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乐安县实验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开发 傩舞_鸡嘴舞(健身操) 陈志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乐安县实验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开发 傩舞_鸡嘴舞(健身操) 陈志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乐安县实验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开发 傩舞_鸡嘴舞(健身操) 陈志刚

2 乐安县傩舞介绍与欣赏

3 乐安县傩舞简介   乐安地处江西赣东山区,县始建于宋绍兴十九年(公元一一四九年)它位于抚州之南,东接崇仁,西依吉安永丰,南靠赣州宁都,北邻宜春丰城。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只知“吉安的彩灯,抚州的傩,赣南的采茶,九江的歌。傩舞,俗称跳傩神,是古时人们对自然现象不可理解的情况下创作的一种驱鬼逐疫,祈福避邪的一种祭司活动。而“抚州的傩”只有南丰的傩舞已走出大山,享誉海内外。自从乐安县千古一村流坑名扬四海后,纷至沓来的各地游客从每天两次的古戏台的傩舞表演中才知道流坑的傩舞也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乐安的傩舞同南丰的傩舞有所不同,前者是以武傩著称,后者则以文傩扬名。而乐安的傩舞也不仅仅是流坑才有,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流派:

4 流坑傩舞   热闹诙谐的流坑戏傩(又称玩喜):相传为北宋监察御史董敦逸从京城罢官回归故里带回,在过赣江时由于书僮董弼不小心,武傩被掉入水中逆水而上漂至南丰,文傩被带回家乡。旧时说,流坑有八房八傩班,每年从正月初二轮流要到正月十五。现有傩面具共有三十六具,名目有:钟道、天宫、哪吒、金刚、刘备、关公、张飞、孙悟空等。傩舞表演时,表演者各自戴相应的面具身穿戏服,伴随着后台乐手合奏的音乐只舞不说不唱,饶有情趣,讲究一套程序和身段、步法。传统傩舞的演练,兼有练习武功的作用。

5 热闹诙谐的流坑傩——“戏傩” 流坑傩舞形式活泼,气氛热烈

6 东湖村“滚傩舞”   古朴粗犷的增田镇东湖村的“滚傩舞”,它的表演,风格古朴,独树一帜,最具代表性的是“鸡嘴舞”和“猪嘴舞”。表演时配以节奏怪异的三拍子音乐,着实让人惊叹。据专家考证,东湖傩舞是宋之前由甘肃迁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该地的傩舞服装以前都绣有“西川启教清源妙道真君”的字样,由此可见,乐安东湖傩舞吸取了甘肃民间舞蹈之精华,许多动作酷似敦煌壁画是不无道理的。

7 东湖村傩舞(鸡嘴舞)欣赏

8 “滚傩神”“鸡嘴”造型 古朴粗犷的东湖“滚傩神”

9 罗山村傩舞   刚劲勇武的鳌溪镇罗山村的傩舞,当众群众习惯称为“戏头式”。它主要是在农历端午节期间表演。因乐安县城一带无大雨,表演时,八对面戴古代名将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面具的艺人,伴着锣鼓的节奏,持刀舞剑,激烈对打,热闹非凡。

10 传承与发展   我校将结合本地域傩舞特点,傩舞进行全面开发创新改编和运用,将傩舞“鸡嘴舞”改编成四拍八节健身操,全面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使傩舞民间艺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运动项目,使用学生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11 试析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创编与教学应用效益 ——兼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应用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由于受传统的教学影响,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是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等)的思路安排课的教学过程;如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为此,我们把乐安地域性傩舞(鸡嘴舞),创编成健身操,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现以教学内容的开发为课题进行应用研究,以更好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健身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开发 傩舞 创编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想象力

12 1引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学生的行为和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正确面对,积极主动地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的身心健康落实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

13 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立足于本地域的文化特点,努力发掘体育课程资源。[2]因此,关于将我市民间舞蹈《傩舞》改编为我省初中体育教科书(学生用书)立项研究的通知决定,由我校承担小学阶段的实验。因为乐安傩舞与武技见长,同时,傩技的表演又在不同程度上宣扬武技,突出武术的作用。[3]因此,我校结合本地的民间舞蹈——为素材,对资源进行开发的利用,这不仅使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可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需要。作为课程内容的傩舞健身操,由于其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可以实现体育课程校准多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

14 从傩舞(鸡嘴舞)健身操角度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时空实施范围和实施方法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是个新的课程。自2005年开始进行课题实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益,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验的新形势下,傩舞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与校本章程的设置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相关的前景,基于以上思考,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以傩舞健身操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理论依据 2.1傩舞作操是基本体操艺术化、武术化趋势的反映,也是一项俱有实用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长期锻炼,能够有益健康,有利体形,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民族自尊感,增强适应能力。

