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獻主會小學 漢族 吳凱鋒 5A25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獻主會小學 漢族 吳凱鋒 5A25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獻主會小學 漢族 吳凱鋒 5A25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20%,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大中華地區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在現代,還有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稱呼。[1][2][3] 吳凱鋒 5A25

2 簡介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20%,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大中華地區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漢」原指天河、宇宙河,《詩經》云:「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在現代,還有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稱呼。

3 漢人王朝列表 漢族在中國建立多數王朝,長久主導中國政治,期間也有被異族征服統治的歷史,北宋亡於女真人建立的金,南宋亡於蒙古,明亡於女真人即滿洲人建立的後金,最後於1911年推翻滿人政權建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4 朝代年份 有熊氏 高陽氏 高辛氏 陶唐氏 有虞氏 夏朝
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正式國號為夏後氏,后羿篡位後,國號為有窮氏,寒浞殺后羿依然以有窮氏為國號) 商朝 約前1600年-約前1046年 周朝 約前1046年-前221年 西周 約前1046年-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5 春秋 前770年-前403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 前403年-前221年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漢朝 前206年-220年12月10日(前202年劉邦稱帝)漢族起源,漢朝以前多以華夏族總稱。 西漢 前202年二月-9年1月10日 新朝 9年1月10日-23年 東漢 25年-220年12月10日 三國 220年12月10日-280年5月1日 曹魏 220年-266年2月4日 蜀漢 221年-263年十一月

6 孫吳 222年-280年5月1日 晉朝 266年2月4日-420年 西晉 266年2月4日-316年 東晉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 304年-439年下列為漢人所建立政權 前涼:314年-376年 冉魏:350年-352年 西涼:400年-421年 北涼:397年-460年 桓楚:403年-404年 西蜀:405年-413年 北燕:407年-436年

7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479年 南朝齊 479年-502年 南朝梁 502年-557年 南朝陳 557年-589年 北朝 439年-581年 北齊 550年-577年北朝時的漢人王朝之一 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 581年-618年

8 唐朝 618年-907年 唐朝(武周前) 618年-690年 武周 690年-705年 唐朝(武周後) 705年-907年 五代十國 907年-979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後周 951年-960年 十國 902年-979年

9 吳越 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 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 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馬楚 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南吳 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 937年-975年 南漢 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前蜀 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 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 960年-1279年

10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明朝 1368年-1644年4月25日漢族王朝。 南明 1644年-1662年漢族王朝。

11 漢族與中華民族關係 自漢族王朝先後亡於蒙古族與滿族以後,漢族支離破碎而近乎瓦解。自清末革命以後,「五族共和」(滿蒙回漢藏,回指維吾爾族)之中華民族,團結滿、蒙、維吾爾族等其他民族,創建中華民國。 「中華民族」一詞的演進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來國族與民族主義的相關爭議。 因為「五族共和」口號關係,一般認為中華民族也包含了漢族,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藏族。但漢族諸多民系中,並不包含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

12 大中華地區 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分布於各個省市;在台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漢人是世界人口,歷史文化第一大民族。 地區 人口(2005年) 中國大陸 1,201,809,000 香港 6,554,000 澳門 462,000 台灣 23,365,400 總計 1,231,261,000

13 民系 北方民系:分佈在中國北方,廣府民系:分布於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
吳越民系:分佈在江蘇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人口約8000萬,操吳語和徽語 贛府民系:分佈在江西大部、湖南東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人口約2100萬,操贛語 湖湘民系:分佈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重慶市和廣西部分地區;人口約3600萬, 客家民系: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交界,閩海民系:分布於福建、台灣兩地大部分地區,以及巴蜀民系:分布於四川、重慶大部分地區,

14 漢族文化 漢文化為今日中華文化的主體,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漢族思想與文化兩千餘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

15 語言與文字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國內學術界傳統上認為漢語是單一語言,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即為南京官話,後於民國時代爆發京國之爭,便以滿清官話做為現代標準漢語,也就是標準官話。其稱謂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別稱為普通話(中國大陸和港澳地區)、國語(台灣)、華語(馬新地區)。香港澳門把標準粵語(廣州話)列為其官方語言之一。作為金陵雅音傳承之南京官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而失傳。

