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

3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要点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总体规划编制存在问题 国外城市总体规划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4 中国城市总体规划体系 区域性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层次 分区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层次
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层次 详细规划层次 城市设计

5

6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7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为3-5年)。

8 3、总体规划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9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10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11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13 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强调提出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国家建设部颁布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14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15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6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三)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17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包括: (一)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二)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三)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四)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18 根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 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必备内容。

19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20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21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22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23 4、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色。
5、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应当十分重视节约用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24 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 1、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 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25 2、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1)基础资料收集; (2)城市规划纲要; 论证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3)方案阶段; (4)方案论证与评审; (5)方案审批; (6)公布。

26 (1)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
3、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1)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27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28 涉及到强制性内容调整的,城市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

29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一、规划推进机制 总体规划具有战略性、宏观指定性,只有转化为战术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后才能全面实施。
总体规划向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推进,下层次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上层次规划的原则和规定。

30 二、城市政策是总体规划实施的调控机制 三、资金是规划实施的基础
城市总体规划首先是城市政策的综合陈述,一方面必须是城市公共政策的汇总;另一方面又必须转化为各方面政策而共同实施 三、资金是规划实施的基础 城市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平衡 城市建设投资之间的平衡

31 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四、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 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 城市规划法规: 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32 五、管理是规划实施的中心环节 核心是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管理 我国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即“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

33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城市人民政府 专家和部门审查 国务院/省政府 公示程序 公众意见 规划纲要/草案 规划成果 专家意见
批复 城市人民政府 专家和部门审查 国务院/省政府 公示程序 公众意见 规划纲要/草案 规划成果 专家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 人大意见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人大意见采纳情况 专家意见采纳情况 公布规划

34 一、中国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我国的城市规划跟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动荡在大起大落中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回顾我国总体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35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政策背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将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
规划特征: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产物,组织建筑和工程专业编制总规以落实国民经济计划到生产、生活 规划内容: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对外文通规划、城市道路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给水排水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重点考虑问题: 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在城市中的合理选址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 作用:指导城市生产生活

36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 (改革开放初期,1978—80年代末)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 规划特征:依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强调了规划和区域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参与,加强了规划管理,在规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突破,体现了经济、区域、综合和发展的观点 规划内容:增加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丰富了专项规划内容,为进一步深化规划实施,分区规划提上日程 重点考虑问题: 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保护和旧城改造 作用:指导了城镇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行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发展现模。

37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
政策背景: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新的高度 规划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管理的现代化为目际、加快城市化进程 规划内容:增加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的内容,专项规划内容里又强调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各类开发区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远景规划等,有的城市还编制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规划、旅游规划

38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 )
重点考虑问题: 21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城市环境质量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个性特色 作用:对提高21世纪初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完整功能、整体素质、综合效益、文化含量、环境质量目标现代化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39 二、总体规划编制存在问题

40 (一)城市总体规划自身存在问题 宏观论证不够,尤其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薄弱。 长官意识强烈,编制过程不严谨。
区域性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不强。 宏观论证不够,尤其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薄弱。 长官意识强烈,编制过程不严谨。 编制方法落后,重空间形体而轻实质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烦琐,审批周期过长。 有些指标明显过时,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近期规划与总体规划脱节。 编制过程公众参与不够。

41 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传统城市规划 历年城市人口规模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等 政府干预 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城市发展规模

42 传统城市规划 历年城市人口规模 数据不真实 过程不科学 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结论主观性 方法太落后 城市发展规模 数据不科学 政府指标
假计算 过程不科学 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结论主观性 方法太落后 计划经济模式 忽视市场作用 城市发展规模 数据不科学

43 (二)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不协调 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 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关系
总体规划虽说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它与上下规划层的协调性不强:对上总规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够,对下,总规对详规的指导性不强。 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1、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谁为上一层这个问题,意见产生分歧;2、两规用地分类存在差别;3、两种规划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定义不同;4、工作路线不同。 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关系 与新兴的战略规划之间关系模糊:概念规划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微观上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总体规划是相对的静态规划,弹性弱,战略规划与总规中的战略研究部分有所重叠,但它研究得更彻底,又对总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4 (三)城市总规规划实施矛盾大 法规随意性大、制约性差; 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管理职能有所重叠,利益冲突较大 ;
反馈、修订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45 (四)社会经济背景变化 全球化、信息化 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社会结构等的相应变化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异 具体表现在“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化

46 新时代的城市规划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模式,而要……从市场经济规律分析入手!

