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課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2
第三課 馮諼客孟嘗君 題 解 結構圖表 作者介紹 字詞辨正 內容注釋 修辭小舖 品評鑑賞 國學常識 問題討論 仿作練習
3
題 解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原文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馮諼(音ㄒㄩㄢ),齊宣王時人,為孟嘗君門下食客,史記作馮驩(音ㄏㄨㄢ)。「客」,作動詞用,指寄食門下。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宗室,父田嬰封於薛(故城在今山東省薛城區),父親去世後,繼承父位,號孟嘗君。戰國時養士之風盛行,當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號為四公子,門下客動輒數千人,孟嘗君尤以好客聞名。
4
題 解 本文主要敘述馮諼為孟嘗君屢出奇策,並巧營三窟:矯命焚券,收攬民心;挾外自重,再登相位;請立宗廟,穩固地位。馮諼的深謀遠慮,顯現出戰國策士傑出的智略。全篇行文酣暢明快,情節波瀾迭起,引人入勝,實為敘事文中的傑作。
5
作 者 戰國策一書,所載多為戰國策士遊說王侯將相之事,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各篇作者至漢代已不可考,且內容脫誤錯亂,書名紛歧不一,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經劉向整理,才定名為戰國策。此書傳至北宋時,僅存十一篇,經曾鞏訪求校訂,而後三十三篇乃復歸完整。
6
作 者 本書記載春秋以後,直到楚、漢之起,共十二國二百四十五年間事。司馬遷作史記,採用了其中許多的說法。戰國策文字委婉善諷,氣勢縱橫,內容則洞悉人性,曲盡人情,不僅為戰國時代的重要史籍,也是成就非凡的歷史散文。
7
作 者 劉向,原名更生,字子政,後改 名為向。西漢沛(今江蘇省沛縣) 人,約生於昭帝元鳳四年(西元 前七十七年),約卒於哀帝建平 元年(西元前六年)。西漢著名 的目錄學家及文學家。最大成就在於任光祿大夫時,與子劉歆整編先秦的文獻典籍,如楚辭、戰國策、孫卿新書,皆經其校訂而成。另著有列女傳、說苑等。
8
第一段課文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屬 音ㄓㄨˇ,通「囑」,請託。 食 音ㄙˋ,動詞,施食與人。 草 具 粗劣的飲食。草,粗糙。具,食物。
9
第一段課文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有 頃 不久、片刻。 長鋏歸來乎 長劍啊!我們回家吧!長鋏,指長劍。鋏,音ㄐㄧㄚˊ,劍柄。歸來乎,即「回去吧」。來,助詞,無義。 比門下之客 比照門下中客的待遇。孟嘗君待客有三等:上客食肉,中客食魚,下客食菜。 為 之 駕 為他準備車馬。駕,動詞,準備車馬。
10
第一段課文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揭 高舉。 客 我 以賓客之禮待我。 無以為家 無法養家。
11
第二段課文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出 記 出示布告。記,文告。 習 計 會 熟習會計。計會,即會計。計,零星計算。會,音ㄎㄨㄞˋ,總合計算。 責 音ㄓㄞˋ,通「債」,債款。 署 音ㄕㄨˋ,簽名。
12
第二段課文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謝 道歉。 倦於事 為瑣事勞碌疲累。 憒於憂 因憂慮而心煩意亂。憒,音ㄎㄨㄟˋ,心亂。 懧 愚 懦弱而愚昧。懧,音ㄋㄨㄛˋ,通「懦」。 沉於國家之 事 沉溺於國家大事之中,即忙於國家大事。 不 羞 不以為羞辱。
13
第二段課文 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準備車輛,整理行裝。約,本義為「束」,引申為整束、整理。 券 契 即契約。古時訂立契約,刻文字符號或圖案於竹、木版上,剖分兩半,債權人與債務人各持一半;收債時,取出合驗。故下文有「合券」之語。券,音ㄑㄩㄢˋ,契約。
14
第三段課文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 矯 命 假傳命令。矯,音ㄐㄧㄠˇ,假託、詐稱。 衣冠而見之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接見他。此指穿戴整齊,表示恭敬。衣冠,音一ˋ ㄍㄨㄢˋ,皆作動詞用。
