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猪生产学》 123 养猪学 2003.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猪生产学》 123 养猪学 2003.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猪生产学》 123 养猪学 2003.8

2 一、概论 (一)有关猪生产学课程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饲料生产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 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特点,学会猪的日粮配合,具备独立操作和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猪学 2003.8

3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2 掌握养猪生产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技术; 3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从养猪生产的全局出发,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掌握从猪场建设、猪场防疫、繁育体系建设到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养猪学 2003.8

4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以动态影像放映形式,弥补实践课之不足,使大家对现代养猪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4 大家查找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增加认识,并写成综述文章,以相互交流(期中考试内容)。 养猪学 2003.8

5 (四)教学内容 《普通畜牧学》已讲内容: 养猪学概述 猪的品种及其利用 种猪繁殖及饲养管理 仔猪和肥育猪生产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上学期的学业) 养猪学 2003.8

6 第一章 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 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 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一章 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 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 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四章 猪的营养与饲养技术(营养) 第五章 猪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环境) 第六章 猪场防疫及猪病诊疗(防疫) 第七章 猪场经营与管理(管理) 专题系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养猪学 2003.8

7 (五)主要参考书及相关网站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3.罗安治. 养猪全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宋育. 猪的营养.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张龙治. 养猪学. 农业出版社. 1982 6. 蔡宝祥等. 猪病诊断及防治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养猪学 2003.8

8 内容:根据自已的爱好,选择养猪生产中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进行资料检索和综述;
(六)考核 期中:完成一编综述; 内容:根据自已的爱好,选择养猪生产中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进行资料检索和综述; 格式:按一般杂志综述类文章格式要求,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提交: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为期中成绩。 学期总成绩:以期末考试的70%+期中综述和平时成绩综合的30%计算。 养猪学 2003.8

9 二、猪的饲养管理(复习) 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养猪学 2003.8

10 后备种猪:指留种至初配阶段准备种用的公母猪。 后备猪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猪:指留种至初配阶段准备种用的公母猪。 后备猪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培育目标:充分满足营养需要,保证各种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确保具有种用价值。 养猪学 2003.8

11 1.后备种猪的饲养: 1) 营养要求: 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注意氨基酸平衡;
增加钙、磷用量;补充足量的与生殖活动有关的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 2) 饲养方式: 90kg前自由采食,90kg后限制饲养; 直接用干粉料或颗粒料投喂,分早晚两次投放;每天 kg, 具体视膘情决定。 配种前的15天, 加大喂料量,以促使发情排卵,并增加排卵数。 养猪学 2003.8

12 2.后备种猪的管理: 1) 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防止肢蹄疾病和过肥等,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1) 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防止肢蹄疾病和过肥等,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2) 做好母猪的初情记录和催情工作,初情期越早越好,但仍不能配种。 3)做好配种前的疫苗注射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准备配种前两月注射乙脑、细小病毒等,新购种猪应按免疫程序全部注射一次疫苗) 养猪学 2003.8

13 (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青年公猪的开配 时间:瘦肉型品种在8月龄120kg时调教配种,以保持良好的配种习惯和旺盛的性欲。
过早:刚性成熟,交配能力不好,精液质量差,母猪受胎率低,且对自身性器官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缩短使用寿命。(生产中常有) 过迟:延长非生产时间,增加成本,另外会造成公猪性情不安,影响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恶癖。 养猪学 2003.8

14 2.青年公猪的调教 可塑性很大,良好的习惯是:求偶—爬跨—交配。
要求:求偶时间短,爬跨部位正确,交配时间长,射精完全;调教不好,易导致胆小、暴躁,利用年限下降。 环境:在公猪原栏进行,地面不要太滑;公母猪的必要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母猪:处于发情旺期,易被爬跨,公母体格相当,最好是刚与其它公猪配过的母猪效果较好; 配种员:协助,不得打骂;遇有难调教公猪,应耐心,采取观摩方式,反复多次,直到成功; 成功后应连续几天配种,形成条件反射。 养猪学 2003.8

15 3 .公猪的配种强度 配种比例:直交时公母性别比为1:20-30;人工授精理论上可达1:300,实际按1:100配备。
配种频率:青年公猪每周配2--3次,成年公猪可配两天休息一天,但具体得看公猪的体质、性欲、营养供应等灵活掌握。 注意事项:使用过度,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减少使用寿命;使用过少则增加成本,公猪性欲不旺,附睾内精子衰老,受胎率下降。 养猪学 2003.8

