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注册 会计师职业规范 主讲:张其镇 Tel: qq: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注册 会计师职业规范 主讲:张其镇 Tel: qq:"—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注册 会计师职业规范 主讲:张其镇 Tel:13970808087 qq:1326738164
第三章 注册 会计师职业规范 主讲:张其镇 Tel: qq:

2

3 本章学习目标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2.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产生、意义与内容 3.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内容
4.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4 [案例]王平是一家公司的承包责任人,在承包经营期2年结束时,他请了当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经营期内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该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审计后,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认为该公司在承包经营期内的财务报表已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久,检察机关接到举报,有人反映王平在经营承包期内,勾结财务经理和出纳,暗自收受回扣,侵吞国家财产。为此,检察机关传讯了他。王平到了检察机关后,手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振振有词地说:

5 请问: B、如果你是那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 “会计师事务所已出具了审计报告,证明我没有经济问题。如果不信,你们可以去问注册会计师。”
  A、王平的话是否有道理,如果有错,      错在哪里?   B、如果你是那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      你将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6 A B 3、串通舞弊一般很难查出,更何况审计 1、司法鉴定? 审计 2、社会公证? 报告 3、专业鉴证(合理保证)?
     1、司法鉴定?   审计  2、社会公证? 报告  3、专业鉴证(合理保证)? 1、审计报告不具有担保、公证和 绝对的保证作用; 2、抽样审计不可能揭示客户的所有问题 B 3、串通舞弊一般很难查出,更何况审计 比司法检查的效果差; 4、即使审计有误,CPA的责任也不能减 轻、减免或替代管理当局的责任。 A

7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执业准则的含义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执业准则的含义 也称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高低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 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依据与保证。

8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公众信任 提高审计质量 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推动审计理论研究促进国际审计交流 成因: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动力:审计报告使用人、政府、审计职业界 审计准则发端于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

9 审计准则的产生 1、审计准则的产生诱因——麦克森·罗宾斯案    麦克森·罗宾斯公司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公开上市公司,一直由Price Whitehouse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并发表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正确、适当”的审计意见。 1938年初,债权人米利安·汤普森在与其进行往来的过程中,怀疑其制药原料的存货有虚假,并提出不提供原材料存在的审计证据,就拒绝认购300万美元的债券。于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0   (1)1937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总资产8700万美元中,有1907.5万美元是虚构资产,其中虚构存货1000万美元。
(2)1937年的合并利润表上虚假销售收入和毛利分别达到1820万美元和180万美元。 (3)窃取公司领导岗位的有犯罪前科的菲利普·科斯特与他人共同贪污公司巨款。

11 此次审计的明显缺陷主要是: A、对应收账款没有实施函证程序; B、对存货没有实施盘点程序; C、对内部控制没有进行评价。
D、此次事件对审计职业界产生以下影响: (1)职业界开始思考如何保证审计人员具备起码的专业素质,并在实施工作中有明确的指南可资遵循,以保证审计质量。于是,审计准则的制订便成为民间审计职业界的迫切任务。 (2)职业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通过盘点确定存货数量;对应收账款直接进行询证;审计报告区分为范围段和意见段;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

12 2、审计准则的诞生 1947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审计准则说明草案——其公认的意义和范围》,提出了九条公认审计准则,标志着审计准则的诞生。 1954年该委员会在以上草案的基础上发布《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其意义和范围》,标志着审计准则在世界上最终形成。

13 三、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一般准则—→主要对人提出要求 工作准则—→实施审计行为的准则 报告准则—→针对审计报告提出要求 内容

14 四、美国《公认审计准则 》简介 美国《公认审计准则》三部分十条: 一般准则 由精通业务的审计师执行; 保持超然独立的精神状态;
 美国《公认审计准则》三部分十条:   一般准则 由精通业务的审计师执行; 保持超然独立的精神状态; 恪受应有的职业谨慎。

