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必也正名乎 張愛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必也正名乎 張愛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必也正名乎 張愛玲

2

3 張愛玲,這位中國20世紀最傳奇、最優秀、最沉靜的女作家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她的小說,常常以婚姻感情為經,以世態人情為緯,演繹出一出出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張愛玲的作品以細膩的心理描寫見長,常常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細細地觸摸主角的內心世界。

4 她的作品還帶有其獨特的蒼涼感,筆下的主角大都是沒落的舊式淑女,其傳奇般的愛情故事常常以女主角宿命般的凄涼結局收尾,如《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均是如此。

5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她常常以細膩精致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一幕幕舊上海的場景:濕滾流的小巷、斜晃在玻璃紙上徽徽的夕陽、鏤著雕花的窗權、飄著裙據的旗袍……將都市萬般繁華下的凄清蒼涼和溫柔富貴下的凄情哀婉表現得淋漓盡致。 她的小說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內地甚至在海外都擁有大量的讀者。

6 張愛玲的小說還素有“紙上電影”之稱,她的小說情節曲折、對話流暢,在敘述手法上也有近似於舞台表現和電影畫面的敘事營造。也許正因如此,她的小說頻繁地被改編成電影並廣為流傳。從總體上看,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都在較大程度上忠實於原著,只不過不同的導演在敘事手法、細節處理上和氛圍營造上透著帶有自身烙印的些許不同,將張愛玲作品原有的味道保留得或濃或淡。

7 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 《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 、《色·戒》 《怨女》 《海上花》

8 秧歌 張愛玲逃出大陸後寫了《赤地之戀》與《秧歌》兩部長篇小說。故事背景是毛澤東時期土改後的農村。主角金根是一個好青年——他是勞動模範,最終卻因政治迫害而自裁。在〈跋〉中張愛玲交代: 『裡邊的人物雖然都是張愛玲須虛構的,事情卻都是有根有據的』。胡適評《秧歌》寫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夏志清更認為《秧歌》在中國小說史是本不朽之經典作品。

9 赤地之戀 張愛玲在自序中說『本書所寫的是真人真事,她的目的是儘可能地複製當時的氣氛,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少嗅到一點真實的生活氣息。』《赤地之戀》與《秧歌》是張愛玲在五十年代初期離開大陸後寫的兩部長篇小說。《赤地之戀》先在美國以英文發表,長期以來被視為『反共文學』,但朱西甯認為《赤地之戀》與《秧歌》均『不止於寫實主義的有聞必錄的反映,而是不自覺便輻射出愛的生命之光。』

10 怨女 根據〈金鎖記〉改寫的長篇小說,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故事主軸是一個女子哀怨的一生:『麻油西施』銀娣嫁了個有病的富家子,忍受妯娌的冷嘲熱諷和哥嫂的阿腴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兒子大了,她終於得以主控一切,也因此滿腔報負與仇恨。女主角的憤懣與刻薄,被張愛玲描寫得幾近變態,卻又淒美無比。

11 第一爐香 短篇小說集之二。收錄八個短篇小說及一篇散文。張愛玲說其中〈茉莉香片〉、〈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心經〉、〈琉璃瓦〉、〈封鎖〉是寫給上海人的香港傳奇。這是她創作的高峰期,尤其〈第一爐香〉中把上流社會的算計及刻薄、女人的小心眼及愛情觀寫得淋漓盡致,充分展露出張愛玲靈巧的心思,與獨一無二的驚世才華!

12 半生緣 『沒有遺憾的愛情就不是完美的愛情』,這一個矛盾在《半生緣》這本小說中發揮最淋漓盡致,所以一直以來它都是張愛玲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一個長篇小說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對於戀愛中男女的性格和心理狀況有非常細膩的描寫,尤其男女主角的愛情是非有選擇的選擇,但是在一個黯淡的缺乏鼓舞的年代裡,這段愛情又是唯一可以珍藏的動人經驗。 2004年被改編為電視劇。

13 張看 本書出版緣由是因為唐文標教授在加州大學圖書館發現〈連環套〉、〈創世紀〉這兩篇未完成的小說與短文〈姑姑語錄〉,想徵求張愛玲同意重新發表,張愛玲並不滿意這兩篇小說,尤其覺得〈連環套〉是通篇胡扯,讓自己嘗到『齒冷』的滋味,但盜印在即,只得搶救下兩件『破爛』。本書另收錄六篇散文,其中1939年獲西風雜誌徵文名譽獎的〈天才夢〉,雖是年少作品,卻驚人的早熟獨特,實在是曠古難見的天才作家!

