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讲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专业析义与属性 职业教育专业调研与论证 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周 旺
第一讲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专业析义与属性 职业教育专业调研与论证 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周 旺 Tel: Time: ·
2
一、“职业教育专业”析义与属性 1、学科领域的“专业”:学科是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的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专业是出于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的交叉带的知识、技能、活动的总和。教育部高职高专的专业目录分为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下分为532个专业大部分是按学科概念设置的。 2、职业教育的“专业”:从事职业劳动所需的本领要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取,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载体,习惯上称之为“专业”。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人才培养的教育“载体”,或称教育职业。
3
3、专业的基本属性 职业属性 服务属性 高职专业的基本属性 岗位属性 开放属性
4
职业属性 一是专业划分的基础与相关职业在职业资格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与相关职业在职业功能方面 具有一致性;
三是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职业在劳动过程、工作环境 和活动空间(职业情境)方面具有一致性; 四是专业的社会认同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 价值判断方面具有一致性。
5
服务属性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针对地方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 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进步对高素质高技能
人才的需求,并及时对已有的专业进行适时适需适度的结构 优化和内涵更新于充实 ; 专业设置与调整都应当有政府、行业与企业、学生及家长的 参与,而专业设置是否合理,要看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 的满意度。
6
岗位属性 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 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
求,然后再根据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 同点进行归纳。如果一组相关职业或岗位具有共同的基础文 化、共同的专业基础和相近的专业技能的要求,而且具有共 同组织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有适宜的培养规模和必要的教学 条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该专业经过一定周期 的教学运行实验后,成功者就可以列为正式专业。
7
开放属性 这种开放性是指高职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 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和社会融合互动、相互依赖、共同
发展。即“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社会共同办高职教育的新格局”。 这种开放就是在政府统筹主导下,由学校面向市场,并通过 进入市场来配置教育资源和实现教育过程及其服务社会的宗旨。 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主体”人 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的主旨选择。
8
二、专业调研与论证 1、调研内容 z x y 人才需求调研 专业定位调研 可行性调研
9
2、调研方法 信函调研、现场调研、网络调研、文献调研等。 细化分析岗位要求 了解岗位变迁 拟定调研方案 记录和征询意见 四部法
10
3、调研报告 实事求是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是调研报告的核心。具体讲,记录事实、分析现象、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就是调研报告。 实例 1、标题 (下面注明委托人、调研小组、日期) 2、目录 (章节目录、图表目录、附录目录等) 3、调研情况(执行性摘要) (1)调研目标 (2)调研方法 (3)调研结果 (4)结论与建议 (5)其它(背景、技术、局限等) 4、结果分析 (1)调查的基础信息 (2)分析类型与方法 (3)表格与图形 (4)解释性正文 5、结论与建议 (对调查项目的结论 和策略性建议等). 格式
11
4、申报与建设论证 (一)人员组织:成立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毕业生代表等共同组成新专业设置与建设方案开发组来完成这项工作。方案完成之后,另外由企业专家、高职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教务处负责人、学校主管领导等组成评审小组对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查,通过后即可立项新专业建设。 市场调研 模式论证 课程开发 结果分析 方案构建 标准编写 保障体系 教材编写 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专业建设方案流程
12
培养目标分析 分析内容 经济背景分析 就业与发展分析 办条件分析 专业布点分析 竞争发展分析 就业方向分析
5、分析内容:经济背景分析、毕业就业方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岗位群分析、培养目标定位分析、岗位就业与发展分析;专业办学条件分析;专业布点与竞争发展分析等。 培养目标分析 分析内容 经济背景分析 岗位岗位群分析 就业与发展分析 办条件分析 专业布点分析 竞争发展分析 就业方向分析
13
(1)经济背景分析 社会经济框架条件 国家层面 地区层面 企业层面 企业组织结构 国家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 企业人员结构 国家经济政策
建设行业发展 行业人才需求 国家层面 企业层面 地区层面 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人员结构 岗位职员需求 职业能力要求 企业工作条件 企业发展趋势 国家经济发展 国家经济政策 职业教育体系 劳动力市场
14
(2)就业方向分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基层技术管理岗位分析
15
(3)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技术员 设备安装 重要机械操作 精密仪器操作 。。。 8 建造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物业管理师 材料员 施工员 资料员 安全员 质量员 实验员 造价员 专业技术岗位 特殊生产 操作岗位 基层技术管理岗位
16
服务面向 就业去向 就业岗位 工作内容 岗位证书 相关专业
