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一節 病原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一節 病原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一節 病原體

2 病原體 1.定義: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2.類型:病毒、細菌、黴菌、原生動物… 3.普里昂蛋白(prions) - 致病性的蛋白質顆
粒,能傳染,引起狂牛病、庫魯症

3 病毒的構造 ◎病毒不具細胞結構 1.殼體- 由許多殼粒(蛋白質小單元)構成。 2.核心- DNA 或 RNA 3.套膜-來自於寄主細胞膜
b.套膜上有病毒合成的醣蛋白分子,與感染寄 主的專一性有關。

4 病 毒 腺病毒-- DNA病毒 外型:二十面體 常造成呼吸道疾病 流感病毒-- RNA病毒 外型:球形(具套膜)

5 病毒的生理特徵 1.絕對寄生:缺乏酵素系統,必須在活體細胞 至只能感染特定的組織或細胞。 (1)原因:需與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結合
內才能表現生命現象(繁殖)。 2.專一性:各種病毒有特定的寄生對象,甚 至只能感染特定的組織或細胞。 (1)原因:需與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結合 才能感染目標細胞。 (2)具套膜的病毒 (如:流行性感冒病毒) 以醣蛋白與目標細胞的受體結合。 (3)無套膜的病毒(如:腺病毒)以蛋白質殼 體上的特殊殼粒或醣蛋白作為辨識位置

6 病毒的專一性 (補充) ◎特定寄主 1.狂犬病- 狗、蝙蝠、人等哺乳動物 2.口蹄疫- 偶蹄類動物 (如:豬、鹿、羊) ◎特定組織或細胞
1.人類感冒病毒- 感染上呼吸道上皮細胞 2. B型肝炎病毒- 只感染肝細胞 3.愛滋病毒 (HIV)- 感染輔助T與巨噬細胞

7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多變性 1.套膜上有兩類特異性蛋白(都有多種亞型) 血凝集素(H1~H15) 與神經胺酸酶 (N1~N9)
2.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可在寄主細胞內重組 ,產生新型病毒。 3.禽流感 → 傳給人(流感病毒重組) →人傳人 鳥類流感(H5N1) ↘ 人類流感(H3N2) →重組 →新型病毒(H5N2)

8 想一想 ◎為什麼流行性感冒無法終身免疫? 流行性感冒病毒為RNA病毒,易產生突變。使人體原有的免疫力無法有效防禦,所以會重複感冒。

9 愛滋病毒的特徵 1.遺傳物質為RNA,是一種反轉錄病毒。 2.具有反轉錄酶,能由RNA製造單股DNA 3. RNA易突變,故無法用疫苗預防。

10 RNA病毒的增殖-以愛滋病毒為例 1.套膜上的醣蛋白與輔助T細胞表面受體結合。 2.套膜與寄主細胞膜融合,殼體與RNA進入寄
3.RNA -反轉錄酶→ 單股DNA。 4.反轉錄酶合成另一互補的DNA → 雙股DNA。 5.雙股DNA嵌入寄主染色體中。 6.病毒的基因轉錄出RNA,有些RNA轉譯出 蛋白質,有些作為病毒的基因。 7.組裝形成病毒顆粒。 8.以出芽方式自宿主細胞釋出 。

11 愛滋病毒繁殖 週期模式圖

12 病毒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 1.病毒必須在寄主細胞內繁殖,因此藥物必須 進入細胞才能有療效,但大多數對病毒有效 的藥物對寄主細胞也有毒性。
2.一般病毒感染疾病,藥物只能減輕症狀,需 靠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才能痊癒。 3.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加以預防。 4.克流感為流感病毒神經胺酸酶 (N) 的抑制劑, 使病毒顆粒無法自宿主細胞中釋出,阻止流感 病毒的複製與擴散,故能治療流行性感冒。

