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药用植物栽培 孙立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药用植物栽培 孙立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药用植物栽培 孙立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系

2 中药现代化 一、药材资源 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种质资源约11146种,占整个中药的87%。其中约有2000多种进行了野生家种或引种栽培,家种成功的约1000余种,大面积栽培生产的有200余种。还有藻类115种、菌类292种、地衣52种、蕨类456种、苔藓43种。长白山区有中药资源443科2790种。 按药用部位进行分(1)根及地下茎类(2)种子及果实类(3)叶类(4)全草类 (5)茎类 (6)花类 (7)树脂类(8)菌类。

3 二、市场 1.国际市场:目前我国药材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种类。主要东南亚、香港、台湾,占整个出口量的70%;欧洲各发达国家,占20%;美洲和其它地区,占10%左右。 2.国内市场: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首批达到标准的药材市场有:河北安国、安徽亳洲、河南禹洲、江西樟洲、湖南邵东廉桥、广州清平、广东普宁、广西玉林、云南昆明、山东鄄城、湖北蕲洲、西安万寿路、兰州黄河路、重庆解放路、成都荷花池、湖南岳阳、黑龙江三棵树。

4 3.信息渠道:全国性发行的药材报只有《中药报》一种,邮局征订,周报,主要介绍药材的市场行清、供应量和品种、产地规模和发展。
中国药材GAP网;长白山中药网;中药网;绿色中药材;亚太中药材信息;中药商网;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药情报;全国医药信息;安国信息网;亳洲名贵药材网站;成都网站;广州网站;广西清平信息网;禹洲中药材信息网等。

5 2005年1-6月重点药材 品种 2004年价格 2005年价格 同比 远志筒 55-60 119-130 118
表1 北药涨幅大的品种 品种 年价格 年价格 同比 远志筒 龙胆草 北五味子 野防风 紫草 辽藁本 细辛根

6 表2 南药涨幅大的品种 品种 2004年价格 2005年价格 同比 旱半夏 35-40 50-60 66.6
表2 南药涨幅大的品种 品种 年价格 年价格 同比 旱半夏 生地 新疆红花 三七40头 野黄芩 秦艽 猪苓 怀牛膝 当归 何首乌

7 三、中药现代化研究内容 就是将传统中医药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过程,实现观念、技术、效果的全面现代化。
1.在药材生产上实施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表法规性文件 执行。 贯彻实行GAP,以市场为导向,以种植基地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工利用为纽带,以官产学研为保障。主要注重药材生产的环境标准,实行种植基地制度,确定种子种苗标准,确立操作规范(SOP),应用先进技术,重视成品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文件、记录资料。

8 2.其它内容: 还包括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LP(中药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中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SP(中药营销管理规范) GEP(中药成分提取管理规范) GUP(中药使用管理规范) GPP(优良药房工作规范)等。

9 四、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1.全国形势:从1998年开始国家六部委提出,1999年开始运行。由国家医药管理具负责管理实施。
目前已经确立的药材生产基地有54个,药材种类38种,计划实现100种。 吉林省1999年开始实行,首批确立的种类有:人参、西洋参、鹿茸、林蛙、甘草、细辛、黄芪、龙胆、淫羊藿、柴胡、五味子。 2001年又确立6个:防风、平贝母、刺五加、穿龙薯蓣、返魂草、抱茎苦菜。 2003年又增加6个:藁本、灵芝、桔梗、麻黄、黄花乌头、蒺藜。

10 五、发展趋势 1.产业化 就是将生产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实行生产、加工、经营、应用一体化,延长生产链条,增加科技附加值,扩大就业,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资源的有效性。国家将在“九五”、“十五”期间,开发30个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中药治疗药物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建立10个药材生产基地100个种类药材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5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集团,将国际医药总产值份额由现在的3%提高到15%。

11 2.国际化 中药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我国中草药行业具有国际性竞争优势。
世界上具有发展前景的十大类药物有:免疫类、抗癌类、抗爱滋病类、防治心脑血管类、抗风湿类、抗衰老类、抗糖尿病类、抗性病类、健美减肥类、药膳。

12 3.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建立覆盖全国、沟通世界的网络提供了条件。建立实用的药理活性成分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方剂数据库、生产加工数据库、现代研究数据库,与国际相关学科数据库连网,进行人工智能分析,便于管理和查询,提供信息,实现自动化。

