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席永 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席永 副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席永 副教授

2 第一章 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体育、社会体育、与社会体育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相关背景介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注意结合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社区体育组织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建议: 社会体育的基本形态是城市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学生应在课外查阅了解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相关知识作为补充。 基本内容:

3 第一节 体育及社会体育相关知识介绍 一、体育的概念、组成及区别 (一)什么是体育? (二)组成 竞技体育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体育教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 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通过训练和竞赛,在全面发展身 体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活动过程。 社会体育: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 按大纲要求,以多种形式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大纲要求,提高应对军事的身体素质,保卫祖国
(三)区别 社会体育 (指导员) 学校体育 (教师) 军队体育 (教官) 竞技体育 (教练) 业余自愿, 增进身心 健康 按大纲要求,以多种形式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大纲要求,提高应对军事的身体素质,保卫祖国 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5 二、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6 1、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别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个群众体育的热潮,被称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英文的名称是sports for all。20世纪70年代为了区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体育,就称这些国家的这类体育为“大众体育”,以示社会主义“群众体育”与资本主义“大众体育”的区别。 3、全民健身:指中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群众体育相比,无特定内涵。只是由于全民健身更形象化、动作化,更表达了广泛性和参与性,所以更容易成为群众运动的口号。

7 4、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5、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6、余暇体育:亦称闲暇体育、休闲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余暇体育有别于其他体育,参加者可根据自己余暇特点,自由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场所、组织形式、方法和负荷,以利于表现个人特点和发展个性。余暇体育更强调体育活动的时间、人们在活动时的心态,以及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8 7、生活体育:20世纪末期,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体育进入生活方式、体育普遍化、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有的国家,如韩国,就使用了“生活体育”来涵盖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等内容。这一概念的普遍使用有利于社会体育的进一步普及。 8、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终身体育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的机能活动规律要求人们身体锻炼应坚持经常、有恒;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进行身体锻炼需要科学指导和不断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者的标准应是长期达到或超过体育人口的标准。

9 三、社会体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创业阶段 新中国建赢之初,为了改造衰弱的民族体质,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的需要,发展社会体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阶段,社会体育的主要工作是: ——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中确定了它的地位; ——初步建立了社会体育的组织体系; ——初步改善了社会体育的基本条件; ——建立了社会体育的规章制度,如劳卫制、 广播操和工间操制度、职工体育制度、 基层体协制度、产业体协制度等。 这是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体育不仅在中华民族体质的改善、发展国民经济和保卫国防诸方面成果显著,而且奠定了以后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社会体育在功能上呈现出鲜明的为政治与军事服务的特点。强调体育为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赋予社会体育极强的政治功能,使之成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10 (二)马鞍型阶段 1958年“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全国性的“大跃进”运 动,高指标和浮夸风在各行各业中盛行,也对体育界产生巨大影 响,造成社会体育严重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 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体育活动很快陷入低潮,大多数 群众停止了锻炼,不少体协自行消失,《劳卫制》被迫下马,社 会体育几乎陷入停顿状态。从1963年起,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 好转,体育战线恢复了生机,到1965年已有近250万人投身其 中。在这两年中,《劳卫制》被修订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 准》,在试行过程中有52万多人达到标准。 社会体育在短短几年内大起大落,人们对社会体育工作的规 律有了深刻的认识。社会体育的发展不能超越国家经济发展的水 平,不能违背身体锻炼的客观规律。社会体育应遵循“业余、自 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这些原则的 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体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国社会 体育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方向转化。

11 (三)畸形发展阶段 1966年,中国进入十年动乱时期。文革初期,各级体育部 门陷入瘫痪状态,建国以来确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被废止,职工体育组织网络和业余体育运动队被解散,职工体 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完全被破坏,已形成制度的“工间操” 中断,农村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被列为“四旧”而遭到批 判,群众性的运动竞赛活动也因无人组织而停止。 此时的社会体育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在所谓“突出政治” 的干预下,形式主义在这一时期发展到极致。如为了配合政治 运动,停工停产,大搞“千人操” “万人横渡”等形式主义活动; 竞赛活动中搞繁文缛节的政治仪式,夸大了社会体育的政治功 能,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给我国社会体育造成许多混乱。文革使 社会体育的社会团体全部瘫痪,而完全依靠行政手段来开展社 会体育。这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四)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 放时期。我国迅速恢复并完善了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有效 地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迅速得 到恢复,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绩。 在城市,1990年全国性的行业体协总数达27个,共有职 工体育组织10 2万个,各种运动队55 3万个,经常参加体育活 动的人数增至5 000余万人。活动内容由过去以广播操、生产 操、武术、球类为主,开始向体育舞蹈、健美操、气功、保龄 球、网球、门球等项目扩展,并出现高尔夫球、赛车、登山、 攀岩、热气球等新的运动项目。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个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在我国 城市地区迅速兴起,这就是社区体育。现在我国拥有社会体育 组织3 854个,占全国街道办事处总数的69%。平均每个街道 有晨、晚练点5 3个。

13 在农村,各地的“农村文化中心”、“文化站”和“青年之
家”,都把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 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各省(区、市)也均建立了农民体协, 有的乡镇还配备了专(兼)职体育干部,为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做 了大量工作。1990年推出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受到了广 大农民的欢迎。 从1985年开始,全国开展了“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对农 利体育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到1996年已有5批468个县 跨人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占全国县级单位的2l%。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经营 机制转换力度的加大,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体育 发展模式,遭遇越来越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高度集中而封闭 的体育体制无法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条件;行政命令式 的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 律。

14 此外,由于行政手段对社会体育的控制力衰减,一些被动
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失去约束力,从体育人口中流失。再加上 其他业余文化活动对余暇的竞争,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难度大 为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体育改革拉开序幕,社会 体育的改革也随之开始,如扩大社会体育组织结构中非体委系 统的成分,加强群体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开发行政拨款以外 的经费来源;社会体育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乡村文化相结 合;扶植群众自发的组织形式等等。但是这些改革就总体而 言,还没有脱离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框架。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 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现有的以计划经济体制为 依托的社会体育体制,需要动大手术,否则不仅不能完成新时 期中国体育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它本身的生存也会出现危机。

15 (五)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 1993年4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 见》,提出体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 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 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 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 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逐渐完善了体育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措 施。提出了群众体育要实现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 化、产业化和法制化。个人的体育费用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 变;体育活动从一家(体委)办向大家办转变;体育组织形式 从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体育干部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体 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体育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 变。

16 四、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重视、以法治体 (二)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 (三)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 (四)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 (五)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开展 (六)注重体质与健康监测,推动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 的开展 (七)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大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 五、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未来 (一)由政府走向社会 (二)由人治走向法制 (三)由行政走向市场 (四)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社会