16 姓氏 其他族群不同,漢族的姓氏多為單字: 張、陳、李、王、楊等,也有複姓:司徒、歐陽、上官等。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17 飲食&藝術 漢族人通常以稻、麥為主食,搭配蔬菜、肉食和豆製品等多種菜點,通過蒸、炒、煎、炸、煮等等不同烹飪方法製作主食和菜點。 漢民族善於烹飪,經過幾千年的烹飪歷史發展,菜式基本分為八大菜系,即川、魯、蘇、粵、皖、湘、浙、閩等八大菜系,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豆腐、茶、筷子、酒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被提及的漢族藝術品或漢文化概念: 漢文化概念: 武俠文化、儒家思想、琴棋書畫、成語、道教、禪宗、茶藝、花藝。 藝術品: 水墨畫、書法、刺繡、中國結、陶器、瓷器、漆器、玉器、青銅器。 以及因亡國或戰亂而消散沒落的。 雅樂。

18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製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麵、糍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麵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麵、四川擔擔麵、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肴的眾多不同類型。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肴類型的重要因素。     

19 傳統禮儀 坐禮 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下跪於地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 正坐不但重視修身養性,同樣也重視導引等強身功法,正坐之法可由傳統醫學氣功方面學習。 送禮 漢族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型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家庭稱呼來表達的。個人與社會的聯繫被稱作「關係」,而這種聯繫裏面的情感被稱作「感情」。華人的社會關係通常是通過互相送禮來進行。 喪葬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20 服飾 漢族服飾被現代人稱之為「漢服」是從三皇五帝至明朝漢族一直沿襲下來的民族服飾。其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寬袍大袖。在部分新一代漢族青年人中,復興漢服運動成為風尚,但大部分漢族人還是穿着較為普世的T恤西裝牛仔褲為主。

21 中國建築 漢族居房建築的民族形式為斗拱挑簷的木結構,俗稱“大屋頂”。這種斗拱既起支撐的力學作用,又有裝飾的藝術效果,體現了漢族住房建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歷史發展中,這種大屋頂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樑畫棟的宮殿形式和青磚黑瓦、樸素簡易的民居形式。     漢族建築佈局的特點一般是平而向縱深發展,分上房下房、正房側房、內院外院,樓最高不過二層,往往形成左右嚴格對稱,庭院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封閉獨立的住宅建築群。 漢族建築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現在,城市雖出現不少高層住房建築,但重要的建築物往往採用漢族傳統的民族建築形式,如北京的十大建築就保留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在農村,北方仍流行四合院,南方還興建五間堂。新的建築材料雖已出現和普遍使用,但大量的、基本的還是“秦磚漢瓦”的磚木結構或泥木結構的房屋。

22 教育 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如今大陸地區主要實行高考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臺灣地區則是以學力測驗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 高考、學力測驗等等。

23 傳統節日 漢族歷史悠久,世代傳襲,逐漸形成了民族傳統節日的一個完整體系。一年之中,其主要節日,按農曆順序排列有:
    正月初一為元旦,即春節。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又叫元宵節或燈節。二月十二為花朝節,又叫百花生日。三月三為上已節,又叫修禊節。三月還有清明節、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為寒食節。四月初八為佛節。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七月初七為七夕,叫乞巧節或女兒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又叫鬼節。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十一月有冬至節。十二月最後一天的晚上為除夕。另外還有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伏日,祭祀以隱代避盛暑;臘日,祭百神以逐疫。

24 總結 中國是一個漢族的國家,他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及節日,中國人注重團體活動及家庭觀念.之今有二千幾年的歷史.

25 感想 我覺得成為中國人是值得驕傲及自豪的.中國今日的科技及軍事一日千里,達到世界的尖端.

26 鳴謝 陳旭麗老師

27 資料來源 1. 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50.htm
2. 3http://hk.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p=%E6%BC%A2%E6%97%8F%E6%9C%8D%E9%A3%BE&js=1&ni=21&ei=utf-8&fr=FP-tab-img-t&xargs=0&pstart=1&b=22

28 版權聲明 本作品只作非商業用途, 無意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29


Download ppt "獻主會小學 漢族 吳凱鋒 5A25 NG HOI FUNG TOMMY 5A 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