16 4 .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工作目标:让公猪保持良好体况和旺盛的性欲,产生良好的精液,提高配种效果。
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可见公猪在生产中的作用之大。 饲养管理的重点:日粮的配合与投喂; 关键: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三者之间的平衡。 养猪学 2003.8

17 2)饲养: 营养需要: 公猪的性欲和精液品质与营养,特别与蛋白质品质有密切关系。另外,对维生素A、E、钙、磷、硒、赖氨酸等营养要求较高,对能量要求不高。 种公猪精液中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3%-10%)。在配种高峰期可适当补充鸡蛋、矿精、多维等。在大规模饲养条件下,饲喂锌、碘、钴、锰对精液品质有明显提高作用。 生产中根据公猪的类型、负荷量、圈舍和环境条件等评定猪群,特殊条件下对营养作适当的调整。 养猪学 2003.8

18 饲养方式: 可采用一天一次或两次投喂,喂量需要看体况和配种强度而定,每天饲料摄入量2.3-3.0kg,全天24小时提供新鲜的饮水。
过肥:实践中常有。结果性欲下降,配种能力差。原因大多是饲养不当造成。 过瘦:时有发生。主要是生产者都十分重视公猪的饲养管理。若出现过瘦问题,可能的原因有:生病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够,或长期不使用导致性情不安,食欲下降等。 养猪学 2003.8

19 3)管理: 加强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体质,提高配种能力和抗病力。对提高肢蹄结实度有好处。生产中怎么做?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判断公猪质量,提高受胎率。 搞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平时避免剧烈运动。短暂的高温可导致长时间的不育;刚配过种的公母猪严禁用凉水冲身。 搞好疫病防治和日常的管理工作。如保持栏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疫苗注射等。 养猪学 2003.8

20 (三)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指未配或配种未孕的母猪,包青年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
工作目标:促使青年母猪早发情、多排卵、早配种达到多胎高产的目的;对断奶母猪或未孕母猪,积极采取措施组织配种,缩短空怀时间。 养猪学 2003.8

21 1.青年母猪配种 瘦肉型品种在7月龄110公斤,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较好。 青年母猪的初情越早越好,但初情期不宜配种。(原因?)
若过迟配种(超过3个情期),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发情不正常或不发情,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养猪学 2003.8

22 ①公猪刺激(试情):诱导发情,防止漏配。 ②适当的应激:提高机体的兴奋性,促使发情。
2.促使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①公猪刺激(试情):诱导发情,防止漏配。 ②适当的应激:提高机体的兴奋性,促使发情。 ③按摩乳房:加强垂体作用,促进排卵。同时利于今后的管理。 ④正确饲养,适时调整饲料喂量:“空怀母猪七八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 。 ⑤激素治疗:长期未达初情或采取述措施仍不能发情的母猪,可采用激素治疗。如肌注三合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孕马血清(PMSG)等。对持久黄体引起的不发情,肌注前列腺素(PGF2α)。 对上述措施全部无效时,怎么办? 养猪学 2003.8

23 配种前为促进发情排卵,要求适时提高饲料喂量,对提高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大有好处。尤其是对头胎母猪更为重要。
促使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短期优饲 配种前为促进发情排卵,要求适时提高饲料喂量,对提高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大有好处。尤其是对头胎母猪更为重要。 对产仔多、泌乳量高或哺乳后体况差的经产母猪,配种前采用“短期优饲”办法,即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提高50-100%,喂量达3-3.5kg/天,可促使排卵; 对后备母猪,在准备配种前10-15天加料, 可促使发情,多排卵,喂量可达 kg/天,但具体应根据猪的体况增减,配种后应逐步减少喂量。 养猪学 2003.8

24 3.母猪的发情配种 发情周期发情周期:一般为18-24天,平均为21天,历经发情前期、发情中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前期表现不安、食欲下降、外阴红肿,阴道分泌的粘液较少,不接受分猪的爬跨。 中期鸣叫、跳栏、食欲减退,爬跨其它猪只,频频排尿,外阴充血红肿,阴道分泌的粘液量多且粘稠,接受公猪的爬跨,出现“呆立反应”。 后期性欲减退,站立反应消失,不接受公猪爬跨,阴道粘液排出量减少。 休情期:生理活动处于相对静止时期,恢复正常。 养猪学 2003.8