17 第二节 体育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现代社会生活对健康的影响 一般认为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健康状况自然会有 所提高,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从标志着现代社会生活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变化看对健康的影响。 从生产方式变化看,主要体现在劳动方式(体力劳动向 脑力劳动转化)和作业方式(全过程操作向分工流程操作转 化)两个方面。从表面上看劳动方式转化,似乎是减轻了劳 动强度。但实际上因分工过细造成了局部疲劳加深,而其他 身体部位活动不足的矛盾现象。脑力劳动、流程操作造成的 精神紧张、单调感等形成严重精神疲劳。加上现代高效率管 理机制,工作压力有增无减。其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 视的。

18 生产力变革对健康的影响 石器—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器—电子计算机和智能机时代 体力劳动时代 机械化劳动时代 信息时代
生产力水平 生产工具 劳动力人口素质 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大小 劳动结构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 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变得更加重要 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工具中凝聚的 人类智慧逐步增多的过程。 石器—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器—电子计算机和智能机时代 体力劳动时代 机械化劳动时代 信息时代 旨在延伸人的四肢 提供能源、有了大 对人的智力的补充 量脑力劳动的参与

19 以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生产效率,对劳动者造成的疲劳是全身性的,疲劳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躯干和四肢。
每一阶段生产工具的演进、 人类智力投入的增加 自身健康状况发生变化 体力劳动时代 机械化劳动时代 信息时代 以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生产效率,对劳动者造成的疲劳是全身性的,疲劳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躯干和四肢。 劳动密度加大,严格的社会分工造成局部性的疲劳,疲劳的部位转向大脑。 生产劳动对人的疲劳的也影响使疲劳的部位转向高级神经系统 通过良好的睡眠恢复。 往往出现睡眠障碍,不易得到恢复,还会形成局部疲劳的积累,从而影响健康。 使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20 从生活方式变化看,主要体现在食、住、行等方面。饮食
变化主要表现为主副食结构比例转化。其结果易引起“营养过 剩”现象。住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居住条件的舒适化。其结果使 人们对气候等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行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走路机会的减少。加上家用设备电气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使 得现代“文明病”和运动不足现象愈加深刻。 从生活环境变化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变化中,污染、生态失衡、植被减少等现象直接威胁 着人们的健康。社会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带来的人际关 系疏远和由社会竞争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此外,生活节奏快 也是造成身心疲劳的重要原因。

21 当前中国城市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及构成

22 二、体育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积极的作用(体育的一般功能)
体育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现代社会生活 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须通过某些手段使之消除。体育具有增进 健康、消除紧张、丰富生活的作用,是消除现代社会生活消极因 素的有力武器。这就是体育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主 要原因。 (一)健身功能 1、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 醒,思维敏捷;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3、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 4、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5、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6、可以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23 (二)娱乐功能(通过参观和参加来实现) 体育运动由于其技术的高难性、惊险性,造型的艺术性,配 合的默契性和易于接受的朴素性,使它成为人们余暇生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 的作用。我们称此为体育运动的娱乐功能。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个体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它是指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 人过程。 体育运动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教导 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传授科学文化 知识。 (四)社会情感功能 (五)教育功能

24 (六)政治功能 1、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2、进行对外交流; 3、促进国内政治稳定 (七)经济功能 第三节 社区体育基本理论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社区体育: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 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 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 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 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25 (二)社区体育构成要素

26 二、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1、参与主体的多质性 2、活动方式、活动内容选择的自主性 3、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4、活动时间的余暇性 5、价值取向的健身性、娱乐性 6、工作和活动方式的灵活性 7、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弱竞技性 8、供给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性 9、组织特征的松散性与自治性 10、体育消费的低廉性 (二)社区体育的功能 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功能,一般性功能已阐述,特殊功能 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居民参与;2、改善居民生活 方式;3、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4、发展社区文化。

27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 市政府 市体育局群体处 区文体局群体处 工会 体协 辖区单位 体育活动点 街道办事处 街道社区体协
体育协会 体育俱乐部 体育辅导站 体育服务中心 居委会体育小组 辖区单位 辖区各单位体协 区政府

28 第二章 工作规划制订与咨询讲座工作的管理 教学要求:
第二章 工作规划制订与咨询讲座工作的管理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制订工作计划,减少盲目性,使健身活动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了解健身咨询和讲座的基本形式、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掌握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格式,编制工作计划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 学生要经常去俱乐部进行调研,并定期(暑假、寒假)实习;每周在广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地组织指导,为他们进行咨询服务。

29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制订工作计划 一、工作计划的概念、基本内容与格式 (一)概念:对即将开展的某一阶段工作的设想和安排。 (二)基本内容 1、确立正确的健身工作目标 2、确定工作任务和相应的指标 3、确定工作方法、步骤和措施 (三)基本格式 1、标题 标题一般应简要准确地概括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一般由 单位名称、适用时期、内容和文种构成。 (1)标题中的单位名称要用规范的名称,如“* * 市 * * 区 * * 社区2012年体育工作计划”。 (2)标题中的时限要具体写明,时限不明显的,在标题上 可以省略。

30 (3)工作计划的标题要尽量标明工作计划所针对的问题。
(4)工作计划的标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切地使用名称。 (5)如所定工作计划还需要讨论定稿或经上级批准,就应 该在标题的后面或下方用括号加注“草案”、“初稿”或“讨论稿” 字样。 2、正文 一般由前言、工作计划事项和结尾构成。 (1)工作计划的前言要简明扼要地说明制订工作计划的目 的或依据,提出工作的总任务或总目标。 (2)工作计划事项是总的计划下面的各个分计划项目。 (3)结尾是对整个工作计划的总结收尾。如果尚未定稿的 计划,要注明报请上级领导审批。 3、落款 落款部分写在正文的右下方,要写明制订计划的单位名 称和日期。如果有附件、注释等内容,可在盖章之后一一列 出,并在落款之前一一注明。

31 二、制订工作计划的要点 (一)认真分析社区健身活动的具体情况 1、搞清体育健身群体的体育文化娱乐需求。 2、搞清体育健身资源配置情况。 (二)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和规定 (三)落实具体措施 (四)确定人员分工 (五)广泛征求意见 (六)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年度计划 三、制订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与健身指导机构或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 (二)计划要切实可行 (三)要善于集思广益 (四)要突出重点 (五)注意防患于未然

32 第二节 健身咨询概述 一、健身咨询的作用与工作程序 (一)健身咨询的作用 健身咨询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群众之间面对面地用问答式的方法进行信息交流、反馈与处理的过程。健身咨询服务主要是科学健身信息的服务。健身咨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可以协助健身咨询者进行预测。 2、为健身咨询者提供方案和设计策略。 (二)工作程序 1、确定咨询课题,组建咨询小组 2、调查研究 3、开展咨询活动