13 第一讲 北五味子 一、概述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本属全世界25种,我国18种,其中有13种能入药。入药部位是果实和种子,皮肉甘酸,核辛苦,都有咸味,称五味。正品有两种,北五味子,主产东北、河北、内蒙、山西等,以东北三省产者质量最佳。另一种为南五味子,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湖北及云南、四川等省。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0.89~3%,有机酸9.11~22%,木脂素(五味子素)1.066~5%。南五味子木脂素种类和含量与北五味子有差别。具敛肺滋肾、止泻、生津、止汗涩精的功能,用来治疗肺虚咳嗽、口渴自汗、劳伤遗精、失眠久泻、肝炎等症。

14

15 北五味子还可用来制造酒和饮料,具有镇静安神、滋补强壮的功效。20世纪50年代,药用以北五味子为主,年总销量30多万kg,其中南五味子占20%。60年代扩大开发,收购南五味子,至1970年总销量100万kg,两者各占50%。1978年产量达340万kg,80%是南五味子。80年代后期,南、北五味子资源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栽培,效益突出,公顷产值6~8万元。年销量100~150万kg,北五味子缺货,价格是南五味子的4~5倍。当前年总需求200万kg。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且见效需3~5年,缺乏优良品种。

16

17 二、生长发育 (一)根及根茎发育 种子萌发生长第一年,根系入土浅,宽度范围也窄,约10~15cm,支根10余条,须根较多。秋季形成根茎,主侧根粗度相近。二年生时根茎开始快速生长,秋季长20~50cm,直径1~2cm。三年生分枝,总长1m以上,5年生以上的根茎重量是三年生的11.2倍。但根茎上须根的数量不多,约4~7条,不定根重量占整个根重的3.4%。至成株时,无主根,根茎发达,地下横走,距离地表0~15cm,主要3~10cm。野生植株有百米长根茎,且有大量分枝,生出蘖苗,进行无性繁殖。根系深度12.3~107cm,平均37~46cm,分布在距离根茎0~50cm范围内,直径0.32~2.1cm。直径在3mm以上的根上不着生须根,直径小于2mm的根上才有须根。主要受土层厚度和湿度影响,野生植株长在溪流两岸,生长良好。

18 根系具有较强的向肥性,在施肥部位,根系常集中形成团块。适当深施肥并逐年向外推移,可以诱导根系向深广度扩展,增加吸收和抗旱能力。观察还发现,向阳面分布较深并近根茎,背阴面相反。

19 (二)茎及分枝发育 茎为落叶木质藤本,一年生平均高9.72~23.6cm,二年生长速加快,长1~1.5m,产生分枝,三年生布满棚架,成株时茎长4~8m。嫩枝红棕色,不易折断,老枝灰褐色,分枝数量11-20个,长度62-124cm。枝条分为结果枝和营养枝,结果枝有长中短之分,中长果枝是主要产量形成部位,位于植株上部。枝条生长第一次生长高峰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生长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是果实膨大时期,对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 幼枝上叶单片互生,叶柄长1.5~4.5cm,长5~11cm,宽3~7cm,幼时红色,广椭圆形或倒卵形,老枝上叶丛生在短枝上。

20

21 (三)开花结果习性 五味子花芽主要着生在2年生枝条上,虽然3~4年生枝条也能结果,但2年生枝条结果量占98.1%。五味子为雌雄同株异花,花芽为混合芽,外观不能分出差异,但花柄长度上不同,雌花柄长多大于2cm,雄花柄多短于2cm。开花数量和雌花比例与光照、营养水平和激素代谢有关。光照充足(郁闭度小于0.3,雌雄比例5.6-12:1,0.4以上,则1:2.7-60),开花数多且雌花比例大,一般中长果枝位于上部,多开雌花,短果枝位于下部,多开雄花;对雌花数量影响大的元素依次为氮、钾、钙、磷,微量元素主要是硼;采用切除地下根茎法,雌花比例增加了29.48%;通过花芽分化时激素诱导,每10天喷1次1500倍乙烯利,共两次,雌花比例增加了29.33%。

