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發展心理學期末報告 主題:兒童遊戲發展 組長:邱郁宸 10-1節 組員:蘇純玉 10-2節 王貞云 10-3節 許意喬 10-4節
王銘健 10-5節 高逸軒 10-6節 洪偉能 總結
2
第1節 什麼是遊戲、休閒與工作 報告人:邱郁宸
3
Bolles(1978)稱學習(遊戲)、 工作和休閒是人生三大寶盒 Bolles博爾斯
4
1-1什麼是工作 是一個人對於自已認為有價值或別人企求的目 標,所進行的有系統之追求過程,此種過程是目
標導向的,持續進行的,且需花費精力的。 工作涉及個人所從事的活動、及任務,為從事此等活動並完成任務,而賦予個人某些職位以扮演特定角色。
5
1-2什麼是休閒 休閒源自拉丁文的 Licere ,係指「被允 許」或是「自由」的意思,包含著「休息、
閒暇」的內涵。希臘文中的休閒,係指無拘 無束的行動,或擺脫工作之後所獲得的自由 時間或所從事的自由活動。
6
1-2-1休閒的種類 Kelly(1978)依自由程度及社會意義兩個向度將休閒分為四類: NO 名稱 說明 1 無目的性的 休閒
只為一份純然的快樂,無特殊目的 2 準備和補償的休閒 求紓解工作壓力,擺脫生活煩悶與枯燥 3 關係的休閒 建立親密關係,維繋人際情誼,滿足情感需要,如好友間之往來 4 角色義務性的休閒 出於角色義務和責任,兼具人際交誼目的,如探望父母、帶孩子出遊
7
1-2-2工作與休閒的區分 NO 指標 說明 1 2 3 4 5 時間導向-非時間導向 效果-放鬆 理性-直覺 有限的-無限的 活動-經驗
工作:有規律、效果與效率 休閒:無時間導向,受個人即時即刻內在動機 及歡樂的經驗來引導時間 2 效果-放鬆 工作:有責任與義務,需要努力、忙碌、有生 產力 休閒:強調內在滿足、自主動機、為個人帶來歡樂 3 理性-直覺 工作:追求理性,合理上被要求去思考或行為事情 休閒:反應將允許個人從休閒經驗中獲得歡樂 4 有限的-無限的 工作:由於時間、理性的限制,使個人的經歷及生活 規律朝向目標 休閒:個人隨心所欲,常在我心 5 活動-經驗 工作職場上,有活動力代表忙碌、生產導向,而無活動力代表懶散、無生產力
8
1-3什麼是遊戲 只要自由地、無拘無束的徜徉在他們自己 營造的世界、幻想的世界裡,享受與人、
玩具之間的互動,從中獲得最大的滿足。(吳幸玲、郭靜晃,2003)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的生活,例如:扮家家酒、利用積木建築房子
9
1-3-1遊戲的五個基本特徵 內在動機:本質就是結果 自由選擇:遊戲者可以自由選擇玩或不玩 歡欣心情:一定是要好玩的
不重於言傳:重行為,不受外在規範的限制 主動參與: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應該是主 動參與的
10
1-3-2遊戲的功能 遊戲可以抒發情緒、增進樂趣、超越真實生活、尋求個人自由 遊戲可以增進社會行為的發展 遊戲可以增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遊戲可以抒發情緒、增進樂趣、超越真實生活、尋求個人自由 遊戲可以增進社會行為的發展 遊戲可以增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遊戲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 遊戲可促進身體動作發展 人類學家李亦園指出
11
1-3-3兒童學習(遊戲)的三種涵意 開放的意義:公開的共同生活、工作 無拘無束的意義:不受限制地嘗試心中 所響往的想法
創造的意義:像藝術家,透過遊戲來創 造遊戲 詹棟樑(民68)參照人類學家
12
1-3-4遊戲和工作的區分 遊戲 工作 動機 自發的、天生的 強調的是外在動機有計畫 時間 發生在探索之後 固定的 情境 較為熟悉
熟悉的情境 目標 無設定、創造刺激 有目標,如賺錢、成功等 過程 愉悅的充滿想像性 不一定、強調實際的 結果 活動本身就是結果 結果是重要的 本質 週末或工作之後 辦公時間 行為 富有變化 較有一定程序
13
1-4結論 工作與遊戲和休閒在個人生活體驗上是有區別的: 工作是外在酬賞與滿足、理性計算、分派的責任、生產酬勞及有權威性
遊戲和休閒是內在酬賞與滿足、直覺功能、自我動機、自我酬勞及自主性(郭靜晃,民88)
14
第2節 遊戲理論 報告人:蘇純玉
15
一、 傳統兒童遊戲理論 二、 現代遊戲理論 三、 1970年代後