33 二、健身咨询的要求 (一)知识广博,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缜密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具有旺盛的创造精神 (四)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五)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 (六)掌握一套决策研究的方法 (七)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健身咨询的注意事项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咨询时的注意事项 1、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因健身咨询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而歧视他们。

34 2、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咨询者了解健身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局限性,以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3、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咨询者之间不得产生或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4、当社会体育指导员认为自己不适合对健身咨询者进行咨询时,就应对他们做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他们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健身咨询师。 (二)健身咨询者在咨询时的注意事项 1、咨询前应预先约定会面时间。 2、尽可能地把自己需要咨询的问题整理好。 3、在第一次会面时间确定后,一定要准时赴约。 4、首次晤谈不需要做特别的准备,尽可能真实即可。

35 第三节 健身讲座概述 一、健身讲座的方式 (一)现场与网络结合 (二)固定与流动结合 二、健身讲座的要求 (一)讲座内容要达到深度、广度的有机统一 (二)优化讲座的宣传环境 (三)树立讲座的品牌意识 (四)注重讲座的艺术技巧 (五)要提供电子技术支持

36 三、健身讲座的注意事项 (一)讲座主讲人的注意事项 1、要有丰富的健身知识、气质良好,语气坚定,行为果断;要严格控制时间。 2、讲座的内容要紧扣健身主题,突出重点,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3、要注意调动听众的情绪。 4、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逻辑性强,用语既要专业化,又能深入浅出。 (二)听众的注意事项 1、在讲座开始前按秩序入场,避免造成会场秩序混乱。 2、不能大声喧哗,更不能影响主讲人正常的讲演。 3、需要来回走动时,应尽量避免过大的动作,降低对别人的影响。 4、把手机调成振动,以免扰乱主讲人的思绪和其他听众的情绪。

37 第三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及业务活动管理 教学要求:
第三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及业务活动管理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的运作方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档案管理,以便更好的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正确的运行;通过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学习与进修,获得如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以便科学地指导群众开展健身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领会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的主要职责并内化为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 去当地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一些组织实地调研、了解运行情况。

38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结构及职责 (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基本组织架构 1、组织架构 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治组织,是由社会体育指导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专业性社会团体。协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自治和行业管理。 1)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四年一届(任期),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布置下一年度的计划等。 2)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由理事会实施协会管理。 3)秘书处是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一般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多为专职人员,协会根据会员规模的大小,聘请若干名专职秘书,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

39 2、主要职责 1)会员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以下职责:审议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修改本会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决定终止事宜。 2)理事会的职责: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向理事会和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报告;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职务;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会理事;决定副秘书长以及协会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聘任顾问和授予荣誉职务;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3)秘书处的主要职责: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履行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及相关机构的日常管理、指导和监督;组织、指导、协调下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社区体育指导站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配合体育总会和社团管理部门做好年检工作;承办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40 (二)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责
1、组织结构 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的基本点,是协会、指导站、指导点三级组织架构的关键机构。 指导站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是具有培养、学习、保护等家庭功能的社会组织,也是开展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抓手。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派出机构,一般实行双重领导,即在业务上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领导,在事务上接受街道、乡镇行政组织的领导。 2、主要职责 1)社会服务职责 ① 协助政府开展社区体育。 ② 指导居民进行科学健身。 ③ 协调有关社区的体育事务。 2)会员服务职责 ① 维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权益。 ②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③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交流。

41 (三)社区、村落体育指导点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责
1、组织结构 社区、村落体育指导点事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的执勤点,是指由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指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是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在社区、村委会管区内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的健身站点。 2、主要职责 1)对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2)对健身站点进行综合管理。 二、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的运作方式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运作方式 一般包括内部管理和对外关系两个方面。 1、内部管理包括层级管理、权力配置、制度安排、能力建设等。 1)层级管理是指协会内部的等级关系处理。

42 2)权力配置包括参与权(政府决策、社会活动、其他组织活动等)、人事权(选举、审批、罢免、奖励、处罚等)、财权(自主管理、自主支配等)、协调权(内部协商、调解、仲裁等)、决策权(战略发展、日常事务等)等。合理使用和分配权力是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机制。 制度安排包括人事制度、组织程序、资源配置等制度。要避免人治现象的蔓延,依靠制度进行管理。 3)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要素能力(目标、成员、制度、管理、资源等)、协调能力(各要素及要素间的协调等)、获得能力(争取外部支持、规避外部风险等)、影响能力(公信力、信誉度、社会形象等)等。能力建设是协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各项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综合能力建设,因为能力既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各要素间有关联,因此,能力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

43 2、外部关系包括协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协会与社会的关系和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1)协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体育局群体主管部门、社团管理局等行政机构和体育总会等组织。协会与体育局群体主管部门的关系为委托和依托的业务关系,协会与社团管理局的关系为注册登记及接受规范管理的组织关系。体育总会是所有体育社团的枢纽组织,协会的一些重大活动必须事先报告体育总会,并邀请体育总会参与指导。 2)协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协会与社会关注者、合作单位、以及媒体的关系等方面。 3)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包括协会与其他健身组织的关系、协会与非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二)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的运作方式

44 1、独立运作方式 由协会帮助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区域性体育指导机构(体育指导站)接受街道、乡镇行政机构的委托,指导和管理群众体育活动。 2、依附运作方式 挂靠在社区文体中心或文化馆(站),利用其设施开展体育指导服务。由于文体中心或文化馆(站)是有编制的单位,体育指导站不能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为了工作的顺畅,一般会任命社区文体中心或文化馆(站)长为体育指导站站长,以便统筹安排文体活动,协会指定或与街道、乡镇行政机构协商确定副站长人选,副站长人选必须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确保组织的专业性。协会的专项会议可以指定副站长参加,副站长把会议精神及时向站长汇报,以获取领导的支持。

45 (三)社区、村落体育指导点的运作方式 1、团队管理运作方式 社区、村落体育指导点又是健身站点,是健身指导的最前线。每个团队根据人数情况配备一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同一地区、同一项目的指导员应组织起来,研究本项目的教学特点和发展趋势,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 2、站点管理运作方式 站点管理是体育指导点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安排专人进行健身器材维护和检查,以防出现伤害事故。要防止健身活动产生扰民现象,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定。也要防止周边环境对健身活动的干扰,必要时可通过组织干预,制止不良现象。

46 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的管理方式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管理方式 1、会员管理 1)个人会员管理 包括入会申请审查、会籍转移登记(居住地发生改变时,会籍也要转移)、岗位履职情况报告(由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提供履职报告,并进行归档处理)、重大事件记录(获奖或受罚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等项目。 2)单位会员管理 包括入会申请审查(低等级协会、指导站及其他体育社会团体)、年度计划和总结等报告材料、重大事件记录(开展活动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等项目。

