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及 世界发展潮流专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及 世界发展潮流专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及 世界发展潮流专题
岭南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微信公众号:岭南思政(见右)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5年秋

2 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第二编 世界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专题分两部分 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第二编 世界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3 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

4 一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0年7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新世纪第4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

5 一 、规划纲要的出台 1.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 1.1 历史回顾 1.2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回顾 1.2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规划纲要出台的国际背景 2.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6 1.1 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教改的四个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1.1 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教改的四个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

7 1.2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 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高等教育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大众式教育”。 学校类别 毛入学率(%) 1978年 2011年 小学 94 99.79 初中 20 98 高中 <10 84 大学 <1 26.9 学前教育 62.3

8 (2)、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

9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2011年全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分别为 万人和958.85万人,在高中阶段与高等教育几乎占据半壁江山(47.06%与41.54%)。 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11年非学历的中、高等教育毕(结)业者分别为5842.5万人次和677.2万人次,企业年培训规模超9000万人次。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10 1.2.4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就达到了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15%的标准。 2011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比1978年(入学40万)增加了近11倍,录取率由4.7%,6.8%升至57%。 国家加强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倾斜支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

11 在校大学生数量、 高校扩招

12 (5) 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97.2%和89.3%, 具有高学历教师比例在逐年增加,小学教师的研究生学历有10729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8.5%、初高中教师具研究生学历的有30237人、66976人,本科以上学历比例高达68.22%与95.73%。 2007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师德建设总体上不断加强。

13 (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素质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中考改革逐步推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将优质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办法。 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在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部分省市进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和高考自主命题,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省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 学校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重视学校美育,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4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从1980年至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通过了《教育法》等8部教育专门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数十项,各地出台地方性教育法规数百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数百项教育部门规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年,出国留学人员106.7万人,回国27.5万人。 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3.47万人,回国比例达97.5%。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我国签订互认学历学位协议的国家地区达32个。 2011年来华国际学生总数超过29万人,境外孔子学院已达500所,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较大的进展。

15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16 (8)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展开,成效显著 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分以下三个阶段展开的: 一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注重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调。 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这一时期,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

17

18 主要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19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这既是中国教育面临的特殊矛盾和挑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20 1.3.1基础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观念守旧、素质教育难以推进
高度统一封闭的教科书 高考指挥棒下决定了中小的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21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则往往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
1.3.2 教育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

22 1.3.3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从整个国家看,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
二是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 三是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也不够协调。

23 1.3.4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是4%。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4%,而实际经费又低于计划的目标值。

24 1.3.5 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是较低的。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我国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概只有35%左右,与“世界工厂”极度不符;而发达国家的定比例一般是60%到80%。这表明我国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水平仍然较为薄弱。

25 1.4 规划纲要出台的国际背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1 )全球化
(2)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

26 全球化:整个地球的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特点: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已进入信息文明;2,产业结构的调整;3,国际经济共同体的增多。

27 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

28 2001年,MIT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
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到2013年6月底,有286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据介绍,“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是,要有高校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 “慕课”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简称 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

29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的产业化

30 一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 1.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 1.1 历史回顾 1.2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回顾 1.2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规划纲要出台的国际背景 2.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31 2.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 一是调查研究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
二是起草论证阶段。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 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09年1月至2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是送审完善阶段。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

32 从数字看制定 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 工作小组组织成立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直接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 14个部门
14个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程参与。 40多轮修改 起草组先后召开各类会议近300次,对文本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前后正式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

33 从数字看制定 1800余次会议 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在境内外召开不同层面、 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研讨会1800余次。 3.5万余人次
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在境内外召开不同层面、 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研讨会1800余次。 3.5万余人次 直接参与调研、座谈、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和各方人士有3.5万余人次。 460多万条建议 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建议460多万条。 500多万字调研报告 教育规划纲要研制的调研阶段共形成5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

34 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

35

36 1 总体战略 1.1 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7 1.2工作方针(20字) 1)优先发展: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发展规划优先、教育投入优先、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
2)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以体制、机制为重点; 4)促进公平: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8

39 1.3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细化为5方面要求: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40 (1) 教育现代化的五个指标:    统合入学率(从小学到博士的在校生数所占人口整体比例从69%升至83%);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51%提高到75%);    义务教育的完成率(95%);    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79%-90%);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4%—40%) 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划分成三个阶段性的发展(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即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0-15%为精英化,15-50%为大众化,50%以上为普及化)

41 (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成人的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3)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大幅度提高劳动年龄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和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12.4年,即现在大专阶段)

42

43

44 具体讲:就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1.4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具体讲:就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45 2规划纲要的发展任务 2.1、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2、义务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2.3、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否取消文理分科?);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特色化发展)。 2.4、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46 2.5、高等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2.6、继续教育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2.7、民族教育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公共教育资源倾斜。 2.8、特殊教育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47 3 规划纲要的体制改革

