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含山中学心理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郝泽文 2016年1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含山中学心理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郝泽文 2016年1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含山中学心理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郝泽文 2016年1月
心理健康与我 含山中学心理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郝泽文 2016年1月

2 本次讲座内容 一、心理与健康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三、放松体验——心灵spa &心灵旅行 四、教师心理健康

3 一、心理与健康

4 (一)、健康 生理健康的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各种生理刺激和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5 (一)、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6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7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8 (三)、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 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它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
也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9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叫自知力。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最终形成测评量表,参考测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

10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5.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11 异常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认知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记忆障碍 四、注意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情绪情感障碍 七、意志行为障碍

12 1.认 知 障 碍 1.感觉过敏: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剌激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 多见于神经衰弱患者,也可见于身体虚弱状态患者。
光(喜暗)、声(喜静)、冷(怕冷)、皮肤不适感等。

13 1.认 知 障 碍 2.错觉:错误的知觉。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或弯曲的知觉。一种外界存在的事物被感知为另一种事物。 各感觉系统都可出现错觉。
各感觉系统都可出现错觉。  区分正常与病理性错觉: 时间:正常错觉时间较短暂,病理的持续时间长。 物像:正常错觉物像不清晰,集中注意即可否定。 病理的错觉形象清晰。

14

15

16 1.认 知 障 碍 3.幻觉:虚幻的知觉。无现实客观剌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听、幻视。

17 2.思维障碍 思维:由感知所获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正常人思维的特征: (1)目的性: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 (2)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有一定 的道理。 (3)实践性: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 (4)具体性: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 (5)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 (6)连贯性: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前后衔接,相 互联系

18 2.思维障碍 1.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问题简单,严重者什么都回答不知道。 患者体验——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可见于脑器质性精障及精神发育迟滞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表现:言语缓慢,说话少,不主动,声音低,反应迟缓(问之可以回答,但缓慢)。主诉脑子不好使,变愚蠢了。 常见于抑郁症

19 2.思维障碍 3.强制性思维或思维插入:患者感到脑子里涌现出大量的无现实意义的想法,不受自己控制,好像是一种外力强加的。
特征: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内容不固定,不设法去控制。 见于精神分裂症,具有诊断价值。

20 2.思维障碍 4.妄想 特点: (1)无事实根据,但坚信不移 (2)与个人利害有关(安全、利益、需要) (3)个人独特性(不同于集体共有的)
(4)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关系妄想:无关的事和现象认为与自己有关。 被害妄想:被跟踪、投毒、监视等。 影响妄想或被控制感:认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电波、特殊的先进仪器等。

21 2.思维障碍 5.强迫观念:或称强迫性思维,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5.强迫观念:或称强迫性思维,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特点:(1)明知故犯;(2)痛苦感强烈,主动求医; 见于: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可见。 表现形式: (1)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 (2)强迫性穷思竭虑 (3)强迫性对立思维 (4)强迫性怀疑 (5)常伴有强迫性动作

22 3.记忆障碍 记忆:往事的重现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事物或经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记忆保存的前提。(输入)
保持:使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保持) 再认和回忆: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和显现。(提取)

23 3.记忆障碍 1.记忆减退:记忆过程普遍减退。 轻:近记忆减退(记不住刚做过的事) 重:远记忆减退(回忆不起个人经历)
1. 常见于脑器质性病变及正常老年人 轻:近记忆减退(记不住刚做过的事) 重:远记忆减退(回忆不起个人经历) 严重时不承认有记忆减退 2. 可见于神经衰弱患者:无普遍性记忆减退,仅为记忆困难

24 3.记忆障碍 2.错构:记忆错误。对经历过的事件,在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洒精中毒多见,其它脑器质性病变如老年性痴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例:把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回忆成别人的。 3.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非常认真地说假话。 表现:虚构的内容不能再记起,因此内容常常变化,且易受暗示的影响。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25 4.注意障碍 注意:个体的心理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分为:
主动注意(随意注意):对既定目标的注意,与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 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由外界剌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26 4.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如牵连观念(关系妄想)、疑病观念者。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等。
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狭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应激状态,意识障碍、智力障碍患者  注意减退:主、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缩小,稳定性下降。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注意转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地转换注意对象。由于被动注意增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下降。见于:躁狂症