15 外勤工作准则 应当对审计工作制定恰当的计划,若有助理人员,应予以适当督导;
 外勤工作准则 应当对审计工作制定恰当的计划,若有助理人员,应予以适当督导; 应当对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制定审计计划,并确定将要执行的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及范围; 应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和函证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对被审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16 报告准则 报告应指出会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 报告应指出本期采用的上述原则和上期不一致的各种情况;
 报告准则 报告应指出会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 报告应指出本期采用的上述原则和上期不一致的各种情况; 除非在审计报告中另有说明,否则会计报表中信息的披露均被认为是合理和充分的; 报告应就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者声明不能发表意见。若不能发表总体意见,则应说明其理由。

17 五、国际审计准则简介 颁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构成:一般准则、外勤工作准则、报告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于民间审计的审计进程中。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 (IAASB,2002年3月成立)

18 建设过程: 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 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至今)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建设过程: 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 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至今)

19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006年) 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项) 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2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项)

20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九章六十条)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九章六十条) 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准则的总领 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是制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的基本依据

21 九章六十条 第一章 《总则》(1-4条) 第二章《鉴证业务的定义与目标》(5-8条) 第三章《业务承接》(9-13条)
第四章《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14-20条)

22 第五章《鉴证对象》(21-23条) 第六章《标准》(24-27条) 第七章《证据》(28-49) 第八章《鉴证报告》(50-57) 第九章《附则》(58-60)

23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与道德决策 西方国家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准则体系 我国CPA职业道德体系内容

24 [案例]一句谎言的后果 小王是江西某大学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实习期间,他曾到多家单位面试,其中有6家愿意接受。在仔细衡量后,小王最终接受了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的一个初级实习生的职务。

25 在经过两个星期强化培训之后,他被分配去从事某公司的中期报表审计业务。项目经理老李交给他的任务是审计应收账款和现金帐户。小王对他的第一个委托项目感到很兴奋,并且觉得能和老李这样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工作感到特别高兴。

26 在这家事务所中,老李作为项目部经理,一直以要求非常严格而著称,他特别要求小王按照计划和规定的程序来完成任务,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公正、知识渊博并且和客户关系很融洽的项目经理。所以,小王希望努力工作,给上级一个好印象。 老李有一次与小王共进午餐时,问他是否参加了今年的CPA考试。经过短暂的停顿,小王说没有报名,但准备在明年报考。老李赞许了他的积极向上精神,并愿

27 意借给他一套CPA考试复习指南的参考书籍。事实上,小王已在学校报名并参加了今年的CPA考试。因为担心考得不好,可能通不过,所以他决定不告诉别人,避免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因不是第一次全部通过考试科目而感到难堪。 在毕业后的几个月里,小王继续从事各项审计工作,老李对小王的工作十分满意。12 月下旬,小王查询到了当年的CPA考试成绩,令他吃惊的是,考试的五门科目他全通过了。他立即打电话告诉老李这一好消息。

28 但同样令他吃惊的是,老李对他的好消息反应很冷淡。他很快意识到他曾告诉过老李今年未参加注册考试。他马上向老李道歉,并解释为什么不想透露参加考试的心理原因。老李显得还是有些不高兴,小王决定放下这一话题,以后再当面和老李解释。 事隔不久,事务所的主管合伙人张先生打电话请他在当天晚些时候去他的办公室见他。小王猜想张先生可能会祝贺他通过了CPA 考试,而且,还有可能增加他的实习工资。

29 然而,当他走进张先生的办公室时,生性愉快的张先生却是一脸阴郁。张先生告诉他,老李 对于他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上的撒谎感到非常担忧。老李 已经告诉合伙人,以后不想让他参加自己承担的任何业务,道理很简单---他觉得这位年轻人不值得信赖。

30 张先生和其他合伙人都同意老李 的意见:事务所不能聘用不够诚实的人。最后,张先生告诉他,可以给小王60天的时间去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如果某个单位对他感兴趣并向事务所调查他的情况时,他和事务所的其他合伙人不会透露他是被事务所除名的。

31 老师的话 诚信是张网。 漏下的,是本该或迟早要走的; 留下的,才是真金。

32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道德 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3 1. 道德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适当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解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价值体系。 Back

