近自然。事實上,人類天生就有親近生命、自然的傾向。生物多樣性之美為人類帶來愉悅,使人得到精神的滿足。接觸大自然,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大自然帶來的美感,表現在詩詞、文學、繪畫、雕塑及音樂上。世界各地的藝術、宗教和文化 在在反映了人與生物多樣性的互動。有人認為全球多樣的文化根本就源自於生物多樣性。失去自然、失去生物多樣性的人類,將無法保存珍貴的精神遺產,人類的靈魂喪失、文明也將崩潰。
12
原住民將狩獵所得的獼猴和野豬骨骼懸掛起來,展示其英勇事蹟,藉此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從碩大的獵物身上取下獸牙,編織色彩豐富的頭飾、服飾,到了節慶就穿戴起來唱歌跳舞、飲酒作樂。因此野生動物在原住民的生活中產生了文化的意義。不同的生物在其他各地的民族(包括現代社會)中,也都具有文化的價值。
13
藝術層面 美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很多人家中有插花擺飾,還有人養盆景,有人去賞鳥、賞鯨,事實上,只要你願意駐足欣賞,我們周遭的一花一草都美得不可勝收!另外像澳洲的大堡礁、美國的黃石公園、花蓮的太魯閣峽谷等等,都是特殊的生態系,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14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決定一塊土地的開發,不再只是思考上頭有沒有任何台灣特有種或瀕臨絕種的生物,而是住在其上的所有生命,也就是其多樣性即具備保育的價值,甚至可說他們本身存在的價值並不亞於人類或其他物種。又如棲蘭檜木林的保護運動,就字面上似乎是在保護檜木林,但保育人士所真正關切是以檜木為主的整個生態體系的保存,包含了棲息在檜木林上的所有生命。否則,檜木林在林務局與退輔會的經營下,並未有面臨絕種的急迫性,何以保育人士如此心急?或許可歸因於對生物多樣性的保存價值的岐異。若就傳統的林木經營,事實上退輔會的作法雖有爭議,但並無重大過失;但若就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我們會發現傳統營林所用的林下清除(指清除森林底下的灌、雜木),或是大面積單一物種的栽植方式,如現今的溪頭與杉林溪等地區,雖有整齊劃一的林地,但其生物相或生物多樣性,相較於原始林而言,就十分貧乏!至於後續所衍生的原住民自治運動,或是國家公園設立的爭議,或許亦可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找到新的共識。
15
基因是適應環境變動的基礎 基因多樣性的重要,在於他的豐富性隱含著生命對環境變動的適應力。即使環境劇烈的變遷,但總或許有些基因可以發揮功用而維繫生命。殺蟲劑和昆蟲之間的爭戰可說是基因多樣性的表徵。即使昆蟲面臨在各式各樣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的人造殺蟲劑,總能有少數昆蟲存活下來,繼而繁衍出具抗藥性的後代。因此,基因多樣性可說是物種面對大自然變化時生存與否的基礎。 在生物科技發達的現今,基因多樣性也提供了生物科技豐富的素材。在醫學上成為疾病的解答,或是新藥開發的利器;在農、林、漁、牧品種改良上,更因為打破了傳統育種的藩籬,可以輕易的進行跨物種間的基因交換,高生產力、抗病性、抗藥性…等基因則成為專利與企業競相追逐的目標。不過,也有許多科學家擔憂在醫學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基因多樣性的減少,例如因為紅血球發育不全的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卻擁有抵抗虐疾的優勢。所謂高生產力、抗病性的基因,也可能代表著擁有這些基因的物種,可能成為脫柙猛虎。面對大自然無法預期的變化,我們是很難去定義什麼是好的基因,又什麼是壞的基因。
16