14 紅樓夢魘 張愛玲形容自己考據《紅樓夢》是一種瘋狂的情形,自嘲『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其中包括五詳紅樓夢,仔細考據官名、地名、書中角色的情緒及高鶚是否為接寫者的疑案、各種抄本的異同……非常值得研究紅樓夢的愛好者及學者參考,可說是張愛玲對中國文學的一大貢獻。

15 傾城之戀 短篇小說集之一。《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代表作,曾被多次改拍成電影。故事背景發生在香港,張愛玲說此篇是寫給上海人的香港傳奇之一。故事描寫白流蘇和范柳原這一對平凡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中被命運連在一起,而體會到了真愛……本書另收錄〈金鎖記〉、〈桂花蒸 阿小悲秋〉、〈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數篇中短篇小說。

16 目 錄 題解說明 作者介紹 張煐軼事 張愛玲的散文 魅力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 補充注釋 學習評量

17 題解說明 正什麼「名」? 本文出處

18 正什麼「名」? 必也正名乎:語出《論語‧子路》。 孔子所要正的「名」,指的是「名分」。
本文作者所謂的「名」,說的是「名字」,純為巧妙的借用。

19 本文出處 出處:本文選自《流言》 。 內容:漫談自己對取名的見解,以及中國人命名的文化內涵與心理,希望打破對好名的迷思,重視屬於人的特質。
文字風格:語言冷凝精鍊、靈活多姿,筆調諷刺幽默,風格雅俗兼具,極富個人特色。

20 《流言》 為張愛玲第一本散文集,內容包含對中國文化、社會生活和民情風俗的觀照。
「流言」是張愛玲取自記憶中的一句英語詩句:「Written on water」(水上寫的字),意思是說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流言一般傳得很快。 《流言》出版當月,便告售完,於是一版再版,造成極大的轟動。

21 作者介紹 永遠的貴族──張愛玲 顯赫的家世 張愛玲生平簡述 張愛玲語錄 張愛玲傳記資料 張愛玲的著作

22 永遠的貴族──張愛玲(1921~1995)

23 顯赫的家世 外曾祖父→李鴻章 祖父→張佩綸(前清翰林,督察院左都御史,1901協助李簽訂辛丑條約後,1903悄然辭世)
祖母→李菊耦(李鴻章三女),20歲惜才嫁與張佩綸為續絃 父親→張庭重──提摩太‧C‧張 母親→黃逸梵(其父為前清北師提督黃軍門) 姑姑→張茂淵,曾與嫂嫂出洋留學

24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20:出生上海,本名張煐 1922:遷居天津 1924:開始私塾教育 1925:母親黃逸梵出洋留學
 抓周一抓金磅,二抓毛筆。 1922:遷居天津  弟弟出生,過繼另一房,喊父母親叔叔嬸嬸。 1924:開始私塾教育 1925:母親黃逸梵出洋留學  野蠻癲狂的姨奶奶老八進門又離去。7歲寫生平第一篇小說。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 《三國演義》  母親、姑姑學成歸國。

25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30:改名張愛玲,父母離婚 1931:住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
 母親遠去法國 。 1932: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第一篇散文 〈遲暮〉  父親續娶,備受凌虐。

26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37:《國光》刊載小說〈 牛〉、〈霸王別姬〉及〈若馨評〉。《鳳藻》刊載〈論卡通畫之前途〉。中學畢業 。
 得中學老師賞識推薦。高二寫《摩登紅樓夢》得父親代擬回目。學作古詩:「聲如羯鼓催花發,帶雨蓮開第一枝」。母親返國。除夕,遍體麟傷地逃離父親的囚禁。 1939:考進香港大學  連得兩個獎學金,上街挑選衣料,設計衣服。  戒除中文寫作。