34 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强调职业特点。 Back

35 3.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准则或执业行为规范。 Back

36 二、道德困境与道德决策 (一)含义 (二)道德决策的框架 (三)实例

37 (一) 含 义 道德困境是人们面临的一种需要选择恰当行为的状况。道德决策是选择行为的过程。

38 道德决策一般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识别存在的道德问题。 (2)识别行为的可能方案。 (3)识别任何与决策相关的标准。
(4)分析各种可能行为结果的可能影响。 (5)选择最好的行为方案。

39 实例 一名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保管备用金的出纳员经常忘记了某些付款,为了掩盖这些错误,该出纳员每月都通过伪造凭证的方式来实现账实之间的平衡,涉及的金额达280元。出纳员是一个51岁的女士,家庭经济困难。被审计单位的总经理是一个丝毫不能容忍在会计记录方面犯错误的人,他向审计人员询问审计结果,毫无疑问,如果总经理知道出纳员伪造凭证,她就会被开除。审计人员面临着的道德困境是,如实报告审计结果还是保持沉默?

40 道德决策过程如下: 1。识别道德问题 不向总经理报告出纳员伪造凭证这件事是否道德。

41 2。识别行为的可能方案 可能方案有: (1)只向总经理报告事实; (2)向总经理报告事实,并介绍出纳员的实 际情况,建议调换更合适岗位;
(2)向总经理报告事实,并介绍出纳员的实 际情况,建议调换更合适岗位; (3)不报告真实情况。

42 3识别任何与决策相关的标准 寻找与道德问题有关的准则和标准。与此案例有关的标准有:
(1)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遵守 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一般道德标准要求人要有同情心。

43 4。分析各种可能行为结果的可能影响 方案 行为 后果 影响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只向总经理报告事实 出纳员被开除 出纳员家庭经济状况恶化
向总经理报告事实,并介绍出纳员的实际情况,建议调换更适合的岗位 出纳员换岗或被开除 出纳员家庭经济状况不变或恶化 方案3 不报告真实情况 出纳员留任 公司现金管理存在漏洞;总经理可能因管理不善而解职

44 5。选择最佳方案 审计人员在权衡各方案后做出决策,此决策中最佳方案应该是方案2。

45 三、制定和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意义 1。审计职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职业之一。审计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投资人、债权人等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需要道德准则对其行为加以约束,以提高审计质量。 2。 法律和政府管理制度对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规范存在局限性。

46 3。 审计职业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体系。审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审计人员恪尽职守的基础,因此,需要对此提出要求。
4。 需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建立高水平的道德准则,有利于赢得社会信赖。

47   1961年美国学者罗伯特·K·莫茨和埃及学者侯赛因·A·夏拉夫在所著的《审计哲学》一书中,把以下内容作为五大审计基本概念:
  ⑴道德行为;    ⑵证据;    ⑶应有的审计关注(谨慎);    ⑷公允表达;    ⑸独立性。

48 对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准则”中阐述为:“通常,那些依赖注册会计师的人们都感到难以评价审计人员的服务质量,但是,他们有权要求这些审计人员合格且正直。跨进公共会计职业的男女人士,即被认为承担了坚持会计原则、积累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和技术标准的义务。”

49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道德 规范》的前言引用了Marcus Aurelius(马库斯·阿瑞刘思)一句话,高度总结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人员应有的期望:   “人本应正直,而不应被迫正直”。    A man should be upright ,      not kept upright.