生態系崩潰基因亦無法保存 雖然生物和自然環境會透過演替的過程而相互影響,但是,生態系多樣性的重要,仍可從棲地或土地的多樣性來思考。因為,環境的破壞可說是對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一旦環境遭受到破壞,不僅是棲息在其上的物種無法生存,整個生態系將為之崩潰,基因多樣性也難以保存。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系,在遭遇到核電廠的溫排水與當地居民的破壞之後,珊瑚大量死亡,繼而依賴珊瑚為生的許多生命也瀕臨消失,整個珊瑚礁生態系即面臨瓦解的命運。原本豐富美麗的海底景觀成為一片淒涼而少有生趣的畫面。
17
放生?不如「放」生態一條「生」路? 隸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的大屯自然公園,位於兩山交會凹地,積水成澤,不但是水生植物的良好棲地,也是魚類、兩棲動物的家。但走進湖面一看,錦鯉、泰國鱧魚、巴西龜大剌剌地探出頭向游客乞食,而划過水面的綠頭鴨也如出入無人之境般地毫無畏懼。這些動物都是國家公園的外來客,牠們大多遭民眾「放生」,而佔據原本是台灣原生動植物的棲地。在幾乎沒有天敵的環境中,以及國家公園禁止漁獵與採集的法令下,外來客憑著兇猛的本能驅逐了原生種,並在此大量繁殖。
18
在過去農業社會中,宰雞屠豬的行為常暴露在一般民眾面前,有些僧侶或信眾見了不忍,為了減少殺生而在刀口下買回牲畜,再將其放生。因此,放生在農業社會中確有其意義。但目前多數儀式性放生活動僅為放生而放生,缺乏對於生態影響及被放生動物特性之瞭解,放生的結果除可能因環境不適合致使放生動物大量死亡外,大量的放生更可能會對被放生地點生物帶來危害,甚至造成本土生物的基因污染。例如,宗教團體或一般民眾大量野放的吳郭魚、琵琶鼠魚以及其他許多外來魚種,已直接造成原生魚族種類及數量大量減少,甚至瀕臨絕滅。 真正的悲憫之心 雖然出自於宗教良善的本意,但宗教放生的行為卻構築了通往地獄的道路。與其「放死」,不如尋求替代方案,「放」台灣生態一條「生」路。
19
水雉搬家──人工棲地之案例報導 當高鐵穿過溼地
高蹺鴴在水中優雅行走,中杓鷸用牠特有的長喙探入深土,翻石鷸沒有高蹺鴴的長腳、中杓鷸的長喙,牠在淺灘的邊緣邁步,以小小堅硬的喙翻撥石頭尋找食物,牠們分別出現在關渡的濕地裡、布袋港的海堤外、彰化深港的海岸線,因著不同環境條件造就不同適應的物種,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相同地,從浮游生物、彈塗魚到鷺科鳥類,同一環境豢養著各種不同的物種。因此,相較過去以單一物種保存為主的保育方式,目前在有限能力範圍內,設定以生態系統中較高級的消費者如鳥類,去觀察與研究其所代表的環境變遷的「生物多樣性保育」作法,是較為正確的方式。
20
隨著人為不斷開發環境資源,原本需要百萬年演化時間的環境與物種,在短短幾十年內就面臨迫切的危機。人工棲地即是在面臨物種的滅絕下所作的手段之一,在棲地被破壞前後所作的補救,恢復原有的生態條件以及系統。
1998年,正當高速鐵路計畫通過台南官田段的葫蘆埤,其周邊菱角田恰好為水雉重要繁殖區及渡冬區,但水雉的種群數量已越來越稀少,於是,開發單位只好在鄰近土地,建造人工棲地,希望吸引水雉搬到新家,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向環保署提出的「高鐵水雉等保育計畫」,是國內創舉。
21
基因污染是否危及生物多樣性 根據國際農業生技產業應用服務中心(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主席Clive James發表的2004年度報告,全球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種植總面積已達8140萬公頃,其中種植面積最多的國家為美國、阿根廷與加拿大,前四大基改作物依序為大豆、玉米、棉花與油菜。以美國為例,其基因改造的大豆、玉米與棉花,相對於該作物總種植面積各占85%、45%與76%。 這些作物基因改造的品種特性依作物而有不同,大豆種植鋤草最費工,所以有研發出抗除草劑的基改大豆,基改玉米則以抗蟲為主,另外也有兼具抗蟲與抗鋤草劑的品種。