27 5.智能障碍 智能: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28 5.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2.痴呆:一种综合征。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

29 6.情绪情感障碍 情感: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内在性,持久性,深刻性
情绪:各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直接反应。持续时间短,情境性,外部表现性,伴生理功能变化等。 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30 6.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情感的区别: 情绪 情感 性质 生理性 社会性(高级的) 时间 短暂,情境性 持续、稳定 表现 外显性 内在性、深刻性
情绪 情感 性质 生理性 社会性(高级的) 时间 短暂,情境性 持续、稳定 表现 外显性 内在性、深刻性 发展 先 后 主体 人与动物均有 人有,动物无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靠情绪来表达;情感的性质和深度又决定了情绪表达的形式和强度。二者均与认知、行为活动及社会交往关系密切。

31 6.情绪情感障碍 1.情感性质的改变 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正常人在一定处境下也可出现,但一般不超过2周。超过2周,且不能依其处境来解释时为病态。 情绪低落:负性情感活动增强。 表现为:表情忧愁,信心下降,自我评价降低,思维缓慢,兴趣下降,生物节律改变。 焦虑: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正常人可出现焦虑。 病态的焦虑: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严重时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综合征。

32 6.情绪情感障碍 2.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情感脆弱(情感不稳):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努无常,变幻莫测。
在外界轻微剌激下甚至无明显的外界因素影响下,情绪容易引起波动,感动的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  情感淡漠:对外界剌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是如此。 表现: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无喜、怒、哀、乐 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慢性精神分裂症

33 7.意向行为障碍 意向:生活中产生的各种要求的总称。 (1)低级意向:原始的本能要求(食欲、性欲等)正常人都有。
(2)高级意向:精神欲望(学习、劳动、文化娱乐活动)低级欲望满足后出现。 行为:有目的有动机的行动。

34 7.意向行为障碍 1.意向缺乏: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 2.意向增强:
表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要求逐渐降低。生活懒散,进展缓慢,无自知力。  2.意向增强: 高级意向增强:表现为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多见于有妄想的精神病人。 低级意向增强:一般所指的意向增强。 表现:本能的亢进——贪食,性欲亢进。见于轻躁狂、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性贪食症等

35 7.意向行为障碍 3.意向倒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和性欲倒错。吃正常人不吃的东西;对动物产生性欲或性行为。 4.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
3.意向倒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和性欲倒错。吃正常人不吃的东西;对动物产生性欲或性行为。  4.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 强迫意向: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焦虑、出现回避行为。(看到尖锐物品,过桥等) 强迫动作: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行动上又要去做。(关门、洗手、脱衣、写字),明知故犯,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36 一、心理与健康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37 引例 开学的第一天,张老师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李德惠。张老师发现,小李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张老师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小李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小李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38 小李一年级的老师写道:“小李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小李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小李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张老师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39 教师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教师节礼物之时,她更是无地自容。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小李的不是。   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的。张老师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   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花露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   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花露水。   那天放学后,小李说了一句话才走:“张老师,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们。   张老师开始特别关注小李。与她一起学习时,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   到了学期结束,小李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尽管她说过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小李成了她的“宠儿”。 

40 一年后,张老师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小李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师。   又过了六年,张老师又收到小李的另一张纸条。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张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小李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张老师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医学博士李德惠。   那年春天,小李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张老师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子上。   当然,张老师去了。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小李母亲用过的那种花露水。

41 师生俩互相拥抱,李德惠博士轻声在张老师的耳畔说道:谢谢你,张老师,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张老师眼含热泪,低声说:小李,你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心灵,走近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42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43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44 (一)、儿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6/7—11/12)小学阶段
1.认知过程的特点 注意特点 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注意的范围较小。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45 知觉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低年级的小学生错别字较多,高年级这种现象有所好转。