16
一、傳統遊戲理論: 解釋遊戲為何存在,具有哪些目的。 將遊戲視為一種能量的調節。 能量過剩論 休養、鬆弛論 將遊戲視為人類的一種本能。 重演論 本能─練習論
17
能量過剩論: 提倡者:Schiller 、Spencer 起源: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人力,工人開始有 了休閒時間。 目的:消耗過剩的精力。
18
休養、鬆弛論: 提倡者:Lazarus 、Patrick 目的:回復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 Lazarus:單調工作做太久之後,需要用遊戲來 調劑。 Patrick:遊戲可幫助個體讓疲乏的心理得到鬆 弛。
19
重演論: 提倡者:Hall 目的:兒童在遊戲中,是重演人類的進化史。 EX : 兒童爬樹反應了原始人類的活動。 兒童飼養小動物反映了畜牧時代的活動。 兒童打棒球,可幫助小孩消除原始打獵的本能。
20
本能─演練論: 提倡者:Groos 目的:為日後成年生活所需作準備。 EX :兒童玩扮家家酒,是為了日後為人父母 技巧的練習。
21
二、現代遊戲理論: 解釋人們為什麼要遊戲,也嘗試定義遊戲在人 格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 心理分析論 認知理論 特定的理論 (警覺理論、溝通系統)
22
心理分析論: Freud: 遊戲可以滿足情緒的需要、發洩心理的焦慮。 兒童透過遊戲調節情緒,進而忘卻不愉快的經 驗。 Erikson: 兒童透過遊戲來與週遭的環境產生互動。 遊戲可以促使心理上不同階段的發展。遊戲可 以模仿真實的情境,進而處理現實中的要求。
23
認知理論: Piaget: 遊戲是一種平衡的狀態,沒有適應上的問題。 遊戲中不用刻意學習新的技巧。 透過遊戲練習,鞏固所學的技巧,進而達到熟 練的程度。 Vygotsky: 兒童沒有抽象的思想。 對兒童而言,意義與實體是不可分的。兒童沒 有看到具體的事物便不了解其意義。
24
認知理論: Bruner: 遊戲的方法與過程比遊戲的結果重要。 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很多新的行為及玩的 方法,不用擔心目標是否完成。 Sutton Smith: 遊戲是一種象徵性的轉換,可幫助兒童增加新 的想法;或用新的方法來進行遊戲。 兒童的遊戲是為了適應日後的成人生活。
25
警覺理論: Berlyne: 遊戲就是一種尋找刺激的行為。當刺激不夠, 遊戲便開始;反之則停止。 溝通系統: Bateson: 在遊戲的互動過程中,需維持著「這是遊戲」 的溝通訊息;並且協調角色、活動在遊戲中與 在真實生活中的意義。
26
三、1970年代後: 綜合心理學文獻中有關遊戲行為的定義。 遊戲是一種轉借行為 遊戲出自內在動機 遊戲是重過程、方式 遊戲是自由選擇的
27
遊戲具有正向的情感 遊戲是主動的參與而且是動態的 遊戲著重自我,旨在創造刺激,不同於探索行為旨在獲得訊息 Lieberman的玩性五種構念
28
Lieberman的玩性五種構念 特 徵 表 現 表現歡樂 笑聲、表現快樂和享受 幽默感 欣賞喜劇事件,對有趣的情況輕微的嘲弄有所查覺
身體自發性 充滿活力,全部或部分身體的協調 認知自發性 想像、創造及思考的彈性 社會自發性 與別人相處和進出團體的能力
29
第三節 兒童遊戲發展 報告人:王貞云
30
第三節 兒童遊戲發展 研究遊戲內容與結構的改變。 遊戲可分為四種類型: (p.387) 玩物遊戲、動作遊戲(嬰兒)
社會遊戲、表徵遊戲(二歲以後) 遊戲可同時存在多種類型
31
遊戲隨兒童年齡成長有發展與改變趨勢(Garvey):
1.生物成熟 隨年齡增長,獲得新能力 2.精緻和複雜 技能成熟+經驗豐富 3.減少隨機化行為,增加行為的計劃與控制 透過想像直接操縱或改變事實 4.加深個人的遊戲經驗 透過日常生活觀察與模仿,將事件應用。
32
Piaget將遊戲分為: 練習遊戲、表徵遊戲、規則遊戲 Ex:拿玩具敲敲打打、模仿聲音、玩躲貓貓
33
Smilansky參照Piaget 認知遊戲: EX: 1.功能性遊戲(0~2歲) 以身體重複性動作滿足感官刺激 跑跳、抓握
2.建構遊戲(2歲~) 使用可塑性物品進行創作 樂高、拼圖、黏土 3.戲劇性遊戲(2~7歲) 想像遊戲,參與角色情境 -3歲以前:自己 - 3 歲以後:2人以上,互相協調,共同設計 情節 4.規則遊戲(7~11歲) 認知及接受規則能力大增 球賽、捉迷藏
34
Rubin, Fein & Vandenberg 的認知遊戲(0-7歲)