15
第三段課文 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 狗馬實外廄 獵狗、駿馬充滿了宮外的犬舍、馬房。廄,音ㄐㄧㄡˋ。 美人充下陳 美女充滿宮室。下陳,古代殿堂下陳列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16
第三段課文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奈 何 如何。 拊 愛 安撫愛護。拊,音ㄈㄨˇ,通「撫」,安撫。 子其民 視民如子。子,此作動詞用,謂愛護人民有如自己的孩子。 賈利之 如商人一般,向人民謀取利益。賈,音ㄍㄨˇ。
17
第三段課文 後朞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朞 年 一週年。朞,音ㄐㄧ,通「期」。 齊 王 指齊湣王(湣,音ㄇㄧㄣˇ)。 就國於薛 回到封地薛邑。就,歸向、趨往。國,封地。 乃今日見 之 即「今日乃見之」,今天竟然見到了。乃,竟然。
18
第四段課文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梁 即魏國。魏原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魏惠王遷都於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故亦稱梁。 放 放逐。 虛上位 空出相位。虛,動詞,空出。上位,高位,指相位。 以故相為 上將軍 將原來的宰相調任為上將軍。即騰出相位以待孟嘗君。故,原來。
19
第四段課文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幣 指錢幣、禮物。 顯 使
顯 使 顯貴的使臣。 梁使三反 梁國的使臣往返三次。 固 辭 堅決推辭。
20
第四段課文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 太 傅
太 傅 古代官名,三公之一,地位次於太師,而在太保之上,為極高的職位。 賫 音ㄐㄧ,通「齎」,贈送。 文車二駟 繪有文彩的馬車兩輛。駟,四匹馬拉的車。 服 劍 佩劍。 封 書 密封好書信。
21
第四段課文 「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 不 祥 不善。
不 祥 不善。 被於宗廟 之祟 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被,音ㄅㄟˋ,遭受。宗廟,此借指祖宗。祟,鬼神降下的災禍。 姑 暫且。 統 萬 人 治理全國人民。指居相位。
22
第五、六段課文 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祭 器 宗廟祀神祭祖時所用的禮器。 立宗廟於薛 在薛地建立宗廟。凡屬國家大事,國君均須祭告於宗廟,故宗廟所在是國家重地。 纖 介 猶言細微。纖,細小。介,通「芥」,小草。
23
品評鑑賞 本文敘事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乃因採取先抑後揚的筆法,使對馮諼的刻畫及故事的鋪陳,向抑、揚兩邊極力拉開,變化的空間擴大,自然就增強了它的戲劇張力。 文章開頭,即刻意描述馮諼異於常人之處;通常欲為門客者,常自炫其才能,而馮諼欲寄食孟嘗君門下,卻自認無好且無能,此其一;以如此低劣之條件,卻求食魚、求乘車,欲與孟嘗君之上客待遇齊等,此其二;如此又不足,乃彈鋏三嘆,又求安養其家,所求竟高過上客,此其三。
24
品評鑑賞 經此三事之後,馮諼貪而不知足的形象於是躍然紙上。作者此處誇張馮諼的無能,則下文「反襯」的情趣愈濃,可輕而易舉地烘托出他的才智出眾和識見高遠,可見作者安排情節之高妙技巧。 馮諼自告奮勇,願為孟嘗君至薛地收債,這是全文最重要的轉折點。如果馮諼能夠順利達成任務,其貪婪的形象就能完全扭轉過來;而先前的種種索求,正可以顯示他了解自己的「身價」。
25
品評鑑賞 然而,他至薛地之後,竟燒券空手而歸。自他受命出發,至矯命、覆命,作者僅用短短四十三字即交代完畢,因此「晨而求見」之時,連孟嘗君也要「怪其疾也」。市義之效果如何,尚不可知;而其行事草率、膽大妄為之嫌,卻 難避免。由孟嘗君不悅 曰:「諾!先生休矣!」 可知孟嘗君希望落空之 後,已對馮諼失望到極 點。 焚券市義圖
26