47 2、业务培训 如,国家、省市出台新的体育政策,协会就应及时对体育指导站站长进行宣讲、培训,并通过他们传达给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旦有新的、适合推广的健身项目出现,就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进行学习,并通过他们推广新的健身项目。业务培训形式有讲座、技能传授、现场交流会、学习观摩会、技能展示活动等,每年还可以安排外出考察活动,学习外地社会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等。 3、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是体现协会活力的标志之一,也是协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协会活动主要有年会、展示活动、竞赛活动、社会参与活动等。 年会是协会的年度重点工作,一般在年初举行。根据协会规模,可以是全员大会,也可以是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包括总结上一年度工作、布置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等活动。

48 展示活动有定期(如每年春、秋季运动会的展示表演)和不定期两种,主要目的是宣传和示范。
竞赛活动有协会内部的竞赛(多为指导技能和知识竞赛)和参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比赛(地区运动会、国家或地方组织的各种单项运动竞赛等)。 社会参与活动有节庆活动、传统节日活动、重大赛会活动以及政府组织的其他活动等。 (二)街道、乡镇体育指导站的管理方式 1、注册登记 注册登记每年一次,其履职记录必须通过基层组织的审核。一些地方的做法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时要上交证书及履职报告(含履职记录),体育指导站在确认指导员的履职情况符合要求后,在证书上盖章,并委派下一年度工作。没有注册登记者,不得擅自在健身站点进行健身指导。

49 2、岗位管理 包括团队责任岗和片、站点责任岗等多种形式。管理对象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场地器材、健身活动等方面。 3、业务学习 一般应每月都有学习活动。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地组织交流、考察等活动。一般情况下,要在例会时总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等。体育指导站在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时,应把主要活动列出清单,让指导员早知道、早安排。 4、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是体育指导站的核心工作内容,因为所有管理方式的最终形式都是通过组织活动体现出来的。 包括指导员的组织活动和健身站点的组织活动两个方面。 指导员的组织活动有例会活动、专题研讨、活动筹划等内容。其中例会活动包括业务学习和时事学习两个方面;专题研讨包括研究体育指导站的工作和探讨指导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等;活动策划包括制订年度计划和确定各项活动规程等内容。

50 (三)社区、村落体育指导点的基本管理方式
1、岗位责任制 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制定的“四固定”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了上岗时间、地点、内容、责任人等,并用标示牌表明,使参与活动者和监督者都能一目了然。不仅对岗位责任人有较好的约束作用,还可以避免不同团队间因场地、时间分配问题而引起纠纷。 2、分工负责制 可以有效地调动团队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确定小组长,协助指导员管理小组事务。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联络员、保管员等工作岗位。 3、协调制 即任命有威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协调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等个人间或团队间的矛盾,避免矛盾的深化和扩大。

51 第二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学习与进修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学习的方式 (一)例会学习 (二)技能交流 (三)专题研讨 (四)观摩考察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修的方式 (一)定期进修 (二)不定期进修 (三)轮流进修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学习与进修管理的要求 (一)要坚持不懈 (二)要讲究实效 (三)要区别对待 (四)要培养骨干 (五)要凝聚人心

52 第三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管理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档案管理 (一)概念: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在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组织交流、培训指导等)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一下细节: 1、注重日常接收文件、资料和征集资料信息。 2、对档案的真实性、可用性、时限性和保密程度进行分类鉴定、编号、登记、存放,以增强档案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 3、要切实加强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 4、做好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53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一)概念:是指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的分析与再造,控制和集成化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的内容 1、管理目标 1)建立覆盖下属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日常办公、培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2)梳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更标准化,从而提高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3)通过已建立的网络平台,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线培训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库,实现信息共享。 4)通过推广、应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简化工作流程,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标准化,为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打下基础。

54 2、管理实施步骤 1)构建网络基础设施。 2)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网络管理平台。 3)网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开展。

55 第四章 单项体育协会、地区体育(文化)中心的管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项体育协会及地区体育中心的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方式,学会不同地区社会体育的分类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 教学建议: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材料来补充关于单项体育协会的相关内容。

56 第一节 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 单项体育协会是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依托,是传 播和倡导体育健身、养成健身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 一、单项体育协会的组织特点 1、同一性 单项体育协会是按照运动项目设置的体育组织,单项体 育协会的成员都是改运动项目的爱好者,在目标达成等方面有 较大同一性。 2、自治性 单项体育协会是经过国家注册登记团体,是依法成立的自 治性群众组织。协会有专门办事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各项 社团活动,实施自我管理。

57 3、自愿性 参加单项协会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成员的加入 或离开都是基于自愿。 4、专业性 单项协会创建和发展必须集聚该项运动的专业人才,以 及该项运动中享有较高权威性和知名度的专业人才 5、非营利性 社团法规定社会团体为非盈利性组织,并不意味着组织 在服务过程中不能收费,只是不能将盈余进行分配。

58 二、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方式 采用“双重管理” 民政部门负责注册登记和社团规范管理 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
内部根据组织章程实施自制管理

59 (一)民政部门管理方式 社团登记管理 采用审批登记方式,协会在注册前,到有关机构咨询,然后登记管理机构对协会资料进行审查,最后决定登记注册。
社团活动管理 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协会日常活动进行指导、规范和监督的过程。 社团监督管理 其目的是促使社团组织依法控制活动,防止滥用自由结社权力

60 (二)体育行政部门及委托管理机构管理方式
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 体育局对社团管理主要是政策支持和法规控制,具体业务一般委托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总会来具体实施。 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管理方式 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是接受体育局委托,实施社会体育管理事业单位,各类群众性体育社团和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都属于其业务管辖范围。 体育总会管理方式 体总是各类体育组织的枢纽组织,单项协会是体总的单位会员,在业务活动方面接受体总指导。

61 (三)内部管理方式 内部管理采用自治管理方式 组织管理 包括组织制度建设、组织结构设置以及权力分配。 活动管理
即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目标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并获得预期成果的专项管理方式。 资金和财务管理 主要指资金的募集与运作,财务管理主要指会计和财务管理。

62 三、我国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与发展 (一)逐步实施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 (二)加快协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进程
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协会独立办公,成为独立体育社团;其次,主管单位负责人逐步退出兼任的单项体协主要岗位;最后协会财务管理应有独立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 (二)加快协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进程 政务要鼓励和保障协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加大向协会购买服务力度,以推动体育运动快速发展

63 (三)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单项协会应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基础,实现组织管理、组织活动、组织文化等方面提高,提高组织业务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体育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协会工作监督机制 协会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维持组织健康发展。可建立纪律检查组、采用信息公开方式接受监督。争取其对组织发展和活动的指导,有效提高组织工作能力。