25 生产实践中如何决定配种时机? 母猪发情期长短因品种、个体而异,短则一天,长则6-7天,平均3-4天,青年母猪比经产母猪短。
一看阴户,充血红肿—紫色暗淡---皱缩; 二看粘液,浓浊,粘有垫草时配种; 三看表情,即出现“呆立反应”时配种受胎率最高; 四看年龄,“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 注意:强迫配种的受胎率较低;为防止漏配,有时需用公猪进行试情;另外,有些母猪对公猪有选择性。 养猪学 2003.8

26 4 配种方式和次数 (1)配种方式:分直交和人工授精,直交又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两种。
4 配种方式和次数 (1)配种方式:分直交和人工授精,直交又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两种。 人工辅助配种:是生产中常用的,配种时,将公母猪赶往指定地点,清洁消毒必要部位(?),待公猪爬跨时,将母猪尾拉向一边,进行配种。 人工授精:目前随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步骤包括:采精—精检—稀释—分装—运输—镜检—输精等。 养猪学 2003.8

27 单次配种:在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配种一次; 双重配种:用两头公猪先后间隔10分钟各交配一次,保证卵子对精子有选择余地;
(2)配种次数: 单次配种:在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配种一次; 双重配种:用两头公猪先后间隔10分钟各交配一次,保证卵子对精子有选择余地; 重复配种:用一头或几头公猪在相隔12或24小时先后配种2-3次。生产实践中常用重复配种,其配种效果好,受胎率高。 注意三个概念的区别。 养猪学 2003.8

28 ①在公猪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地面不要太滑,公母体格相当; ② 配种前公母猪清洁消毒,防止配种时细菌进入生殖道,产生炎症;
(3)配种时注意事项: ①在公猪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地面不要太滑,公母体格相当; ② 配种前公母猪清洁消毒,防止配种时细菌进入生殖道,产生炎症; ③ 确定母猪发情而又不接受爬跨时,应更换一头公猪或采用人工授精; ④ 母猪配完后要按压其背部,令其轻轻走动,不让精液倒流; ⑤ 配种完的公母猪不能冷水淋浴,也不能躺卧在潮湿的地面。 养猪学 2003.8

29 (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工作目标: 一是做好母猪的保胎工作,减少胚胎及胎儿的死亡率; 二是保证母猪有良好的体况,以应付以后的泌乳需要。
养猪学 2003.8

30 1.母猪妊娠表现及诊断 母猪妊娠期为108-120天,平均114天“3+3+3推算法”,青年母猪稍短。
配种后注意观察18-24天、38-44天的母猪,如两个情期均未发情,可初步判断怀孕。 妊娠表现:疲倦贪睡不想动,性情温顺动作稳; 食量增加长膘快,皮毛光亮紧贴身; 尾巴下垂很自然,阴户缩成一条线。 妊娠诊断:主要根据母猪行为表现,结合仪器诊断。怀孕两个月后,腹围增加,乳腺发育,乳头变得粗长,向外伸展,3个月后,可摸到胎动。 养猪学 2003.8

31 2.妊娠期胚胎和胎儿生长发育特点 (1)胚胎或胎儿易受子宫内环境的影响; (2)母猪怀孕后胚胎或胎儿三个死亡高峰期:
第一高峰:配种后一个月内(30-40%)。 第二高峰:在配种后60-70天(30%)。 第三高峰:怀孕后期到产前(10%)。 (3)胚胎2/3的体重是在怀孕后期的1/3时间内生长的。即妊娠的最后一个月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故应增加饲料喂量。但注意产前一周减料。 养猪学 2003.8

32 3.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工作目标:保证母猪健壮,有良好的体况;保证胎儿发育正常,无死胎、早产、流产等现象;使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生活力强的仔猪。 体况要求:经产母猪七八成膘,初产母猪八成膘。 过肥:腹腔内脂肪组织压迫子宫而影响胎儿发育,产弱小仔猪;产后食欲不振、便秘、缺乳;泌乳期掉膘快,断奶后发情不正常;行动不便,压死仔猪。 过瘦:胎儿发育不良,产弱仔;体能贮备少,产后掉膘快;泌乳少,胎儿存活率低;仔猪生后生长速度慢。 养猪学 2003.8

