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福 楼 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福 楼 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福 楼 拜

2 福楼拜 福楼拜(Flaubert, 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继巴尔扎克之后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继承了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的传统,又为19世纪后期的自然主义作家所师承,成为承上启下的大作家,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3 福楼拜 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兼作家波德莱尔于1857年10月18日在《艺术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评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说:
“说它好,是因为自从巴尔扎克去世之后,对小说的一切好奇心都已经减弱和麻木了,这颗神奇的流星曾经以一片辉煌的云彩覆盖了我们的国家,发出怪异的,不同寻常的光彩,象极光一样以它美妙的光辉覆盖了冰冷的荒原,应该承认,也曾有人做过尝试”

4 福楼拜 他提出了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客观现实主义,上承传统现实主义,下启自然主义。
在小说中他用一种介于传统小说的“性格—情节模式”和现代小说的“心理—情绪模式”之间的模式来构建小说

5 福楼拜 一 作家生平 1 医学世家 医院的环境培养了他与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也培养了他的悲观厌世情绪,还培养了他的冷静的分析解剖意识。

6 福楼拜 市立医院的解剖学教室正对着我们的花园,有多少次同我妹妹,我爬上花架,悬在葡萄当中,好奇地望着罗列的尸身!太阳射在上面;同一的苍蝇,翱翔在花上,在我们的头上,落到那边,飞回来,又嗡翁地响着! 我们看见死者,在可怕的恐怖中的死者。但是一层厚厚的雾立刻上升,好些时候阻住我们往清楚看:他的肚子烂了,胸和臀是一层无光的白色;往近里走,马上看出这种白色是无数的蛆虫,贪切地啮咬着。

7 福楼拜 他“所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相反的一面,看到孩童,脑中立刻浮现老人;看到摇篮便想到墓场;面对大夫不由得联想到他的骸骨;看到幸福,则引发我的悲思;看到悲伤的事情,则产生事不关己的心情。” “不幸人人相同,逃不脱物质的条例”。所以人要“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他说:“决不要想望幸福,这是要招魔鬼来的,因为这种观念就是他造出来的,好叫人类吃苦。天堂的概念比起地狱的概念,其实更加地狱。幸福的假设,比起永生苦难的假设更加惨苦,因为我们命里注定了达不到。” “幸福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

8 福楼拜 2 爱好文学 3 怪病袭身 我一点不爱生命,我也一点不怕死亡 4 专事写作 “过着一种牧师的生活,我仅仅缺少道袍而已”
2 爱好文学 3 怪病袭身 我一点不爱生命,我也一点不怕死亡 4 专事写作 “过着一种牧师的生活,我仅仅缺少道袍而已” 5 现实主义的另一个大师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透彻的理解现实,通过典型化的手段忠实的反映现实,是小说家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9 福楼拜 二、创作分期 1、早期的习作。        福楼拜本性多愁善感,情绪激昂,浮想联翩,具有浪漫的气质。他少年时代接触的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拜伦、雨果、缪塞、大仲马,1840年在巴黎学法律时有幸结识了雨果。这些注定他一开始走上的是浪漫之路。     从15岁开始文学创作,下笔非常快,“早熟的天才”美誉。 年写出《情感教育》初稿; 年又写出《圣安东尼的诱惑》初稿,均遭友人否定。默默地将手稿锁进抽屉,开始更踏实的创作。反思,把注意力和笔触移到现实生活上。由一个令人惊奇的写作快手变成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家。

10 福楼拜    2、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年,《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于1856年10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被第二帝国政府加于“亵渎宗教”、“伤风败俗”、“污蔑法兰西”的罪名,连出版人都受到传讯,后宣布无罪。从此名声大噪。   年,《情感教育》(初稿完成于1845年)。副标题《一个青年人的故事》。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个英雄,一个十足的庸人。   1877年,《纯朴的心》,短篇小说杰作,感人肺腑的现实主义作品。

11 福楼拜 客观而无动于衷 在《包法利夫人》中形成,《情感教育》中臻于完善。
法国作家梅尔勒:“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灵感上看,《情感教育》无疑是福楼拜缩写的最现代化的小说。……因此,这部十九世纪的小说已经宣告了二十世纪小说的诞生。”

12 《情感教育》 莫罗 浪漫主义最后的英雄、庸人 爱情 阿尔努夫人——理想之爱 妓女罗莎乃特 党布罗斯夫人 路易莎 学业 好高骛远
莫罗 浪漫主义最后的英雄、庸人 爱情 阿尔努夫人——理想之爱 妓女罗莎乃特 党布罗斯夫人 路易莎 学业 好高骛远 事业 耽于幻想 政治 怯懦天真