27 張愛玲入讀港大的報名表 圖片來源:

28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 輟學返滬,投入文學創作
空襲中讀《醒世姻緣傳》。 輟學返滬,投入文學創作  發表〈婆媳之間〉、〈秋歌〉、〈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我的天才夢〉獲《西風》雜誌徵文「名譽獎」第三名。 1943: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金鎖記〉等文  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胡蘭成 。

29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44:〈紅玫瑰與白玫瑰〉、〈有女同車〉、〈花凋〉、〈愛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傳奇》出版 與胡蘭成結婚
1945:發表〈創世紀〉、〈姑姑語錄〉、〈留情〉、〈蘇青張愛玲對談記〉、〈吉利〉、〈浪子〉 自編 《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 1947:與胡蘭成離婚 1949:上海淪陷

30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50:參加上海第一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1952:避居香港
1954: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秧歌》、《赤地之戀》。《傳奇》改名《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1955:秋天離港赴美、拜訪胡適

31 圖片來源:

32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56:得 Edward MacDowell Colony 寫作獎金;結識劇作家瑞額
 同年八月在紐約與瑞額結婚。 1958:獲申請往美國南加州亨廷頓.哈特福基金會 1961:為電懋影業編寫 《人財兩失》、《南北一家親》劇本。刊行《愛默森的生平和著作》及《梭羅的生平和著作》  由美訪台,這也是張愛玲唯一一次的 台灣行。

33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62:於英文《記者》雜誌刊載英文散文〈重回前方〉 1966:《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瑞額去世。獲邀任美國紐約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  著手英譯清代長篇小說 《海上花列傳》。 1968:《秧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等小說由皇冠出版;轉入學術研究,任職 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34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72:自「中國研究中心」離職 1973:定居洛杉磯。從此避世獨居。《幼獅文藝》刊載〈初評紅樓夢〉
1974:《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載〈談看書〉、〈談看書後記〉 1975: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皇冠》雜誌刊載〈二詳紅樓夢〉

35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76:《張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聯合報》刊載〈三詳紅樓夢〉、〈張看自序〉 1977:《紅樓夢魘》出版
1979:《中國時報》刊載 〈色、戒〉 1981:《海上花列傳》出版 1983:《惘然記》出版。《幼獅文藝》刊載〈初評紅樓夢〉 1984:《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小兒女〉、〈南北喜相逢〉

36 張愛玲於1994年拍的照片,74歲的她俏皮地拿著報紙,顯示拍照當日的重要新聞,強調自己尚在人間。
圖片來源:

37 張愛玲生平簡述 1987:《餘韻》出版 1988:《續集》出版 1992:《愛默森選集》出版
1993:完成《對照記》。《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一曲難忘》 1994:《對照記》出版 1995:逝於洛杉磯公寓, 享年七十四歲

38 張愛玲語錄 這張臉好像寫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來。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39 張愛玲語錄 教書很難――又要做戲,又要做人。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因為理解,所以寬容;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40 張愛玲語錄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女人愛衣服!衣服是一種語言,是隨身帶著的一種袖珍戲劇。 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結了婚。

41 張愛玲傳記資料 《傳奇未完:張愛玲》,蔡登山,天下文化 《沉香屑裡的舊事──張愛玲傳》,任茹文,千聿出版社 《百年家族張愛玲》,馮祖貽,立緒
《張愛玲傳》,余斌,晨星 《浮世的悲哀──張愛玲傳》,宋明煒,業強 《張愛玲與賴雅》,馬新,大地 《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張谷, 皇冠 《最後的貴族──張愛玲》,胡辛, 國際村文庫

42 公視曾經將張愛玲生平拍攝成連續劇,由劉若英主演
圖片來源:

43 張愛玲的著作 散文集:《流言》、《張看》、《惘然集》、《續集》、《餘韻》、《對照集》
小說:《短篇小說集》、《半生緣》、《怨女》、《秧歌》、《赤地之戀》 翻譯作品:《海上花》、《愛默森選集》《美國散文選》、《美國詩選》、《老人與海》 學術著作:《紅樓夢魘》、 《海上花》注譯