64 第二节 地区体育(文化)中心的管理 地区体育(文化)中心是指依托县级(及以上)地区的体育组织。

65 一、地区体育(文化)中心的基本特征 组织的规范性 地区体育中心是具有正规编制事业单位,其性质决定了组织管理过程比较规范。 设施的规模性
地区体育中心一般是该地区最大规模的体育设施和管理组织,其特性决定了要用宏观的、综合的、专业方式进行管理。 区域核心性 地区体育中心是该地区体育服务和体育活动的核心组织。要提供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基础上,加强教育和示范,带动地区体育发展。

66 二、地区体育(文化)中心的管理职责 信息服务 设施服务 活动服务 要宣传我国体育方针政策和体育健身知识,引导低于居民参与健身活动。
要为地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设施服务,对设施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 活动服务 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67 培训服务 组织服务 指导服务 要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机能培训、各运动项目的培训。 要提供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服务,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要为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帮助人们学习体育健身方法,懂得科学健身原理。

68 三、地区体育(文化)中心的管理方式 组织领导 地区体育中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组织网络 制度管理
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合理发展目标和计划,按计划开展工作;进行制度建设;研究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信息公开 让更多人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队伍建设 深化体育中心内部劳动、人事 、分配等方面的的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队伍活力。

69 第三节体育管理的地区差异性 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使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

70 一、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 (一)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 工业化程度高、经济比较发达
由于沿海地理、交通和人才流动等方面优势,产业集群性较早。 城市化程度高,生活比较现代 我国大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具有很强辐射作用。 市场化程度高,服务业成长迅速 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较大程度激发人们生活需求,为市场繁荣打下基础。

71 (二)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 工农业混合发展,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既有工业城市,也有广袤农村,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性较大。
经济形态中间型,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对东部,是外向型经济支撑点;对西部,是引领西部经济发展参照系。 中心城市不多,辐射力有限 大多数为区域中心城市,有一定影响力,但辐射力有限。

72 (三)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 地处偏远地区,交通相对不便 多为山地且地形复杂,经济落后,对外交流较少。 教育与科技薄弱,人才相对不足
处于人才洼地,加上经济落后,留不住人才,使得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工业化程度低,经济相对落后 教育科技的落后及交通不便,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73 二、不同地区社会体育的分类指导 (一)地区体育
体育管理方式是指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反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保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作用方式上分为直接管理手段和间接管理手段。从内容上分为法治手段、经济手段、信息和咨询手段等。

74 (二)不同地区体育组织的分类指导 政府管理型 特点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社会体育,政府权力和计划高度集中。 优势 1、充分体现政府意志 2、有利于整合一切社会力量 3、有利于推动体育公共服务业发展 4、有利于政府调控 缺点:抑制社会体育参与和支持,限制社会体育发展

75 社会管理型 特点是由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很少计入和关于体育事务。 结合型 结合型管理体制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的管理模式。主措是将决策和执行分类。

76 地区体育的垂直管理与水平管理 垂直管理是以行政管理为主 特点是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资源拥有丰富性、单元组高效性。 不足:社会动员不够、服务覆盖面小、服务质量较低 随着社会体育管理体质的改革和深化,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应由垂直管理逐渐向水平管理过渡。

77 水平管理是对社会体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激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
水平管理优点 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少,节省费用 要求上级授权 自己制定的目标比较容易认同

78 三、大地区社会体育管理的新思路 (一)确立“共赢”和“协同”思维,建立联合发展的地区体育圈
要确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思维,通过实行战略协同和联盟,有利于产生创新文化的扩散效应和地区优势互补效应。 (二)建立权威的地区体育协调机构,发挥地区体育的综合效益 建立具有可造作性的、推动体育交流合作的互动机制。途径是首先建立所属地区省市体育行政部门支持的体育协会,接着搭建所属地区省市体育受众共享的体育信息平台。

79 (三)“内扶外引”,促进地区体育的均等化发展
内扶是注重地区内的体育文化研究,重视挖掘和整理乡土体育,增强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拉动力。外引是注重与发达地区开展体育交流,加强区域间合作。 (四)“主极突进”与“多轮驱动”相结合,建立地区间体育协调机制 凸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大体育圈率先发展基础上,借助西部的体育圈建设渐入家境,依托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开局推进东北地区体育圈建设的气动,通过中部崛起带动中部体育圈建设的原酿。

80 第五章 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准确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健康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各种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基于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和遵循人体生长发展的规律而进行的,因此,重点是掌握运动处方的常识;难点是在相当短的教学时间里真正使学生学会开具运动处方很不容易。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述为主,结合多媒体手段,辅以互动讨论和实践动手相结合。 教学建议: 学生要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

81 第一节能源运动处方的原理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与内容
概念:是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等,用处方的形式制定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特点:与药物处方相似,为了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健身事康复治疗的目的。

82 运动处方内容: 1、运动目的:是强身健体或康复治疗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运动项目:有氧、无氧运动、混合氧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反映的是人在运动时的费力程度。是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内容。 4、运动时间: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与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

83 5、运动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一般3-4次/周。
6、注意事项:为保证安全,注意运动者的体能状况,注意运动中的观察,重点是心率不能超过靶心率

84 运动处方的分类 1、根据锻炼对象的健康和伤病情况分: 康复治疗和预防健身运动处方 2、根据运动处方的锻炼功效分:
耐力运动处方、力量运动处方、柔韧性运动处方

85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2、动态性原则:制定运动处方要根据内、处条件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调整。 3、安全、有效原则:把心率控制在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就是运动处方的安全有效范围 4、身体素质的基础原则:根据运动对象的身体素质(心肺、力量、耐力等)制定运动处方

86 三、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程序 收集基本情况(询问、观察、调查问题等形式) 1、运动目的和对运动期望 2、运动史、运动爱好、现在运动情况等
3、社会条件,如职业、工作、经济情况等 4、病史、家族病史、近期健康检查结果等

87 健康检查(人体测量与体成分测试) 1、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2、判断能否运动 3、是否有潜在疾病或危险因素,以预防意外发生

88 运动负荷试验和健康身体素质测试 目的:确定健身者在安全界限承受的最大运动强度,为运动处方提供精确数据、防止意外 运动负荷测试:递增负荷试验的方法,利用跑台、台阶或功率自行车进行。 身体素质测试:包括肌力、爆发力、柔韧性、心肺耐力等

89 制定运动处方,安排健身计划 根据基本情况与检查、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中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

90 指导健身运动 第一次锻炼应在运动处方制定者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不合适,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91 监督执行 每周一次,督促健身者执行锻炼谋划
定期调整 一般6-8周便可获得效果,坚持锻炼3个月后,重新进行身体素质评定,并调整运动处方。