48 3.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3.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49 3.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3.4、办学体制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50 3.5、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3.6、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51 4、保障措施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4.2、保障经费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 4.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52 4.4、推进依法治教 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4.5、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4.6、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53 5 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54 第一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

55 三.《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
1、“规划纲要”十大亮点 2、改革试点的关键领域 3、改革试的实施与分析

56 1、 “规划纲要”十大亮点(十个第一次) 第一次明确确定“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
第一次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 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思想 ; 第一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 第一次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一次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 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 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 。

57 2、改革试点的关键领域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 基础教育3项: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高等教育3项: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其它4项: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58 2.1、上学难 1)、破解城乡“入园难” 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59 2)、扶持民办教育 高等教育里面的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有风险了,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我们的18岁的人口都在持续的下降。 《规划纲要》中明确“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 的各类歧视政策”,“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并且对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等。

60 2.2、上好学 1)下猛药让“择校”变成历史 近年来,择校风盛行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教育资源不均衡。 《规划纲要》针对这一痼疾下了几剂猛药。首先是实施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第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发挥导向作用;第三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第四是保证适龄儿童进入公办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61 2)、工资改革推动教师流动 对于教育均衡,全国各地都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教师流动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在《规划纲要》里就特别提到了,“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这些规定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62 3)、出招数促进优质生源流动 《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均衡优质生源。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剂真正的“猛药”。 优质生源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间的差距。一所学校,好教师再多,如果没有优质生源,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升学率。这次《规划纲要》提出把高中的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将会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会“一抓就灵”。

63 2.3、减负 1)、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给学生发展空间 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察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64 2)、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 规划纲要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各级政府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65 3)、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克服“应试教育” 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中学课程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66 钱穆在《改革中等教育议》就指出:1,中学“非专为投考大学之预备而设”,应该“以锻炼体魄、陶冶意志、培养情操、开发智能为目标”,而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次要。中等教育主次颠倒的后果是:“一二十岁上下之中学毕业生,已渐具书生气,精神意识已嫌早熟,至大学毕业,年未壮立,而少年英锐之气已消磨殆尽,非老成,即颓唐”。如此而来,“精神意气早熟早衰,社会活力以沦澌。倘更不于当前青年教育加以矫挽,国族前途,复何期望?” 2 “中等教育当以文化教育与人才教育为主体”,“乃主以国家民族传统文化来陶冶真切爱护国家民族及能真切为国家民族服务之人才”。 3 中等教育应重视真正的国史教育,以养成中国民族的自信心。

67 2.4、高考 1)、部分科目一年不止考一次 《规划纲要》对人们最关注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并且力度很大。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多元录取机制”是改革的重点。虽然这些目标不能一步达成,但它们的提出已经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于纲要中提出的“一年多次考试”,专家们认为,条件最成熟、最可能率先实施的是英语科目。“可能会像现在考托福和雅思 一样,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考生参加招生时可以使用最好的成绩。”

68 2)、上大学可能有五个途径 《规划纲要》列出了五种上大学的方式: 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 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 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 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69 3)、高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方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专家们认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实际目的是落实高考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多元录取提供条件。

70 名牌高校“捆绑”在一起进行自主招生考试 北约: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13所高校 华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校 卓越联盟: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9校

71 2.5、 高校 1)、高校逐步去行政化、大学校长将摘“官帽子”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近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高校发展、制约文化生产力的因素之一。就逐步取消高校校长的行政化级别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进一步介绍,在这次《规划纲要》中,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72 2)、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拉着总理的手说:总理啊,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

73 3)、高校的课程改革   甘阳:中国教育现在急切需要回答好四个关键问题: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维持精英教育水准;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到课程少而精;在高度功利化商品化的工商业社会中,如何使大学保持安静、相对不功利,远离商业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兼顾坚持中国文明的主体性。而通识教育之道,全人教育也好,人格教育也好,价值教育也好,不管怎么阐释,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74 3.纲要出台后的改革试点实施情况与分析 201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通知》确定的5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分别是: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山东省、湖南省、重庆市);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天津市、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75 3.4 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仍在发酵 3.5 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逐渐升温 3.1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开局良好 3.2 各地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3.3 教育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公众的选择性增加

76 思考与讨论:    请问:您当初为何选择师范类院校就读?身为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学生,您或您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投身教育,在这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浪潮中,您会否作些准备? 设想下:未来您或许会“规划纲要”实施阶段成为其中的某一份子(教师或教育相关从业人员),在关乎切身利益之前,您会如何看待这份规划纲要的文件? 结合规划纲要,观看视频《教育能够改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作业: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意义何在?

77 现在观赏视频《教育能改变吗》, 谢谢!


Download ppt "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及 世界发展潮流专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