46 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记忆的特点 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7 思维的特点 (1)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 (3)思维品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48 想象的特点。 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49 2.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50 3.意志过程的特点 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

51 4.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1-3年级是上升期,其中1-2年级上升幅度最大。 3-5年级平稳期 5-6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向深刻

52 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描述反映出来。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前一种水平的描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更多一些。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才能开始从更为复杂的内部特征、人际关系、个性品质等比较抽象方面来描述自我。自我概念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53 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有以下特点:
⑴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⑵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⑶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 ⑷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54 5.社会性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趋势⑴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⑵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的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⑶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想法。

55 社会性交往: 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随着小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生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6 (二)、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11/12—14/15岁)初中阶段青春期
生理发育高峰 属特殊时期,又称为困难期和危机期 特点:充满着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超过心理发展速度,产生矛盾

57 1.心理矛盾的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的矛盾(生理发展带来成人感,希望以成人对待,得到相应的地位和信任,但由于心理尚处于幼稚向成熟过渡,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造成心理冲突) (2)心理断乳和精神依赖间的矛盾 (成人感导致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求独立自主,在精神生活中摆脱成人,但对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希望得到成人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58 (3)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对异性的敏感和羞耻感及成人的不信任,导致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倾向,但闭锁的结果导致孤独和寂寞,使得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沟通、理解。形成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 由于想表现出果敢和能干,因而,当获得成功和好成绩,就会有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挫折感。

59 2.青春期认知发展特点 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增大 自觉运用有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使个体的记忆处于最佳期 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60 思维发展 进入逻辑思维阶段,能脱离具体事物或情景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61 3.青春期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A.强烈地关注自己的体貌和体征。(研究了解自己的容貌,并对自己不甚令人满意的容貌产生焦虑) B.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影响自我评价和自尊) C.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并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的色彩)

62 4.情绪的变化 A.不能控制自己和情绪波动,情绪或是高兴异常,或者异常低落,易失控。 B.青春期躁动,性征和性功能发展出现对异性的好奇和接近的欲望,但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处在莫名的躁动与不安之中。带来心理压力和亲子矛盾,甚至离家出走。

63 同伴关系 5.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性间:交友范围缩小,择友标准发生变化,涉及:志趣相同;烦恼与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 异性间: 先疏远后接近。
不分性别交往——对异性感兴趣,却以相反的方式表达(轻视、不关心、攻击)——融洽相处(初中后期)并不将对对方的情感表达出来。

64 亲子关系 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不再为继,代之能看到父母的许多缺点,对父母依赖减少,反抗情绪增加。
由于自我洞察和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从整体角度对父母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价,认为父母有缺点,但值得尊敬。

65 师生关系 不再盲目接受教师,而是开始对教师进行评价。 喜欢教师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 对喜爱的教师的课认真学,对不喜欢的教师的课则采用排斥的态度。缺乏足够的学习理性。

66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才能与孩子交朋友,顺着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我们才能得心应手,用诚心和智慧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美好的学生时代。

67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三、放松体验——心灵spa &心灵旅行

68 放松身体、休息大脑 触摸内心、感受宁静

69 请不要打扰别人,谢谢。

70 四、教师心理健康

71 主要内容 一、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其危害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72 一、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其危害 案例 2011年7月13日, 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耽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73 案例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2004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74 案例: 因自身受挫而迁怒学生: 某初中的一名青年男教师失恋了,心情非常糟糕。一天,一位女生上课迟到了,看到老师在讲课,怕打扰老师,她就悄悄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谁知这位男老师看到她后,马上勒令她站起来说明迟到原因,女生说,昨天睡晚了,今天早上没起来。“你昨晚去哪儿鬼混?晚上不睡觉?”女生倍觉难堪。不巧,第二天上学路上,自行车链子掉了,女生又迟到了,这次她看到老师在上课,想到昨天的尴尬,就没敢回自己的座位,而是站在门口等,谁知老师看到她后,又沉着脸说:“来晚了还不快进来,你戳在那干吗……” 第三天,女生故意来晚,在这位男老师正上课时,她走进来对老师说:“你觉得我是应该“在外面等,还是应该回座位?”男老师正觉得女生的口气有点奇怪,女生从书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向老师砍了过去,最后老师连中三刀,住进了医院,女生也进了少管所。