92 第二节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基础情况 (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健身情况) 2、健康检查
第二节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基础情况 (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健身情况) 2、健康检查 (人体测量和体成分测试 静态指标测量)

93 3、运动负荷试验 一般选择大强度负荷试验或递增负荷试验,以确定最大摄氧量或运动时的最高心率。这是确定运动强度(靶心率)的基本依据。

94 4、身体素质测试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方面。

95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准备工作完成后,要汇总成运动处方调查表进行归纳和评估。根据危险程度,进行了一步确定医学检查和健身运动中医务监督的力度。
P36-38

96 运动处方核心内容 1、运动项目选择 2、运动强度的确立 3、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制定 4、注意事项的提出

97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案例P39-41

98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1、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医务监督 2、健身过程 (初始阶段 提高阶段 维持阶段) 3、运动处方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99 第六章 体育健身活动的医务监督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健身活动中能够维护健身群众的安全,确保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性。
第六章 体育健身活动的医务监督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健身活动中能够维护健身群众的安全,确保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重点:医务监督的实施过程,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以及消除疲劳的方法,动性中暑、肌肉痉挛、晕厥等运动突发事件的预防为教学重点。运动突发事件的预防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述为主,结合多媒体手段,辅以互动讨论和实践动手相结合。 教学建议:学生要掌握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的方法

100 第一节 健身医务监督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是健身指导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评定的基础上,使用医学指标和方法,对健身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导和协助健身者科学健身的过程。 健身医务监督内容:

101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健康档案 2、明确体育活动的禁忌证和限制 3、制定医务监督方案 (基本要求、方案修改、及时反馈分析及评价)

102 二、实施阶段 1、对有组织的健身者进行分组 2、提醒健身者注意体育卫生 (个人卫生、运动着装和保护性用具的安全、运动环境卫生)

103 三、鼓励健身者做好自我监督 1、主观感觉 2、客观检查 ( 脉搏、体重、月经)

104 第二节 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一、什么是运动性疲劳 概念: 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判断: (轻度、中度、重度运动性疲劳)

105 二、运动负荷的医务监督 1、通过主观感衡量运动负荷 (负荷适宜时、负荷过大时、负荷不足时) 2、通过客观检查评价运动负荷 (脉搏、血压、肌力)

106 三、消除疲劳途径和方法 1、消除疲劳的途径 (加速代谢、调节神经系统机能、补充营养物质) 2、、消除被劳的方法 (整理活动、眨眼、水疗、桑拿浴、吸氧、吸负氧离子、理疗、音乐疗法、合营营养、按摩、针灸、气功)

107 第三节 运动性突发事件的 预防与现场处置 体育健身中,有可能发生运动性中暑、肌肉痉挛、运动中腹痛甚至运动性猝死等突发事件。碰到该状况,应该如何处置及预防?

108 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一、原因 1、环境高温。 2、湿度高、通风不良。

109 超载:运动→机体产热↑→产热或储热>散热→体温调节系统超载。
衰竭:下丘脑体温调节或周围性反应所致功能紊乱→心率加快

110 发生机制: 高温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 1、体温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水盐代谢

111 二、预防 1、夏天炎热季节训练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热天运动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
2、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的营养和饮水。组织合理的水盐供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对不耐热的个体加强预防措施。

112 三、治疗 1、一般处理: (1)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2)热痉挛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藿香正气水。

113 2、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摩皮肤,使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加以降温。
3、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点滴输液、严重者送往医院。 4、住院治疗。

114 肌肉痉挛 定义: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 运动中最易发生肌肉: 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屈趾肌

115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寒冷刺激 肌肉受冷空气的刺激(准备活动不充分),兴奋性突然增高使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二)电解质丢失过多
运动中大量排汗,造成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肉痉挛。

116 (三)肌肉连续收缩而放松不够 运动中,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引起肌肉痉挛。 (四)疲劳 疲劳的肌肉发生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的改变,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痉挛。

117 二、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 2、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进行按摩。

118 3、冬季运动注意保暖。 4、夏季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VB1的摄入。 5、饥饿和疲劳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6、游泳下水前用冷水冲淋全身;水温太低时,游泳时间不宜太长。 7、运动中要学会放松肌肉,在降体重和控制体重时要讲究科学性。

119 三、处理 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 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均匀,缓慢。 1、腓肠肌:伸直膝关节、踝关节背伸
2、屈拇肌和屈趾肌:足及足趾背伸。 3、在痉挛肌肉部位进行按摩。

120 游泳中发生肌肉痉挛: 1、自己无法处理或解救: 先深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并立即呼救。

121 2、水中自己解救腓肠肌痉挛: 先吸一口气、仰浮与水面,用痉挛肢体对侧的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足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对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将膝关节伸直,待缓解后慢慢游回岸边。 此后不宜再进行游泳,应休息,保暖

122 晕厥 定义: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 晕厥最主要的危害:晕厥发生杀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123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脑重占体重的2%,脑血液供应占心输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凡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和心输出量突然减少的因素均可引起晕厥。

124 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过分紧张,见到别人受伤、出血而受惊、恐怖等。 2、重力性休克 定义: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休克为重力性休克。 多见于径赛运动员、尤其是短跑、中跑,偶见自行车和竞走运动员中。

125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挺举时,胸内肺内压剧增,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出现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 4、直立性血压过低。 常于久站,久卧后和久蹲后突然站起后发生。

126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主要改变:低血糖和低碳酸血症。 6、心源性晕厥 好发时间:剧烈运动后,立刻洗澡会因心肌缺血发生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127 二、征象 1、晕厥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2、昏迷后: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缓慢。(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时) 3、清醒后:有头痛、头晕、乏力的全身症状。

128 三、预防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参赛前。 2、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运动性疾病。
3、疾跑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而应继续慢跑并调整呼吸,然后再停下来。

129 4 、久蹲后不要骤然站立,应慢慢起立; 5、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无风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训练和比赛; 6、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要及时补充糖、盐和水分;

130 四、处置 1、一般处理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下肢抬高位。 (2)松开衣扣、腰带。 (3)保暖。
(4)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穴。

131 (5)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舌头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6)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脏挤压术。 (7)醒后服用热糖水和VB1,VC,并注意休息。

132 运动中腹痛 一、原因和发病原理 运动中腹痛的基本原因: (一)运动性腹痛 1、肝淤血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引起肝瘀血。

133 2、呼吸肌痉挛 可能原因:运动中未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的协调,功能紊乱,发生痉挛或微细损伤。 疼痛部位:季肋部和下胸部。 疼痛性质:锐痛。