13 福楼拜 3、历史和宗教题材的作品        两个世界:一个是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神秘主义的世界。       1862年,《萨朗波》,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历史小说。以古代迦太基雇佣军起义为背景。 1874年,《圣安东尼的诱惑》,宗教题材,带有浓厚的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色彩。 通过埃及中世纪一个圣者抵制魔鬼的种种诱惑的故事,集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奥秘的探索和困惑不解的思绪。  1877年,《修道士圣于连的传说》,取材于圣于连的传说,将宗教内容和民间故事融合,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神秘主义氛围。   1877年,《希罗狄亚》,取材于圣经传说。

14 福楼拜 4、讽刺性遗作《布瓦尔和佩居榭》 1872-1881年,《情感教育》姊妹篇,又名《理智教育》。
    年,《情感教育》姊妹篇,又名《理智教育》。 两个地位低下的抄写员,试图探求人类各种知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最终一无所成。最后,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消失殆尽,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又重新干起了单调的抄写工作。 抨击资产阶级文明和理想,进而嘲讽人类精神活动的荒诞性。 哲理性。

15 福楼拜 三、艺术上的新主张 (材料派大师) (一) 追求真实性
(一) 追求真实性 (材料派大师) “美就意味着真实,虽说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

16 福楼拜 “应当久久地注视你所想要表现的东西,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说起过的形象和式样。人,总有根据前人思索过的记忆来使用眼睛的习惯,因而,一切东西一定还有未被探索到的地方。区区小事也都包含着未知的部分,把它找出来。” 他认为:“美学就是真实……现实并不屈从于理想,而是适合于理想。”他又说:“只有在真实的情况下才是理想的,只有进行概括才能真实。”

17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外省风俗”。通过描述外省富裕农民的女儿爱玛的悲剧,真实地展现了法国19世纪上半期外省的社会风俗,从而写出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代大资产阶级统治下法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与人的生存状态。 《情感教育》再现了1840年至1867年之间法国从巴黎到乡村的社会生活,并塑造了这个平庸社会的产物——碌碌无为,在虚幻中追求了一生的主人公弗莱德利克。小说因此具备了时代的“镜子”的功能。

18 福楼拜 “真实的真实”—介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
强调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同时,更强调深人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在注重描绘享物外部形态之真的同时,又注重呈示事物外部真实之内的真实,即“真实的真实”,灵魂的真实,抽象的真实,形而上的真实。 突破与超越不只是从巴尔扎克式的外倾型审美心理模式走向司汤达式的内倾型审美心理式,而且还走向了现代式的超现实的和形而上的求真艺术模式。

19 福楼拜 福楼拜真实观的表现 ——气质型人物 注重人物气质、情绪的塑造描写 ——故事性消解与散文化趋向 福楼拜与现代“新小说”的关系
否定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强调打乱传统小说的那种结构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排除小说的故事性成分,让小说走向“非小说”,福楼拜对小说故事性的消解与“新小说”有一致性。

20 福楼拜 (二) 追求客观态度 他的最大的建树,是从作品中删去了自我,创作了所谓客观性艺术。 “无我风格” “零度风格”
(二) 追求客观态度 他的最大的建树,是从作品中删去了自我,创作了所谓客观性艺术。 “无我风格” “零度风格” 福楼拜为什么提出作家“退出小说”? ——不满传统现实主义全知全能视角的弊端 为什么你用你自己的名义说话?为什么割断故事你中间出来说话? 作家应承认自己对生活观察的角度和能力有限这一事实,客观地在小说中呈示生活 小说中的叙述者不能高高凌驾于人物之上,讲述超出人物本身视野之外的事,作家更不能直接出来说话。

21 福楼拜 莫泊桑说,福楼拜生活在世界的旁边而不是其中。 “一个小说家没有权利对任何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作家“退出小说”,是福楼拜对文学之“真实性”原则的更深刻的理解。 他深深藏匿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的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

22 福楼拜 “作者的想象,即使让读者模模糊糊的猜测到,都是不允许的。”他认为优秀的作家应该凭理性——而不是凭激情——来从事写作:“激情地位愈小,作品艺术性愈高。” “凡是把发生过的事情真实地排列在面前,作家不用作任何道德评判,读者自会有所判断” “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必须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而又到处不见。” “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他应该模拟上帝,这就是说,制作,然而沉默。”

23 福楼拜 福楼拜客观手法的创作实践 作者摒弃了全知全能式的直接心理活动描写,而往往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在特定心理氛围中的特定语言和外在行为方式,外化出人物特定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福楼拜小说的客观叙述限制和缩小了传统全知视角,刺激了现代小说中“小于人物”视角的出现,显示出他的创作的现代意义。