22
基因污染生態危害尚待科學家證實 我們知道害蟲往往很快就適應殺蟲劑,果不其然,他們也在三年內就能適應抗蟲性的基因作物。不過科學家真正擔心的是與耐除草劑基因作物雜交的雜草,經過數代演變可能成為讓農民與除草劑公司都頭大的超級雜草。但當真正的超級雜草案例發生時,卻讓研究者哭笑不得。加拿大一處基改油菜田收成之後改種其他作物,上一期農作遺留在土壤中的油菜籽卻兀自發芽,而且殺蟲劑殺不死,成為超級油菜。但是期待中的超級雜草卻尚不可見。
23
基因污染降低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例子,是墨西哥的基改玉米污染事件。2001年自然科學雜誌(Nature)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墨西哥的原生種玉米遭到基因污染,原因乃美國基改玉米輸入,而農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種植,產生混雜。墨西哥是現代玉米的種源地,玉米也是當地的傳統作物,當地原住民村落仍會同時種植多種玉米,以保護種源的多樣性。因此當知道原生玉米遭到基因污染時,在墨西哥造成極大的騷動,科學家更擔心玉米的遺傳多樣性就此喪失。
24
其他科學家則考慮到生態平衡問題。從實驗室釋放到田野的基改生物,往往是優勢物種,有就是更耐蟲害、或是發育更快的物種。當該物種進到自然界中,或多或少都會侵擾原有的生態體系。許多人把基改生物比做現今在世界各地肆虐的外來種生物,預告牠們的危害。美國在2000年左右便研發出成長速度快7倍的基改鮭魚,但卻由於種種的疑慮現今仍未核准商業養殖。最主要的質疑便是基改鮭魚一旦逃脫至野外,將奪取一般鮭魚的食物與生存空間。
25
常被忽略的外來種生物 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外來種生物種類非常的多,有因為漂亮美麗而引進飼養,有因為想要食用而引進,有因為世界的交通運輸便利,而被夾帶在貨物之中來到台灣,也有因為想要減少某些台灣生物數量而引進的敵人,甚至還有因為引進的敵人在台灣的數量太多了,人們又想消滅或減少牠們的數量,而又引進牠們在外國的天敵等等。在這些種類繁多的外來種生物中,有許多種類的族群數量在台灣非常的多且常見,使得一般人誤以為這些生物是本土種的生物。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在台灣生存的情形及影響。
26
岩鴿 大部份的人都叫牠們是鴿子,有些人還會戲稱牠們 叫「粉鳥」,當初這些岩鴿是被引進來做訊息傳送 的郵差,爾後台灣盛行賽鴿活動,這些岩鴿就被大量飼養做為比賽用途,飼養的數量多了,總是會有逃離或棄養的情形產生,所以現在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牠們在戶外獨立生存的身影。這些逃出的岩鴿開始在台灣穩定的生活,牠們找到了許多跟還未被馴養時的野外生存環境一樣的地方,就是高樓大廈,這些高樓大廈,看起來跟野外的懸崖峭壁一樣,很適合牠們繁殖及棲息。平時岩鴿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傷害,也不會影響其他的生物,不過我們只要仔細注意,會發現牠對我們日常生活環境,其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牠們常築巢或棲息在我們的窗台前面,羽毛以及乾掉的糞便灰塵,都會經由窗戶,大量的飄進室內,很容易傳佈病菌以及造成過敏,另外對於那些原來生活在公園綠地及平原的珠頸斑鳩及紅鳩來說,這些岩鴿體格實在太強壯了,許多原來覓食的區域都被佔據了,使得斑鳩找東西吃的地方少很多,影響牠們生存的條件,生活變的比較辛苦。相近似影響的外來種鳥類還有八哥等等。
27