44 張煐軼事

45 1.隔代遺傳的嬰兒肥身材 童年的張愛玲有張圓滾滾的臉和胖嘟嘟的「嬰兒肥身材」,這個張佩綸的長孫女,張志沂和黃逸梵婚後五年才生下的長女,小時候的長相看不出像誰,但是表哥黃德貽和弟弟張子靜都認為她像祖父張佩綸。 「個性尤其像,張佩綸有一股傲氣,他是狀元入第,下筆如刀,恃才傲物,張愛玲也是個才女!」 (錄自周芬伶〈女作家與現代性〉)

46 2.抓週抓個小金鎊 「我週歲的時候循例在一隻漆盤裡揀選一件東西,以卜將來志向所趨。我拿的是錢──好像是個小金鎊罷。我姑姑記得是如此,還有一個女傭堅持說我拿的是筆,不知哪一說比較可靠。但是無論如何,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 「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脣膏。我母親怪我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可是我不像她  那麼富於情感。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   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 (錄自張愛玲〈童言無忌〉)

47 3.母親是天才的推動者 「母親在培育我姊姊的天才夢進程中,完全迥異於一個傳統中國母親的角色。我姊姊很小的時候,她就教她認字。稍大一點,她就教她背誦唐詩絕句。教她畫圖。她教的是中國的東西,但她的出發點是西方的。」 「對我姊姊的教育,她從未放鬆,每一階段都適時的抓緊,幾次回國也都是為了我姊姊的教育問題。她可說是推動我姊姊天才夢的第一要角。」(錄自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

48 4.父親看出她的創作天分 「父親雖有不良的嗜好,但也很愛看書。他的書房裡有中國古典文學,也有西洋小說。姊姊在家的時候,沒事就在書房裡看書,也常和父親談一些讀書的感想。父親鼓勵她作詩、寫作;他那時也已看出這個女兒有文學創作的天分。有一次,她仿照當時報紙副刊的形式,編寫了一張以我家的一些雜事作內容的副刊,還配上插圖。我父親看了很高興,有親戚朋友來就拿給他們看。『這是小煐做的報紙副刊。』」 (錄自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

49 5.我忘啦 「說起懶惰,她是出名欠繳課卷的學生,教師問她,總是一個『我忘啦!』說的時候把兩個手掌攤著,一副可憐相,使人對她生毫無辦法之感。」
「她不知修飾,她的臥室是最零亂的一間。聖校的學生臥室裡都有一口放鞋子的櫃,不穿的鞋子禁止放在床底下,必須放在櫃裡。舍監先生檢查臥室時發現有不放在鞋櫃裡的鞋子,便把來放在臥室門前的走廊裡示眾。學生見了往往引以為恥。愛玲的舊皮鞋是常常被展覽的,可是她毫不在乎,至多說一聲『啊喲!我忘了放在櫃裡啦!』」 (錄自汪宏聲〈記張愛玲〉 )

50 張愛玲的散文魅力 機 警 怪誕之美 獨特的女性書寫 語言鍊金師 ──以下資料節錄自周芬伶〈在豔異的   空氣中──張愛玲的散文魅力〉

51 機 警 張愛玲的散文眼界高,睥睨凡塵,眼界寬,各種題材皆能入文,在文風的傳承上,如明末公安派、五四周作人,講究人生味的品嚐,在手法上則是出以機警。幽默與機警皆根於性靈,不同的是,幽默「性靈是因,會心是果」;機警「性靈是因,悲憫是果」。 機警的文風是反感傷反諷刺的結果,張愛玲的機警是建立在廣大的悲情之上,形成既悲涼又犀利的文風。

52 怪誕之美 張愛玲的散文中有一部分是抒寫審美經驗的。最能觸動張愛玲的美是怪誕之美,是醜的美而非美的美。
怪誕美顯示人類內心深處的不安,這種不安即張愛玲所說的「惘惘的威脅」、「大的破壞」;不安的情感產生不安的藝術,張愛玲所欣賞的現代藝術與她的作品的怪誕美豔異美,在精神上可以說是相通的。 張愛玲的蒼涼,是憂傷之力與怪誕之美的組合,這樣複雜的美豈是「華麗」二字所能形容?