33 “抓两面头顾中间”:适于断奶后膘情差,体况瘦小的经产母猪,这类猪在猪群中占多数。
(2)饲养方式:“依膘给料” 。 根据母猪的体况和生理特点分以下几种: “抓两面头顾中间”:适于断奶后膘情差,体况瘦小的经产母猪,这类猪在猪群中占多数。 “前粗后精”:适用于配种前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猪。 “步步登高”:适用于初产母猪。 养猪学 2003.8

34 前产一周均应降低喂量10-30%左右,以免压迫腹腔造成胎儿早产。
(3)饲养上应注意的问题 前产一周均应降低喂量10-30%左右,以免压迫腹腔造成胎儿早产。 头一个月避免能量过多,防止胎儿死亡;配种前采用“短期优饲”的母猪应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妊娠后期高水平日粮采食量将影响乳腺的发育,能量摄入过高,会损害乳腺的发育,减少母猪泌乳量,不利于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养猪学 2003.8

35 做好保胎工作,防机械性或应激性流产和死胎; 头一个月避免剧烈运动,此后可有逍遥运动,同时防滑防跌; 避免混栏、打架和饲养员粗暴打骂;
(4) 管理中注意事项 : 做好保胎工作,防机械性或应激性流产和死胎; 头一个月避免剧烈运动,此后可有逍遥运动,同时防滑防跌; 避免混栏、打架和饲养员粗暴打骂; 防暑降温,防寒保暖,注意舍内外安静、干燥和清洁卫生; 产前4周母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 产前母猪常有便秘,需加入适量泻剂(如硫酸镁等,内服25-50克/次)。 养猪学 2003.8

36 (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工作目标: 保证泌乳正常,加强仔猪护理,保证全活全壮; 少掉膘,体况好,便于断奶后正常发情配种。 1.分娩前准备
产房:采用封闭式产房、高床漏缝地板、排气扇通风换气、全进全出等工作方式,小环境条件易于控制。栏舍清洁消毒,空栏一周后进猪;舍内空气干燥、卫生、保温,无穿堂风。 母猪:母猪产前一周全身清洁消毒,进入产房;同时减少喂量,提供洁净饮水。 养猪学 2003.8

37 生产中常用“三看一挤”方法判断临产时间。 一看乳头,“奶头炸,不久就要下”; 二看尾根,产前母猪尾根下陷、松驰;
2.母猪临产征状: 生产中常用“三看一挤”方法判断临产时间。 一看乳头,“奶头炸,不久就要下”; 二看尾根,产前母猪尾根下陷、松驰; 三看表现,产前6-12小时,坐卧不安,阴户流出稀薄粘液。“母猪频频尿,产仔就要到”; 一挤:挤乳,一般前面乳头出现乳汁则24小时内产仔;中间出现乳汁,则12小时内产仔;若最后乳头有乳,则3-6小时内产仔。 实践中有例外,要同时根据腹围和预产期等,加强观察。 养猪学 2003.8

38 操作:五字操作法“掏、擦、理、剪、烤”; 产程控制: 正常情况下,破水后半小时内会产出第一头,每隔5-20分钟产出一头,产程为2-4小时 ;
3.接产 准备:关闭门窗,准备洁净的毛巾、碘酊、剪刀、助产绳等。助产员剪平指甲,消毒手臂,母猪乳房和阴部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同时保持舍内外的环境安静卫生。 操作:五字操作法“掏、擦、理、剪、烤”; 产程控制: 正常情况下,破水后半小时内会产出第一头,每隔5-20分钟产出一头,产程为2-4小时 ; 若为顺产,为加快产程,在产出第一头后,可肌注催产素。 生产中也有在112天时肌注前列腺素来控制白天分娩。 养猪学 2003.8

39 难产:羊水流出后,长时间努责、阵痛,直到排出粪便而无仔猪产出,或母猪体弱、疲劳、产程过长,子宫收缩无力,仔猪长时间产不出。
4. 人工助产、假死和难产处理 难产:羊水流出后,长时间努责、阵痛,直到排出粪便而无仔猪产出,或母猪体弱、疲劳、产程过长,子宫收缩无力,仔猪长时间产不出。 人工助产:助产员磨平指甲,手臂消毒并用润滑剂涂抹,趁努责间隔时间,五指呈锥形伸入产道,胎位不正时理正胎位,胎儿过大时用产科绳,顺着母猪努责方向慢慢将仔猪拉出。母猪体弱,子宫收缩无力时,可肌催产素。助产后肌注抗生素,且清洗子宫并投放药物,防产道、子宫炎症。 假死:在产道闷太久或脐带断裂,其已无呼吸但仍有心跳。抢救的方法:人工呼吸。 养猪学 2003.8