15 2.2傩舞健身操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创新,个性化和适应性是其主要表现特点。由于人体结构复杂,动作多变,人的情绪丰富,性格迥异,因此决定了傩舞健身操动作的丰富性。傩舞健身操的创编,不仅保留了原有傩舞的手法和步法的基本动作,而且吸取了相关音乐、舞美、武术等门类以及生活素材中的诸多动作,经过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作操,对傩舞作操的学习和创编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 2.3傩舞健身操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 傩舞健身操本身是体育课程资源的一种素材性资源,存在着被开发的可能性,傩舞健身操作为健身操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其它基本的体操和健身操的区别不在于动作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在于创编者和推广使用者的不同,所以有极为丰富的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对于满足体育课程中不同的具体课程目标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6 3研究目标 以傩舞健身操为突破口,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有助于丰富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为傩舞健身操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提供新思路。 4研究方法、对象与途径 4.1研究方法 4.1.1资源整合法:搜集民间傩舞有关资料、录像,使学生了解,傩舞的历史渊源,及其对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了解傩舞(尤其是鸡嘴舞)的的基本手法、步法形态,激发学生学习健身傩舞的兴趣。 4.1.2实践归纳法 通过对教师及学生在傩舞健身操的创编、学习和交流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筛选、提炼和理论根括,使之上升为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

17 4.2研究对象:水平二(三、四年级)学生 4.3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应用途径 在傩舞(鸡嘴舞)健身操运用方面,主要可以从二个层面进行: 4.3.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层面,根据水平阶段目标,以傩舞(鸡嘴舞)素材动作、自己或集体组合动作为主,操的种类以律休操为主。 4.3.2课间课余活动 在课余活动层面,以傩舞(鸡嘴舞)健身操为校操以对外展示为主。以群体活动为主舞台,充分展示傩舞(鸡嘴舞)健身操成果,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因为它的开发与利用的生命力在于群体活动的展示。该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一时还不能清楚认识到它的学、练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身心好处,此时,只有进步、成功、个人和集体的表演欲等心理和行为体验的满足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身心特点,以群体活动为舞台,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群体活动的形式和运用方式立足于多种多样,根据这一点,我校决定将这套健身操为我校的校操,采用班级间的表演比赛和对外报道、图片新闻短语等形式,很好地激励了全校师生的课题研究势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研究效益。

18 5.1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开发成效 傩舞(鸡嘴舞)健身操关键在于针对体育资源环节因素的引入和运用。根据课题组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以下两大实效: 5.1.1开发利用当地民俗文化资源 在研究中我们除了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人力资源优势外,还十分注重校内校外人力资源的开发,例如:请教校内的音乐.美术教师和拜访民间艺人,与课题组成员一同进行创编,促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5.1.2新兴体育资源,形成了地方特色体育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不断研究后,青少年喜欢追求新兴的体育运动。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后,营造了较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自身具有内容丰富性和适应性,有着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傩舞当中有一些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和动物命名的舞蹈改编到教学中来,这样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养成习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猪嘴舞”改编“猪嘴舞健身操”以及哪吒舞改编“哪吒舞健身操”、以及孙悟空等。

19 5.2傩舞利用的实际效果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实际效用: 5.2.1具有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价值 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的基本要求,身体美是体育的自然表现,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傩舞鸡嘴舞健身操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交相辉映,形成了完美身体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映敏捷等方面。因傩舞鸡嘴舞健身操所选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人体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剌激后,一个对音乐节奏感差的人也会自然调节功能,适应节奏,提高感受力。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教学实践证明,初接触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学生中,大多数节奏韵律感差,但通过几节课练习后,学生都能随音乐有节奏并能熟练自如地跳出完整的傩舞鸡嘴舞健身操。 5.2.2能通过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创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启迪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是在表现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反映未直接感受过的事情新形象的过程。傩舞鸡嘴舞健身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可根据傩舞基本的手型、步法等动作的素材多样化,音乐的适配,节奏与人的性格情绪的统一,进行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创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 5.2.3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审美观念。
傩舞鸡嘴舞健身操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包括和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所以,学生在直接参与活动中,健全个性心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学生可以通过外形的展示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发展个人,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以及审美观念。