53 獨特的女性書寫 張愛玲平實地記錄了幾個可愛女性的身影言談:〈姑姑語錄〉中的姑姑,具有沖淡清平的智慧;〈炎櫻語錄〉、〈雙聲〉中的炎櫻,熱情慧黠,是個現代奇女子;〈我看蘇青〉中的蘇青,俊俏實際,真是亂世佳人。她們既不溫柔也不敦厚,妙語如珠,一針見血,是真女子非好女子 如果散文之美在展示人格之美,那麼張愛玲所創造的女性人格美是獨特的,她所創作的  女子語錄體意義亦非同尋常。

54 語言鍊金師 張愛玲的散文結構是解甲歸田式的自由散漫,文字卻是高度集中的精美雕塑,她的語言像纏枝蓮花一樣,東開一朵,西開一朵,令人目不暇給,往往在緊要的關頭冒出一個絕妙的譬喻,如〈華麗緣〉中描寫戲臺中的旦角耳朵上的珠光與陽光。 她喜歡套用現成詩句、俗語、諺語,舊語言的靈活運用是張愛玲的散文底色,而她更 擅長塑造新語言,有時西化,有時 詩化。

55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

56 (1)意象極為豐富 在中國現代小說家中,錢鍾書的巧妙譬喻,沈從文的鄉村風景,在描寫上可與張愛玲相比,在意象上只能讓張愛玲獨領風騷。張愛玲小說中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抗日戰爭,這世界裡的房屋、家具、服裝……張愛玲都用視覺想像加以描繪,其華麗程度可與濟慈比美,對女性角色衣飾的描繪,直逼《紅樓夢》;自然景物的意象:太陽、月亮、花草、樹木、風、雨在她小說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光影變化,隨著人物情感的動蕩起伏而在幻動著,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

57 (2)有強烈的歷史意識 她的小說多取材於她的家族、親友中發生的故事,而她的家族親友在清末民初有過顯赫的過去,在現實中,財產、地位和道德都在沉淪下去,使她感到時代的可愛和可怕,因害怕而驚退,又多少有點留戀,因此她的小說有著蒼涼的境界!這種蒼涼絕非一般女性作家那種顧影自憐、神經質的,而是大徹大悟的。

58 (3)對時代背景的精準掌握 張愛玲傳奇裡的人物都是地道的中國人,有時候簡直地道得可怕,活得也可怕。
張愛玲小說主人公們大多與張愛玲同代,時代雖已是民國,工業與經濟的進步使他們坐汽車、乘電車、吃大菜、住洋房,享受著現代文明,但他們的心靈卻是舊式的,舊風俗、舊習慣。張愛玲無疑是刻畫這個大背景的好手,許多人物,經背景的襯托而栩栩如生。 就這一點來說,張愛玲不愧是位忠實記錄 近代中國都市生活的歷史家。

59 (4)兼採舊小說和西洋小說之長 她的小說吸取了西方社會風俗小說這一流派的長處,取材上更受契訶夫影響,但並不贊同意識流,對弗洛依德心理分析運用得相當純熟,她的心理描寫之細膩更超人一等,此外她還多方借鑑了西洋繪畫、音樂上的功能、電影上的蒙太奇手法。 (本節資料摘錄自馮祖詒《百年家族──張愛玲》)

60 古人之「字」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 的聯繫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例如: 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 字相連。孔融,字文舉,融為名,意為融 會貫通,文舉為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 高照。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 輔相成。「名」只有君親師能叫,「字」 則供朋友與平輩親族使用 。

61 號、別號、諢名、雅號 號、別號:指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稱號。陶潛〈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再如抱朴子是葛洪的自號,東坡居士是蘇軾的自號,青蓮居士是李白的別號,白石道人是姜夔的別號。別號與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 按照人的容貌、性格特點所取的別名叫諢名,又稱綽號。《水滸傳》裡的很多人物都有諢名,如「九紋龍」為史進的諢名,「智多星」為吳用的諢名,「三寸丁穀樹皮」為武大郎的諢名。 雅為敬辭,尊稱他人之號叫雅號。 詢問對方的號,也可稱「雅號為何」。