47 三、国外城市总体规划

48

49 (一)美国城市总体规划定义 comprehensive plan(总体规划);general plan(全面规划);master plan(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是最常见的,其内容也涵盖其它两个。总体规划是最常用的表达,是指那些引导社区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划。 总体规划的特征: 全局性。从物质上来说它涵盖了整个社区。 长期性。总体规划常常跨越20年的时间段。 常常受到国家的引导或限制。

50 调解规划区内各级政府、社会团体、私人机构和居民的利益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 调解规划区内各级政府、社会团体、私人机构和居民的利益关系 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和协调 体现地方政府管理实体的政策 使与土地(land)利用有关的社会功能和自然系统协调发展 还包括水体(水面和水下)和空气

51 常见总体规划目标 Health:健康 Public safety:公共安全 Circulation:流通
Provision of services and facilities:提供各种服务与设施 Fiscal health:财政安全 Economic goals:经济目标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 Redistributive goals:再分配目标

52 参与性总体规划编制过程 调查研究阶段 A research phase
发展目标拟定阶段 Clarification of community goals and objective 规划编制阶段 A period of plan formulation 规划实施阶段 A period of plan implementation 规划评述与修订阶段 A period of review and revision

53 城市规划编制框架 Clarification of community goals and objective
A research phase A period of plan formulation A period of plan implementation A period of review and revision

54 A Guide for Shaping the Future of Winston-Salem and Forsyth County
规划实例 The Legacy Comprehensive Plan A Guide for Shaping the Future of Winston-Salem and Forsyth County by the City-County Planning Board in 1995

55 已经于1997年被 Forsyth郡所采纳 规划强调社区发展的方向及形式,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经济的活力,环境资源,开敞空间和历史保护。力求达到满足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持未来的的发展。

56 规划程序: 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传统的发展方式1950‘s

57 1981年,只有Winston-Salem 另外两个比较小的城镇Kernersville 和 Rural Hall。
过去20年的城市扩展方式:从1981 1981年,只有Winston-Salem 另外两个比较小的城镇Kernersville 和 Rural Hall。

58 1991年,另外的4个小镇又产生了,同时,市政当局也扩大了。
2000年,原来城市发展的低密度区人口增长速度是城区及城郊的3倍

59 存在的问题: 交通拥挤 空气污染 城市活力减弱 基础设施和服务费用升高 有限的土地资源流失

60 公众参与 The Legacy Plan is truly a community-driven plan.The Plan's development was guided by a diverse group of twenty-one citizens who sat on the Legacy Citizens Steering Committee and more than 100 citizens from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who were organized into eight focus groups. Hundreds more participated at community meetings and a number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were involved in reviews of the draft plan.

61 规划内容: Municipal Services Area(市政服务区):控制城市膨胀,保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平衡。其是最终目的并不是抑制城市发展,而是为了寻求一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最优化。

62 City and Town Centers—城市和城镇中心区:
包括主城区和副城镇中心

63 该区的社区多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建筑多为高密度的。同时,也有许多精致或宏伟的建筑物。
Urban Neighborhoods Growth Management Area—城市社区发展控制区: 该区的社区多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建筑多为高密度的。同时,也有许多精致或宏伟的建筑物。

64 : Suburban Neighborhoods Growth Management Area—郊区社区发展控制区
该地区房屋质量与价格都呈现多样化

65 Future Growth Area—远期发展区

66 Rural Area—农业区

67 用于街道、庭院、房屋的区域 绿地、湿地或步行休闲区 . Open Space Subdivisions—开敞空间细部

68 地铁活动中心 城市通道 火车站 Special Features:特殊景观 铁路通道

69

70 英国的总体规划 英国的城市规划的三种类型: 1、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 2、地方详细规划(Local Plan)
3、一体发展规划(Unitary Development Plan)