1.知覺動作遊戲(~1歲) 有知覺基模對外探索 2.建構遊戲(1~2歲) 基模精緻複雜化時,使用玩物做簡單建構 3.初級假裝遊戲(12~14個月) 模擬真實器具的玩具假裝動作 4.代替性假裝遊戲(2~3歲) 利用它物替佯裝其他物品 (4~5歲) :使用20% 5.社會戲劇遊戲(幼稚園時期) 扮家家酒,能使幼兒套脫自我中心,了解別人看法 6.規則的察覺(6歲) 可自我創造戲劇並描述規則 7.規則的遊戲(小學) 特定的規則遊戲,對日後認知與社會發展有益。
35
Parten(1932) 幼兒的社會性遊戲依序 1.無所事事的行為(~2歲) 沒做特定事情 2.旁觀的行為(~2歲) 觀看沒有參與
3.單獨遊戲的行為(2~2.5歲) 自己一個人玩 4.平行遊戲的行為(2.5~3.5歲) 玩一樣或類似的玩具,但沒交談 5.協同遊戲的行為(3.5~4.5歲) 與其他兒童玩,但沒有共同目標及互相協助 6.合作遊戲的行為(4.5歲~) 與其他兒童玩,彼此互相協助以達共同目標
36
第四節 遊戲與兒童發展 報告人:許意喬
37
遊戲學習化、學習遊戲化:就是採用遊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一、遊戲與情緒發展 二、遊戲與認知發展 三、遊戲與語言發展
遊戲與兒童發展及教育價值 遊戲學習化、學習遊戲化:就是採用遊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一、遊戲與情緒發展 二、遊戲與認知發展 三、遊戲與語言發展
38
遊戲與語言發展: 遊戲刺激了語言的創新 遊戲提供並澄清新的語彙和概念 遊戲激勵語言的使用 遊戲發展後設語言的察覺 遊戲鼓勵語言的思考
39
四、遊戲與社會發展 團體遊戲中有一定的規則,是由多數人互助合作所組成。在團體活動中,一定要依順序或規則,藉由遊戲的進行,可促進社會自我的形成。這些社會關係,只有在幼兒實際相處摩擦中才能領會到。透過共同的團體活動、興趣、經驗,才能增進幼兒合群、互動合作、守紀律、忍耐、謙讓、禮貌、自制、同情等社會品德。
40
五、遊戲與動作發展 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及發育、能促進身體各部器官的生長,增加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及肌肉的調節。同時幼兒在遊戲時,須兼用他的感官,如聽覺、視覺、觸覺等,也可以訓練幼兒的感覺能力、增進幼兒的手腦並用及手眼協調的能力,使幼兒的四肢更靈活,大小肌肉才能更發達,進而促進感官敏銳、動作靈敏。
41
遊戲的特徵 杜威的說法:「所謂遊戲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或直接與個體的生存有關的活動之外的活動,這活動並不明顯的意識到束縛、義務、強制等內外的壓力,亦即比較能夠自由、自在、自立、自動展開的活動,也可以說活動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喜悅的活動。」
42
(一)自動自發 (二)自由自在 (三)充滿快樂性 (四)富有想像力與創造性 (五)自我探索試驗 (六)不斷重複 (七)重過程輕結果
43
第五節 兒童遊戲之物理環境 報告人:王銘健
44
一、戶外遊戲場 1.彩色球池鞦韆 2.溜滑梯 3.翹翹板 4.小型游泳池 5.小型沙區 6.兒童戲水區 7.樹下 8.草皮
45
1.完善的安全設施 2.寬敞的空間 3.高度的複雜性 4.能引發多樣化的遊戲行為 5.彈性的器材或材料 6.提供幼兒適度的挑戰性
(一)、戶外遊戲場的價值: 1.完善的安全設施 2.寬敞的空間 3.高度的複雜性 4.能引發多樣化的遊戲行為 5.彈性的器材或材料 6.提供幼兒適度的挑戰性
46
(二)戶外遊戲場的功能包括如下: 1.鼓勵兒童遊戲之功能 2.刺激兒童感官之功能 3.培育兒童好奇心之功能 4.提供兒童體能需求之功能
5.鼓勵兒童參與多樣化的資源之功能 6.提供兒童與其他兒童間互動的機會之功能 7.提供兒童及成人間的互動機會之功能 8.增進認知性遊戲之功能 9.增進社會性的遊戲之功能
47
二、教室空間安排 (一)幼兒學習活動區的設置目的是提供幼兒探索、遊戲和學習,協助幼兒全面發展,滿足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德伊(Day, 1983)提出兩個規劃原則:1.相容原則,將活動性質相近的學習區放置在一起,活動的干擾可降至最低;2.互惠原則,兩個相鄰學習區中的教材、教具可以互相支援,以增進幼兒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48