62 文人學者的齋名室名 宋元以來,許多文人學者都有齋名室名,或自取或由他人賀取。室名即所居之室的名稱,齋名為書齋之名。有些人的室名即齋名。譬如梁啟超的「飲冰室」、胡適的「藏暉室」、魯迅的「老虎尾巴」、周作人的「苦雨齋」、豐子愷的「緣緣堂」、郁達夫的「風雨茅廬」等都為世所知。 有的齋名堂號顧名思義尚能解釋一二,有的則須了解齋堂主人的生平行狀方可了悟。齋堂名號的寓意不外乎齋堂主人的嗜好、情趣、撰述所在 、治學態度乃至思想境界等諸方面。

63 第一大段 總說。前二句的總說在第二~四大段加以細說,末句則由第五大段細說。換言之全文按「總-分」結構

64 我自己有一個惡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換一個,可是我對於人名實在是非常感到興趣的。

65 第二大段 2~6緊承上一段我對於人名實在是非常感到興趣的,從取名是一種創造的觀點談論中外的命名文化。

66 2 為人取名字是一種輕便的,小規模的創造。 舊時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擱在脚爐上,吸着水烟,為新添的孫兒取名字,叫他什麼他就是什麼。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門楣;叫他祖蔭,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記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裡就多了一點六月的池塘的顏色。

67 除了小說裡的人,很少有人是名副其實的(往往適得其反,名字代表一種需要,一種缺乏。窮人十有九個叫金貴、阿富、大有)。但是無論如何,名字是與一個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個的印象的。 因此取名是一種創造。 意謂名字是個人形象的一部分 意謂取名字可創造一個人的形象

68 3 我喜歡替人取名字,雖然我還沒有機會實行過。似乎只有做父母的和鄉下的塾師有這權利。除了他們,就數買丫頭的老爺太太與舞女大班了。可惜這些人每每敷衍塞責;因為有例可援,小孩該叫毛頭,二毛頭、三毛頭,丫頭該叫如意,舞女該叫曼娜。

69 4 天主教的神爺與耶穌教的牧師也給受洗禮的嬰兒取名字(想必這是他們的職司中最有興趣的一部分),但是他們永遠逃不出喬治、瑪麗、伊麗莎白的圈子。我曾經收集過二三百個英國女子通用的芳名,恐怕全在這裡了,縱有遺漏也不多。習俗相沿,不得不從那有限的民間傳說與宗教史中選擇名字,以至於到處碰見同名的人,那是多麼厭煩的事!有個老笑話:一個人翻遍了《聖經》,想找一個別致些的名字。他得意洋洋告訴牧師,決定用—個從來沒人用過的名字——撒旦(魔鬼)。

70 5 回想到我們中國人,有整個的王雲五大字典供我們搜尋兩個適當的宇來代表我們自己,有這麼豐富的選擇範圍,而仍舊有人心甘情願地叫秀珍,叫子靜,似乎是不可原恕的了。

71 淵博高雅 6 適當的名字並不一定是新奇、淵雅、大方,好處全在造成一種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我看報喜歡看分類廣告與球賽,貸學金、小本貸金的名單,常常在那裡找到許多現成的好名字。譬如說“柴鳳英”、“茅以儉”,是否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茅以儉的酸寒,自不必說,柴鳳英不但是一個標準的小家碧玉,彷彿還有一個通俗的故事在她的名字裡蠢動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希望我能夠寫篇小說,用柴鳳英作主角。 小戶人家的女兒

