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社會工作者替代性創傷之覺 察、因應、與療癒
汪淑媛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副教授 紐約大學應用心理所發展心理學博士
2
綱要 何謂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對助人專業者的影響 替代創傷源起 替代性創傷之察覺與因應 替代性創傷的療癒
3
何謂替代性創傷?
4
何謂替代性創傷? 與重大創傷受害者一起工作的專業助人工作者,會感染到類似受害者的創傷 ,統稱替代性受創(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或二手創傷(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1990 McCann 與 Pearlman 首度提出替代性創傷對工作者的影響包括:自我認同、世界觀、心理上的需要、信仰、以及個人記憶系統。源自工作者對服務對象創傷事件與情節的同理投入,這是不可避免的職業風險,與創傷者一起工作難以避免的影響。
5
實例(一) 一位在美國從事家庭暴力受害者心理諮商工作的諮商師說:
「有時候,在一段會談之後,我覺得受創…一種被淹沒、不知所措的感覺。我能清楚的回憶一個人被性虐待的情境,而在當時我真的不想再聽到任何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但是她似乎想繼續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我只覺得自己被毒害,像是…,像是我被虐待一樣,你明白嗎?」 (Bell, Kulkarni & Dalton, 2003:464). 想像自己進入案主的情境(同理能力)
6
實例(二) 「從昨天晚上會談之後,晚上睡覺醒來幾次,只要眼睛一睜開,腦袋就出現一個畫面,到現在它仍然不斷地出現。我看到一個女孩,用跳繩被勒著脖子…,被爸爸用皮帶打,這就是我看到的畫面。」(汪淑媛,2006) 工作者的大腦心智情緒被案主的處境佔據
7
實例(三) 「當案主死時,社工員表現出難過、傷感的情緒,卻容易被認定是不專業,違反專業關係,甚至被冠上反轉移的帽子。於是多數資淺社工只能暗自哭泣,把傷感留在心中,我的認定是我的專業能力不好,所以我才會受到這樣的影響。」(2003,漂流社工電子報十九;引自許祖維2007,頁100) 討論:為什麼工作者因為案主而傷心哭泣,甚至悲慟,與專業形象相抵觸?
8
替代性創傷有哪些症狀?
9
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替代性受創的心理症狀包括強迫性視覺影像重現、惡夢、不能停止地想著同一件事情,當超過身體容忍度時,有可能導致麻木、疏離感、憂鬱、焦慮、耗竭。 替代性創傷不是一個單一事件,它是一個過程,包括我們如何被影響,以及對這些影響產生的反應與防衛機制,例如強度的悲痛、生氣、憤怒、甚至我們的難過、麻木與失落感。 當持續不察覺或整理替代性創傷,工作員會慢慢發展憤世嫉俗與絕望的態度,對社會失去希望。
10
議題討論:你能不看不聽嗎? 個案詳細談論自身受創的過程並栩栩如生地描繪影像,凸顯社會的刻薄、殘酷、人性的自私、以及邪惡的行為,甚至主動顯露,讓你看到他受傷的區塊,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這些敘述與揭露對個案本身是一種需要,可以減輕痛苦,是某種方式的創傷療癒。而聽的人,雖然沒有真實身歷其境,但是由於感同身受的能力,聽者通常會感受到情緒上的痛苦與恐懼。 討論:身為專業助人工作者你有無權力選擇聽或不聽?看或不看?