13 細 菌 1.類型:球菌、桿菌、螺旋菌、螺旋體等 2.莢膜:部分細菌才有,覆於細胞壁外, 能保護細菌不被白血球破壞。 釋放 活菌分泌到菌體外
細 菌 1.類型:球菌、桿菌、螺旋菌、螺旋體等 2.莢膜:部分細菌才有,覆於細胞壁外, 能保護細菌不被白血球破壞。 外毒素(主要是G+) 內毒素(主要是G-) 釋放 活菌分泌到菌體外 細菌死後才釋出 成分 蛋白質(受高溫破壞) 細胞壁的脂多醣 毒性 較強 (少量即致病) 較弱(大量才致病) 實例 白喉、破傷風、肉毒 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沙門氏桿菌

14 革蘭氏染色- 依細胞壁結構區分 革蘭氏 革蘭氏 陽性菌 陰性菌 G(+) G(-) 染成紫色 染成紅色 細胞壁外層有脂多醣

15 細菌性疾病的治療 1.細菌引起的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療。作用原理 包含: (1)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 (2)干擾細菌蛋白質及核酸的合成。
2.超級細菌是指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NDM-1是 2009年底在印度新德里發現的一種新基因,其產生 的酵素可破壞多種抗生素,亦可分解碳氫黴烯類的 抗生素,故能殺死超級細菌的抗生素種類非常少。 3. NDM-1基因會透過細菌的質體,在同種或不同種的 細菌間轉移,使得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愈來愈多

16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二節 免疫系統

17 免疫細胞的起源和種類 1.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是所有血球 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可以分裂、分化 產生紅血球、血小板及各種免疫細胞。
產生紅血球、血小板及各種免疫細胞。   2.免疫細胞是指能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1)非專一性防禦:包含嗜中性球、巨噬細胞 、樹突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等。 (2)專一性防禦:T淋巴球 及 B淋巴球。

18 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為淋巴先驅細胞 及骨髓先驅細胞,然後由這兩類細胞再發 育為各種血球及免疫細胞。

19 免疫器官及免疫組織 1.初級免疫器官: (1)防禦細胞產生及發育成熟之處 (2)包括紅骨髓、胸腺 2.次級免疫器官:
(1)防禦反應發生之處。 (2)包括淋巴結、脾臟、扁桃腺

20 紅骨髓 1.幼年時期:所有骨骼都含有紅色骨髓。 2.成年後:周邊骨骼- 脂肪堆積(黃色), 顱骨、肋骨、脊椎骨、胸骨和髖骨
以及肱骨和股骨中的一小部分依然 存在紅色的骨髓。 3.淋巴球: (1)B細胞- 在骨髓發育成熟。 (2)T細胞- 移到胸腺發育成熟。

21 B淋巴球 與 T淋巴球 的發育

22 胸 腺 1.位置:心臟的前上方,左、右兩葉 2.功能:分泌胸腺素,使T細胞在此 發育成熟。 3.胸腺在幼年時期相當大,在青
胸 腺 1.位置:心臟的前上方,左、右兩葉 2.功能:分泌胸腺素,使T細胞在此 發育成熟。 3.胸腺在幼年時期相當大,在青 春期後逐漸被脂肪、結締組織 取代,但仍具有部分功能 。 4.幼年胸腺發育不全者,T細胞 無法發育成熟,通常無法存活。

23 淋巴結 1.位置:沿淋巴管分布,形成膨大的構造 ,在頸部、腋下、鼠蹊部最密集 2.形態:呈豆狀,凸出面輸入的淋巴管多
,凹陷處輸出的淋巴管少。 3.功能: (1)被抗原刺激活化後的淋巴球,會在此大量增殖 (2)內部複雜的網狀結構, 可延長淋巴停留時間。 (3)含淋巴球與巨噬細胞, 能清除病原體。

24 脾臟 1.位置:腹腔左上方,在胃的背面 2.型態:扁圓形,深紅色 (含紅血球、淋巴球、巨噬細胞) 3.功能:淨化血液(去除病原體)

25 扁桃腺 1.位置:口腔與咽交會處的淋巴組織 2.功能:能過濾淋巴、延緩或阻擋病原體蔓延。 3.扁桃腺炎:因病原體感染,扁桃腺發炎腫大。


Download ppt "第十章:人體的防禦 第一節 病原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