72 第三大段 7~10承前談中國人名字的複雜

73 7 有人說,名字不過符號而已,沒有多大意義。在紙面上擁護這一說者頗多,可是他們自己也還是使用著精心結構的筆名。當然這不過是人情之常。誰不願意出眾一點?即使在理想化的未來世界裡,公民全都像囚犯一般編上號碼,除了號碼之外沒有其他的名字,每一個數目字還是脫不了它獨特的韻味。三和七是俊俏的,二就顯得老實。張恨水的《秦淮世家》裡,調皮的姑娘叫小春,二春是她的樸訥的妹妹。《夜深沉》裡又有忠厚的丁二和,謹愿的田二姑娘。 意謂名字不等於人,取什麼名字並不重要

74 8 符號運動雖不能徹底推行,不失為一種合理化的反響,因為中國人的名字實在是過於複雜。一下地就有乳名。從前人的乳名頗為考究,並不像現在一般用“囝囝“寶寶”來搪塞。乳名是大多數女人的唯一的名字,因為既不上學,就用不著堂皇的“學名”,而出嫁之後根本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成為“張門李氏”了。關於女人的一切,都帶點秘密性質,因此女人的乳名也不肯輕易告訴人。在香匲詩詞裡我們可以看到,新婚的夫婿當著人喚出妻的小名,是被認為很唐突的,必定要引起她的嬌嗔。 佯裝生氣而撒嬌的樣子

75 香奩詩詞 「香奩體」,一名「豔體」,唐代韓偓《香奩集》所代表的一種詩風。這類作品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態,風格綺麗纖巧。香奩體詩的寫作淵源於六朝宮體,而描寫範圍則從宮廷貴族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戀情、狎邪生活,筆致也更為酣暢。

76 9 男孩的學名,恭楷寫在開蒙的書卷上,以後做了官,就叫“官印”,只有君親師可以呼喚。他另有一個較灑脫的“字”,供朋友們與平輩的親族使用。他另有一個備而不用的別名。至於別號,那更是漫無限制的了。買到一件得意的古董,就換一個別號,把那古董的名目嵌進去。搬個家,又換個別號。捧一個女戲子,又換一個別號。本來,如果名字是代表一種心境,名字為什麼不能隨時隨地跟著變幻的心情而轉移?

77 10 《兒女英雄傳》裡的安公子有一位“東屋大奶奶”,一位“西屋大奶奶”。他替東屋題了個園叫“瓣香室”,西屋是“伴香室”。他自己署名“伴瓣主人”。安老爺看見了,大為不悅,認為有風花雪月玩物喪志的嫌疑。讀到這一段,我們大都憤憤不平,覺得舊家庭的專制,真是無孔不入,兒子取個無傷大雅的別號,父親也要干涉,何況這別號的命意充其量不過是欣賞自己的老婆,更何況這兩個老婆都是父親給他娶的!然而從另一觀點看來,我還是和安老爺表同情的。多取別號畢竟是近於無聊。 不會減損整體的價值

78 第四大段 11~14承前談中國人名字複雜的心理因素,一是自我膨脹,二是引起注意

79 11 我們若從事於基本分析,為什麼一個人要有幾個名字呢?因為一個人是多方面的。同是一個人,父母心目中的他與辦公室西崽所見的他,就截然不同——地位不同,距離不同。有人喜歡在四壁與天花板上鑲滿了鏡子,時時刻刻從不同角度端詳他自己,百看不厭。多取名字,也是同樣的自我膨脹。 譬喻

80 像這一類的自我的膨脹,既於他人無礙,何妨用以自娛?雖然是一種精神上的浪費,我們中國人素來是傾向於美的糜費的。
12 像這一類的自我的膨脹,既於他人無礙,何妨用以自娛?雖然是一種精神上的浪費,我們中國人素來是傾向於美的糜費的。 意謂中國人常浪費精力去追求形式上 名義上的滿足

81 ㄏㄨㄢˇ 13 可是如果我們希望外界對於我們的名字發生興趣的話,那又是一回事了。也許我們以為一個讀者看到我們最新的化名的時候,會說:“哦,公羊澣,他發表他的處女作的時候用的是臧孫螮蝀的名字,在××雜誌投稿的時候他叫冥蒂,又叫白泊,又叫目蓮,櫻淵也是他,有人說斷黛也是他。在××報上他叫東方髦只,編婦女刊物的時候他暫時女性化起來,改名藺煙嬋,又叫女姽。”任何大人物,要人家牢記這一切,尚且是希望過奢,何況是個文人? ㄉ一ˋ ㄉㄨㄥ ㄍㄨㄟˇ

82 14 一個人,做他自己分內的事,得到他分內的一點注意。不上十年八年,他做完他所要做的事了,或者做不動了,也就被忘懷了。社會的記憶力不很強,那也是理所當然,誰也沒有權利可抱怨……大家該記得而不記得的事正多著呢!

