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雪梨歌劇院 第六組 組員:2、16、21、29、3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雪梨歌劇院 第六組 組員:2、16、21、29、3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雪梨歌劇院 第六組 組員:2、16、21、29、35

2 目錄 1.獨特的殼狀屋頂 2.設計的經過 3.困難重重的建設過程 4.音樂廳的特別之處 5.獲得世界級的榮耀
6.關於建築師 強.烏榮(Jørn Utzon)

3 獨特的殼狀屋頂 由建築師強.烏榮(Jørn Utzon)所設計的雪梨歌劇 院,在興建當時被視為標新立異的建築風格,建 築界稱這種設計為「表現主義」,創作思想為貝 殼、白雲、柳橙的重疊意象,這10組大小不一的 殼狀屋頂,不僅被人們賦予諸多的想像,如今也 成為了澳洲跟雪梨的代名詞。

4 設計的經過 要興建歌劇院與音樂廳這種供表演藝術使用的建築, 難度又比普通建築還要高上好幾倍。在音樂廳內, 各個觀眾席都必須盡可能達到同等的回音效果, 因此,從牆面角度、觀眾席數到梁祝的分布、材 質與大小等等,各種在建築上可能會影響音樂回 聲的因素都必須考慮進去,最初的設計圖裡,烏 榮的歌劇院屋頂是由一系列長短不一的拋物線所 組成,但在和工程師討論過後,他再度以電腦精 密計算修改原先的設計圖,才能建造出側面部分 類似部分橢圓形的殼型屋頂

5 困難重重的建設過程 雪梨歌劇院從西元1959年動工到1973年完工,總 共花了14年的時間,比預計完工時間晚10年,工 程預算更是嚴重超支。除了興建時所遭遇的困難 外,最讓烏榮無法忍受的便是澳洲政府對他這位 外國建築師的不信任。 使得烏榮一氣之下於1966年辭職

6 困難重重的建設過程 雪梨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 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雪梨歌劇院是從50年代開 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 作品,至1957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 後來丹麥建築師烏榮(Jorn Utzon)的設計屏雀中 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 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 於1959年發行雪梨歌劇院彩券。

7 困難重重的建設過程 當1959年開工後,更證實了這個複雜設計的不可 行,須重新修改。由於爭議不斷,烏榮在1966年 請辭,並從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連自己的經典 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築師 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 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雪梨歌劇院最後於西 元1973年10月20日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 祝賀下正式開幕。

8 音樂廳的特別之處 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 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 (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 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 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 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9 獲得世界級的榮耀 2007年6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雪梨歌劇 院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聯合國的聲明中,強調 了雪梨歌劇院在建築形式與結構設計上讀到的實 驗性,以及在工程技術上的種種創新。 想不到它這麼厲害

10 關於建築師 強.烏榮(Jørn Utzon)
1918年生於丹麥哥本哈城的烏榮,可說是極具原 創與天份的現代建築師。1957年參加雪梨歌劇院 的國際競圖,烏榮以不到40歲的盛年之姿榮獲第 一名,就此建立了國際名聲。近年來知名的作品 數量雖然較少,但仍在1994年獲頒法國建築學院 金牌獎;2000年6月更在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中,獲頒肯定終身專業成就最高榮譽-金獅獎, 可見烏榮與其建築作品的歷久不衰 還是我比較強。ㄏㄏ!

11 有獎徵答 雪梨歌劇院是由誰設計的? 答: 強.烏榮(Jørn Utzon) 創作思想為哪三種的重疊意象? 答: 貝殼、白雲、柳橙
創作思想為哪三種的重疊意象? 答: 貝殼、白雲、柳橙 最後雪梨歌劇院在西元1973年幾月幾日開幕? 答:10月20日 音樂廳最特別之處是哪個樂器? 答: 大管風琴(Grand Organ) 說一下你看完雪梨歌劇院簡介後的心得~

12 謝謝觀賞 P.S.請掌聲加尖叫


Download ppt "雪梨歌劇院 第六組 組員:2、16、21、29、3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