40 一般护理:产后母猪疲劳、口渴、体虚,除消毒外阴部,头两天注射青、链霉素外,让其充分休息。 喂料:
5.分娩后母猪护理 一般护理:产后母猪疲劳、口渴、体虚,除消毒外阴部,头两天注射青、链霉素外,让其充分休息。 喂料: 第一天基本不喂,或投以淡盐水等,第二天视食欲逐步增加喂量,一周后恢复正常。日喂3-4次,喂量大到6kg以上/天。 若食欲下降,及时查找原因,尽快改善。方法:察看粪便,看是否便秘;察看外阴及乳房,看有无子宫炎、乳房炎或其它疾患。对食欲不振的猪要对症治疗,并给予助消化的药品。 养猪学 2003.8

41 6.母猪的泌乳规律 乳腺结构:每个乳头有2-3个乳腺团,分别有乳腺管通向乳头,各乳腺管及乳头之间相互独立。无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但则分娩母猪是连续放乳的,以便仔猪生下即能吃上初乳。 泌乳量:逐步增加,到3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步下降。前面乳头粗长,暴露良好,乳汁较多,容易引起争食;因此要及时固定乳头,使全窝均匀生长,也便于乳头发育。 影响因素:白色品种比有色多,杂种高于纯种,哺育仔猪数多,则泌乳量大;3-4胎时泌乳量达高峰;另外,饲料品质、适口性及管理水平对泌乳量也有很大影响。 养猪学 2003.8

42 7. 初乳的重要性: 分娩头几天母猪分泌的乳汁,其成份与以后的常乳有一些区别。其中干物质多,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乳糖等,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并及时补充能量。另外,还含有一定的镁盐,有利于胎粪排出。及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养猪学 2003.8

43 工作目标是为仔猪提供质优量多的乳汁,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维持母猪良好的本况,保证断奶后能正常发情配种。
8.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工作目标是为仔猪提供质优量多的乳汁,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维持母猪良好的本况,保证断奶后能正常发情配种。 管理中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舍内干爽卫生,防寒防暑; 保护好母猪乳头,尤其是头胎母猪; 随时观察粪便、采食、行为等异常情况,判断猪群健康状况。 养猪学 2003.8

44 (六)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管理目标: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大小均匀、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今后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处于生命的早期,绝对生长强度小,相对生长强度大,饲料报酬高,饲养管理不善,易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形成僵猪。 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消化器官不发达,胃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寒冷防御能力差。 缺乏先天免疫,易患病死亡。 养猪学 2003.8

45 初生期:从母体保护到体外独立生活,被冻死、饿死、压死的机率很大,尤其在生后三天内。
2.初生仔猪的三个死亡高峰期: 初生期:从母体保护到体外独立生活,被冻死、饿死、压死的机率很大,尤其在生后三天内。 生后三周左右:母乳及母源抗体下降,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同时仔猪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时期,营养需要增加,需从饲料中获得。双重因素压力,导致? 断奶前后:吃奶向吃料过渡、环境过渡、饲料类型过渡,而仔猪的消化机能尚不完善。 养猪学 2003.8

46 三察看:看粪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温度);察看行为、叫声(固定乳头情况)。
3.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强调“过三关”和“四防” “三察看” : 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 四防:防冻、防饿、防压、防病; 三察看:看粪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温度);察看行为、叫声(固定乳头情况)。 具体措施: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与常乳;加强防寒保暖,防冻防压;剪犬牙、断尾、编耳号;补铁和矿物质;补料、补水:20日龄前抓奶膘,20日龄后抓料膘;寄养;小公猪阉割(去势);加强一周内的饲养管理,保持舍内外干爽、卫生。 养猪学 2003.8