(4)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服务面向 建筑、水利、交通、冶金建筑、煤炭建筑等行业 就业去向 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企业单位 就业岗位 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等 工作内容 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工程预决算,建筑材料的检测与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 岗位证书 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等8大员岗位证书 相关专业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
17
(5)就业与发展分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工程师 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施工员 测量员 试验员 质检员 材料员 安全员 监理员 资料员 专业的就业岗位 首次就业岗位 发展岗位 继续教育
18
格式 6、论证报告 实例2(简版) 实例1 4、建设思路 (理念、定位、模式、 支持条件建设、预期成效等) 5、初步结论 1、设置依据
2、必要性 3、可行性 ①专业建设需要的条件 ②学校的相关办学条件 ③专业办学的风险分析 4、建设思路 (理念、定位、模式、 支持条件建设、预期成效等) 5、初步结论 6、附件 (文件、报告、方案、计划、 评价、数表等) 格式 实例2(简版) 实例1
19
三、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专 业 群 建 设 专业建设 基地建设 师资建设 社会服务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专业品牌
20
(一)专业建设理念 ——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 专业——产业——行业——企业 产业或产业群 专业 专业群 行业
政府 学校
21
(二)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办学、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双主体”、多途径、真环境、立体资源、产学一体、共同发展。 企 业 学生→课堂学习→校内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技能考核→毕业生 学 校 开发课程—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共建师资—共建基地—接收实习—接收就业 职工培训—文化交流—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企业宣传—教师培训—社会培训 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22
(三)课程开发与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特征: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培养目标要求,凸显工学结合特征、就业与发展特征、智力技能培养特征、综合与应变特征、创新与发展特征 。因此课程内容必须接轨岗位技术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通过课程开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课程标准、精品课程及立体化教材资源。
23
(二)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模式:“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内涵就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乃至全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其形式还应包括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学校 企业 企业设备进校共建基地 企业人员进校共建师资 企业标准进校共建课程 企业管理进校共管教学 企业接收实习就业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新生入学 毕业就业 订单 共营 教学做一体化 校内教学场、企业实训场、社会环境 合作互融 职业支持习训 基础技能实训 单项技能实训 复合技能实训 生产性实训 企业顶岗实习
24
1、全面职业行动能力目标本位 2、重视互动交往的过程性设计 3、依照真实工作创设学习情境 课程 改革策略 4、教学方法设计的行动为导向
2、课程改革策略 课程 改革策略 3、依照真实工作创设学习情境 2、重视互动交往的过程性设计 1、全面职业行动能力目标本位 4、教学方法设计的行动为导向 5、注重反思性教学环节的设计 6、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整合设计 7、教学组织突出学生中心地位 8、课程评价强调整体多维评价
25
3、课程开发: 职业分析 行动领域 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工作任 务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课程开发基础
任务分析归纳 专业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设计
26
4、课程体系构成
27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高级研修班 北海 2011.12.16
5、常见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角色色扮演法 兴趣小组法 模拟教学发 任务驱动法 校企协作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CDIO教学模式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高级研修班 北海
28
(四)教学团队建设 骨干教师 教师1 院系教师 企业骨干 教师2
骨干教师要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强;专业带头人在此基础上还要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强。 引进、培养、共享几乎是所有院校建设师资队伍的共同做法。建立新的评聘制度、激励性考核评估制度、项目载体法、绩效跟踪培养制度等是提升校内教师的有效举措;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共建共管、在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建立师资库和外聘教师津贴制及科技项目载体制度等是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好办法。 带头人 骨干教师 教师1 院系教师 企业骨干 教师2
29
(五)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政府政府拨款、学校贷款、企业合作投入等多元方式建设实训基地。面向市场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按照知识的内化迁移和技能的练养形成规律,建设能力递进的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模拟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功能实训室,包括“教学、生产、研发、服务”四位一体的面向市场独立运行的开放运行的实训实体。 专业实训室 基础实训室1 专项实训室2 模拟实训室3 仿真实训室4 生产性实训室5 顶岗实习6
30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专业开放办学的基本功能要求。因此专业内涵建设必须设置有专业为社会提供咨询、培训、项目研究、课题试验、技术改良攻关、社会或专业调研、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技术孵化、成果的推广等等。这是充实和完善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质量、培育专业品牌的必需内容。也是衡量一个专业建设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31