布袋蓮 布袋蓮也是一種大家以為是本土植物的物種,當初它是為了紫藍色的美麗花朵觀賞而被引進台灣種植,因為很適應台灣的環境,還有繁殖力強,它可以靠種子及分株來繁殖,繁衍快速,佔據水面的所有空間,使池沼的水面壅塞,讓沈水性的水草沒有辦法接受到陽光,慢慢地,水草就會死亡。因為布袋蓮在世界各國危害很嚴重,台灣也學習其他國家一樣,引進了兩種布袋蓮象鼻蟲及一種布袋蓮螟蛾,來減少布袋蓮佔據池沼河道的情形,這種方法,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生物防治法,可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布袋蓮象鼻蟲及布袋蓮螟蛾對台灣來說也是外來種,或許這二種蟲抑制了布袋蓮的生長,可是,牠們也很有可能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危害,只是我們現在不知道而已。因此為了消滅外來種而引進新的外來種,是很危險的。類似這種危害較嚴重的大家以為是台灣本土種的生 物還有吳郭魚、日本鯽魚與大肚魚等。
28
其他常見外來種 大花咸豐草 馬櫻丹 紫花酢醬草 油桐
29
扶桑 蟛蜞菊 銀合歡
30
這些族群數量龐大,而且常見的外來種生物,我們很多人都已經把它們當作本土種了。這表示他對我們環境的影響已經很深遠了,想要排除它們或消滅它們,來恢復原來的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外來物種對我們生活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我們警覺到的部分還非常少,還有很大部分可能會很嚴重的影響,我們都還不知道。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一般人最容易協助的部分,就是了解、認識、關心周圍生物及環境的變化,及早發現新的外來種出現,以及外來種的影響,而且即時的通知相關的單位或社團。如果等到它們的數量又與前述的外來種一樣多,那就來不及了。
31
漁業資源 所謂資源,係指人類為了從事各項生產活動,而能加以利用的各種物質;所謂漁業資源,係指現在正被漁業所利用,或將來可能被利用的漁業生物群集而言。因此在談漁業資源保育之前須先了解漁業資源之持性,才能訂定正確的保育政策。 海洋中的漁業資源是一種具有更新性、自律性及再生性的生物資源。所謂「更新性」就是一方面個體不斷死亡,另一方面子代不斷產生,使資源的內容能不斷更新;所謂「自律性」乃指生物資源具有回饋作用,捕獲量與補給量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漁業資源並非一般所說的「取之下盡,用之不竭」;而「再生性」係指漁業資源可藉由本身之成長及增殖的方式,補充因自然死亡及漁撈所造成的損失。因此在利用漁業資源時,不可破壞資源所具有的自律性,亦即捕撈活動須在無損漁業資源再生產能力下進行,漁業資源才得以生生不息,供人類長久的開發利用。
32
漁業資源保育之重要性 所謂保育,係指合理的利用自然界生態體系的資源,且在維護生態體系穩定平衡下,讓資源永續利用,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所以「保育」乃兼具有保護培育與合理利用之雙重意義,而且是積極的行為,包括對自然環境保存、維護、永續性利用、復原及改良。
33
漁業資源保育工怍,係促進我主權範圍內漁業資源之合理開發利用,提高沿近海域內之漁業生產力。除規劃沿岸漁業資源保育區,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培育,並經由漁場改造(人工魚礁投放) 及資源培育 (種苗放流),以彌補自然生產量之不足,期能恢復已呈衰退或枯竭現象之經濟性漁業資源,並對尚未充分利用之漁業資源積極試驗開發,使台灣沿岸漁業資源之利用,能進入一個更高層次,亦即由獵捕性的漁業經營型態,進入放牧性的栽培漁業型態,使漁業資源得以永續開發利用。因此,漁業資源保育是維繫台灣未來沿近海漁業發展興衰的關鍵。 要充分保育生物多樣性絕不能只靠科技,非科技的因素可能更為重要。例如立法設定保護區並確實執法就能有效保障保護區裡的生物多樣性。社會的覺醒也能在保育生物多樣性上發揮極大的功效。
34