品評鑑賞 在孟嘗君失去相位,就國於薛之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這是多麼感人的畫面啊!落難中的孟嘗君感慨地說:「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這番話將馮諼先前所受的誤解一掃而光:原來馮諼不是行事草率,而是明快果斷;不是膽大妄為,而是深謀遠慮。其實市義於薛,對馮諼而言,只是牛刀小試,其才能見識,何止於此?其後之復鑿二窟,劇情節節高升,與先前評價之層層下降,又相映成趣。 在人物方面,作者將孟嘗君的寬容謙下、齊王的愚昧短視,與馮諼的足智多謀,刻畫得栩栩如生,都讓人留下很鮮明的印象。
27
問題討論 一、本文如何以先抑後揚的筆法描寫馮諼? 答:1.先敘述馮諼的「無能」:寄食、乞俸、炫人。
2.再敘述馮諼的「似能」:署記、收債、焚券。 3.末敘述馮諼的「實能」:營三窟之計。 這層層推進的過程,讀起來波瀾起伏、跌宕多姿, 使人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 感。
28
問題討論 二、孟嘗君之能容好客,可從文中哪些敘述看出 來? 答:1.馮諼自稱無能,而孟嘗君仍納其為門下客。
二、孟嘗君之能容好客,可從文中哪些敘述看出 來? 答:1.馮諼自稱無能,而孟嘗君仍納其為門下客。 2.馮諼三度彈鋏乞俸,孟嘗君皆滿足其所欲。 3.馮諼起矯命焚債券,孟嘗君並未相責。
29
問題討論 三、馮諼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試簡 要敘述此三窟,並分析馮諼深謀遠慮之所在。 答:第一窟:矯命焚券,收攬民心。
三、馮諼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試簡 要敘述此三窟,並分析馮諼深謀遠慮之所在。 答:第一窟:矯命焚券,收攬民心。 馮諼早已看出政治的詭譎多變,孟嘗君隨時有失勢的可 能,因此贏得薛地的民心,是鞏固政權的首要之務。 第二窟:挾外自重,再登相位。 使梁脅齊,是馮諼洞悉國際形勢,精確掌握國君的才智 高低,巧妙地假借外力讓孟嘗君重登相位,掌握政治實 權。 第三窟:請立宗廟,穩固地位。 馮諼借社稷宗廟確保齊王與孟嘗君的關係,防範未然, 深謀遠慮,尤為才高遠見。
30
問題討論 四、閱讀本文後,談談你對孟嘗君及馮諼的看法 如何? 答:孟嘗君: 1.孟嘗君大度能容,馮諼三彈其鋏,得寸進尺,孟嘗君 仍給其所欲。
四、閱讀本文後,談談你對孟嘗君及馮諼的看法 如何? 答:孟嘗君: 1.孟嘗君大度能容,馮諼三彈其鋏,得寸進尺,孟嘗君 仍給其所欲。 2.雖能容人,卻不能知人,見識淺短,才智遠不及馮諼。 馮諼: 1.馮諼自負其才,卻未被賞識,於是自謀福利,勇氣可 佳。 2.既得祿位,竭力為孟嘗君獻策定謀,是知恩圖報之人。
31
結構圖表 馮諼客孟嘗君 主旨——馮諼為報答孟嘗君的慷慨寬 大,而屢出妙策,以鞏固孟 嘗君的政治地位的經過 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窟(揚筆)
主旨——馮諼為報答孟嘗君的慷慨寬 大,而屢出妙策,以鞏固孟 嘗君的政治地位的經過 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窟(揚筆) 馮諼寄食之經過(抑筆) 結果—孟嘗君以客禮待之,馮諼不復歌 馮諼三彈其鋏 自稱無好無能—孟嘗君笑而受之 謀第一窟—矯命焚券,收攬民心使孟嘗君獲得薛地人民的擁戴 無以為家 給其食用 出無車比門下車客 食無魚比門下之客 描寫馮諼之不知足 31
32
馮諼客孟嘗君 結果——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 之禍,馮諼之計也 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窟(揚筆) 謀第三窟——請立宗廟,穩固地位使孟嘗君地位穩固,確保久遠 謀第二窟——挾外自重,再登相位使孟嘗君見重外國,再登相位
33
字詞辨正 諼 鍰 緩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ㄒㄩㄢ 人名 馮「諼」 忘記 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詩經考槃) ㄏㄨㄢˊ 金錢 罰「鍰」
ㄏㄨㄢˇ 舒徐的 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韓非子觀行) 遲延 民事不可「緩」也。 (孟子滕文公篇上) 寬鬆的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4
字詞辨正 援 湲 媛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ㄩㄢˊ 救助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孟子離婁篇上) 引用