71 地方详细规划 1、总体规划(Comprehensive Plan ) 2、近期发展的地区行动规划 (Action Area Plan)
3、专项规划(Subject Plan)

72 英国总体规划的概念 基本目标和政策的文件 既不是法定文件也不是土地利用法规 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基本目标和实现的手段

73 英国总体规划的内容 land use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 protection)
transportation community facilities (i.e. public water and sewer facilities, schools, parks, solid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services, and so 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so on

74

75 公众参与

76 公众参与方式 Forum Comprehensive Plan Newsletter
Connecting and meeting with interest groups Using the media: newspaper, radio, internet, etc; Responsive listening: exercising empathetic understanding of issues and concerns Informing and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the planning process

77 3、俄罗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以莫斯科总体规划为例

78 莫斯科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基本内容 基本社会与经济指标 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 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79 (一)基本内容 从三个不同用地层次,对莫斯科未来25年内的发展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莫斯科地区——生态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莫斯科市——实现城市建设活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莫斯科中心区——首都的历史核心区以及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确定了城市建设分区的总体状况 完成了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景观分区,并以指导建设实践为目的编制了可供投资者使用的城市规划分区文件。 确定了必须在2005年以前所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和措施

80 (二)总体目标 新一轮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在于使莫斯科成为一个生活上十分方便的城市。
莫斯科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莫斯科城市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保障城市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维护生态平衡,完善城市用地的布局和规划组织体系,协调各经济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利益。 这一轮总体规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再是指令性的规划而是调节性目标性的规划。

81 (三)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 功能分区 建设分区 景观分区
决定用地的具体使用功能(居住、公共、生产、自然景观等),并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的用地界限等; 建设分区 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低层、多层和高层所占的比例范围和总体的建设极限与密度等。 景观分区 确定每个城市规划单元开敞自然绿地、开敞硬地和建筑基地各自所占的比例范围等。 与传统相反: 它指出在某个具体的地块不能建什么 特色直接表现为定性的规定和定量的指标

82 有两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扩大首都的城市功能。
(四)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从莫斯科地区的角度 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无疑就是生态问题。 从莫斯科城角度 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制止城市的不断扩展、停 止对城市郊区土地的蚕食和征占,同时加强对现有城市用地的充分利用。 从莫斯科历史中心区来讲 有两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扩大首都的城市功能。 总体规划一再强调: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 注意莫斯科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空间体系的特殊性

83

84 德国城市总体规划 类似于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 宏观性的土地利用规划, 1.联邦土地利用规划又称为国土规划。 这一规划由联邦政府负责编制。
1.联邦土地利用规划又称为国土规划。 这一规划由联邦政府负责编制。 2.州规划州范围内的规划是一个结构性的规划,是国土规划在本州的具体化。

85 规划程序 1. 分析现状和土地评价 2. 明确规划目的和规划目标 3. 评估诊断 4. 得出最佳方案 5. 有关机构和人员的参与
6. 规划的实施 7. 规划的检测和再规划

86 案例:柏林总体规划 背景 东西德统一后,柏林被确立为德意志联邦首都,柏林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完整的城市规划。

87 柏林市区卫星图

88 十项发展目标 (1)改变现存的城市模式 (2)网络式的均衡发展 (3)内城更为周密的开发
(4)城市内各地区不同功能的土地利用保持混合的均衡的发展 (5)柏林继续保留有湖、森林、公园、绿地等绿色城市的特点 (6)采取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7)发展成为多层次、富有吸引力的可居住的城市 (8)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服务产业(即第三产业)的强大中心 (9)提供有效的、能满足未来需求的社会基础设施 (10)提供为都市社会生活所接纳的和与环境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运输网