83 第五大段 15~19宕開遙應第一段我自己有一個惡俗不堪的名字, 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換一個,說明名俗而不改的原因,並非俗代表有用實際,而是愛玲這個名字印證她生命中的轉捩點-進學校值得紀念

84 15 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與我同名的人有兩個之多,也並沒有人覺得我們的名字滑稽或具有低級趣味。中國先生點名點到我,從來沒有讀過白宇;外國先生讀到“伍婉雲”之類的名字每覺異常吃力,舌頭彷彿卷起來打了個蝴蝶結,念起我的名字卻是立即朗朗上口。這是很慈悲的事。 映襯 意謂結結巴巴 無法順利發出正確的音

85 16 現在我開始感到我應當對我的名字發生不滿了。為什麼不另挑兩個美麗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點美與深沉,至少投起稿來不至於給讀者一個惡劣的最初印像?彷彿有誰說過:文壇登龍術的第一步是取一個煒麗觸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而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麼? 引用 暗用 作者引用孔子的話印證好的筆名有助於作家成名的說法 語帶調侃

86 意謂中國人崇拜文字 迷信文字造成文字泛濫 17 中國是文字國。皇帝遇著不順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國運漸趨好轉。本來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慶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結束。對於字眼兒的過分的信任,是我們的特征。

87 18 中國的一切都是太好聽,太順口了。固然,不中聽,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 意謂平凡人最實在 都是在生活中做人 意謂只相信生活 不迷信文字 不相信文字有雅俗之別

88 19 話又說回來的。要做俗人,先從一個俗氣的名字著手,依舊還是“字眼兒崇拜”。也許我這些全是借口而已。我之所以戀戀於我的名字,還是為了取名字的時候那一點回憶。十歲的時候,為了我母親主張送我進學校,我父親一再地大鬧著不依,到底我母親像拐賣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 言下之意 俗人不一定會有俗氣的名字

89 19 在填寫人學證的時候,她一時躊躇著不知道填什麼名字好。我的小名叫煐,張煐兩個字嗡嗡地不甚響亮。她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沒有改,到現在,我卻不願意改了。 張、煐 都是鼻音 張愛玲的英文名字叫: Eileen

90 補充注釋

91 「必也正名乎」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

92 學習評量

93 答案~~ C 1.關於本文風格,下列何者錯誤? 俯拾皆是的成語和典故,自然天成又典雅 使用多重表達方式,呈現各種不同的語境
通篇使用冷雋的諷諭,少有委婉的批判及議論 文中多處使用巧妙生動的譬喻 答案~~ C

94 2.關於古人名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複選)
正名,只有君親師可以呼喚 字,供朋友們與平輩的親族使用 乳名,只有夫妻之間可喚 諡號,乃君王給予的爵位封號 世稱,多是世人給予的尊稱 答案~~ ABE

95 3.「子曰:『必也正名乎!』」其中「名」字的涵義為何?
綽號 名字 名分 表面上 答案~~ C

96 4.「男孩的學名,恭楷寫在開蒙的書卷上,以後做了官,就叫『官印』。」句中 「官印」意指何義?
官位 權力 印璽 名字 答案~~ D

97 答案~~ A 5.下列文句何者帶有嘲諷語氣? 覺得舊家庭的專制,真是無孔不入,兒子取個無傷大雅的別號,父親也要干涉
適當的名字並不一定是新奇、淵雅、大方,好處全在造成一種恰配身分的明晰的意境 我自己有一個惡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換一個 我喜歡替人取名字,雖然我還沒有機會實行過。似乎只有做父母的和鄉下的塾師有這權利 答案~~ A


Download ppt "必也正名乎 張愛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