47 (七)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生理特点: 工作目标:
小猪从依靠母乳生活到独立生活,失去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环境,对生长发育造成很大挫折,易掉膘,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常会出现断奶应激综合症。 工作目标: 做好“三过渡”,即饲喂方法、饲料类型和环境的过渡,减少应激综合症的发生,保证仔猪全活全壮,为后期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养猪学 2003.8

48 1.早期断奶的优点 1)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加年产仔数;
2)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饲料:能量经一次转化损失20%,仔猪吃料利用率50-60%,若饲料通过母乳转化利用率为20%。同时早期断奶还可以及早淘汰低产母猪,减少母猪因泌乳的体重消耗,下次发情配种的时间可以缩短; 3)根据生长发育要求提供全面的营养,不受母乳下降和营养不全的影响; 4)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母猪经济效益:栏舍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减少,母猪饲养量可下降,节省开支等。 养猪学 2003.8

49 2. 早期断奶的适宜年龄 目前有超早期(出生到二周龄前)和早期(3-5周龄)两种,前者是由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其条件要求高,超越了母仔断奶的生理极限,大多在研究中使用。后者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但各场根据自身条件,时间长短不一。 决定断奶时间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母猪泌乳期长短与繁殖力的关系; 仔猪的生长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饲养条件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养猪学 2003.8

50 (1)母猪泌乳期长短与繁殖力的关系 母猪需要恢复体质,尤其是子宫本身修复需要20多天,哺乳可刺激子宫加快恢复过程。过早过晚均有影响。
试验,13天断奶比35天断奶母猪窝产仔数下降0.7头,7-10日龄断奶下胎产仔数下降1-2头。另过晚断奶处长非生产时间,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应避免。 养猪学 2003.8

51 3周龄前仔猪增重小,而母乳处于上升阶段,能满足需要; 3周龄前仔猪生理机能不完善,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需依赖母乳生存(提供营养和母源抗体);
(2)仔猪的生长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3周龄前仔猪增重小,而母乳处于上升阶段,能满足需要; 3周龄前仔猪生理机能不完善,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需依赖母乳生存(提供营养和母源抗体); 3周后仔猪生长发育快速,而母乳开始下降,需补充饲料才能满足营养需要。 3周前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疾病能力差。 注:母乳提供给仔猪营养的比例 仔猪生后日龄 母乳提供营养% 养猪学 2003.8

52 总之,无论从仔猪,还是从母猪角度,抑或从饲养管理条件来讲,都不宜在3周龄以前断奶。
(3)饲养条件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仔猪早期抗病力弱,对饲养管理要求严格, 对饲料变化较为敏感,要求饲料精细、适口性 好,易消化,同时有足够的饮水。 对环境卫生、温湿度条件要求较高,免疫程序合理,疫苗注射及时。 如果条件不够,或无大的把握,不宜提早到4周龄前断奶,否则得不偿失。 总之,无论从仔猪,还是从母猪角度,抑或从饲养管理条件来讲,都不宜在3周龄以前断奶。 养猪学 2003.8

53 3.仔猪断奶方法 (1)一次断奶法:一次性将母仔分开。简单易行,便于“全进全出”管理。但易造成饲料类型、饲养环境等变化,仔猪精神不安,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出现拉稀等疾病;生产中常让仔猪在原栏饲养2-3天。 (2)分批断奶法:按仔猪的生长发育和采食饲料等情况,同窝仔猪分批断奶。方法是先将较强壮、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以照顾弱小仔猪。其既照顾了小猪,也照顾了母猪。但不利于全进全出的操作。 (3)逐渐断奶法:断奶前4-5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直到完全断奶。此法看似照顾了母仔猪,但实际很麻烦,不宜推广。 养猪学 2003.8

54 4.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小猪的混群并栏 为避免混栏打架,一般在断奶时二窝并一窝,并采取“夜并昼不并,并大不并小,并多不并少”等方法。
并栏时需做好调教工作,“三点定位”。按0.4平方米/头提供栏舍面积。 养猪学 2003.8

55 刚断奶仔猪不能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消化功能差,若吃得过饱,易造成消化功能障碍,引起下痢。
(2)饲喂方法的过渡 刚断奶仔猪不能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消化功能差,若吃得过饱,易造成消化功能障碍,引起下痢。 方法:断奶初期饲料中应加入一定量的抗菌素,同时加入抗过敏药物,少喂多餐,注意观察粪便情况。在一周后仍正常则可采取完全的自由采食。注意及时清槽,防喂发霉变质饲料,注意补充电解质和三周后驱虫。 养猪学 2003.8