75 案例 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优秀教师”张志红因不满领导对他班主任工作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惨无人道地杀死,最后自焚身亡。 北京一位语文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右耳咬下。

76 案例: 挨教师巴掌,10岁女孩变疯:2011年5月,吉林省九台市一名只有10岁的女学生,因上课前没按要求站队被老师打了一巴掌。几天后,这位原来文静的女孩竟出现了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先后被几家医院诊断为存在精神方面疾病,七个月过去了,女孩的状况没有好转。 头发被揪拉 小学生皮肉分离 :2012年4月12日下午,温岭市箬横镇一名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因故被任课老师揪拉头发,造成头皮大面积肿痛。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头皮已与肌肉分离,确诊为帽状腱膜下血肿,后在他的头部缝了11针。

77 2012年10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调查对象:北京市100所城乡中小学2000多名教师 调查数据:存在心理问题——51·23%
轻度心理障碍——其中32·18% 构成心理疾患——其中2·49% 主要反映:工作太累——近50% 超过负荷——37% 天天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和考试—— 86·7%

78 2011年教师节教师生存状况网络调查 教师自身反映:(10373) 1、对教师工作不满意 35·48% 2、对工资待遇不满意 62·13%
1、对教师工作不满意 ·48% 2、对工资待遇不满意 ·13% 3、社会地位不如人意 ·24% 4、放弃教师职业,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42·29% 社会从事其他职业者对教师的看法:(7206) 1、吃力不讨好 ·56% 2、第一印象:穷酸 ·45% 3、社会地位不高 ·73% 4、有机会也不会选择教师职业 ·11%

79 教师生存状况 1、压力较大 超过80% 2、严重职业倦怠 近于30% 3 、一定职业倦怠 近于90/% 4、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近于40%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所 “2012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8699) 1、压力较大 超过80% 2、严重职业倦怠 近于30% 3 、一定职业倦怠 近于90/% 4、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近于40% 5、对工作不满意 超过60%

80 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亚健康状况) 1、自怨自艾、怀旧失落 2、自卑自傲、攀比补亏 3、妒贤嫉能、虚荣好胜 4、忧愁抑郁、求稳怕乱
5、师道尊严、求全责备 6、恨铁不成钢、一俊遮百丑

81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1、恰当的自我概念:正确地了解、评价、接受、悦纳自己; 2、忠诚的职业理想:热爱教师工作,从对学生爱的教育中获得
自我安慰、自我实现和成就感; 3、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锐的观察、获取传递运用信息、创 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积极而稳定的教育心境:运用教育艺术为学生创设心理环境; 5、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 6、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的能力:大小环境、献计献策; 7、成熟的自制力: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8、宽容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品质。

82 中国教师10种主要职业压力源

83 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 1 、生理—心理症状 表现在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

84 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 2、人际交往方面 3、职业方面:混与熬,好发牢骚,羡慕嫉妒恨,职业行为异常(怨职型等、打骂体罚学生)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3、职业方面:混与熬,好发牢骚,羡慕嫉妒恨,职业行为异常(怨职型等、打骂体罚学生)

85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负荷的超常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则必然影响心理的正常状态。

86 角色错位与多重角色冲突 角色错位 原本的角色——教学活动组织者 、交流者、激发者、管理者、示范者、改革者、指导者、心理辅导员、教科研工作者等等

87 错位后的角色 先知:教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人: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官:对学生的争执要做出公正裁判 侦探:必须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
保姆:对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要负责 告密者:让社会、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 替罪羊: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