(七)专业品牌建设 内力辐射 专业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后勤服务制度改革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培养的优质人才、名师、社会服务能力、示范实训基地、先进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大型科研项目等都是品牌的基因和品牌成长的机体与标志。 专业品牌的创造与培育过程就是专业内涵形成、充盈、拓展的过程,其价值和附加值提升依靠既依托学校的经营,也依托于专业对社会的贡献。 专业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后勤服务制度改革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校园 建 设 合作办学国际交流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专业群 课程改革 师资建设 基地建设 学校 企业 政府 内力辐射
32
(八)专业建设管理 专业建设也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教务处、院系、专业教学团队三级管理组织;构建决策、运行、评价、反馈、保障系统(如下图);健全管理制度、职责标准、工作程序、技术标准等质量管理文件;对计划、运行、检查、反馈、改进等重要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教学目标计划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学生教师 管理者 专业建设与教学运行管理系统 满足企业 需求和就业发展需要 满足社会需求和专业 教学与发展需要 评价系统 反馈系统 保障系统 决策系统 持续改进与优化
33
专业建设平价体系 专业建设评价 目标评价 一套科学的方案 一支高水平队伍 一系列实训基地 一个生产性实体 一个优质的产品 指标结构
五个一标准 学生规模与质量 产学合作与建设 实训条件的建设 教学改革与质量 教研科研与成果 社会服务与绩效 社会平价与品牌 一套科学的方案 一支高水平队伍 一系列实训基地 一个生产性实体 一个优质的产品 目标评价
34
第二部分职业教育专业与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 教学团队的功能定位 教学团地的能力建设
35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 1、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能量的总和。 2、教学团队——就是指以教育为服务对象,以一些能力互补协作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科研、服务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实训教学团队、学术研究团队等。 3、本质——教育教学实施运行、改革管理、建设发展的基本单元。是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的“非科层”的生产应用性组织。 4、特征——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等共性;具有团队结构的梯次性、时效性与稳定性等个性。
36
二、教学团队的功能定位 1、教学团队的组织定位 教学管理组织层级 院系2 学工处 人事处 教务处 学院 后勤处 院系n 院系1 团队2
学生部 服务部 教学部 团队n 团队1 扁平运行 一级运行 三级运行 二级运行
37
2、教研室的功能——课程管理与教学研究的单一组织,主要负责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运行和教学改进等工作。
3、教学团队的功能——课程教学团队的功能与教研室的功能基本相同。专业教学团队也有作为一个纯功能组织进行建设的,但高职院校的一般被赋予六个基本功能: 专业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实施 教改科研 教学管理 社会服务 团队基本功能 团队建设
38
三、教学团队的能力建设 教学团队能力建设 1、职业教育教学团队的能力结构 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的专业建设能力 以技术应用为主的科研能力
突出教学做用一体的教学能力 基于一线应用为主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课程设计为载体的教学创新能力 以优化为目标的高水平团队建设 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的专业建设能力 以技术应用为主的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能力建设
39
2、教学团队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以整合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能力和质量提升为目标 A:依能力梯次组建优化团队。一般有校企专兼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学力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经验结构、发展梯次结构等。 B、设置产学合作指标促进教师资源整合能力。设置给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项任务,实现与社会需求方的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同时提高教师建设专业的能力。 C、建立校企合作课程机制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企业以主体身份介入教学全过程。建立双师管理机制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专兼教师的互融互补和互激互进,实现共同提高。
40
D、以质量工程项目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教研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完成必须的教学改革项目实现教学创新能力的最快提升,这是被认为最有效的途径。
E、横向建立教师工作站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与产业园、大型企业、商会、科技基地等建立协议性的合作项目(或工作目标),教师作为项目主要责任人参与其中的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改革等,实现横向实践锻炼通过: F、设置社会服务指标与激励机制引导和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实现服务来实现教师的潜在价值,并以此建构自己的发展能力。 G、建立激励性的进退机制和持之体系来维系教学团队的建设
41
3、教学团队能力建设的支持体系 学校 专项资金 目标体系 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配套机制 工作平台
42
教育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4、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 教育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目的:“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2)建设目标: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43
5、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专兼教师依照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团队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纽带,将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44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