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诗经 一、概述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四、地位和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诗经 一、概述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四、地位和影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诗经 一、概述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四、地位和影响

2 《诗经》概述 一、定义 二、作者 三、成书 四、分类 五、应用 六、流传

3 定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西汉初年被尊称为《诗经》。

4 作者 作者能确考的仅有少数几篇: 吉甫《大雅·崧高》 奚斯《鲁颂·閟宫》 家父《小雅·节南山》 许穆夫人《卫风·载驰》
寺人孟子《小雅·巷伯》 由于产生于集体歌唱时代,大部分诗歌的作者难以详考。主要来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又经王官、乐师加工,经手多人,具有集体创作性质。

5 编集成书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删诗说 孔子删诗

6 关于献诗说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左传·襄公十四年》: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 《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7 关于采诗说 《汉书· 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 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逌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何休《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8 关于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唐人开始怀疑孔子删诗说,孔颖达、崔述、方玉润等,都以此为不可信。 孔子可能做过正乐的工作。

9 风雅颂的分类 风 雅 颂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10 应用 教化 礼乐制度 政治外交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在某种程度上是用于礼乐制度的乐歌汇编。 政治外交 《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

11 流传 今文三家诗 古文诗 齐人辕固传齐诗,亡于曹魏。 鲁人申培传鲁诗,亡于西晋。 燕人韩婴传韩诗,亡于北宋。
两汉时被立为学官,以汉代通行隶书写成。 古文诗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最初在民家流传,最终却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12 《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诗 燕飨诗 怨刺诗 征役诗 婚恋诗

13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讲解《生民》

14 生民 历史价值 《史记·周本纪》中关于后稷记载的来源 文学价值 铺叙手法 传奇色彩

15 农事诗 周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与农事相关的祭祀:春夏祈谷和秋冬报祭 对周人社会生活的反映 讲解《七月》
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讲解《七月》

16 七月 题旨 叙事艺术 陈王业说 太平盛世说 表现被剥削阶级的痛苦生活说 在农夫和贵族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中展示了真切的感情,事中有情。
以月令为兴,颠倒错综,亦实亦虚,串连全篇,既有序而又无序,既散漫而又整齐,仿佛在讲述一年中的故事,又仿佛这故事原本属于周而复始的一年又一年。

17 燕飨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 表现亲亲之道和宗法之义 礼乐文化精神的载体 对守礼有序、宾主融洽关系的赞美,如《小雅·鹿鸣》。
对不能自制、纵酒失德宴饮德否定,如《鄘风·相鼠》。

18 怨刺诗 变风、变雅 风、雅中怨刺诗的不同特点 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
悯时忧世,针砭时弊,感叹自身遭际的内容。 风、雅中怨刺诗的不同特点 大雅中的怨刺诗虽情绪激愤,但有节制,多规谏之意。 小雅中的怨刺诗直刺奸臣佞幸,言辞更为激烈,情绪也更为怨愤。 国风中的怨刺诗充满了对统治者辛辣犀利的揭露和嘲讽。 讲解《小雅·节南山》

19 节南山 解题 结构 《毛诗序》:家父刺幽王也。 郑笺:刺师尹不平。
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 “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

20 征役诗 表现战争的 表现徭役的 讲解《卫风·伯兮》 歌颂战争的:《江汉》、《常武》、《出车》、《六月》、《无衣》等,充满了自豪和乐观的精神。
其描写战争,不重具体战斗场面,重军威声势。 厌恶战争的:《采薇》、《东山》等,充满了厌倦和忧伤的情绪。 讲解《小雅·采薇》 表现徭役的 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 讲解《卫风·伯兮》

21 采薇 解题 朗诵 情感 名句 怀乡情结和战斗意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王夫之《薑斋诗话》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铺陈和对比手法。

22 伯兮 解题 两种情感 《毛诗序》解释为:“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 。 妇人思念征夫 。
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 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23 婚恋诗 表现恋情的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如《周南·关睢》、《邶风·静女》、《郑风·子衿》 等。 讲解《周南·关睢》 表现婚姻的 缱绻之情:《诗经》中反映婚姻幸福和谐的作品,也很有特色,如《郑风·女曰鸡鸣》等。 休弃之苦:男尊女卑的社会,更多造就妇女不幸的命运,《诗经》中反映此类情况的作品,为数不少,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讲解《卫风·氓》

24 关雎 解题 郑玄的分法: 兴寄手法 《论语·八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后妃之德 男女恋情 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兴寄手法 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论语·八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25 氓 解题 结构艺术 对比手法 朱熹《诗集传》: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为弃妇而作也。
长诗基本上是按事件发展的过程展开叙述的,诗人的感情脉搏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跳动,时而是悔,时而是自伤,时而是斥责,这种种复杂丰富的感情伴随着对事件的叙述而产生、发展,与叙事水乳交融。 对比手法 同一个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性格的对比 ,不同思想情绪的对比等等。

26 《诗经》的艺术成就 直抒胸臆的特色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语言的声律节奏

27 直抒胸臆的特色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周人把诗歌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积极地干预时政,抒写民间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直面现实。 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怨或怒,或忧或愤,大都直抒胸臆,决不矫揉造作。

28 赋比兴 最早由《周礼·春官》提出:教六诗 《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
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 孔颖达: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简言之,赋则铺陈直叙,比则比方,兴则触物兴词。

29 语言的声律节奏 单音节词多被重叠使用 句型以四言为主 联章复沓、回环往复 重言、双声、叠韵 以四言为主,杂二至八言不等,节奏鲜明,灵活多变。
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个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如《周南·芣苢 》

30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 风雅与文学革新 比兴的垂范 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Download ppt "诗经 一、概述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四、地位和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