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4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5

6 战国时代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最彻底最有效) 秦国外交大获全胜 范雎——远交近攻策 张仪——连衡策 李斯、尉缭 ——反间计

7 齐魏“马陵 之战” 秦赵“长平 秦楚经常 交涉,兵 力达60万人 前222年 前228年 前221年 前227年 前230年 前223年

8 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秦始皇于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 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
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 公元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9 秦王朝推行暴政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10

11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2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3 解 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14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15 贾谊井 贾谊祠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贾谊井 贾谊祠

16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7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文解释】   被贬职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还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你不知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 贾谊祠

18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咏贾谊 毛泽东(1954)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贾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19 理清思路(1-4段) 兴 亡 ——叙兴亡过程 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 (崛起) (前361~前338) 攻
地理优势 —地利 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 (崛起) (前361~前338) 政治雄心 人和 商君辅佐 惠文王(前337~前331) 139年) 武王(前330~前307) 2段—充国力:五王的故事(90年) (发展) 昭襄王(前306~前251) 孝文王(前250,仅三天) 庄襄王(前250~前247) 前246 3段—统天下:秦始皇的故事 (统一) (37年) (25年) 前221(统一) (12年) 15年) 前210 4段—义军起:陈涉的故事 (灭亡) 二世(胡亥)(前209~前208) 3 三世(子婴)(前208~前207)

20 理清思路(5段) 析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秦 成败异变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议灭亡原因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成败异变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陈涉 析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秦国 功业相反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秦朝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 ——层层对比

21 总结全文 论点 论据 (议论) (叙事) 1、秦创业——雄心勃勃 5、秦教训: 2、秦日盛——所向披靡 仁义不施 攻守势异
3、秦统一——势如破竹 4、秦灭亡——一败涂地 论点 论据 (议论) (叙事)

22  重点掌握的字、词、句式

23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yōng qūnxún dí yǒu 雍州 逡巡 销锋镝 瓮牖 méng yī yōu qín xiān
雍州   逡巡   销锋镝   瓮牖   méng yī yōu qín xiān 氓隶   猗顿   锄耰棘矜  非铦 shā duó xiè shèng  nàn 长铩   度长絜短  万乘   作难 zòng yǐng yuè tián 合从   景从    乐毅   蒙恬

24 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 “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②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通“崛”,突出。 ③赢粮而景从。
 ①合从缔交。 “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②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通“崛”,突出。 ③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盘问。 ⑤百有余年。 “有”通“又”。

25 古今异义的词: ①务耕织。 务:努力从事。 ②蒙故业。 蒙:继承。 ③西举巴、蜀。 举:攻取。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⑤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⑥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以:把,为:作为。 ⑦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一般人。 ⑧相与为一。 与:结交。

26 ①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比喻毫不费力。 ②皆明智而忠信。 明智:贤明聪慧,信:可靠。 ③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金属。 ⑤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像回声那样应和。 ⑥秦以区区之地。 区区:少,小。 ⑦斩木为兵。 木:树木。 ⑧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

27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帝王:称帝称王。 ①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③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shū之子。 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招致。 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28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鞭:用鞭子。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在北方。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 响:像回声一样;景:如影随形。

29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尊贤而重士。 贤:贤能的人。 ③因利乘便。 “利、便”都解释为:便利条件。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 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逐北。 亡:逃走的军队。

30 动词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斗。 ②流血漂橹。 漂:使······漂浮。 ③伏尸百万。
伏:使······倒在地上。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使······朝拜。 ⑥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使······灭亡。

31 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削弱。 ②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弯:使······弯、拉开。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④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弱、削弱。

32 特殊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特殊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判断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聚之咸阳。省略句   以为桂林、象郡。省略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省略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

33 理清全文思路: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⑤秦教训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34 《过秦论》内容结构 崛起(1) 发展(2) 极盛(3) 一 兴亡过程 (1-4) 始皇 (4) 陈涉 二、分析原因(5)

35

36

37

38

39 析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秦 成败异变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陈涉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功业相反 秦国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秦朝

40

41 主要内容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2 对比 陈涉 秦始皇 出 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地 位 “瓮牖绳枢之子… “至尊” 迁徙之徒” “行伍之间” 王侯之家
地  位 出  身 陈涉 秦始皇 对比 “瓮牖绳枢之子… 迁徙之徒” “至尊” “行伍之间” 王侯之家 军队数量 “数百” 万乘 军队素质 “疲弊之卒” “良将”“信臣精卒” 武器状况 “劲弩”“利兵 “斩木为兵” 地理条件 “阡陌之中” 据亿丈之城

43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 . 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 . 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 . 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 . 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 . 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44 写作特点 以史实为依据寓议论于叙述中加以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
   以史实为依据寓议论于叙述中加以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    本文是史论文体。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用词精雕细刻,有明显的辞赋化。其中的排比、对比、衬托手法铺排渲染,文气酣畅,气势磅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5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什么却以大部分篇幅来叙事呢?
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说明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劝戒后来的统治者只有施仁义,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同时,这也体现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Download ppt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