22

23 花单性,雌雄同株异花或异株,乳白色或红色,1~3朵集生于叶腋,一个花内有心皮3-40个,与结果多少直接相关。浆果球形,直径5~8mm,熟时紫红或暗红色,皱缩有弹性。一般单株结果35-102串(光照条件好),4-10串(光照条件不好),平均每枝结果3-10串。每穗结果15~35个,平均鲜果重15g,干重0.4g。果内含种子1~2粒,种子肾形,种皮光滑,深褐色或红褐色,坚硬,千粒重10.79g( g)。五味子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原因是种皮坚硬光滑,皮下有油层,不透气、不透水;果肉内存在抑制萌发物质,种子成熟度差,自然成熟时,有1粒不熟,空瘪率在50%以上,采青时空瘪率达91.5~95.5%;种子寿命2年。因此生产上需要进行种子处理。

24 (四)北五味子生育周期 1.树液流动期:从4月下旬至5月初,树液流动到萌芽时止,特征是从伤口流出伤流液,所以也称伤流期,表明根系已经吸收水分了。 2.萌芽及新梢生长期:从芽萌动到开花。5月上中旬展叶,展叶后新梢生长,北五味子不同新梢生长量差别较大,研究表明,主茎延长枝约50~100cm,只有存在依附物时,生长量才较大。地下萌蘖枝生长量是营养枝的2.9倍。结果枝的新梢生长受附载影响,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新梢长1m左右,粗0.19~0.55cm,叶片数3~21片。 3.开花期:5月下旬至6月末现蕾开花,单花期6~8天,总花期10~14天。每天17时至次日1时开放数占72%。 4.浆果生长期:从6月末至7月下旬,开花末至果实成熟前,果实逐渐膨大。受新梢生长引起营养竞争。

25 5.浆果成熟期 7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着色变成深红,变软,果实成熟。
6.新梢成熟和落叶期 果实采收后,新梢延长生长减慢至停长,而加粗仍在进行,养分积累,木质化程度提高,枝条成熟。随着气温降低,叶片枯黄,基部产生离层,自然脱落,进入休眠。

26 (五)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体上:五味子喜凉爽、湿润、避风环境。
具体:野生条件是海拔200~1000m的针阔混交林中或林缘、山沟、溪流两岸的小乔木及灌木丛间,缠绕生长。 年均温2.6~8.6℃,冬季耐-30~-40℃低温。 年降水800~1200mm,但不耐低洼水浸。 五味子喜光耐阴,只是幼苗期忌烈日照射,需适度荫蔽。成熟植株开花结果和植株生长都需要充足的日照。 土壤疏松肥沃,水分充足,土层深厚有利于根系发育,pH6.6~6.9,宜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

27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以疏松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的黑钙土、棕色森林土或砂质壤土、黑土较好,地势平坦。选好地后每亩施厩肥2000~3000kg,深翻20~25cm,平整作畦,宽1.2m,高15cm,长10~20m。 移栽地土质、养分要求与育苗地相同,但要求排水良好,地势为5~15度的缓坡,一般阴坡利于长苗,地下水位低于1m。因在一地生长多年,土层一定要深厚。土壤微酸或中性。栽植地区无霜期115天以上,大于10℃积温2300℃以上。选后做好道路及田地规划。

28

29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首先进行种子处理,选粒大饱满、色泽深红、均匀—致的果穗作种用,经霜后的果实更优,单晒单贮。
秋季11月开始用清水浸种,至果肉胀起时搓去果肉,将浮在水面的瘪粒及果肉漂洗掉。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3~5天,充分吸水,每两天换一次水。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的湿沙混匀,放入准备好的木箱中,箱子大小根据种子的多少而定。 室外选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挖坑,深1m,放入木箱,箱底垫起,边缘留有空隙10cm,上盖柴草或草帘子,埋土1m厚,保持温度约2~5℃进行层积。翌年4月初取出,放在15~20℃下促进萌动,约15天左右30%裂口即可播种。

30 播种时间—般在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畦上条播最为常见。横畦开沟,行距10cm,播种,覆土2cm,播量每平方10~20g。很少秋播。