11
我們會過度同理嗎? 助人專業者聽到看到案主的處境,所經驗到的痛覺、沈重感、甚至無力感,是否有可能比案主的感覺更痛?請討論…
情緒感受力從何而來?有人覺得一滴檸檬汁就很酸,難以承受,有人10滴也不覺得酸。為什麼? 社工員異質性:除了專業訓練之外,在同理能力、情緒張力與適應是否有個別性? 討論:專業訓練共同性 VS 助人者本身的異質性
12
替代性創傷的觸發 1. 被個案的痛苦傳染,自身沒有類似的經驗,僅看到個案處境,就感受到極度的痛苦。
2. 自己的痛與類似經驗被個案的處境引發:過去與個案相關的處境問題還沒面對解決(未竟事宜) 3. 個案的處境不改變,工作者的無力感引發自我質疑否定:一方面繼續承受個案的痛苦,一方面覺得自己很無能,慢慢對個案的情緒複雜化,同理、失望、生氣、反感、厭惡等,直到情緒不能繼續負擔,最後的方法是麻木感覺,與個案處境隔離,或者結束專業生涯。
13
影響替代性創傷因素:案主 案主性別 案主年齡(小孩、成年人、老人) 案主的態度、價值觀
個案的能力:例如停滯不前,無法制止重複敘述創傷,認同自憐受害無力的自我 與案主接觸的深度案主種族 案主的境遇問題:案主的問題影響我們同理的程度(工作者比較不能同理因不工作而貧窮、流浪漢、殘障、被虐待小孩、婦女、施虐者)
14
影響替代性創傷因素:案主 工作性質內容:兒少保社工替代性創傷比經濟扶助工作嚴重,與案主接觸時間長的庇護或安置機構工作者又比個案管理者嚴重。
實例:「我以前的工作單位個案量很大,約有100個,但不覺得很累,現在的個案量比前工作單位少,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反而每天都覺得很累很累,很愛睡覺,但怎麼睡都睡不飽。」(汪淑媛,2006)
15
影響替代性創傷因素:助人者 1. 助人者對社工專業價值與倫理的認同:例如正義、關懷、平等社工價值,例如以個案利益為最大考量的倫理觀。
“I believe that those most vulnerable to this contagion are those who begin to view themselves as saviors, or at least as rescuers” (Figley, 1989, pp ) 2. 價值觀:道德倫理觀、家庭觀、人際倫理、社會規範、面對性、死亡的態度等。 3. 個人過去生命經驗、創傷史 4. 個人的專業能力、工作經驗 6. 生理因素:氣質或性情 7. 性別、 文化背景
16
影響替代性創傷因素:職場 助人者與同僚團體之關係:開放信任 VS. 競爭猜忌
職場督導與主管對替代性創傷的認識:告知倫理、主管督導能瞭解工作員的情緒變化 職場環境是否積極提供療癒機制:例如工作坊,支持團體,個別諮商、工作環境空間的舒適度,輪調工作環境等
17
忽略替代性創傷的可能風險 (引自Pearlman and Saakvitne, 1995,282-294)
自我認同危機:與自己原來的我失去連結,例如發現自己冷漠、對個案失去耐性、悲觀、自我懷疑,對人不信任。 世界觀:原來對世界的認知,價值、原則、生活哲學,為什麼有人會如此殘酷?人性是惡的嗎?我將用什麼樣的態度價值處在世間? 靈性上的傷害:靈性發展包括希望、信心、喜悅、愛、好奇、接納、感恩、原諒、感知連結自己、他人與萬物的能力、創造力等。這些能力因創傷而被干擾。
18
忽略替代性創傷的可能風險(續) 自我包容能力受損:易哭、易怒、難以忍受強烈的情緒、焦慮、難以平靜。
自我資源耗盡:過度工作、無法感覺自己的需要、繼續接工作,無止盡投入。(分享自己的焦慮經驗) 心理需要受損:安全、信任、自我價值感、親密關係(被工作佔據) 感覺系統受損:影像重複、身體感覺、聽覺味覺與案主創傷事件相連。
19
防衛機制的風險:例如情緒隔離、麻木感覺 1. 與案主情緒隔離是常被提到的方法,離開工作環境,就不要把工作帶回家,但每個人都能做到嗎?
2. 如果成功地隔離,我們有無風險?請討論。 說明:個案的疏離冷漠,不僅個案已經難以得到你的協助,甚至會傷害個案。此外,我們一旦開始採取冷漠疏離的防衛方式面對我們的工作,我們也可能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也就是感覺麻木可能概化(generalization)、內化(internalization),成為一種習慣。
20
討論:同理心的弔詭性 同理能力是助人工作者的利器,甚至是必要的能力。但是… 同理心也可能是助人工作者是能量耗損的起源,是造成替代性創傷的原因
你本人如何看待同理能力? 想像…如果我們沒有了同理心,我們將是什麼模樣? 你要成為怎樣的人?(to love, to work, to play and to create)
21
替代性創傷可能引發耗竭 Kottler(1993)列出耗竭(burn out)症狀頁159-163): 在家庭或社交場合不想談論工作
不情願打電話回辦公室或回電話 當有人案主取消會談,會熱情慶祝 很多個案抱怨類似的問題:無力、挫折、悲觀、以及質疑治療過程 做白日夢、逃避現實,在會談期間,眼睛不可避免地看著窗外語大門 鬧鐘吵不醒,不想起床 用藥物、大麻、酒精、甚至古柯鹼