24 福楼拜 “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美。” (三) 追求艺术美
(三) 追求艺术美 “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美。” 在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整体创作构思中,“客观”和“无动于衷”是其创作的基本态度,“美”是他写作的最终目的,日常生活的平庸失败和沉滞是它的主题和内容,词语、句子和风格则依托用来构筑艺术的“美”。

25 福楼拜 “形式和思想就像身体和灵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
“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 “思想要找到最适合于它的形式,这就是创造出杰作的奥秘”。

26 福楼拜 某一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能用一个形容词表明其特性,只能用一个动词使它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指导莫泊桑)

27 福楼拜 离开文体无作品 他甘心忍受“文体的痛苦”,是一个“文字基督”。

28 福楼拜 出名不是我主要考虑的事。我有更高的目标:让自己愉悦,这是更困难的……成功在我看来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目的。……我呀,我寻找的不是港口,而是大海。如果我遇难了,你用不着给我举丧!”

29 四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1857) “外省风俗” 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描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爱玛的人生悲剧。
福楼拜用他的大手笔把一个平常故事写得充满人生哲理。他通过爱玛对爱情的追求以致幻灭的过程给世人一个清醒的警示。

30 故事原型 《包法利夫人》取材于1848年发表在卢昂日报上的德拉马尔医生家的故事 ,虚构了一个热切追求浪漫主义爱情的女性经过两次婚外恋之后,负债累累,虚幻的爱情破得粉碎,最终服毒自杀的悲剧。

31 福 楼 拜 “爱玛就是我!” 钱林森先生曾指出:“如果将《包法利夫人》与他跟情妇的通信对照起来阅读, 人们就不难看到艾玛的愁苦、倦怠、寂寞、烦闷及淫念, 都曾是福楼拜自己所经历过、体验过、感受过的”。 福楼拜和高莱夫人通信说他正在处理“女人的不幸”,指的正是《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他告诉她:“要说我的书有什么好的话,那就是它会温柔地抚摸女性的创伤。……我愿意理解你的痛苦,你可怜的隐蔽的心灵。”

32 福楼拜 通过描写爱玛的成长经历和她爱情幻梦的破灭表达主题。
修道院—— 修道院的寄宿生活造成两方面的精神压抑:清规戒律的束缚;读骑士小说所产生的不着边际的幻想。 道特—— 婚姻生活的绝望与舞会的刺激,加速她的毁灭过程。 对婚姻生活的灰心失望;包法利治死人;贵族舞会的刺激。 永镇——两次爱情历险的失败与债务缠身,最后服毒自杀。 罗道尔弗;赖昂;高利贷者勒乐的追逼。

33 福楼拜 爱玛: 一个富于激情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不合时宜的爱情追梦者 一个注定要毁灭的悲剧女性

34 福楼拜 从遗传学角度看爱玛 外省富裕农民之女 漂亮 骄傲
漂亮 骄傲 卢奥老爹是个“生活贪享受,花起钱来毫不吝惜”的人,“他吃要吃香的,睡要睡好的,酒要喝陈年佳酿,火要烤旺火,喜欢吃烤得半熟的小羊腿,喝掺兑均匀的光荣酒。”

35 福楼拜 修道院:浪漫主义温床 英雄与贵妇人爱情模式的定格 爱玛:痴迷于爱情幻梦的女堂吉诃德 以文艺为甲胄的爱情女骑士
“生活摹仿艺术” “生活不仅从艺术得到精神性、思想的和感情的深度、灵魂的骚动或灵魂的平静,而且能在艺术的线条和色彩上组成生活本身” 爱玛是“一个属于虚伪的诗与虚伪的情感的女人”

36 福楼拜 第一次理想破灭:包法利 ——“英雄”出现 ——嫁给“英雄” “指甲不剔,黑兮兮的,胡子三天不刮,拉拉碴碴”
“往床上一倒,便打起鼾来” ——理想破灭

37 福楼拜 侯爵府舞会——重新燃起希望 “艾玛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望着这个耷拉着嘴唇的老头子(即拉韦杰老公爵),仿佛在看一个千载难逢、令人起敬的活宝一样。他到底在宫里待过,在王后床上睡过觉啊!” “餐厅这么小,火炉冒烟,门嘎吱响,墙壁渗水,地面潮湿,人生的辛酸仿佛都盛在她的盘子里了” 公爵夫人“腰身都比她粗,举动也比她俗,她只有怨恨上帝太不公道了。她头靠着墙哭;她羡慕热闹的生活,戴假面具的晚会,她闻所未闻、然后却是自认理应享受的、放浪形骸之外的乐趣。”