88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2、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
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感受到压力。 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压力应对方式缺乏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89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自我保健与自我调节
学会求助

90 教师心理健康的要点 自律自足——正确认识自己 ——适当约束自己 悦己怡人——对自己接受肯定 ——和他人友好相处 乐观现实——积极的人生态度
——现实的入世情怀

91 教师的心理保健 对自我——自得其乐 内容:构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要点:发现,创设,添加,转移,更改 结果:自知自律,自得其乐

92 教师的心理保健 与他人——助人为乐 内容: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要点:尊重,引导,应对,表达 结果:助人为乐,悦己怡人

93 教师的心理保健 看社会——知足常乐 内容:微笑面对生活 要点:珍惜所拥有,另眼看缺乏, 适度来比较,体验我幸福 结果:乐观现实,知足常乐

94 本-沙哈尔的快乐主张 1、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
2、快乐需要意义。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参与的活动最好既愉快又有意义。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一定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快乐推进器”。 3、头脑说了算。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4、越简单越好。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 5、身体也重要。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裨益。 6、感激要说出来。学会欣赏和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相当重要。

95 教师心理困扰的调节 认知重建策略主要指调整对相关事件或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认知治疗学派认为,人的烦恼不是起于某个事件,而是起于他对事件的看法,思想和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面对某种事件,教师要学会避免某些自毁性的认知(如“我必须公平地爱每个学生,并且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并经常进行自我肯定(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自身的认知更趋理性。

96 B C A D E 想一想 关键在哪里? (事件) (认识、观念) (情绪或行为反应) 劝导干预、自我辩论 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想一想 关键在哪里? E 效果(不良情绪或行为消除或减弱)

97 认知重建策略 艾里斯认为: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艾里斯在1962年总结出来的自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 绝对化要求(包括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想“应该如何”“必须如何”。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一般的负性事件也能感受为是灭顶之灾。)

98 如何分辨合理与不合理信念 1.是否造成困扰(它是否伤害了你?是否影响了你与别人的关系?是否使你不能达到目标) 2.是否是事实
3.找寻线索(是否有些夸大或不切合实际) 4.说明理由

99 B: D: 运用ABC理论举例: 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老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留在办公室里做作
业,可是老师一走开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所以成绩老是不理想,拖后腿。 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恐吓, 偶有体罚。 B: 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 这么不听话,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 自己班里的后进生特别多,也特别差,这太不公平了,我怎么这么倒霉!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 无能,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成效却不大,我太没用了,真 是一文不值。 D: 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是有个 别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100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
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 但这不是领导故意赞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它同事来说 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要是因为 没听懂,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要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 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也能象大人那样有自制力,就不成其为孩子了。况且 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多了,他们玩耍和童 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爱好体育,劳动积极,乐于助人, 讲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效果不显著,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有几个不是有了明显进步了吗?(自我效能感) 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做得挺好,曾受 到领导的表扬,因此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克服“糟糕透顶) 即使转化后进生无效,已尽到自己努力了,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心安理得无 怨无悔了。可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个学生的作业要求。(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101 宽心谣——赵朴初 日出东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工作钱, 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 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选, 好也御寒,坏也御寒;

102 常与知己聊聊天, 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全家老少互慰勉, 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内孙外孙同待看, 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终日操劳勤锻炼, 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职业事业持达观, 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103 图片欣赏

104 经常锻炼身体

105 保持一颗童心

106 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107 乐于助人

108 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109 享受您的天伦之乐

110 交 几 个 知 心 朋 友

111 经常保持微笑

112 学会宽恕他人

113 懂得享受生活

114 不要财迷心窍

115 有胆识、有勇气

116 保持 高度 自信!

117 尊重弱者 偶尔放松一下

118 有空找朋友聊聊

119 最后,别忘了多休息!

120 感谢您的听讲!


Download ppt "含山中学心理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郝泽文 2016年1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