31 2. 根茎繁殖 于早春萌动前,刨出母株周围横走根茎,截成6~10cm小段,每段上要有1~2个芽,按行距12~15cm,株距10~12cm栽于苗床上,翌春萌动前定植于大田。株行距同移栽。
3. 压条繁殖 早春植株萌动前,将植株枝条外皮划伤,埋入土中,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待枝条生出新根后,晚秋或翌春剪断枝条与母体分离,进行定植。 4. 扦插繁殖 早春萌动前,剪取坚实健壮的1年生枝条,截成10cm切段,截口要平,生物学下端用ABT生根粉浸泡6小时或用l00ppm萘乙酸浸泡30分钟,稍晾干,斜插于苗床,行距12cm,株距6cm。遮荫浇水,促使生根成活,成活率70%,翌春定植。

32 (三)移栽定植 五味子育苗一年后定植,时间春季4月中下旬,秋季9~10月叶发黄时进行。按行株距120×50cm密度,挖深30~35cm直径30cm的穴,每穴施有机肥1~2kg,裁苗一株,使根系舒展,填土至一半时提苗,踏实、灌水,水渗后用土封穴,覆土至根颈处稍高一点即可。15天后进行查苗补苗,秋栽于第二年春苗返青时查苗补苗。 定植后1~2年,因植株矮小,可间种其它药材、蔬菜或矮杆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33 (四)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裁后应经常松土除草,方法是清沟培土。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小草大量发生时进行,第二次在6~7月结合追肥进行,第三次在8月份进行。并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2.灌水:五味子喜湿润,要经常灌水,在萌芽期、开花结果期、果实膨大期灌溉。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越冬前灌一次水有利越冬。 3.施肥:肥料对树体生长和开花结果影响巨大,结合松土灌水,可追肥2~3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每次每株施厩肥2.5~5kg,加过磷酸钙50g,在距根部30cm处开深15~20cm环形沟,施入厩肥后覆土。 花后10天喷“大果灵” 1次200倍,成熟期提早5天,增重32.5%。

34 4.搭架 栽后第二年搭架,可用木杆,最好用水泥柱(规格10×10×250cm)做立柱,4~6m立一根,地上部保证2m左右。间距60cm用8号铁线在立枉上部拉三道横线。每株主蔓处立1~2根竹竿,高2.5m,用绑绳固定,右旋引蔓上架。退耕还林地块,可用山里红、山丁子等灌木作支架,减少成本。 5.修剪 合理修剪能调节植株体内营养,控制树体结构,并能更新复壮。五味子的枝条主要在夏、冬两季剪修。夏剪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主要剪掉过密枝、膛内枝、病虫枝等,对基生枝全部剪除。生长过旺时,对新梢也要控制,疏除部分枝条,达到定长时摘心,对分枝留一片叶摘心。冬剪在落叶后至树液流动前进行,选留中长结果枝,数量单株10~15个,间距15~20cm,每枝留6~8芽,留少量营养枝,剪掉基生枝、短果枝及未成熟枝条。

35 6.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是一种真菌病害,7~8月发病,开始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有选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病期用50%的多菌灵500~1000倍液灌根。 (2)叶枯病 是一种真菌病害,5~7月发生,先由叶尖和边缘变成水浸状,后黄褐凋萎,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防治方法有发病前用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一次;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3)卷叶虫 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以幼虫为害,造成卷叶。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卷叶后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喷雾 。

36 四、采收与加工 五味子栽后4~5年大量结果,秋季9~10月果实呈紫红色时摘下,晒干或阴干。若遇阴雨天要用微火烘干,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35℃左右为宜,否则易变成焦粒。装袋,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产量为亩产干货200公斤左右。质量以果皮紫红、粒大、肉厚、柔润、有光泽者为佳。商品分2等。一等品标准为: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或红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含种1~2粒,有香气,干瘪率不超2%,无梗枝、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品标准为: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质柔润,内含种1~2粒,有香气,干瘪率不超20%;杂质不超1%,无虫蛀、霉变。

37 第二讲 柴胡 一、概述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含有柴胡皂苷、白芷素、山萘苷、柴胡醇、挥发油(0.15%)、脂肪酸等。味苦、性微寒。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的功能,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寒热往来、肋痛、肝炎、胆道感染、月经不调等症。近年来,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采用全草入药,福建、湖北、山东等地不规定药用部位。 柴胡属全世界有120种,我国有40种17个变种。正品有南柴胡和北柴胡之分。北柴胡亦称、黑柴胡、硬柴胡,主产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南柴胡亦称红柴胡,软柴胡,狭叶柴胡,主产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等。70年代后以柴胡为原料的成药增加,年需求量猛增,1978年销量447万kg,1983年销量达670万kg,90年代以来,柴胡销量稳定在400万kg左右,供需基本平衡。今后随着出口量的增多,需求趋紧。

