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apter 1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ter 1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1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 本章概述 導言 尋求真實 社會科學的基礎 社會研究目的 探索人類問題的研究倫理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研究計畫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人類探索知識時常犯的錯誤以及解決之道 何謂「真正」的真實? 社會科學的基礎 理論不是哲學或信仰 社會的規律性 群體,而非個人 概念與變項 社會研究目的 探索人類問題的研究倫理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個案與通則解釋 演繹與歸納理論 質化與量化資料 理論與應用研究 研究計畫 課本 第3頁 2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 導言 這本書的主題是關於「理解事物」──與其說是關於我們所理解的事物,不如說是我們如何去理解事物。
大部分我們所知曉的事務,都建立在「相信別人所說的」基礎上,人類的社會就是這樣建構出來的,而這個過程也是人類一項相當有用的特質。知識的基礎,就是意見一致所形成的共識。 課本 第4頁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4 導言 我們還有許多其他認識事物的方式。相對於透過共識來認識事物,我們也可以透過第一手的經驗了解世界──那便是觀察。
當自身的經驗違背了其他大部分人的說法,通常我們可能會背棄自己的親身體驗,改而同意大多數人的共識。 課本 第5頁 4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5 尋求真實 一些所謂你「知道」的事情,其實不見得是真的。但你何以確定什麼才是真的呢?這個問題事實上已經困擾著人們好幾千年了。 5 課本 第6頁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6 尋求真實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科學提供了一種方式,得以兼顧「公認真實」和「經驗真實」。
一個「科學的」論點必須同時具有邏輯(logical)和實證(empirical)兩方面的支持。換句話說,它必須言之成理,同時不能與實際觀察矛盾。 科學也透過個人的經驗,為探索真實提供了一套特殊的方法。也就是說,科學為「問題探索」的志業,提供了一套特殊的方法。 認識論談的是「如何知道」(knowing)的科學 方法論(認識論的一支)則是「發現」(finding out)的科學 課本 第6-7頁 6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7 尋求真實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人類一般的探索方式
幾乎所有的人,甚至還有很多其他動物,都會有預測未來的需要。而對人類來說,這個預測通常是透過因果關係與機率的推理來進行。 這些「原因」和「結果」的連結並非絕對,而是機率性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比起「原因」不存在的時候,出現「原因」,則「結果」也一併發生的機會比較大──雖然不是絕對如此。 課本 第7頁 7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8 尋求真實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人類一般的探索方式 在討論人類一般性的探索時,我們需要先區別「預測」以及「理解」兩者之間的不同。
假如我們可以了解事情彼此之間的關聯,以及某些規律的模式為何總是一再出現,那麼比起單單觀察並強記這些模式,我們所作出的預測會更精準。如此一來,人類探索的目標便同時包括了「是什麼」(what)和「為什麼」(why)兩個問題;而觀察和推理,便是我們達到這兩個目標的方法。 課本 第8頁 8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9 尋求真實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傳統 「傳統」對人類探索世界確實有其好處,因為一旦我們接受眾所皆知的事物,我們可以省下許多「從頭做起」的麻煩。更因為知識是累積的,承繼前人的發現與理解,可以讓我們把先人成就作為起跑點,更快地發展更多知識。 傳統有時候也可能會成為人類對世界探索的阻礙。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想要針對一件長久以來眾人皆知的事情,尋求新的見解,那麼我們付出的努力很可能被視為愚蠢的行為。 課本 第8頁 9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0 尋求真實 公認真實而得的知識 權威 「權威」對真實的探索是助力,同時也是阻力。一般而言,我們通常會信任在某些領域經過特殊訓練、專業性高且有信譽的人,尤其是在面對爭議的時候。但是,這些被認可的權威,一旦在專業領域犯了錯,他們對於探索真實的阻礙卻也更嚴重。 簡單來說,傳統與權威提供我們探索的起點,但是也可能會一開始就誤導我們,讓我們從錯誤的起點開始,或往錯誤的方向前進。 課本 第9頁 10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1 尋求真實 人類探索知識時常犯的錯誤以及解決之道 不夠精確的觀察