21 6实验成果的思考与完善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一直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最好的学习和进修形式;教师素质提高的最有效、最能“与时俱进”的形式就是科研。正是在课题和教师的相互促进成长中,我们最终完成了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2003年11月,我校教师代表抚州参加江西省首届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讨展示会进行了现场展示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2004年11月应用傩舞(鸡嘴舞健)身操为教学内容参加全省录像课评比荣获全省一等奖,同时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展示课评比荣获二等奖。目前正在我校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面实施,定为我校的第二项课间操内容。在研究中,由于时间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在有些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深入透彻和严谨,在以下方面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6.1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时间、动作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数据关系的相关研究,以此评价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的健身效果。 6.2进一步开发傩舞在教学中创编程序和教学模式。 6.3学生现在对傩舞健身操的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兴趣发展联系探讨。

22 傩舞(鸡嘴舞)录像课欣赏

23 傩舞(鸡嘴舞)健身操示意图 整套操动作手型 手 型

24 第一节:金鸡云手(4个8拍) 起 势 — —8 起势:两腿分开稍宽于肩,脚尖正对斜前方,两膝微曲,上体正直,两臂侧平举, 拇指盖于中指、无名指,食指、小指伸直,目视前方:1×8拍:1—4,左手经胸前绕环过头顶成侧平举,眼随手走:5—8同1—4,方向相反。2×8拍同1×8拍。

25 第二节:金鸡云腿(4个8拍) 1— —8 1×8拍:1—2左腿经体前画弧,脚尖下压,上体正直,左手经胸前绕环过头顶,回起势。3—4同1—2,方向相反。5—8右腿提起转体180度右臂上举,下放屈肘,经额前成侧平举,眼随手走,回起势。2×8同1×8,方向相反。

26 第三节:金鸡望月(4个8拍) 1— —4 1×8:1—2左腿跨于右腿前,左腿伸直,脚跟着地,上体转体45度,两臂胸前交叉,左臂盖于右臂,目视前上方,3—4回起势。5—8同1—4。2×8同1×8拍。

27 第四节:金鸡展翅(4个8拍) 1— —6 1×8:1—2左腿内收画弧至斜前伸直,脚尖着地,两臂经体前绕环过头顶成前斜前后举,左手在前,平行左腿,右臂略高于左臂。3—4同1—2,方向相反。5—6右腿收回于左腿后微屈,全脚掌着地,右膝置于左膝后,左腿伸直,脚跟着地,两臂经头顶绕环过胸前,成斜前后举,左臂在前斜上举,右臂略低于左臂,目视左手。7—8同5—6,方向相反。2×8同1×8拍。

28 第五节:金鸡独立(4个8拍) 1— — —6 1×8:1—2左腿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经体侧翻腕成前平举,手心向上,目视前方。3—4左腿收回抬起,脚尖下压,置于右膝旁,两臂经体侧斜上举,翻腕,手心向上,目视前方。5—6左手移置右肘旁时,双手同时翻腕,手心向前,目视右手。7—8左腿下踏,右脚抬起置于左膝旁,脚尖下压,两肘弯曲,经额前翻腕手心向内,至左斜前方,左臂伸直,右手置于左肘旁时翻腕,手心向前,目视左手。2×8同1×8拍,方向相反。

29 第六节:金鸡摆尾(4个8拍) 1— — — —8 1×8:1—2两腿分开略宽于肩,两膝微伸,两臂胸前交叉,目视手指,手心朝里,右臂盖于左臂。3—4下肢不动,两臂分开,置于胸前,两手外翻,手心朝前,眼随手走。5—6右腿经左腿后交叉,上体右转90度,两手外翻,手心向外,两手手指相对,肘部平于臂。7—8右手向外伸出,左手置于右肘旁时,两手同时翻腕,手心向外。2×8动作同1×8拍,方向相反。

30 第七节:金鸡开怀(4个8拍) 1— — — —8 1×8:1—2左腿向左跨一步,略后于右腿,两手下翻,左手置于左肩前,右手置于右髋旁,手心向下,目视右方。3—4右腿后移一步,稍后于左腿,上体向右转45度,右手放于左肩前,左手置于左髋旁,手心向下,目视左方。5—6右腿垫一步,右手上举经头顶绕环成侧平举,手心外翻,手心向外,眼随手走。7—8同5—6,方向相反,回起势。2×8同1×8拍,方向相反。

31 第八节:金鸡起舞(4个8拍) 1— — — —8 1×8:1—2左腿原地垫半步,右臂经体前环绕至额前成侧平举,还原成起势,上体不动,眼随手走。3—4同1—2,方向相反。5—6右腿抬起向左跨一步,上体转体180度,右手经体前绕环至额前成侧平举,还原起势,7—8同5—6,方向相反。2×8同1×8,方向相反。