22
替代性創傷可能引發耗竭(續) Kottler(1993)列出耗竭(burn out)症狀頁159-163):
憤世嫉俗,評論案主的弱點或取笑案主的無助會談沒有火花,提早結束 累積個案記錄,抱怨填寫表格的時間比實際去做的還多。 空閒時間喜歡被動的娛樂,不想再為他人的生活負責 情緒上與工作緊緊相連,失去社會生活。過度認同個案而失去自我認同 不情願探索與療癒耗竭處境,寧願找藉口以及批評別人的問題,無法用自己的專業幫助自己。
23
替代性創傷的察覺 外顯症狀包括強迫性視覺影像重現、惡夢、不能停止地想著案主處境,長期可能導致麻木、疏離感、憂鬱、焦慮、耗竭。
以夢察覺潛意識情緒 Compassion satisfaction/fatigue診斷表(請看附件中文版) 註:compassion fatigue :暫譯悲憫耗竭,由於過分暴露於人類痛苦而造成的憐憫心或同情心之喪失
24
compassion satisfaction/fatigue 評量指數
B. 瀕臨耗竭危險:36以下()低風險; 37-50( )中度風險;51-75( )高度風險; 76-86( )極度危險 C. 過度同理,漸漸失去同理能力的的危險:26以下( )低風險;27-30( );31-35( ); 36-40( );41以上( ) 極高度風險
25
察覺是因應的開始。因為知道它的存在、不再處於暗處
替代性創傷的因應 察覺是因應的開始。因為知道它的存在、不再處於暗處 因應才有可能… 教育訓練:學校課程、在職訓練、專業工作坊 督導機制 開放的組織氣氛:與同事討論個案 個人自我照顧:飲食運動習慣、個人興趣培養(工作以外是否有其它焦點,例如養花蒔草,書寫畫畫音樂、閱讀等)、書寫、家庭與人際網路的建構(社會支持系統) 討論:分享你的方法?
26
替代性創傷的療癒 正式替代性創傷:替代性創傷是自然的、可預測的、可以被治癒的。
創傷療癒的基礎:我們的痛能被瞭解,被尊重,痛的感覺就會減輕,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消失,我們渴望被瞭解。 心理衛生保養的必要性:佛洛伊德在1937就提出,心理治療師每5年需要讓他們自己接受深度治療。因為長時間接受案主的情緒,他們的感知能力會退化。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經常處於危機狀態,對工作者情緒的挑戰不容忽視。
27
因為同理與感覺能力,才能產生助人的熱情與行動力量,才會沈澱探索內在自我
替代性創傷的積極功能 因為同理與感覺能力,才能產生助人的熱情與行動力量,才會沈澱探索內在自我 因創傷帶來的負面情緒若能轉化為利己利人的行動,這就是心理分析防衛機制理論比較正向的防衛方式─昇華。 替代性創傷不一定是破壞性的,很可能成為培植自己生命厚度的重要動力。 面對它,接受它、轉化它
28
讓夢協助你自我覺察與療癒 佛洛伊德:夢是通往潛意識的皇家道路 榮格:夢平衡意識的偏執,反映真實生活
波爾斯(完形心理治療學者):夢是自發性的表達,所有個體存在的問題,幾乎都清楚顯現在他的夢境中。 夢中所有組成物都是夢者投射出去的部分。夢中最痛恨或最害怕的部分,通常代表我們最疏離的部分。夢是協助個體走向整合之路。 歐曼:夢是自我療癒系統,人類生存的機制,是我們同盟
29
如何能賞讀(解析、詮釋、瞭解、解讀)我們的夢?
30
(Experiential Dream Workshop)
歐曼讀夢團體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nd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31
如何與自己的夢溝通?(一) 寫下你的夢 寫下夢中的感覺
探索隱喻與象徵意義:針對夢裡的人物、景象、圖案、情節、顏色、感覺、情緒、對話、燈光等想像其象徵意義,可能隱喻,例如天空飛鳥是自由的象徵 自由聯想:夢境裡任何元素與感覺都可以自由聯想,例如天空飛鳥讓我想到留學生涯,在台北與紐約之間往返。
32
如何與自己的夢溝通?(二) 回想並寫下睡覺前的感覺、想法、任何引發情緒的事件、與他人的互動、書寫、閱讀、電話等
回想並寫下作夢之前幾天或幾週任何生活細 將夢與生活脈絡兩相對應,夢可能開始會對你說話
33
結語 我們的專業有看不見的病菌、病毒嗎? 醫療科學不斷地發現致命的細菌、病毒、即使肉眼看不見,也沒有人否認他們的存在與威脅。他們致力瞭解他們的傳染管道,所以找到方法因應預防。 社會工作職場處處有危機風險,很多社工員過著痛苦指數很高的生活,人事流動高,我們卻很少研究注意這工作環境的病菌是什麼。 替代性創傷如同病毒一樣,對助人者有深度的影響,若不預防因應,不僅會傷害與磨損社工員,也會影響案主的權益。 察覺與面對是因應的開始,讓替代性創傷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而非阻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