38 福楼拜 人生新阶段的开始:迁往永镇 ——堕落的开始

39 福 楼 拜 第一次爱情的夭折(理想向现实让步) 赖昂 “我是个贞洁女人” 理性压抑情感

40 福楼拜 第一个情人和理想再次破灭:罗道尔夫 爱玛眼中的“英雄” “可怜的小女人!她渴望爱情,就像案板上的鱼渴望水!”
“……不会错的,只是过后怎样甩脱呢?” 英雄梦再燃(情感战胜理性) 理想破灭及再次前行

41 福楼拜 第二个情人与理想的再次破灭:赖昂 被动——主动 羞涩——放荡 仪式化的爱情 幻梦破灭 高额债务 顿悟与死亡

42 爱玛的女性意识 1、爱情: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而热烈的,展现了女性巨大的激情力量。

43 2、婚姻:“玫瑰色的大鸟”-憧憬-失落 “她急于改变现状,也许是这个男人的出现带来了刺激,这就足以使她相信:她到底得到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而在这以前,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

44 3、灵与肉的矛盾冲突 “我是个贞洁女人” 私奔前的挣扎与矛盾 忏悔 愧疚 爱玛不同于堂吉诃德之处

45 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爱玛的毁灭,虽然有自身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是由当时的社会造成的,有人认为爱玛是毁灭于自己所编织的关于理想的男子汉的美丽的梦与社会现实环境的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悲剧。

46 福楼拜 根本原因——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的矛盾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她的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她的反抗意识,她有一个强烈的性格,天生骄傲,是一个纯粹的自私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自己当作一个贵族妇人,切盼有奇遇,她相信将来总会是好的,她的一生只是一部谎言。”

47 福楼拜 其实,“她对自己有幻觉,把自己摆在一个高于自身的位置上,而且坚信这个位置上的幻影就是她自己;从而追求本来不属于她的或者说与她身份不相符合,与她的实际情况不相协调的东西。这就是她的悲剧,这正是腐朽的社会风气在她身上的反映”。

48 “包法利主义” 爱玛认为“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飚,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渊。” 这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被称之为“包法利主义”,与爱玛形象一起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49 福楼拜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与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一种精神现象,福楼拜对此痛加针砭。

50 福楼拜 直接原因——金钱关系的罪恶 社会原因——封闭狭隘的外省生活,糜烂的贵族社会生活风气(以沃比萨侯爵为代表),毒害人灵魂的宗教布道(以于絮林修道院为代表),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花天酒地的生活(以罗道尔弗为代表)以及都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外省风俗”

51 爱玛形象的典型性 福楼拜:“这本小说,含有一种明显的教训,如果母亲不允许女儿读,我想丈夫拿给他们的夫人读,总该不坏吧”!
关于爱玛悲剧的典型意义,福楼拜曾在写给高莱夫人的一封信中说:“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不用说,就是如今,同时在法兰西的二十个村落受罪,哭泣!”

52 福 楼 拜 爱玛的悲剧结局,起到了强烈的批判效果。 1、批判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修道院教育对她的毒害;
2、批判那些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思想行为; 3、批判各种邪恶势力对她的欺骗利用。

53 福楼拜 平庸社会的庸者们 罗道尔弗:外省地主的典型。 精神空虚,灵魂肮脏。 赖昂: 公证人,平庸懦弱 郝麦: 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
赖昂: 公证人,平庸懦弱 郝麦: 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 勒乐: 商人兼高利贷者

54 有关“可怜的好人”——包法利 平庸主义的标本 卑微 软弱 低能 爱玛悲剧的帮凶 他受郝麦怂恿想创造奇迹而导致一个瘸子失去一条腿;
卑微 软弱 低能 爱玛悲剧的帮凶 他受郝麦怂恿想创造奇迹而导致一个瘸子失去一条腿; 他悲哭老父的可怜姿态 “命运的错!”——福楼拜对平庸者的无情鞭笞

55 认识你自己——《包法利夫人》的现代意蕴 《包法利夫人》借爱玛的人生故事框架,隐喻了人类在与自身“宿命”抗争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表现了现代人在面对自我时如坠迷雾的困惑与迷惘。 爱玛——因无知而毁灭的悲剧人物

56 《包法利夫人》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的贡献
A 作品以极其冷峻大胆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堕落的风气和使人窒息的环境,是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       B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胆接触到女性性心理描写的小说。许多地方表现出爱玛性的苦闷、压抑、欲望、幻想、追求(影响了莫泊桑和左拉等人)。       C 明确提出“创作客观化”原则。作家“退出小说”。       D 为法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自然主义从生物的角度看待人;批判现实主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人。

57 推荐书目 作者:李健吾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8 作  者: (英)巴恩斯(Barnes,J. 著 汤永宽 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Download ppt "福 楼 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