32 五年级体育课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舞蹈傩舞——鸡嘴舞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本地区的民间舞蹈(傩舞“武傩”)开发出来,用于体育教学,拓展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这类教材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成份,它集健身性、娱乐性为一体。教学中对傩舞(武傩)适当的改编,使之适于体育教学。因为傩舞(武傩)表演讲究一套随着音乐伴奏的程序和身段、步法,兼有练习武功的作用。本课根据水平二学生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等特点。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学中教师做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在玩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中有悟、悟中有创,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33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练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课堂教学,已不满足于“一刀切”的学习方式和练习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动脑筋,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并与同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习、练习方式多样化,自由化。表面看来似乎有些“乱”,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是有序的,是活而不乱。 (三)、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民间舞蹈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技能目标: 通过民间舞蹈《傩舞——鸡嘴舞》,使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特点,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能随着音乐节奏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手型、步型进行创编新的舞蹈组合。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陶冶情操,使学生体验到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韵味。

34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小鸡学本领“傩舞——鸡嘴舞”,战胜天敌(狐狸)为主线,在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结合三自教学和主动参与等几种体育教学的合作模式贯穿课堂,同时教师以通俗易懂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有情趣教法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小鸡的活动动作模仿、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分组评价、师生互评等形式,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五)、媒体选择 录音机 (六)、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分成四大部分 激趣引路 模仿想象 激励参与 情感表现 激趣引路:在教师语言引导下让学生了解小鸡的天敌是谁?激发学生的角色情感。

35 模仿想象:在音乐中学生们模仿小鸡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后展开游戏——老鹰抓小鸡。通过模仿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以及表现能力。
激励参与:通过游戏——老鹰抓小鸡,让学生明白“小鸡们为什么轻易被抓到了呢?”引出小鸡要刻苦学习本领,抵抗敌人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导入主教材学习“傩舞(武傩)——鸡嘴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傩舞——鸡嘴舞”的手型和步法,以及舞蹈组合动作。最后通过小鸡学好了本领来战胜敌人,引导出辅助教材:投掷游戏——小鸡巧战狐狸。从而调动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的反应、灵敏等素质和投掷、躲闪的能力。 情感表现:“小鸡”战胜敌人庆祝胜利,让学生在欢快的秧歌中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又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36 七、教学流程 教材主题式情境教学课题:小鸡战胜天敌目的任务认识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民间舞蹈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技能目标: 通过民间舞蹈《傩舞——鸡嘴舞》,使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特点,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能随着音乐节奏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手型、步型进行创编新的舞蹈组合。情感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陶冶情操,使学生体验到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韵味。 民间舞蹈:傩舞——鸡嘴舞投掷游戏:小鸡巧战狐狸顺序课的内容指导与练习法运动负荷次数时间分配情境导入模仿小鸡们各种活 动的动作游戏:《老鹰抓小鸡》全班按散点队形集中。教与学的方法:在音乐中模仿小鸡各种活动的动作和游戏。预期目标:使学生听、视、动等感觉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15′情境展开小鸡练本领:傩舞——鸡嘴舞小鸡战胜天敌: 游戏 “小鸡巧战狐狸”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圆圈内,一组站在圆圈外,圆圈外的人持泡沫球,游戏开始后用泡沫投击圆圈内的人,圈内人可以跑动躲闪,被击中的退出场地。练习队形(如图)教学方法:(1)教师在音乐伴奏下,以准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兴趣。(2)用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采用口令提示的方法提高练习效果。学习方法:认真观看,模仿教师示范;启发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配合音乐的表现能力;相互交流,友好合作;教法步骤及学练方法在教师带领下集体练习基本手型和步型;分节分解进行练习;分组进行练习,自主学练;在音乐伴奏下集体练习;发挥创新意识,努力展示自己的动作。3、预期目标:使学生动作协调,路线准确,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和谐,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表现力。1、练习队形(如图)2、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述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并作示范(2)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后,进行练习和竞赛3、预期目标:遵守规则,在竞赛中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协作。12—35—613—41222′8′情境结束“小鸡”庆祝胜利1、“欢庆秧歌”(音乐伴奏)2、小结,讲评练习队形:散点队形站立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简述要求后,师生共舞(2)师生评议,共同小结3、预期目标:轻松愉快,身心满足,畅所欲言,共做主人。15′器材1、面具41个2、泡沫球63个3、录音机一台预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约132次/分。预计全课密度40%课后小结

37 乐安实验小学改编的傩舞(鸡嘴舞) 金鸡摆尾 金鸡望月 金鸡独立

38 谢 谢


Download ppt "乐安县实验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开发 傩舞_鸡嘴舞(健身操) 陈志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