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3) 林榮澤 博士 2009.1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3) 林榮澤 博士 2009.1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3) 林榮澤 博士

2 第二講 宗教的生死觀

3 聖嚴法師《歡喜看生死》言: 人一出生,死亡就跟著我們了。 面對隨時會到臨的死神,我們要想著,自己有永遠的過去,還要想著有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死亡的最好心理準備。

4 如果我們能相信此生有過去,就能坦然接受,並應此生的因緣;若能相信有未來,就能懷抱希望,邁步向前。

5 人會死亡是上天的最大恩惠 就個人而言,死亡真是一件好事。身體用了這麼多年,自己又不好意思棄舊換新,趁著死亡,找機會換一個新的,豈不快哉。

6 站在人類的立場,死亡更是皆大歡喜的好事情。新陳代謝,死亡成為最自然的力量。不能解決的問題,死亡往往澄清所有的疑惑。堅持不下的局面,藉死亡來化解,十分方便。緊握著權力不肯放手,死亡會鬆開他的雙手。聖人死亡,才會造就更多的聖人。大盜死亡,眾人鬆一口氣。凡此種種,無不是死亡的功效。

7 人要長壽,最好按照老子的說法,做到死而不亡。身體死了,精神卻長存。不活在人世間,才能夠長久地活在大家的心中。

8 身體死亡,心靈依然活著,這種死亡形式,就是上天的恩惠。西哲海德格(M
身體死亡,心靈依然活著,這種死亡形式,就是上天的恩惠。西哲海德格(M.Heiddger)說:人是為死亡而存在,必須在死亡的陰影中展開人生的奮鬥。人生下來即以死為終點,形成向死亡進行的歷程。

9 轉世的藍圖 《前世今生》淺釋

10 如果生命最終會歸零,那人為什麼還要努力?如果你所擁有的都帶不走,為什麼要一直辛苦奮鬥?你如果知道自己蓋的大樓,最終將成為一堆廢虛,那麼當初又何必建造它?

11 你想過嗎?當你的身體睡著的時候,你在哪裡?當你長大,老了,那個兒童時期和年輕的你在哪裡?在你出生之前你又在哪裡?

12 如果身體是唯一的真相,在你裡面沒有任何超越身體以外的存在,那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何必活得那麼老?何必受苦受難?明天醒來的目的何在?似乎一點意義也沒有。

13 現行的教育體制只是預備學生將來從事社會所認同的職業,以謀生為主要的目標。它與生活的舒適有關,卻與心靈的快樂無關。
一些巨星、富豪、高官,他們已得到金錢、權力、名氣,為什麼還不滿足?為什麼沮喪和空虛?為什麼要吸毒?

14 肉體的滿足無法填補心靈的空虛,每個人在物質生活之外,都有精神上的需要及心理的慰藉,對自己從何而來,要到何處具有好奇心。

15 布萊恩、魏斯醫生,一位接受二十世紀科學洗禮的精神科醫師,在精神藥物的研究倍受尊敬,卻在治療他的女病人時,發現這個病人的前世輪迴。他不敢相信,卻又不得不信。他說:「自從接完這個病人,我的生命全然改觀」。

16 這個受科學訓練的醫師冒著他的科學家聲譽被毀於一旦之險,在其著作:「前世今生」中大談生死輪迴,他說:「我已顧不了我一生的毀譽,最重要的是,我要把這些訊息與世人分享,如果世人能因此而受益,那我個人的事業又算什麼?他希望為人類的心靈創造一個更寬廣的空間,至於我們信不信輪迴則是另一件事情。

17 生命不是從出生的時候開始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渡過不同的階段。當我們死的時候,那只是生命的一個章節完結了,於是下一章接下去。但整本書還沒結束,只要往下翻,接下去又開始另一章。

18 一般人來到世上都是無知的,一切都要從基本開始,一切從頭學起。但累世的智能(智慧與淺能)卻不會,就像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個性(文靜、外向、急躁)、特質(勇氣、誠實、自私等)或才能(如語言、數學、音樂等),「與生俱來」就不同。

19 但是當我們學習到一定階段之後,便開始與前世的智能銜接,一旦銜接住了,人生頓時豁然開朗,好像突然「開竅了」。那並不是新的東西,只是被你遺忘而已。所有我們學過的都會保留下來,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20 而前世的記憶如何傳遞到今生呢?那就得拜「潛意識」之賜了。潛意識不受邏輯、時間、空間所限,能回憶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情。它可以針對我們的困擾傳送錦囊妙計。也能超越普通心思,觸及意識所不及的智慧大海。

21 潛意識好比一片電腦軟體,當硬體毀壞了,軟體中的程式卻不會消滅。當某人再轉世時,軟體中的程式 (潛意識)會隱隱約約的影響人的一生。

22 有心理學家觀查到某些人天生怕高、怕水、怕暗等等,這些與生俱來的恐懼感經催眠後,發現所有的症狀皆源於前世不幸的遭遇。

23 輪迴轉世發現有種規律模式,不斷地透過靈魂的重生使我們能夠進入一種不同的知性層次,我們的靈魂將會為了學習新知和了解與解決前世的無知,而重生在一具新的肉身之中。

24 每一個靈都可以跟據自己的因緣自由選擇,至於選擇的結果是好是壞,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因為整個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進化。

25 所以不管你遭遇什麼都是好的,都是對的。沒有幸與不幸,也沒有人是受害者,你選擇了自己的肉體,你選擇了那個家庭,你選擇遇到那些事、那些人,都是你所需要的。不論你選擇什麼,都是來成就你的,你將學習得更多,更豐富。

26 靈魂在進入肉身之前,對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也有信心加以完成。所以當人對自己深具信心,就能發揮潛能。