38

39

40 二、生长发育 柴胡的主根圆柱形,分支或无,质坚硬,黑褐色或淡棕色,有特异气味,根头处簇生有干枯的纤维。
4月上中旬出苗,茎直立丛生,株高45~85㎝,上部分枝,略呈“之”字形弯曲,单叶互生,无明显叶柄,叶片披针形,平行脉明显,7~9条,背面具粉霜。柴胡种植第一年极少量植株开花结果,第二年全部开花结实,花期和果期较长,花期7~8月,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花小,黄色。果期8~9月,双悬果椭圆形,扁平,千粒重1.4~1.6g。11月上中旬枯萎。年生育期200~210天。种子含发芽抑制物,具有休眠习性。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30℃以上抑制。种子萌发率低,仅为43~50%,种子寿命短,常温下储存一年即丧失萌发力。

41

42 狭叶柴胡的主根圆锥型,发达,常不分枝。外皮红褐色,质疏松稍脆。叶细线形,6~16×0.2~0.7cm,具平行脉5~7条。
柴胡喜稍冷凉而湿润的气候,主产区年降雨量500~900mm,最热平均气温22.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7.5℃,年有效积温1700~3200℃,无霜期110~180天。苗期和发芽期喜中度荫蔽,成株生长需充足阳光,耐寒、耐旱,忌高温和积水。土壤pH以6~7为宜,忌连作。

43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选择地势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度15°以下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土壤pH值为6~7。前作以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荒山、荒地亦可种植。 2.整地 整地时间10月上、中旬。深翻30㎝以上,晒垡。施有机肥3500kg,畦作宽130㎝。

44

45 (二)直播 1.种子(苗)质量 良种繁育田二年生植株种子产量最高。9月中下旬开始种子采收,以果实见黄褐色为度。采种时注意淘汰杂株、病株。种子用干藏法,干燥阴凉处贮藏。 种子千粒重1.6g,发芽率>50%,含水量10%左右,原种纯度>98%, 生产用种纯度>95%。种苗株高4cm时即可移栽。

46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浓度为0.8~1%的高锰酸钾处理24小时。种子发芽率>50%。
将种子用50ppm 6BA浸种24小时后与3份湿沙混拌层积12天可使发芽率由57.5%提高至90.7%,并可提早7~9天萌发。 用3% H2O2 浸种24小时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3.播种 秋播10月上旬,春播4月中下旬。条播,行距30cm;穴播穴行距23~27cm,覆土0.5~1cm。播量500~750g/亩。

47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苗高10cm时间苗、补苗,株距为15cm。
2.中耕除草 人工除草10天一次。柴胡、防风可用20%克无踪水剂150~250ml对水25~30kg进行田间喷洒。用二氯硝基苯和Pendimethalen,效果好,没有残留。 3.追肥 柴胡在第一年主要是营养生长,追肥以氮肥为主。第一次于4月中下旬,亩追腐熟人粪尿2000kg;第二次于6月下旬或7月上旬,亩追饼肥100kg或茎叶喷1%过磷酸钙,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第三次于秋后枯萎时,亩施厩肥或土杂肥200kg,加过磷酸钙30kg。第二年生殖生长以磷肥为主,第一次于4月上中旬,亩施人粪尿2500kg或尿素30kg;第二次6月下旬,亩施过磷酸钙40kg或饼肥200kg;第三次于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30kg。

48 4.摘蕾 一年生植株有部分抽薹开花,二年生为100%,及时全部摘除。
5.排灌水 出苗前保持床面湿润,雨季注意排涝。 6.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为柴胡的主要病害。多发生于二年生植株,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初感染根的上部,病斑灰褐色,逐步蔓延至根全部,使根腐烂,成片死亡。防治措施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磷肥,少施氮肥;忌连作,与禾本科植物轮作;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1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淋窝。 (2)斑枯病 危害叶部,产生3~5mm圆形暗褐色病斑,中央带灰色。防治措施有清园,处理病残体;轮作;发病初期用1︰1︰12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

