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山 歌 主讲:王采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山 歌 主讲:王采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山 歌 主讲:王采 教授

2 一、概述: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中纯朴的感情、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鲜活,真挚感人。 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

3 二、山歌的种类 ☆ 西南山歌 ☆ 客家山歌 ☆ 田秧山歌 ☆ 信天游 ☆ 山曲和爬山调 ☆ 花儿 ☆ 江浙山歌

4 1)信天游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宁夏、甘肃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等广大地区。
它的音乐多有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信天游基本使用真声歌唱。 信天游的歌词,上句是渲染,是制造气氛,展开意境和想象,常使用“比”、“兴”的修辞手法,下句则是比较具体的叙事或抒情。由虚转到实。 与歌词的特征相配合,信天游的曲调往往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域的跨度也比较大,富于激情。下句则往往是收拢性的,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性或感叹性的特点。

5 分析《蓝花花》 前两段歌词中,第一段的上句用的是“兴”的手法,以青线、蓝线颜色的鲜艳夺目,来象征和映衬蓝花花的动人风采;第二段的上句用的是“比”的手法,以田地间各种农作物中个头最高的高粱,来比喻女孩子中蓝花花的出色。 从曲调上看,《蓝花花》的上句音域跨度为11度,而整个曲调的音域只有12度,上句几乎囊括了全曲的音域。下句的音域为9度,从中音区的re开始,做了一次小幅度的四度上行之后就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全曲结束。形成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奈的叹息的效果,预示了歌曲主人公凄凉、悲惨的命运,也寄托了歌曲创作者对蓝花花命运的深深同情。 从《蓝花花》的结构来看,虽然上下句的落音相同,但落音前的部分,两句基本上构成了四、五度的对应关系。

6 1)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是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的民歌歌种。高亢奔放、深沉质朴,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歌词多即兴创作,多是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上句喜用比兴,下句点题,句尾压韵。曲调多为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上句呈开放型,常停留在调式的下属音或属音上;下句呈收拢型,终止于调式主音。 欣赏:《兰花花》 《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三十里铺》 《赶牲灵》表现了一个妇女伫立在旷野路旁,跷着脚盼望出外赶脚的情哥哥的归来。次曲有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句幅宽广,跳进上行、级进下行的音调交替,加上滑音的自由延长、像远方蹄声的节奏显得急促,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全曲手法简练感情细腻,风格醇厚。 《放风筝》

7 2)山曲和爬山调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
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 上下句结构,两句的前半部分曲调常常相同,有时两句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功能 欣赏:《想妹妹想在心眼上》 《走西口》

8 3)花 儿 流行在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为回、汉、土家、撒拉、东乡、保安、藏以及裕固等民族所喜爱的山歌。
3)花 儿 流行在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为回、汉、土家、撒拉、东乡、保安、藏以及裕固等民族所喜爱的山歌。 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地有“花儿会”的习俗。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声(假声)和苍声(真声)之别,皆具有高亢、奔放、刚健的风格。 花儿的曲调多称为“令”,之前冠以地点、族名、花名或其他,唱词格式多样,衬词丰富,曲体结构多样,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欣赏:《下四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

9 5、神歌 四川山歌:四川地处西南,多山地、丘陵和高原,交通不便,因此,自由、悠远而绵长的山歌到处可闻。与同属西南的云贵山歌相比,四川山歌无论在曲调上还是在唱词上都体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化传统。四川山歌的曲调挺拔、坚韧,与当地的山光水色、当地人的性格极为相近。 1)《槐花几时开》 2)《太阳出来喜洋洋》

10 4)江浙山歌 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山歌,由于用吴语方言演唱,故过去称为吴歌。 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婉转秀丽。
常见徵调式,其次是羽调式和商调式。 欣赏:《对鸟》

11 5)西南山歌 一般指西南汉族山歌,包括四川山歌、云贵山歌。 四川山歌的调式以羽调式为主,少数为羽、徵交替调式。
云贵山歌与四川山歌在调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众多及历史的原因,云贵山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状况。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黄杨扁担》《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太阳出来照白岩》《摘菜调》《梅花》《锦屏山歌》《放马山歌》

12 6)客家山歌 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 具有简朴直畅、即兴编唱、节奏自由等特色。

13 7)田秧山歌 是人们在农田中从事农事劳动时唱的山歌。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
声调高亢嘹亮,常用假声唱法;曲调大多节奏自由,腔幅宽长,变化灵活;音高、调式常有游移现象;演唱自由。

14 8)浙江乐清山歌《对鸟》 介母飞过青又青? 介母飞过打铜铃? 介母飞过红夹绿? 介母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青翠飞过青又青? 白鸽飞过打铜铃?
天主鸟飞过红夹绿? 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

15 三、山歌的艺术特点: 歌词内容:反映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七字为主,较多衬字,语气衬字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使山歌的抒情性得到充分发挥 歌唱形式: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最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高亢的曲调 较单纯的表现手法


Download ppt "第三节 山 歌 主讲:王采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