在1980年前後,美國全國上下發起了一個拒買鮪魚的社會運動。原來鮪魚通常在海面下游行,不易察覺,漁民捕捉鮪魚時,根據的是海面上有沒有與鮪魚一道游行的黃鰭海豚。一看到黃鰭海豚,漁船就使用圍網捕撈鮪魚。而在捕魚的過程中,海豚因為無法逃脫也一起被捕獲,成為盤中飧。當保育團體發現這種漁獲法傷害瀕臨絕種的黃鰭海豚時,就發起拒吃鮪魚罐頭的運動,鮪魚罐頭的銷售因此一落千丈。美國的漢斯公司是第一個聲稱其鮪魚罐頭的製造過程中絕不會犧牲任何一隻海豚的公司。這種罐頭有一個「海豚安啦!(Dolphin Safe)」的標記,爾後其他罐頭業者也紛紛跟進,終於減除了漁獲對黃鰭海豚造成的威脅。從這個案例可以知道消費者也能在保育物種多樣性上扮演的積極角色:消費者可以選擇多花幾塊錢,買一個可保障海豚的罐頭,也可以選擇省幾塊錢,買一個可以幫助海豚絕種的鮪魚罐頭。
35
盲求稀魚珍饈 吃垮海洋生物多樣性 蘇眉魚 蘇眉魚(humphead wrasse, Cheilinus undulatus)是一種大型珊瑚礁魚,棲息於深海珊瑚礁底層,最長可以到達2公尺以上,產自婆羅洲北端、帛琉與斐濟附近海域。蘇眉還是帛琉的國寶魚,潛水餵食國寶魚蘇眉已是到帛琉旅遊的熱門活動。蘇眉魚過去就是東南亞漁民的經濟魚種,由於過度漁撈與珊瑚礁棲地破壞,蘇眉已經出現滅絕危機,不但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也於2004年底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物種。
36
將經濟魚種劃入公約保護,主要是彰顯永續利用的意義,避免毒魚與濫捕等不當漁撈方式。物種列入附錄二即表示其貿易必須擁有公約的許可,並非不能捕捉利用,而是要求各國妥善管理以加強保護。
蘇眉因為美味,成為饕客耳傳的珍饈,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昂貴的珊瑚礁魚種之一,而就因為稀少,價格愈高,獵捕壓力愈大,饕客愈趨之若鶩。這種「物以稀為貴」的飲食文化確實存在。就在1月底蘇眉正式納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名單的當頭,報紙上的年菜專輯出現了《稀魚珍饈上菜!》的報導,文中描述蘇眉數量日益稀少,但文章最終目的是報導餐廳的清蒸蘇眉如何汁多肉嫩。
37
魚翅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後,本欲「尊重中華文化傳統」在宴會上供應魚翅,儘管保證不會購賣那些來自,將鯊魚鰭割下就將之活生生棄置海中的殘酷漁撈行為,但還是受到香港大學校長、教師連同環保團體帶頭抗議,最後迪士尼宣布,因為找不到永續漁撈方式的魚翅來源,園區將禁止供應魚翅。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魚翅行商會與海味雜貨商會召開記者會,指責香港大學「扭曲中國文化」,並且重申,吃魚翅不會使鯊魚絕種。全球魚翅有一半是輸往香港,香港人每年食用1400噸魚翅,等於要屠殺大約14萬條鯊魚。香港僅保護3種鯊魚限制進出口,然而卻仍有65種鯊魚被列為瀕危類別而未受管制。
38
台灣的墾丁 墾丁的海產店1年就吃掉3萬公斤珊瑚礁魚類。特別的是,過去鸚哥魚乏人問津,如今漁獲一少,價格賤的鸚哥魚反而受到歡迎。除此之外,過去沒有人吃的獅子魚、蝶魚、飛魚都有人祭入五臟廟。墾管處近兩年的研究就發現,墾丁魚源枯竭,生態破壞之外,另一個主因是海產店流行吃珊瑚礁魚。美國珊瑚礁專家南西諾頓10月份在墾丁潛水時,便對媒體表示,再不防治藻類污染與過度漁撈,墾丁的珊瑚礁魚勢必在20年後絕種消失。
39
海鮮不是不可食用,重要的是時機。恆春的調查志工呼籲民眾,食用海鮮應記得,只吃經濟性及季節性的魚類,才能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今年是台灣海洋年,政府各單位規劃許許多多的相關活動,但是地方政府端出的,是飛魚祭、雕魚季、旗魚祭、黑鮪季、曼波魚季、花蛤季…基隆還辦了一場海鮮音樂嘉年華。海洋文化完全由海鮮飲食勾勒出來,不但淺薄,也是對生態的壓力。魚季過了,民眾卻養成了吃海鮮趕流行的胃口,一口一口吃垮海洋資源。