49 (3)锈病 危害茎叶。防治方法有清园,处理病残株;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4)虫害 危害柴胡的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蚜虫、红蜘蛛等,地下害虫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地上害虫可用40%氧化乐果喷杀,7天一次,连喷2次。

50 四、采收及加工 (一)采收 适宜采收期柴胡生长1~2年均可采收,1年生柴胡皂苷含量高,但根产量低,二年生柴胡皂苷含量不及一年生品,但根的干重为一年生根的2倍,权衡利弊,特别从经济角度考虑,仍以二年生收获为宜。一般9~10月采收。一般一年生收干货750~1350㎏/ha.,二年生收1350~2700㎏/ha。 采收方法先割去地上茎叶,再挖出根,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商品规格按根茎粗0.6cm以上,0.4~0.6cm、0.4cm以下分成三个等级。

51 (二)初加工 趁鲜切去芦头,去须根,置太阳下曝晒或烘至半干,将根顺直,捆成小把,再晒或烘至全干,安全水分9~12%。

52 第三讲 刺五加 一、概述 刺五加又名豺节五加、刺拐棒、五加参,为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以根、根茎和地上茎作药用。刺五加根中含多种苷,其含量在0.6~0.9%。果实含水溶性多糖17~20%。叶含刺五加苷I、K、L、M,此外叶和花中还含有黄酮类物质。种子含脂肪油12.39%。 刺五加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小兴安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等地区,吉林省的长白山、安图、抚松、通化、吉林市等地,辽宁省的桓仁、本溪、宽甸、铁龄、海城等地,尤以黑龙江省分布最广。 国内还把短梗五加和倒卵叶五加作为药材。短梗五加的根和根茎粗大,直径达2~3cm,表面光滑,颜色明显比刺五加浅,呈浅黄白色。皮部横切面具有许多棕色斑点。

53 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补中益精、强意志、健胃利尿的功效。目前用于治失眠多梦、高血压症、低血压症、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糖尿病、风湿症、腰腿酸痛、疝气腹痛、半身不遂、阳痿、女子阴痒、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老年病症等症,还有抗疲劳、抗炎、抗肿瘤作用。 从1995年以来,仅黑龙江省年消耗地上茎达2亿多吨,地下根及根茎3000多吨。由于近年来的大量不合理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1988年黑龙江虎林市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的研究,开始了人工栽培。

54

55 二、生长发育 (一)地上部发育 种子播种后15天左右出苗,幼苗期长,生长缓慢,50~60天由三出复叶逐渐长成掌状复叶,高3cm,茎粗0.2cm。7月中旬幼苗进入快速生长期,8月中旬幼苗可长出2枚掌状复叶,茎高20~30cm。随着气温的下降,进入高速生长期,从9月下旬后的50天里,茎高达30~50cm,茎粗0.4~0.6cm。形成3~4个掌状复叶,此期生长量占全年的47%。 第二年生长高度50~80cm,具有3~5枚掌状复叶,叶柄长5~10cm。 多年生生长时,4月中旬树液流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旬均气温l0℃以上,冬芽萌动生长;5月下旬,旬均气温15℃以上,叶片全部展开;5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79%。

56 株高可达2m。树皮浅灰色,纵沟裂。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绝大多数刺五加茎、枝条上具有向下密生尖锐针刺,黄褐色或灰褐色,但也有少数植株茎枝上刺较少或没有。根据李仁郁教授观察,刺五加植株一年生枝条刺多,二年生枝条比一年生的稀疏,三年生以上的老枝条,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尤其是接近地表面部分茎,几乎光滑无刺或有很少的刺。

57 表1 不同株龄植株高度、茎粗和分枝数调查 株龄 平均高度m 平均茎粗cm 平均分枝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36 0.38 0.67 1.05 1.25 1.43 1.59 2.06 1.96 2.53 2.63 3.03 0.45 0.47 0.91 1.1 1.15 1.2 1.27 1.41 2.65 3.12 3.44 2.2 2.71 3.67 4.61 5.86 6.4 8.12

58 叶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12cm,无毛或稍有毛,散生针状细刺或无刺;小叶一般为5牧,小叶柄有褐色的毛,小叶片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6~12cm,宽2~6cm,基部楔形,先端有细的尖齿,叶缘有细的重锯齿或单锯齿,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下面有褐色毛。