134 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原因:(1)剧烈运动后血液重新分布,胃肠缺血、缺氧,引起胃肠痉挛。 (2)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空气刺激。 (3)腹部着凉,运动前吃难于消化的、产气的食物。

135 (二)腹内疾病 急慢性肝炎、胆道疾病、溃疡病、慢性阑尾炎等。 (三)腹外疾病 肺炎、胸膜炎、肾结石、腹肌损伤。

136 二、预防 1、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负荷。 2、比赛或训练时调整好动作与呼吸节奏。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冬天不要在未做好准备活动前就脱掉外套。

137 4、合理安排膳食: A、剧烈运动前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不吃平时吃不惯的食物; B、不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或比赛。 C、饭后应休息1.5—2.5h才参加运动 。

138 三、治疗 1、腹内或腹外疾病: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 2、运动加速时出现的腹痛: A、加强身体全面素质的训练和专项技、战术的训练。

139 B、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
C、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腹痛可减轻或消失; D、口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 E、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F、进行热敷。

140 运动性猝死 猝死:又称急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6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141 一、病因 1、冠心病 占据心肌梗死的首位诱因。 2、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异常。

142 3、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 4、相对性局部缺血。 5、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 6、心肌代谢障碍。 7、心肌传导系统的急性紊乱。 8、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143 二、预防 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
2、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的区别。

144 3、密切观察运动时出现的各种症状。 如:运动中出现的晕厥,要做系统的检查。 还需普及心肺复苏方法,及时进行抢救。

145 4、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遵守训练的卫生原则和患病后恢复训练的原则。
5、运动员的选择注意体格检查,严密注意马方综合征,特别是篮球、排球、跳高等项目的运动员。 6、加强对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研究。

146 呼吸和心跳停止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主要包括胸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一种徒手操作,是国际公认的实用、有效的救命第一术。

147 第七章 常用体育健身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通过实践的学习可以对常用体育健身进行调控和评价。
教学重点:常用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教学方法:语言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常用健身方法要结合实际,选择能够普及的运动项目。

148 第一节 常用体育健身方法的分类 一、根据体育健身结构划分 1、单一动作结构类 (周期性体育健身、非周期性体育健身) 2、多元动作结构类
固定性体育健身(体操类、舞蹈类、武术、民族传统项目) 非固定性体育健身(球类、时尚体育项目)

149 二、根据体育健身过程中能量供应式划分 1、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一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的运动。 2、有氧运动 健身者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糖原和脂肪的有氧氧化。 3、混合运动 混合运动是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交替进行的持续运动。

150 第二节 常用的体育健身方法 一、持续练习方法 1、持续练习法是指健身者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中等强度连续进行健身活动的练习方法。
第二节 常用的体育健身方法 一、持续练习方法 1、持续练习法是指健身者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中等强度连续进行健身活动的练习方法。 2、持续练习法的 特点:练习时间相对较长,强度适中。 作用:持续练习可使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获得较长时间的刺激,有效提高人的有氧代谢能力和发展有氧耐力。 3、运动持续练习法的要求 (1)科学控制好运动负荷(A时间长,强度要小B老年人选择中小强度为主,青年人选择中等与较大之间运动负荷) (2)及时补充必要营养(保证体能尽快恢复,防止疲劳产生)

151 二、重复练习法 1、重复练习法是指人们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体育健身时,多次重复同一练习,并在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使机体能够基本得以恢复的练习方法。 2、重复练习法 特点: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相对固定,负荷强度较大(最大强度的50-80%),休息时间无严格规定,以机体基本恢复以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为标准。 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健身者的混合代谢能力,增强体质。有利于健身者熟悉和掌握动作的技术与技能。 3、运动重复练习法的要求 (1)制定合理运动计划 (2)保证充分间歇时间 (3)保持积极健身

152 三、间歇练习法 1、间歇练习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间歇练习法 特点: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A心脏功能明显增强B使人体各器官和系统产生与体育健身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供应能力,增强体质。 3、间歇练习法的要求: (1)合理运动负荷 (2)确保适应过程 (3)合理的间歇时间)

153 四、变换练习法 1、变换练习法指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训练负荷(时间、负重重量、速度等)、动作的组合以及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进行训练的方法。 2、变换练习法 特点:通过改变健身练习条件,使健身者的大脑皮质不断产生新异刺激,提高兴奋性,激发健身兴趣,从而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使机体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和愉悦身心的目的。 作用:A使用于各类人群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健身、建心、和技能练习。B健身时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C技能练习时,达到提高动作技术。 3、变换练习法的要求 (变换运动量、变换时应循序渐进)

154 五、循环练习法 1、循环练习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练习者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 2、循环练习法 特点:能全面地影响身体各器官,系统,提高身体素质,增长肌肉力量和耐力。还可消除枯燥感。肌肉的局部负担不重,不易疲劳,能调动训练者的积极性,激发训练的兴趣。可根据各人的体质和训练水平逐渐增加运动量。 作用:A提高健身者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B可因人制宜,区别对待C可合理增加练习密度,做到全面健身,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3、循环练习法的要求 开始时先练一个循环,过2-3周再增加一个循环,逐渐增加到3-4个循环,但最多不得超过5个循环。

155 六、比赛法 1、比赛法概念 2、比赛法的特点和作用 3、比赛法的要求

156 第三节、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与调控 一、青壮年人群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与调控
(指18-35岁年龄段。目的:强身健体、提高有氧耐力和心肺功能,兼顾发展力量) 二、中年人群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与调控 (指36-59岁年龄段。重在保持健康体质,预防疾病。) 三、老年人群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与调控 (指60岁以上年龄段。目的:保持生命活力、延年益寿)

157 第四节、体育健身效果评价 一、主观感觉评价法 1、肌肉酸痛感——休息后,较快消除 2、排汗量——微出汗或中等程度出汗
3、情绪反应——心情愉悦,精神饱满 4、食欲变化——食欲相对旺盛,饭量增加 5、睡眠情况——良好,醒后精力充沛,处于良好工作和应激状态

158 心脏:有力,每博输出量大,心率增加幅度小。 血压: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加。
二、客观测量评价法 1、安静状态下练习效果的评价 心率——正确健身 血压——正确健身 肌肉力量——正确健身 肺活量——正确健身 2、定量负荷下合格率健身效果的评价 心脏:有力,每博输出量大,心率增加幅度小。 血压: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加。 肺通气量:不变或下降(呼吸深度增加,呼吸率会适度增加)。 恢复时间: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速度明显增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159 第八章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方法的指导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类本地区特色的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及指导方法。
第八章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方法的指导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类本地区特色的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及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的指导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直观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教学建议:要选择能够便于普及的项目技能视频展示

160 内容 健身气功概述 1 健身气功的传统理论基础 2 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与锻练要领 3