50 老师的话 不管现有的规则和其他方面如何鼓励注册会计师正确要求自己,每一个注册会计师最终都必须自己决定高标准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

51 四、西方国家的道德理论与 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
四、西方国家的道德理论与 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

52 (一)西方国家的道德理论 与审计职业相关的道德理论有三个: 1。权利理论 2。功利主义理论 3。公平理论

53 1。权利理论 权利理论假设人人都有权利,也有责任尊重彼此的权利。在决定采取任何行动时,必须先加考虑,以不侵害任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前提。

54 2。功利主义理论 功利主义理论强调,在采取某项行动时,不仅要考虑个人利益,而且还要考虑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的利益。

55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包括平等、公正和不偏不倚,要求所采取的行动对可能受其影响的个人和团体应一视同仁,资源应平等地分给相关的个体和团体。

56 (二)美国《职业行为守则》 美国的《职业行为准则》与附加的指南如图3—1所示

57 职业行为守则 附加指南 图3—1 美国的《职业行为守则》的框架 行为规则的解释 对行为规范的范围和应用 提供指南 道德裁决
原则 提供总体框架 行为规则的解释 对行为规范的范围和应用 提供指南 行为规则 规范职业服务的执行 道德裁决 行为规范的运用与特殊实例的解释 职业行为守则 附加指南 图3—1 美国的《职业行为守则》的框架

58 1。原则  原则是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品质所做的一般规定,包括六条原则和对这些原则的讨论。即职责、公众利益、正直、客观性和独立性、应有的关注、服务的范围和性质。

59 (1) 职责。作为专业人员的会员在执行某职责时,在各项活 动中要运用敏感的职业和道德判断。
(2) 公众利益。会员应接受以服务公众利益、以公众信赖为荣、证明专业技术的行为方式的义务。

60 (3)正直。为维护和扩大公众信任,会员应以最高正直感履行所有的专业责任。
(4)客观性和独立性。在执行专业服务时,会员应保持客观,避免利益冲突。在执行审计和其他鉴证服务时,应保持实质上的和形式上的独立。

61 (5) 应有的关注。会员应遵守专业技术和道德准则,不断提高胜任能力和执业质量,并尽可能履行好职业责任。
(6)服务范围和性质。在决定提供服务的范围和性质时,公共会计实践中的会员必须遵守《职业行为守则》。

62 2.行为规则 行为规则是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公共会计业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包括独立性、客观与公正、一般准则、会计原则、委托人的机密信息、或有审计公费、有损信誉的行为、广告及其他招揽客户的形式、佣金和介绍费、组织形式和名称等。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

63 3.行为规则的解释 行为规则的解释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道德部对行为守则的详细解释说明,往往是针对注册会计师就某一具体规则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的解答。 行为规则的解释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违反行为规则的解释,应当说明理由。

64 4.道德裁决 说明行为规则和行为规则解释在具体情况和案例中的应用。道德裁决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如果注册会计师违反道德裁决,应当说明理由。

65 五、我国CPA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制度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1992年协会发布 ■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1996年12月协会发布,1997年1月起实施 ■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 2002年6月协会发布,7月1日起实施

66 基本内容 (一) 总则 (二) 独立性 (三) 专业胜任能力 (四) 保密 (五) 收费与佣金 (六) 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
(一) 总则 (二) 独立性 (三) 专业胜任能力 (四) 保密 (五) 收费与佣金 (六) 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 (七) 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八)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

67 一 、总 则 (一)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三)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68 (四)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勤勉尽责。
(五) 履行对客户的责任,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 (六) 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的工作。

69 二、 独立性 (一) 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

70 实质上的独立(Independence in fact or in substance)是指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
形式上的独立(Independence in form or in appearance)是指注册会计师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

71 (二) 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经济利益 自我评价 关联关系 外界压力等

72 1. 经济利益 (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 (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
1. 经济利益 (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 (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 (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 (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 (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 (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73 2. 自我评价 (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 自我评价 (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 (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74 3. 关联关系 (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3. 关联关系 (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 (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 (4)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

75 4. 外界压力 (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 (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
4. 外界压力 (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 (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 (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76 (三)当识别出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四)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整体上维护其独立性。

77 (1)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重视独立性,并要求鉴证小组成员保持独立性;
(2)制定有关独立性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识别损害独立性的因素、评价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3)建立必要的监督及惩戒机制以促使有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循; (4)及时向所有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传达有关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 (5)制定能使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政策和程序。