59 6月中旬至7月上旬现蕾开花,花为伞形花序,成球形,直径为3~4cm,单一或3~4个集生于枝的顶端;总花梗细长,可达8cm,小花梗长1~1
6月中旬至7月上旬现蕾开花,花为伞形花序,成球形,直径为3~4cm,单一或3~4个集生于枝的顶端;总花梗细长,可达8cm,小花梗长1~1.5cm;花为两性花或雌雄异株,两性花植株每两年大量结果一次;花萼绿色,花瓣5枚,卵形,早落,两性花和雄花的花瓣为淡紫色,雌花的花瓣为淡黄色;雄蕊5枚,有长雄蕊和短雄蕊的区别,一般多为长雄蕊,长6~8mm,超过花瓣,有成熟的花粉粒。雌花的花丝特别短,长约l~2mm,但没有成熟的花粉粒。

60

61 (二)根茎的生长 播种当年主根长15~30cm,秋后保留10~15条木质化的幼根。2年生主根长30~40cm,秋后保留20~30条须根。3年生根具有明显的根茎,根长30~50cm。5年生根茎长1m左右。 生长多年的刺五加植株,地下的根状茎极为发达,多在地表下15~30cm的土层内横向生长,因此刺五加植株常常成为丛状生长。根状茎粗可达2~5cm,根状茎的节上生长有较细的、垂直或斜下生长的根和休眠芽。根状茎的先端生有越冬的更新芽,更新芽在第二年的春季萌发出土,长成新的地上茎,此时的地上茎和老茎有所不同的就是密被细小的刺。刺五加的灌丛生活期限较长,每个地上的茎条一般可以生长11~13年。

62 (三)果实和种子的生长发育 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果期,9月下旬落叶休眠。刺五加的果实为浆果状核果,呈球形、倒卵形或长圆状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有明显的5棱,长7~10mm,直径约为7~9mm。通常在每个伞形花序上能结20~100个果实。李仁郁教授在1987年观察发现长花丝植株上结的果实为球形,棱条明显,成熟早,果实饱满,平均每个果实中有2.76粒有胚和胚乳的种子;短花丝植株上结的果实,内有种子4~6枚,一般呈长圆球形,棱条明显,棱沟深,但果实不够饱满,成熟期比前一种大约晚1周,而且胚分化不明显。

63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其胚有后熟现象和种子中的胚尚未发育完成或常产生空粒和腐烂,质量好的种子一般不超过8%,有的种子要隔一年才萌发。果实成熟后应立即播入腐殖土中或进行沙藏,使种子的胚逐渐发育增大,才能提高出苗率。 刺五加的种子扁平,新月形,种子(含内果皮)平均长5.1~9.3mm,宽2.1~3.9mm,厚0.9~1.2mm,千粒重8.91~11.4g。种子脱落时,胚处于心形胚期,只分化出2枚子叶原基和胚根原基,长0.293~0.341mm,位于种子一侧,约占种子长度的1/20。有萌发潜能的种子占全部种子的12.8%,因此种子必须进行后热处理。种子经过变温层积处理6个月,即可以完成后熟过程。

64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野生刺五加分布在海拔300~1600m的山地林下或林缘、灌木丛中,主要植被是红松林、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以后两者林内刺五加生长最好。 刺五加喜凉爽湿润的气候,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15~20℃,植株最适生长温度15~25℃,超过28℃,叶片灼伤。秋季气温低于10℃开始枯萎。冬季耐寒冷。生长期110~120天。 刺五加叶片具有典型的阴性植物特点,当光照过强时水分供应不足,易产生灼伤。在半阴半阳的针阔混交林内,株丛旺盛,叶多,叶色深绿,节粗壮。 年降水700mm以上的地区,土壤湿润。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中性或偏酸性生长良好。

65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或暗棕壤,pH6.2~6.8。
育苗前一年进行秋翻,深25cm,整平耙细,亩施有机肥4000~5000kg,过磷酸钙25kg。翌年春4月开始做畦,畦宽1.1m,高25cm,畦的长短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多为50~l00m。

66 (二)播种 1.种子处理: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当果实呈黑色时采收,存放在阴凉地方堆积5~7天,待果实变软后放于水里反复搓洗或用木棒轻捣,漂出果肉、果皮和不成熟的种子。 接着用3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进行消毒20~30分钟,冲洗,或用5%硫酸铜浸泡2小时消毒,冲洗。 然后放在温水里浸泡24小时,随时搅拌。