161 健身气功概述内容 1 气功名词的由来和发展 2 气功的历史渊源 3 健身气功的出现与推广

162 气功名词的由来和发展 气功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以上或更久远,它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
古代人把这种锻炼方法不叫气功,而称之为导引、按跷、吐纳等。文献所见到的气功一词,最早是晋代道士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 1950年以后,在河北省保定市,195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临床试验的功法也曾用过“气工”、“内养功”这个词。 刘贵珍认为气功的“气”包含了元气、经气和自然之气,也包含了呼吸之气。气功之“功”不仅包含了练功的功夫,也包含了通过练功所增强的各脏腑功能

163 气功的概念 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

164 气功的历史渊源 儒 释 道 医 起源 古代 近现代 远观近择 取象比类 (伸懒腰、闭目、站桩、嘘、呵) 内养功 放松功 健身气功
因时子静坐法 内养功 放松功 健身气功

165 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有一个练功站桩的人形,说明气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66 《行气玉佩铭》,据专家考证,这是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一件反映气功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到迄今为止最早且完整描述气功锻炼的实物,在这一中空但未透顶的十二面体玉制饰物上,刻有四十五个铭文。

167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气功图谱(汉代)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上虽仅存44幅图画,但导引姿势复杂多变,运动全身各部。

168 易筋经 达摩 少林僧侣 强调“内壮外勇” “气盈力健,骨劲膜坚” 注重强身壮力的因素

169 五禽戏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170 六字诀 晋以后出现以练气为主的功法,如魏华存的“出日入月呼吸存法”和陶弘景的“六字服气法”:“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六字诀的概念。

171 八段锦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 八段锦的歌诀,就分别明确地指出了某些动作对人体的某些部位和对防治某种疾病所能起到的作用。

172 气功发展脉络梳理 1.以易筋经为代表的壮力类气功,其主要作用是 强身壮力。 2.以五禽戏为代表的仿生类气功,其主要作用是健身保 健
3.以六字诀为代表的吐纳类气功,其主要作用是行气理 气。 4.以八段锦为代表的疗病类气功,其主要作用是防病治病。

173 健身气功的由来与推广 健身气功这个名词是1996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该通知明确提出“社会气功是指社会上众多人员参与的健身气功和气功医疗活动”。

174 概念 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
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11月 《健身气功管理办法》 健身气功 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175 第一套健身气功 健 身 气 功 1568 易筋经 五禽戏 六字决 八段锦

176 第二套 健身气功(DMTWZ) 新编健身气功 D W M T Z 坐式十二段锦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马王堆导引十二式 大舞 太极杖

177 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 特点 注重整体锻炼 养生作用明显 运动风格绵缓

178 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 社会 文化 体育 推广普及健身气功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同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习练健身气功 既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领悟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人懂得“做人的真谛”而“完善人的价值”。 体育 开展健身气功活动 不仅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而且有效增强习练者体质,也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社会。

179 健身气功的传统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 整体观 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 经络学说 精气神学说 脏象学说 阴阳学说

180 健身气功与整体观 整体观 人体内环境的整体性 精神与形体的统一性 天人合一 顺乎自然 适应社会 主动调控

181 健身气功与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相互消长 相互转化 辨证选功 指导锻炼

182 健身气功与五行学说 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 五行属性 五行联系

183 健身气功与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为核心 相互联系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为核心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184 健身气功与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 强健机体 延缓衰老

185 健身气功锻炼对精气神三者的相互滋生和转化
健身气功与精气神学说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总称。 气是濡养人体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和内在脏腑精气在外的表现。 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健身气功锻炼对精气神三者的相互滋生和转化 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186 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 调心 调身 调息

187 调身 作用 调息与调心的基础 柔筋健骨、强壮身体 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方法 立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要求 形正体松

188 调息 作用 用于止念 吐故纳新 行气活血 强壮脏腑 方法 自然呼吸 腹式呼吸 鼻吸口呼 提肛呼吸 要求 细、匀、深、长

189 调心 作用 调息与调身的基础 调节心理,促进心理健康 开发潜能,增长智慧 方法 意守身体放松法 意守身体部位法 意守体外对象法 要求 入静

190 如何涵养道德 涵养道德 陶冶性情 树立正念 克己奉公 对治习气 增益禀赋

191 健身气功的锻炼要领 锻炼要领 S X D L C 持之以恒 松静自然 动静相兼 循序渐进 练养结合

192 第九章 体育休闲与庭院体育健身活动指导 教学要求:学习体育休闲、庭院体育的相关内容,掌握指导方法。
第九章 体育休闲与庭院体育健身活动指导 教学要求:学习体育休闲、庭院体育的相关内容,掌握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常见体育休闲项目的健身方法、作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语言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家庭式的健身有助于社会和谐,情感交融,要选择好的运动技能视频进行推广。

193 第一节 常见体育休闲活动与指导 一、室内体育休闲指导 (一)台球,源于英国 1、作用:全身的协调能力的锻炼,观察力的锻炼,使人更加冷静、沉稳 2、基本打法:中杆、高杆、低杆、中高杆、中低杆 3、注意事项:击球动作保持“三点一线” (二)保龄球,源于德国 1、作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 2、基本打法: 3、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协调用力。选择合适重量的球 (三)沙狐球,源于英国 1、作用:锻炼技巧、速度、力量、应变能力和竞争性

194 (四)瑜伽,源于印度 1、作用:调身心级心理意念的导引运动 2、注意事项:身心平和,动作适度,呼吸较深 二、户外运动指导 (一)高尔夫 1、作用:促进协调性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释放压力,陶冶身心 2、基本技术:握杆,站姿,挥杆 (二)街舞 1、作用:锻炼肌肉弹性,减肥;提高协调性、灵活性,心肺功能 2、基本技术: (三)登山 1、作用:健身、健心、愉悦的目的,提高呼吸机能,促进儿童神经发育, 3、注意事项:安全、匀速,调整好呼吸

195 (四)骑行 1、作用:体态健美,吃苦耐劳,乐观积极 2、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自行车,检查基本防护装备,遵守交通规则 (五)野营 1、作用:独特生活能力,综合素质锻炼 2、注意事项:营地选择,帐篷情况,药物携带,意外情况的处理 (六)滑雪 1、作用:增强心肺功能 2、注意事项: 三、几项有利于健身的极限运动指导 (一)滑板 (二)滑轮 (三)攀岩 (四)蹦极 (五)探险

196 第二节 家庭体育健身指导要点 一、家庭体育的特点和作用 (一)特点: 1、愉悦身心性 2、寓教于乐性 3、终身体育性 4、内容丰富性 5、广泛群众性 (二)作用: 二、常见家庭体育健身项目指导


Download ppt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席永 副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