78 (五) 在承办具体鉴证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维护其独立性的措施
(一)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 (二)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 (三)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问题; (四)向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 (五)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 (六)将独立性受到损害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79  结论: 当维护措施不足以消除损害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80 三、 专业胜任能力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教育、培训和执业实 践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二)注册会计师不得宣称自己具有本不具备的
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 ■(三)注册会计师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 ■(四)在提供专业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特 定领域利用专家协助其工作。 ■(五)在利用专家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 专家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81 四、 保 密 在国际审计界有一句至理名言:“闭口莫谈客户事”。

82 (一)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这一保密责任不因业务约定的终止而终。
(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业务助理人员和专家遵守保密原则。 (三)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83 (四) 注册会计师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
1.取得客户的授权; 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 3.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84 五、 收费与佣金 ■(一)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以客观反映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价值: ⊙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五、 收费与佣金 ■(一)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以客观反映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价值: ⊙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 ⊙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85 (二)在专业服务得到良好的计划、监督及管理的前提下,收费通常以每一专业人员适当的小时费用率或日费用率为基础计算。
(三)专业服务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收费结算方式与时间应在业务约定书中予以明确。

86 (四)如果收费报价明显低于前任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应报价,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确保:
⊙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工作质量不会受到损害,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守执业准则和质量控制程序; ⊙客户了解专业服务的范围和收费基础。

87 (五)除法规允许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收费与否或多少不得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或有收费是指按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标准的高低。

88 (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为招揽客户而向推荐方支付佣金,也不得因向第三方推荐客户而收取佣金。
(七)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因宣传他人的产品或服务而收取佣金。

89 六、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 (一) 注册会计师不得从事有损于或可能有损于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或职业声誉的业务、职业或活动。
(一) 注册会计师不得从事有损于或可能有损于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或职业声誉的业务、职业或活动。 (二)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其向鉴证客户提供的非鉴证服务与鉴证服务是否相容做出评价。 (三)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为上市公司同时提供编制会计报表和审计服务。 (四) 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员工不得担任鉴证客户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经理或其他关键管理职务。

90 七、 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一) 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时不得蓄意侵害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七、 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一) 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时不得蓄意侵害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二) 在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审计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并关注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客户之间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可能存在的意见分歧。 (三)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审计客户授权前任注册会计师对其询问作出充分的答复。   如果审计客户拒绝授权,或限制前任注册会计师作出答复的范围,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审计客户询问原因,并考虑是否接受业务委托。

91 (四)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后任注册会计师的询问作出及时、充分的答复。
  如果受到审计客户的限制或存在法律诉讼的顾虑,决定不向后任注册会计师作出充分答复,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后任注册会计师表明其答复是有限的。 (五)如果审计客户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重新审计,接受委托的注册会计师应视为后任注册会计师,而之前已发表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则视为前任注册会计师。 (六) 如果后任注册会计师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应当提请审计客户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并要求审计客户安排三方会谈,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92 八、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在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
 八、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在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 ■(二)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利用新闻媒体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刊登设立、合并、分立、解散、迁址、名称变更、招聘员工等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会员所作的统一宣传不在此限。 ■(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或骚扰等方式招揽业务。

93 ■ (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1.暗示有能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 2.作出自我标榜的陈述,且陈述无法予以证实; 3.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 4.不恰当地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 5.作出其他欺骗性的或可能导致误解的声明。

94 ■ (五)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宣传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1.利用政府委托或特别奖励谋取不正当利益; 2.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其他必要的联系信息载入电话簿、信纸或其他载体时,含有自我标榜的措辞; 3.当注册会计师就专业问题参与演讲、访谈或广播、电视节目时,抬高自己及其会计师事务所; 4.当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招聘信息时,含有抬高自己的成分。

95 ■ (六)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印制的手册向客户发放,也可以应非客户的要求向非客户发放,但手册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
■ (七)注册会计师在名片上可以印有姓名、专业资格、职务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和标识等,但不得印有社会职务、专家称谓以及所获荣誉等。

96   九、 附 则  本指导意见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97 第四节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的含义与意义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比较 我国的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 《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比较

