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本章导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本章导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本章导学: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本章主要讲述三个大的问题: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本章通过这三个基本范畴的诠释,揭示文学创造的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借此了解艺术真实的特征与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原则;认识情感评价的意义;把握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2 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情感评价: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3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艺术形式:形式创造的产物。它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品格高尚:所谓品格高尚,是指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 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基本精神面貌,它是为人的各种需要决定的。在人的种种需要中,像爱、尊重、认知、审美等高层次的需要,规定着人的本质,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

4 重点: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
难点:形式美是美学的一种重要范畴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5 本章知识点: 1、艺术真实 2、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 3、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4、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6 知识点一:艺术真实 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

7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8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本书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天赋之所在。阅读《变形记》,有一种思维的乐趣,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显然多于心灵的收获,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本书比较完整地代表了卡夫卡的思想深度与创造特点,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9 “孔乙己”之谜    一、〈孔乙己〉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诉我,也确有此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做“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描述相差不多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二、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来了便不见了。(陈根生《择取遗产融合新机——(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10 三.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欢喝酒,抽鸦片,但能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头上歪戴瓜皮帽,到处游荡。他好骂人,却经常被人打。(陈根生《择取遗产融合新机——(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四. 相传绍兴城内还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由于生活贫困不堪,为谋生计,只得去卖烧饼油条勉强度日。因他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意大声叫卖,只好跟随别的卖大饼油条的小贩后面。小贩们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街上的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人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了。

11 知识点二: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12 生活真实是我们进行艺术锤炼的基础,诗人、艺术家却不可离开我们生活之源去“闭门造车”,而且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去获取养料,精心提炼,从而再现生活的本质,以求艺术的“炉火纯青”。凸凹在第一辑“寂地”《1987年初识大海》中写道:“这就是海么/直插云霄,不见尽头/我仰望着/一如仰望家乡的高山//这就是海么/层波叠浪,一色蔚蓝/置身其中/就像置身大巴山的林莽。”见到了大海,从大山走出来的诗人的心是亢奋的,但诗句中并不是心在单纯地一阵狂跳,而是平静之中透出了眷恋家乡、热爱故土的情感。大海的一望无涯,恰如高山的直插云霄;大海的苍茫蔚蓝,正像巴山的万顷林莽。

13 文学的真实不能靠呆板地陈列事实来体现,而是要借助诗的羽翼使艺术想象飞翔起来,把分散的彼此缺少连贯的生活图画,连接在一个艺术的链条上构成想象的整体,产生奇妙的魅力。凸凹在第二辑“过客”《禄和他的三双手》一诗中这样写道:“那时,王们肢解了中国/支离破碎的皮肉/在王们掌中滴血,腐烂//那时,禄/从一位叫秦始皇的巨人那里/接过了一张命牌/禄的任务是/将秦的经脉传达到被肢解的肉体。”一幅旧中国四分五裂的惨景跃然纸上!帝王们为了纷战和割据地盘,不惜一切地在祖国母亲的怀中踢打、践踏,一个繁荣的盛世陡然间被一堆堆腐烂的皮肉所替代了,诗人此时借助想象,将“禄”用来搭桥,有力地揭示出那个腐败世道的症结所在,它像“一张命牌”,将帝王的“经脉传达到被肢解的肉体”上,而且在“面对/长江黄河珠江漓江湘江/这些互不往来的脉络/禄/一目微闭,一目半睁/切脉、手术、按摩、配药/丹田之气运于指尖/发出一道无极的光芒”。

14 知识点三: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以艺术概括创造艺术真实,是文学作为认识活动的价值追求。文学同时还是审美活动。审美属于对客体世界的情感评价。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的。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则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然而文学在创造艺术真实时主体运用“内在的尺度”,就已经把情感评价融入其中,因而艺术形象都是认识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真理揭示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这里,认识不仅是情感形成的依凭,而且是饱含着情感的认识,情感不只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而且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总之两者水乳交融般地化为一体。可见,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

15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16 我们都很熟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如果按照作者本意来说,完全是一个臣子忠于皇帝,收复河山的宣言书。从岳飞一生来看,他所做的与他的词里所表述的可谓完全一致,终生以收复山河迎回二帝作为宗旨。在今天的宋词选本里,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是以高度的肯定作为主要基调的,即高度肯定其爱国主义精神,其人也被公认为民族英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最近十年间,对于他的民族英雄的称号以及对这首词的评价就越来越多异议,具体表现为更加突出这首词的忠君性以及对民族英雄称号的否定。

17 知识点四: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单一的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少一点非艺术非审美单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18 不仅不能再“乐”,文学反而又走向了它的反面。关注新时期文学,《沙灶遗风)(李杭育)、《最后一个匈奴)(高建群)、《白鹿原)(陈忠实)……一系列的作家笔下的理想人格均体现为一种悲壮的终结价值,作家无奈地为其唱一曲挽歌。取而代之的是《烦恼人生)、《一地鸡毛》、《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之类的灰色的日常生活叙事,作品已失去了理想色彩。激情失落,文学的使命感消琐,文化与哲学主题坍塌,由此而引发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曾开展得热热闹闹,但现在当我们站在新的世纪再次触摸这块九十年代的重要碑石时,却发现它已完全冷却,字迹也已磨平——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便在于它在立足于批判腐败世风、精神萎缩的同时发生了错位,导向了对当前这种文化现状的大背景即市场经济的逃避。


Download ppt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本章导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