(二)教室空間的設計 兒童的教室動空間應該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區,依據兒童的能力與興趣,配置豐富的教具、教材,讓兒童可自由探索、操作學習。教室內學習區數量的決定通常應考量兒童的人數、年齡以及空間大小(Marion, 1991;引自湯志民,2002)。
49
(三)教室內可設置遊戲如: 積木區 在積木區裡幼兒將積木堆疊、架高、排列、組合各種不同形式的作品,充分享受創造的樂趣,亦可培養幼兒身體、社會、智能等各項發展(Isbell, 1995;湯志民,2002)。
50
此區域的活動量甚大,且堆疊積木易發出吵雜的喧鬧聲,提供下列建議作為設置的參考原則:
鋪設地毯或拼接地墊,以減少噪音和增加舒適感,但需注意是否平整,避免造成堆疊積木的不穩。 提供足夠數量的積木,讓幼兒有充分的積木操作以培養複雜的建構技巧。 選購安全無毒的且形狀大小不一的原木積木,配置各種放置積木的教具櫃或整理箱,增進幼兒對應分類的能力。
51
益智區 益智區是屬於較為安靜的區域,主要教具教材為提供幼兒思考創作與挑戰的機會、學習問題解決的策略與獲得成功的樂趣。多為可在桌面上進行的規則性遊戲,如:棋類遊戲、拼圖等,或手腦協調的遊戲活動,如:小積木建構遊戲、雪花片等。
52
益智區的設置應考慮下列原則: 鄰近較安靜操作的區域,可設於光線明亮之處,若空間不足可考慮與語文區合併。
空間要足夠容納幼兒在桌面操作的人數(約2~6人),以開放式的教具櫃擺放經分類的教具,並設有對應標記,使幼兒能在取用後自行歸位。 提供能自我糾正的教具,讓幼兒自己檢視學習的成果,培養自主學習的機會。 配合教學活動主題,適時更換自製教具或坊間教具,需注意教具櫃之對應標記應隨之替換。
53
第六節 影響遊戲發展的因素 報告人:高逸軒
54
第六節 影響遊戲發展的因素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乃在建立孩子道德、邏輯、自發性的思考,即是透過教育或讓孩子遊戲的機會,以培養孩子的自發的能力,讓其有主見,自己可以提出疑問,並找出可能解決問題的答案,以成為自我建構知識的主宰。
55
之最大可能性: 幼兒教育應秉持如下原則以期提升學習 (1)成人權威及權力愈小愈好。 (2)讓孩子有自治、自我做決策的能力。
幼兒教育應秉持如下原則以期提升學習 之最大可能性: (1)成人權威及權力愈小愈好。 (2)讓孩子有自治、自我做決策的能力。 成人在確定環境的安全下,讓孩子盡 量去探索及遊戲,以便孩子技巧可更 精化。
56
(3)同儕朋友之間要能分享、互動、輪流,以達 「排除自我中心」及協調別人觀點的能力。 (4)孩子要具有警覺性、好奇心、自信心,並且有 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57
因此,孩子學習環境中,下列的因素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的遊戲發展: 1、父母的管教態度 2、同儕的影響 3、環境的影響 4、電視等傳播媒體
58
結語 報告人:洪偉能
59
結語 兒童其實是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學習。 藉著遊戲讓兒童學習解決問題 遊戲對年齡較小兒童是很重要的
成人在孩子的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影響或提 升兒童的發展。
60
結語 成人更需要細心佈置遊戲情境及空間,提供適合 發展的玩物,給予充分的遊戲時間;再者,利用 敏銳、細心的觀察方法,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遊戲
指導,以培養孩子玩高品質遊戲的能力。
61
考題 下列何者較正確描述遊戲中學習的「遊戲」性質? (92 市北師幼研所) (A)態度,包括積極的投入、愉悅的參與等
(B)設計,讓孩子藉此學習某些知能 (C)一種方法,統整其他課程領域 (D)以上皆是 D
62
考題 下列何者非遊戲的特徵: (A)自動自發 (B)不斷重複 (C)重結果輕過程 (D)富有想像力與創造力 C
63
Thank for your listening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