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共产党党史
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3
鸦片战争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4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武昌起义中的起义军炮兵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 时间:1911年10月(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概要: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 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5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 帝制”。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 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 国国父”。 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
6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1923年 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 原因: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 标志:《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基本口号: “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
7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
中共一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2MTgwMzg4.html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各地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 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 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 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10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适应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 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 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11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地点:上海 参加人数: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 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纲领。
12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起点: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顶点: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 经验教训:
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 上。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充分显 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 顶点: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 经验教训: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没有起码的民主权利,没有 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通常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主要内容: 正确估计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
14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内容: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5
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国共第一次合作下的黄埔军校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
16
五卅运动 时间:1925年5月30日 地点: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7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1月,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 让的结果,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 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 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 称此为“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 革命形势虽然在迅速发展,但已经埋伏着严重的危机
18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仍能集中力量共 同对敌。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虽然中途夭 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 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 的新时期。
19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 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意义: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 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国内政局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 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 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20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 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主观上: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21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2
八一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概述: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 件
背景: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 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 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 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一方面解聘鲍 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主要领导人: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领导人当中还 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3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湖北汉口 议程:讨论共产国际代表的报告及《告全党党员书》。 瞿秋白报告与相关决议。
改组中央政治局。 意义: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 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 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会址——湖北汉口
24
秋收起义: 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 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湘赣边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井冈山会师 秋收起义: 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 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10月7日,毛泽东率 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 义后,向井冈山转移,于1928年4月下旬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 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 军长。
25
中共六大 时间:1928年 地点:苏联莫斯科 背景: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
26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下旬 背景:解决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的问题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规 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 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决议案总结创建红军和农 村根据地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强调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 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 意义: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 在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 锋队性质和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会议选出红四军新的前 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27
反“围剿” 时间: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四次反围剿胜利
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8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背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 正确的革命道路
主要人物: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 路问题作了阐明。 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以及有关这条道路的理论的初步阐明 ,是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 倾向作斗争的结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坚持这样一条思想 路线,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所以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表现出革命 的首创精神、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提出关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思想, 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尽管革命的发展还会遇到挫折,但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最终走向胜利的。
29
王明“左”倾错误 经过: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李立三拟定的以武汉为中心 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从而使“左” 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9月下旬,由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周恩来、瞿秋白主持,党在上海召开扩大的 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革命形势的“左”倾估计。 1931年1月7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周恩来等受到严 厉指责,批准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纲领。 王明的《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
30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深夜 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 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东北人民陷入亡国惨痛之中。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 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纪念
32
第四次“围剿”: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立刻调集重兵向革命 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在敌人的进攻下,再加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 指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二军团先后退出原有的 根据地,在向西转移。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 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五次“围剿”: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这次全会不顾敌强我弱和第五次 反“围剿”的不利形势,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 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根 据地,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 导致除陕北以外各根据地的丢失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的严重破坏,给党和红 军造成巨大损失
33
万里长征 【详细时间】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34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36
万里长征 时间:1934~1936年间 背景: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 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 胜利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 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 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 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 大动力。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 前线的陕甘地区胜利会师,其重大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37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为了纠正王明“左”倾 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 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 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8
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的12月9日 定义: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 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意义: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 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 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 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 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 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9
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年12月25日 地点: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 内容: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会议决议和毛 泽东的报告,分析了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之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意义: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表明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 明党在继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努力解决政治路 线问题;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
40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于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蒋中正目的:“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意义: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4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欲血奋战,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全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4、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要求和努力下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内战基本停止,为国共重新合作,共同抗日创造了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欲血奋战,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2
5、七届二中全会 解放战争经过三大战役,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为解决党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彻底摧败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镇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问题,为党在革命转变的关头,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43
解放战争的胜利
4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5
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址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坚决地批评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民主和法制的任务。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6
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做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大决策。
47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任务,对中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战略部署,号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图为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会见记者。
48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4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满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5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结 束 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51
谢谢观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