56 刚断奶仔猪不能立即换用小猪料,用乳猪料在原栏饲养几天后,转往保育舍转料需有一个过程,一般在一周内转完,采取逐步更换的方法。
(3)饲料类型的过渡 刚断奶仔猪不能立即换用小猪料,用乳猪料在原栏饲养几天后,转往保育舍转料需有一个过程,一般在一周内转完,采取逐步更换的方法。 在转料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转料,直到好转后才继续换料。 转料过程中注意提供洁净的饮水和电解质,注意添加药物。 养猪学 2003.8

57 保育舍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温湿度容易控制; 断奶后10日内不要注射疫苗,避免应激;
(4)环境的过渡: 刚断奶最好在原栏饲养; 保育舍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温湿度容易控制; 断奶后10日内不要注射疫苗,避免应激; 断奶仔猪有一个怕冷、掉膘、体质下降的过程,温度要调节得好。断奶前25度,断奶时因怕冷回升2度,以后每周下降1-2度,直到22度时止。 防昼夜温差过大,要无穿堂风,舍内干燥、通风良好。高床漏缝地板,转群前消毒并空栏一周。 养猪学 2003.8

58 (5) 管理中注意要点 勤观察仔猪的采食、行为动态、粪便及睡眠等情况; 饲料勤喂少添,形成规律;
避免陌生人出入,防止仔猪全群轰动、产生应激; 注意通风换气,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卫生; 转群初期不宜注射疫苗,避免多重应激。 养猪学 2003.8

59 (八)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肉猪是产品的定型阶段,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产品适合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肉猪在70-180日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时期,即从育成到最佳出栏体重,占养猪饲料总消耗的68.5%,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 肉猪的饲养管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提供充分的营养,搞好舍内外的卫生,提供充足饮水,保证猪只充分生长发育。 工作目标:少投入,多产肉,高效益。 养猪学 2003.8

60 1.生长肥育猪的发育规律 (1)猪体重的增长 体重增长变化规律是决定肉猪上市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检验肉猪日粮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
肉猪生长一般以平均日增重来表示,其呈不规则的抛物线。在高速生长到减慢的过程中有一个转折点,大约相当于成年体重的40%,是适宜的屠宰体重。 不同品种、环境条件等适宜屠宰体重不同,但一般在6月龄之前。 养猪学 2003.8

61 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随年龄增长,一般骨骼最先发育,也最早停止;肌肉生长发育处于中间,脂肪是最晚发育的组织。
(2)体躯各组织生长发育规律 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随年龄增长,一般骨骼最先发育,也最早停止;肌肉生长发育处于中间,脂肪是最晚发育的组织。 三种组织生长的快慢、多少与品种有很大关系,现代瘦肉型品种在活重30-100公斤期间,肌肉保持高速生长,此后逐渐下降。 生产中利用这一规律,肥育前期高营养水平,尤其是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育肥后期,多采取限制饲养,以减少脂肪的沉积,获得良好的胴体和肉质。 养猪学 2003.8

62 2.提高肉猪肥育效果的技术措施 (1)选用瘦肉型杂交猪 (2)适宜的饲养水平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猪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杂种优势?) 我国现多用二元或三元杂交种来生产商品猪,但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2)适宜的饲养水平 饲养水平是指猪一昼夜采食的营养物质总量,采食的总量越多,则饲养水平越高。 对猪肥育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养猪学 2003.8

63 能量水平:在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一定限度内,能量采食越多则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越多,胴体瘦肉率越低。故在兼顾肥育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变化时,能量水平必须适度。但不同的品种、类型、性别的猪都有自己的最宜能量水平。 蛋白质水平:在考虑蛋白质水平的同时,更应考虑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效率,否则易造成浪费。实践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对商品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人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受品种、饲料的能朊比的影响。 养猪学 2003.8

64 蛋白质水平(续) 日粮蛋白质水平建议量: 肉猪在20-55公斤时,16-18%,体重55-100公斤时,蛋白质为14%; 肉脂型则相应地为16%和12%。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适宜时,还必需保证必需氨基酸有适当配比,其中赖氨酸是重中之重。 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均以赖氨酸为准进行平衡。 单位: 克/千克蛋白质 赖 蛋+胱 苏 色 异亮 亮 组 苯丙+酪 缬 (单位) % 养猪学 2003.8