67 层积:捞出,晾至种子含水量30%左右,混3倍细砂搅拌均匀,装在木箱内放在温室里,进行变温处理。开始在14~18℃,100天后将温度降至11~13℃,120天完成种胚形态后热。时间虽长,但种胚形成率较高。为加快种子后熟进程,也可以开始温度控制在15~20℃,90天后温度降至11~13℃,100天左右可完成形态后熟。湿度应严格控制在10~15%,当胚率达90%左右时应立即进行低温处理,低温应控制在1~5℃,50~60天时间完成生理休眠。种子后熟催芽过程每天都要将种子翻动搅拌一次,早晚测定温度和湿度,防止霉烂。

68 2.播种育苗 为了便于田间管理,提高保苗率,控制病虫害。播种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条播或撤播。一般多采用条播,行距l0cm,沟深2cm,撒种,覆土0.5~lcm,播种量每平方米0.1kg。用木板压实,再复盖草帘。播种后15天左右即可出苗。

69 3.根茎繁殖 春季4月中旬,芽未萌动前挖取地下根茎,剪成10~15cm带有3个节的小段,用100ppm的萘乙酸浸泡2小时,或50ppm的ABT5号蘸根,以行株距20×10cm进行条播平放,20~30天后发根,成活率70%。

70 4.苗床管理 (1)搭设阴棚 播种后应立即搭设阴棚,前檐高1m,后檐高0.8m,宽1.2m的棚架,上面覆盖草帘或遮阴网,透光率30%。
(2)水分调节 播种后要及时喷水,畦面始终要保持湿润,土壤含水量一定达到30%以上。幼苗出土后,由于春季干旱少雨,容易抽干幼根,要及时浇水,保持畦面湿润。生育前期土壤含水量40%左右,8月中旬后水分降至30%,但不能低于20%。 (3)松土除草 刺五加幼苗生长慢,极易造成草荒,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当叶片长出三枚掌状复叶后,幼苗的抗逆能力增强,开始除草。 (4)追肥 8月中旬进入生长旺盛前,叶面喷一次0.1%的尿素。秋季追施磷钾肥或草木灰。

71 (三)移栽 当幼苗生长一年后,春季4月中下旬芽未萌动前进行。选择林间空地,满足遮阴要求,郁闭度0.3~0.5。按行株距各1m,挖深度和直径都是20cm的穴,施0.5~1kg腐熟有机肥。将苗木用500ppmABT蘸根后栽植,覆土浇水。

72 (四)大田管理 栽后注意除草,调节光照,夏季不能过强。每年快速生长前追施氮肥,秋季施磷钾肥。
病虫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成株斑点病、蚜虫,一般药剂能够防治。

73 四、采收加工 当前作为药材使用的刺五加主要是根与根茎和地上茎两种。采收刺五加根,实生苗生长缓慢,一般需要5年以上。但从根茎上萌发的幼株生长较快,据调查,刺五加幼苗每年可以生长50cm左右,大约需要生长3~4年后,才能采收。

74 挖取刺五加根和根茎,以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为好。根据不同季节采收对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异秦皮定、总黄酮的测定,均以5月、10月较高,7月明显下降。地上枝条直径为1~2cm为宜,高度1m以上。采收时必须要用镐刨,留下细小的根茎再生,以便其自然更新。每10株只能挖取5株。采收根与根茎后,要去掉泥土,趁鲜剁成l0~15cm的小段,阴干至半干时,用木棒敲打,分离出皮与木质部,再干透。单株根和根茎干重16.14~33g。 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大袋25kg,小袋5kg。亩产鲜根与根茎48.43~150.96吨。

75 采割地上茎一般称为刺五加条,以11~12月份刺五加落叶后进行。一般是用镰刀割取地上茎,要求地径大于0
采割地上茎一般称为刺五加条,以11~12月份刺五加落叶后进行。一般是用镰刀割取地上茎,要求地径大于0.5cm以上,高度1m以上,茎基要尽量低,留茬最高不得超过10cm。亩产鲜茎36.61~147.32吨。每100~200根捆成一捆。 地上茎采回后,可在田间或林下使其自然风干,也可以趁鲜送交收购部门或有关药厂。

76 谢谢!


Download ppt "药用植物栽培 孙立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