40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許多國家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各式研討會、音樂會、出版相關書籍等,來提醒大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誕生,最初是為了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制定。1980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地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於是著手制定一系列的國際公約。1993年12月29日,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訂定並生效了。這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明定世界各國要盡力保護地球上繁複多樣的生物資源。為了紀念這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逢這一天,各國都要舉行相關的活動,讓大家重視生物多樣性,並藉以推動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永續利用以及公平的惠益分享。 因為12月29日遇上了許多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假期,為了更方便、更有效的推展宣傳紀念活動,聯合國大會決議,從2001年起,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41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一天,你可以做什麼?
1.到郊野山林走走,體驗繽紛多樣的生命:世界由各式各樣的生物所組成,大家各司其職,各取所需,才造就了地球這個完整的生命圈,而人只是這個緊密相扣環節的一部分。走入大自然,探看繽紛多樣的生命,你就能體會人在地球這個大家庭的地位。 2.以「慢食」取代速食:速食的食物選擇不外漢堡、薯條、炸雞,獨專某些食物的結果,將造成特定動植物族群的膨大,相對的削弱其他物種的勢力,不利於生物多樣性。因此相對於「速」食,我們建議你「慢」食,實用食材來源多元的餐飲,不僅有助生物多樣性發展,也對健康有益。 3.不吃野生動物:大量的獵捕壓力,會加速野生動物的滅絕,造成生物多樣性的貧乏,因此要拒吃野生動物,斷絕消費需求,就沒有獵捕壓力。
42
4.不購買、不放生外來種動植物:非本地所有的外來動植物,因在本地天敵少,或沒有天敵,常強勢侵占本地物種的地盤或食物,造成本地物種的減少甚至滅絕,同樣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因此不購買、不隨意將外來種動植物放生野外,就可避免本地的生物多樣性悲劇。 5.看好你家的寵物:如果你家裡有楓葉鼠、變色龍、金剛鸚鵡……等,由國外進口的寵物,你得好好檢查一下牠們的籠子是否牢固,並對牠們付出更多關注與照料,讓牠們安心的住在你家,才不致逃逸到野外成為本土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殺手。 6.和朋友分享生物多樣性的觀念:你可以召開讀書會、架設網站,向大家宣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且可以和他們一起從事上述的活動。 其實上面這些活動,並不是只能在生物多樣性日做,在平常的日子裡,這些活動同樣重要。讓我們就從明天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開始,養成這些好習慣,為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