有山西商,居京師信成客寓,衣服僕馬皆華麗,云且「援」例報捐。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湲 水流動的樣子 荒乎兮遠望,觀流水溪潺「湲」。 (楚辭九歌湘夫人) 媛 對婦女的美稱 窈窕淑「媛」,美色貞宜。 (王逸〈機婦賦〉)
35
字詞辨正 揭 責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ㄐㄧㄝ 高舉 「揭」其劍,過其友。 表露、披露 「揭」穿假面具。 ㄓㄞˋ 欠人的錢財。同「債」
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ㄗㄜˊ 分內的事情 「責」無旁貸 要求 宋多「責」賂於鄭。 (左傳桓公十三年) 詰問 而二世「責」問李斯曰:「吾有私議而有所聞於韓子也。」 (史記李斯列傳)
36
字詞辨正 署 謝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ㄕㄨˋ 簽名 馮諼「署」曰:「能!」。 布置、安排
漢王大說,遂聽信策,部「署」諸將。(漢書高帝紀上) ㄕㄨˇ 政府機關的組織單位 衛生「署」 謝 ㄒㄧㄝˋ 道歉 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 封書「謝」孟嘗君。 表示感激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史記項羽本紀) 辭退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37
字詞辨正 固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ㄍㄨˋ 堅決 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豈、難道 尚書「固」負若屬耶?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一定
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謀。(蘇軾〈教戰守策〉) 本來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蘇軾〈教戰守策〉) 簡陋、寒傖 奢則不孫,儉則「固」。 (論語述而篇)
38
字詞辨正 比 形 音 義 例詞、例句 ㄅㄧˇ 比照 食之,「比」門下之客。 比較 「比」之諸嶺,尚為竦桀。 (酈道元〈水經江水注〉) ㄅㄧˋ
結黨營私 君子周而不「比」。(論語為政篇) 依從 義之與「比」。(論語里仁篇) 代替 願「比」死者一洒之。 (孟子梁惠王篇上) 近來 「比」得軟腳病。 (韓愈〈祭十二郎文〉)
39
修辭小舖 (一)層 遞 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
(一)層 遞 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 本文在修辭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段所用的層遞法,即馮諼對孟嘗君越來越高的請求,以及孟嘗君對馮諼越來越高的承諾,兩者又相夾而行。(例句見下頁)
40
修辭小舖 (一)層 遞 第一次: 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笑而受之。 第二次: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食之,比門下之客 第三次:
(一)層 遞 第一次: 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笑而受之。 第二次: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食之,比門下之客 第三次: 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第四次: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41
修辭小舖 (二)婉 曲 (三)借 代 說話或寫作時,不直接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二)婉 曲 說話或寫作時,不直接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委婉表達其欲罷去孟嘗君相位之義) (三)借 代 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 食以「草具」。(借代「粗食」) 長「鋏」歸來乎!(借代為「劍」) 被於「宗廟」之祟。(借代為「祖宗」)