27 佛家說:我們的行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完全看我們的動機好壞而定,因為業報的法則是不可避免和真實不虛的。所以當我們傷害別人時,是在傷害自己,每當我們帶給別人快樂時,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快樂。

28 許多人因為日子苦悶,沮喪、空虛而選擇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人生。其實那是嚴重不及格的。有肉體時,問題無法解決,死亡更無法結束一切,因為轉世的藍圖會再一次把問題拋到你身上,直到你從肉體及精神的痛苦中得到了蛻變而成長。

29 一隻狗每天「游手好閒,無所事事」你不會覺得奇怪,但要是你每天這樣過,你會難過,因為你是有意識的。人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30 佛經常提到「人身」是極為難得的,為何難得,因為它給我們機會得到靈性的成長。透過學習,你的這一世比上一世層次更高,當然如果你不去進化,只追求物質及肉體的歡愉,跟動物沒兩樣,你就會掉入生物的層次。轉世的藍圖會讓你變成〝動物〞。

31 雖然人的一生中,會遭遇數不清的打擊,可是打擊最終會對你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這個決定權,卻在你自己的手裡。
透過我們的行動、語言和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如果選擇好的一面,就可以消除痛苦和病因,幫助我們的潛能,達到最高的進化。

32 輪迴的信仰告訴我們:宇宙間有某種最高的正義或善,我們一直想發掘和釋放的,便是那種善。除非佛性能夠完全甦醒過來,我們也解脫了愚痴,與不死的、覺悟的心結合,否則生死輪迴將永無盡期。

33 一、儒家的生死觀 子曰:「不知生,焉知死。」 子曰:「仁人志士,無存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孟子:「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4 子日:「朝聞道,夕死可矣!」 生命中最好、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是問孔子,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有一項最重要的道理,如果早上聽聞了,就算晚上不幸死了,也不會感到遺憾。」 孔子用一個「道」字也代表,生命中如果有最好的東西,那就是得到孔子所言的「道」。

35 荀子:「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6 二、道家的生死觀 老子:「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莊子:「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楊雄:「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37 三、基督教的生死觀 原罪的觀念 保羅說:罪從一個人進入世界(指亞當),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領導人類。也正因為人都附有原罪,所以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改過自新,只有獲得上帝的寬恕,才得贖罪獲得,才能克服死亡。(《致羅馬人書》)

38 復活的觀念 《約翰福音》第五章:「行善的復活得生,做惡的復活定罪。」 《以賽亞全書》:「在基督裡面死了的人,一定要復活,而且和主永在。」
《約翰福音》十一章:「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39 永生的信念 《迦拉太書》第二章:「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為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 耶穌:「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那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這個方向走的人很多。那通向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難走的,找到的人很少。」 (馬太福音第七章:13--14)

40 在《啟示錄》中記載: 後來,我看見四個天使站在地的四極,擋住地上四面的風,不使風吹在地上、海上,或樹上。我又看見另外一個天使,捧著永生上帝的印,從東方上來。他高聲向那領受了上帝所賜權力、能夠破壞地和海的四個天使呼喊:「不要傷害地、海或樹木,等我在上帝僕人的額上先蓋了印。」(啟示錄第七章:1--3)

41 有蝗蟲從煙裡出來,落在地上;牠們接受能力,像地上的蠍子所有的能力一樣。牠們奉命不可傷害地上的草、樹木,或其他的植物,只可傷害那些額上沒有蓋著上帝的印的人。(啟示錄第九章:4)

42 奉獻的人生觀 《馬可福音》第八章:「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耶穌為了救世人,被釘上十字架,犧牲自己生命,用最悲壯的死亡,洗刷世人的罪。

43 四、印度教的生死觀 印度教中的婆羅門,將人生規劃成四個階段: 第一是學生時期:學習聖典為主。 第二是家居時期:居家結婚生子。
第三是林棲時期:森林中隱居,苦修禪定。 第四是遁世時期:雲遊四海,隨處化緣。

44 韋陀經的末期,開始產生了奧義書。奧義書強調「業」與「輪迴」的觀念,即每個眾生,都包括所有萬物、植物、動物等所累積的業,決定未來生死輪迴的命運。

45 目前印度教中,主要的教派是「數論派」與「瑜珈派」。
數論派以「三道」、「十四生」來說明生死觀。三道是指天道、上道和獸道。 十四生:梵王、世主、天地、乾闥婆、夜叉、羅剎、鬼神、人、四足生、飛行生、智行生、傍行生、不行生。

46 瑜珈派:有八支行法的解脫進路,即「五戒」、「五識」(親近、知足、苦行、學誦、敬虔。還有「坐法」,第七是執持不動心,第八是等持三昧,達到梵我合一。

47 五、佛教的生死觀 四諦:苦、集、滅、道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出離生死輪迴的八條路(八正道):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

48 佛陀:人生百歲,未得聞生死法,則不若一日,得聞此法。

49 星雲大師對「死亡」的看法: 死如出獄 死如再生 死如畢業 死如搬家 死如換衣 死如新陳代謝

50 非於生死之外,別有佛法;非於佛法之外,別有生死。
--明.憨山大師

51 六、回教的生死觀 《可蘭經》第三章:生命的期限是上帝規定的,所以死亡是歸依於上帝的意旨,它的到來,也必須經過上帝的允許。

52 《可蘭經》第二十一章:每一個人必然要死亡,我以善和惡考驗你們,你們終必回返到我。

53 《可蘭經》第三十五章:不信神的人會在地獄中,受地獄之火燃燒、痛苦,他們會大聲求助,希望主放他們出去痛改前非,但是主回答說:難道我不曾給他們足夠長的時間來反省嗎? 太晚了! 好好品嚐自身的懲罰吧!。

54


Download ppt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3) 林榮澤 博士 2009.1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