98 一、 质量控制的含义与意义 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而采取的控制政策与程序。
控制政策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所采取的基本方针。 控制程序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贯彻执行控制政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99  质量控制的意义 1.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有利于赢得社会的信赖。

100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分为 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控制两个层次。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分为 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控制两个层次。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全体从业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约束规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101 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在进行具体项目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约束规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102 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第三章 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第四章 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章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第六章 人力资源 第七章 业务执行 第八章 业务工作底稿 第九章 监 控 第十章 记 录 第十一章 附 则

103 二、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职业道德规范; (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四)人力资源;
二、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职业道德规范; (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四)人力资源; (五)业务执行; (六)业务工作底稿; (七)监控。

104 三、 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 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领导层及其作出的示范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文化有重大影响。

105 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应当树立质量 至上的意识。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通过下列措施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 1.合理确定管理责任,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业务质量; 2.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 3.投入足够的资源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形成相关文件记录。

106 受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委派承担质量控制制度运作责任的人员,应当具有足够、适当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必要的权限以履行其责任。

107   四、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108 强化途径: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 2.教育和培训; 3.监控; 4.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

109 五、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1.已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3.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110 针对有关客户的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下列主要事项:
1.客户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关联方及治理层的身份和商业信誉; 2.客户的经营性质; 3.客户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及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准则等的态度;

111 4.客户是否过分考虑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维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5.工作范围受到不适当限制的迹象; 6.客户可能涉嫌洗钱或其他刑事犯罪行为的迹象; 7.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112 在确定是否具有接受新业务所需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下列事项,以评价新业务的特定要求和所有相关级别的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

113 1.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熟悉相关行业或业务对象;
2.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具有执行类似业务的经验,或是否具备有效获取必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3.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拥有足够的具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4.在需要时,是否能够得到专家的帮助; 5.如果需要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否具备符合标准和资格要求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6.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够在提交报告的最后期限内完成业务。

114  六、 人力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合理保证拥有足够的具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115 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应当解决下列人事问题:
  1.招聘;   2.业绩评价;   3.人员素质;   4.专业胜任能力;   5.职业发展;   6.晋升;   7.薪酬;   8.人员需求预测。

116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招聘程序,以选择正直的、通过发展能够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117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1.职业教育;   2.职业发展,包括培训;  3.工作经验;   4.由经验更丰富的员工提供辅导。

118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每项业务委派至少一名项目负责人。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明确下列要求:   1.将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和作用告知客户管理层和治理层的关键成员;   2.项目负责人具有履行职责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权限和时间;   3.清楚界定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并告知该项目负责人。

119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监控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负荷及可供调配的项目负责人数量,以使项目负责人有足够的时间履行职责。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委派具有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时间的员工,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120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程序,评价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在委派项目组以及确定所需的监督层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员工是否具有下列方面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1.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参与业务,获得执行类似性质和复杂程度业务的知识和实务经验; 2.掌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 3.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知识; 4.熟悉客户所处的行业; 5.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6.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121 七、 业务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122 八、业务工作底稿 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业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业务工作底稿包含的信息予以保密 。

123 九、 监 控 监控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设计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九、 监 控 监控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设计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委派主任会计师、副主任会计师或具有足够、适当经验和权限的其他人员履行监控责任。

124 十、 记 录 在确定记录的方式和内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分支机构的数量;
十、 记 录   在确定记录的方式和内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分支机构的数量; 2.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和分支机构的权限; 3.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和组织结构的性质及复杂程度。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确定记录的方式。

125   十一、 附 则 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126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比较 联系: 都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区别: 1、视角不同 前者是针对审计人员, 而后者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
   都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区别:   1、视角不同    前者是针对审计人员,    而后者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   2、性质不同

127   前者是审计的技术性、基础性规范, 后者是一个监督性、管理性规范。 3、内容不同   前者是指导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审计工作    后者是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进行质量    控制。

128

129

130 谢谢各位专家 欢迎不吝赐教 2017/3/4


Download ppt "第三章 注册 会计师职业规范 主讲:张其镇 Tel: qq:"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