65 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
粗纤维水平:猪为单胃动物, 对粗纤维的利用效率低,一定条件下,适当提高可降低能量摄入,提高瘦肉率。建议量:小猪低于4%,肥育期低于8%,成年猪可达10-12%。猪对粗纤维的利用率因品种、饲粮的消化能、蛋白质水平、粗纤维本身的来源等而异。 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 养猪学 2003.8

66 (3)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在许多因素中,温度是影响肥育猪的重要因素,温度适宜,则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最适宜的温湿度是20℃和50%。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影响较小。 舍内空气质量: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密度过大造成CO2、NH3、H2O等有毒气体聚集,排通粪污,保持舍内外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定期消毒,加强舍外绿化。 光照:研究表明,有无光照影响不十分明显,但强光会降低日增重,胴体较瘦,弱光则促进脂肪沉积,胴体较肥。 养猪学 2003.8

67 (4)选择适宜的肥育方式 快速育肥 (直线肥育法): 分阶段限饲(吊架子)
按不同的生理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从开始至出栏一直用较高的营养水平,后期适当降低能量,防止过肥。 根据体重分为二阶段或三阶段进行饲料配方,提供均衡合理的营养。 分阶段限饲(吊架子) 是在较低营养水平和不良的饲料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肉猪肥育方法。将整个过程分为小猪、架子猪和催肥三阶段进行饲养。目前使用较少。 方法? 养猪学 2003.8

68 (5)适时出栏(在猪经济成熟时出栏) (1)影响出栏体重的因素 (2)适宜的活体屠宰体重
肉猪出栏时间关系到产品的数量、质量,关系到经济效益的好坏。其主要受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对肉产品的需求规格以及销售价格的影响。 过早过迟上市的缺点? 市场是指挥棒。 (2)适宜的活体屠宰体重 因品种类型、经济杂交组合等有差异。地方猪种、较早熟体形小者,70公斤;其它猪种,75-80公斤;培育品种,80-90公斤;土二元三元,90-100公斤;洋三元,110公斤左右。 养猪学 2003.8

69 3.肉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1)科学配制日粮 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要特点,分阶段配制日粮,饲养采取直线育肥法,前期高营养水平,后期适当限饲或降低能量浓度,以防脂肪沉积,可提高瘦肉率。此法日增重快,出栏率高,经济效益好。 (2)合理的调制与饲喂 生喂?熟喂?湿喂?稀汤?稠料?颗粒料?粉料? 自由采食?限制采食?一次?两次? 先精后粗: 粗料、精料和青绿料的顺序? 养猪学 2003.8

70 (1)分群与调教:合理分群,及时调教。建立稳定的群居秩序,强调三点定位。
4.管理中注意事项 (1)分群与调教:合理分群,及时调教。建立稳定的群居秩序,强调三点定位。 分群的目的? 充分利用圈舍条件,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促进猪的食欲和增重。 并栏时应注意事项? 并栏前喷洒药水;夜并昼不并,且并栏前空腹较好;拆多不拆少,多大不并小;合并后同时转栏等。有条件可原栏饲养,尽量减少应激。 如何调教和三点定位?三点定位指采食、排泄、卧睡三点定位,通过训练可形成条件反射。 养猪学 2003.8

71 过密的危害性?群居秩序难以建立,打架长久,有害气体多,尘埃多,卫生差。 (3)搞好防疫与驱虫
(2)适度的群体规模与饲养密度: 每圈10-20头,均占地面积为 m2 /头。 过密的危害性?群居秩序难以建立,打架长久,有害气体多,尘埃多,卫生差。 (3)搞好防疫与驱虫 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消毒、驱虫。 注意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出栏并做好空栏的清洁消毒工作。 养猪学 2003.8

72 在饲养过程中的任何次的饲料更换都要有一缓冲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在转为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群的消化情况,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4)提供洁净的饮水 符合卫生标准,采用自动水器较好; 饮水不足,食欲下降,甚至引起疾病。 (5)做好饲料类型的过渡 在饲养过程中的任何次的饲料更换都要有一缓冲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在转为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群的消化情况,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养猪学 2003.8


Download ppt "《猪生产学》 123 养猪学 2003.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