89 柏林规划的实施要点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2)形成以快速铁路为主的便捷交通网络 (3)各个中心点要建设和柏林内城质量相等 的生活环境
(4)内城的交通量已达到饱和,因此依然进 行交通的改造 (5)为了建设欧洲服务中心的需要,再建设 1100万平方米各类服务设施 (6)强调保护传统的城市风貌

90

91

92 日本的城市总体规划 法规体系: 在1919年颁布了城市规划法 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是日本现代城市规划体制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改善、发展和保护的政策; (2)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 (3)土地使用分区;(4)地区规划; (5)城市开发计划;(6)土地开发许可制度; (7)发展项目审批;(8)城市规划程序。 back

93

94

95

96

97

98 日本的城市总体规划运作过程 日本城市规划的运作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土地使用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开发计划。

99 日本城市总体规划独到见解 日本住宅公团的设立与改革: (1)战后住宅政策与住宅公团设立; (2)“都市基盘整治公团”的改革方向。
新时期开发: (1)开发与文化; (2)可持续发展; (3)对城市的重新认识。

100 日本的城市总体规划 可借鉴之处 交通规划: 日本地少人多,人口密度高,全国 45%的人口集中在东京、关西、 名古屋三个大城市。
60年代开始,城市发展便采用了快速交通体系模式。目前,东京圈40公里范围内有高速铁路13条,地铁10条,高速公路9条,短距离轻轨2条,每日负担了220万辆小汽车和2804.5万人次的客运量,其中高速铁路占61.4%,地铁占26.3%,公共汽车占6.7%,其它占5.6%。

101 日本城市总体规划可借鉴之处 可持续发展: 提升文化内涵、找寻城市形象:
包含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在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的提升。 提升文化内涵、找寻城市形象: 避免建楼主义对城市的冲击; 寻找、保留和继承历史文化; 鼓励地区特色与地区文化保护。

102 四、城市总体规划展望

103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 村镇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区域规划/城市(镇)体系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分区规划(大城市)
土地利用规划 区域规划/城市(镇)体系规划 村镇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分区规划(大城市) 专项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4 城市总体规划改革 在以市场驱动为特性的现代城市开发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很难针对每一具体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控制。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从计划体制下的指令性建设蓝图转变为市场条件下的策略性引导和宏观控制,着力于对城市宏观层次的结构性控制,以保持其纲领性的地位。

105 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拟将其分为总规研究、总规编制、总规实施三个阶段,深化总规研究,简化总规编制,并运用项目规划的方法编制滚动性近期建设规划,以形成长、中、短期规划相互补充的、配合有序的规划编制体系,同时强化总规实施和管理。 深化总规研究 简化总规编制 强化总规实施

106 深化总规研究 内容上,在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础上,除了强化城市性质、产业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市发展目标以及重要的专项规划如环境保护、防洪、水资源规划等外,也可以将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城市文化、城市景观、城市对外交通等进行相应研究。

107 深化总规研究 实证与多方案储备:从具体城市发展的历史与逻辑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针对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提出合理的方案并进行整合;
建立、健全评审程序和机构:总规研究成果应该经过一定程序和机构的评审,以检验研究的绩效;

108 简化总规编制 编制内容 编制周期 主要限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用地布局、近期建设等即可。
具有日常性、连续性与叠加性的操作特征。

109 简化总规编制 编制方法 简化编制成果,限定审查内容,简化审批程序
宜直接应用个案研究成果与实施追踪的反馈要求,修订不适合之处,而其他内容延续即可,从而减少无效重复劳动; 以需求预测和分析论证的方法来代替简单的指标套用,以分阶段的“动态规划”,尤其是以具体而实在的近期建设规划来补充静态的远景规划,从而切实发挥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简化编制成果,限定审查内容,简化审批程序

110 强化总规实施 强化程序化运作; 加强实施动态追踪和及时反馈; 注重标准管理,健全规划管理体系; 探索有效的实施机制并不断进行创新;
加强法规之外的多种协调管理手段; 重视公众参与,增加实施的透明度,建立、健全民众监督机制。 


Download ppt "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