42
修辭小舖 (四)轉 品 (五)頂 真 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食」以草具。(名詞當動詞用)
(四)轉 品 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食」以草具。(名詞當動詞用) 孟嘗君「客」我!(名詞當動詞用) 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名詞當動詞用) 「衣冠」而見之。(名詞當動詞用) 不拊愛「子」其民。(名詞當動詞用) (五)頂 真 語文中,以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起頭。 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43
四庫全書史部分史書為十五類 體例 代表著作 作者 說 明 正史 史記 司馬遷 1.以紀傳體寫成的史書 2.以人為主
說 明 正史 史記 司馬遷 1.以紀傳體寫成的史書 2.以人為主 3.我國正史(二十五史)皆屬紀傳體 編年 資治通鑑 司馬光主撰 以時為主 紀事 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 袁樞 1.以事為主 2.紀事本末體以一段史事為一篇,以補 正史專以人物為主之不足 別史 戰國策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雜記歷代或一代之事實者 43
44
四庫全書史部分史書為十五類 體例 代表著作 作者 說 明 詔令 奏議 政府奏議 范仲淹 明政令之發布,為治道得失之所繫 雜史 貞觀政要 吳兢
說 明 詔令 奏議 政府奏議 范仲淹 明政令之發布,為治道得失之所繫 雜史 貞觀政要 吳兢 大抵事關國家,或屬遺文舊事,足以存掌故,備考證,供治史之參考者,所記事實較別史更為瑣碎 傳記 列女傳 劉向 記個人事跡,或可為行事雜記,或為編年之譜,可補史傳之缺略。 史鈔 通鑑總類 沈樞 取典籍之精華,節選片段,屬抄錄提要之類。 載記 吳越春秋 趙煜 所記多為非正統國史事,或屬遺聞逸事 時令 歲時廣記 陳元靚 記節令之事 44
45
四庫全書史部分史書為十五類 體例 代表著作 作者 說 明 地理 水經注 酈道元 1.言人文者多,言自然地形者少,不同 於近世地理學
說 明 地理 水經注 酈道元 1.言人文者多,言自然地形者少,不同 於近世地理學 2.上自歷朝一統之書,下至州之方志, 皆屬地理類 職官 唐六典 唐玄宗 列其職司官佐,敘其品秩 政書 通典 杜佑 記敘典章制度 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紀昀等主纂 為讀書方向之指導 史評 史通 劉知幾 論評史事,以見抑揚褒貶之義
46
史書的體例(依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 體 例 區 別 代表作品 紀傳體 以人物傳記為主 司馬遷〈史記〉 編年體 以年為主 孔子〈春秋〉
體 例 區 別 代表作品 紀傳體 以人物傳記為主 司馬遷〈史記〉 編年體 以年為主 孔子〈春秋〉 紀事本末體 以事為主 袁樞〈通鑑記事本末〉 政書 以記典章制度為主 杜佑〈通典〉 國別史 以國為主 左丘明〈國語〉 史評 以評論史事為主 劉知幾〈史通〉
47
國語與戰國策(均屬國別史) 國 語 戰國策 記言為主 記事為主 又名春秋外傳 又名國事、國策、事語、短長、長書、修書 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國 語 戰國策 記言為主 記事為主 又名春秋外傳 又名國事、國策、事語、短長、長書、修書 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分八國記事 分十二國記事 記事起於西周末~戰國初 記事從春秋~楚漢相爭 三國韋昭注 東漢高誘注
48
仿作練習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以上是王安石對史記孟嘗君列傳的讀後感,全文旨在批駁「孟嘗君能得士」此一傳統看法,是一篇有名的翻案文章。請你在閱讀完馮諼客孟嘗君一文後,以馮諼或孟嘗君為對象,寫一篇評論。題目自訂,以白話文寫作,文長五百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