與人們一般的隨意探索相比,科學觀察是一種刻意進行的活動。就算僅僅是更加謹慎地進行觀察,都能夠減少錯誤的發生。 過度概化 當人們觀察周遭特定事物,試圖尋找某種模式時,常常只看到少數幾個類似事件,就以為證明了某種普遍模式的存在。 避免過度概化的發生,科學家通常會事先尋找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的觀察樣本。而複證則是另外一種避免過度概化的方法,也就是透過重複同一個研究,核對是否每次都得到同樣的結果,也可以更動一小部分的條件作為進一步的測試。 課本 第10頁 11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2 尋求真實 選擇性觀察 過度概化也可能導致另一種常見的錯誤: 選擇性觀察。一旦我們認為某種特殊的模式存在並發展出一套見解來解釋它,我們便容易選擇性地把觀察聚焦在符合此模式的事件或情況,而忽略了那些例外的情形。 不合邏輯的推理 例外的出現會讓人注意到原本的規則,或者是一個成形中的規則(其實是「以例外來『檢測』規則的存在」);但是沒有任何一套邏輯、能夠驗證與其邏輯相悖的規則。 課本 第11頁 12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3 尋求真實 何謂「真正」的真實? 前現代觀點 早期我們的祖先都認為「眼見為真」,而事實上,這項「假設」實在太過基本,以至於我們通常都不將其視為一個假設。 現代觀點 哲學家所稱的現代觀點接受各種不同的看法,認為差異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簡單的說,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的哲學說法。 後現代觀點 唯一存在的「真實」,是我們透過自己觀點所形成的想像。換句話說,外在世界實無一物,一切都存在於內心之中。 課本 第12-14頁 13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4 圖1.1 一本書 課本 第14頁 14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5 圖1.2 太太的觀點 課本 第15頁 15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6 圖1.3 先生的觀點 課本 第15頁 16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7 尋求真實 「現代觀點」認為人的主觀性是無可避免的,而「後現代觀點」則更進一步指出根本沒有「客觀的真實」這回事,真正存在的只有許許多多主觀的論述而已。 一連串的探討主要凸顯了兩件事: (1) 科學提供了一些方法與步驟,讓我們可以有效地跳脫這個兩難困境,可以在不必直接觸碰「何謂真實」這個問題的情況下,去研究人類,並解決人所面臨的困難; (2) 各種不同哲學的立揚,事實上讓我們在建構我們的研究時,可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課本 第16頁 17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8 社會科學的基礎 理論不是哲學或信仰 社會的規律性 社會科學理論所處理的是「是什麼」(實然),而非「應該是什麼」(應然)。
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基本上是要去尋找社會生活中的規律與模式。 規律性究竟從何而來?首先,社會上許許多多的正式規範,先天上就已經為人的社會行為造就了相當程度的規律性。除了正式規範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形成規律的潛在規則。 課本 第17-19頁 18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19 社會科學的基礎 社會的規律性 社會行為的規律性,有三種常見的駁斥論點: 1.有些規律太過顯而易見。
2.這些規律通常都有反例,而遭受到「規律性不足」的批評。 3.在社會行為上,人們很容易就可以憑著自己的意願來顛覆規律。 課本 第19頁 19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 社會科學的基礎 社會的規律性 顯而易見的規律 對於顯而易見的事物作詳盡的記錄,不論對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工作。
遇到例外該怎麼辦? 任何規則永遠都有例外,而例外的發生,不見得就可以用來駁斥所提出的社會規律,說這些規則是錯誤或不重要的。 社會現象的規律性是以一種機率的型態存在,因此並不需要所有的案例都百分之百吻合。 人為的干擾 課本 第19-21頁 20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1 社會科學的基礎 群體,而非個人 社會科學家所研究的社會生活,主要是反映許多個人聚集而產生的集體行為。所建立的理論,通常也都是描述群體生活的本質,而非針對單一的個體。 社會科學的理論存在的目的,在於解釋集體行為的型態為何是如此的規律,即便是個人的行為會因時間而改變。 社會科學研究探討的不是人類本身,而是企圖去理解人類互動而形成的系統如何運作,以及人們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這個系統中的要素並不是人,而是「變項」。 課本 第22-23頁 21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2 表1.1 美國的出生率:1980–2006 * …… 課本 第22頁 22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3 社會科學的基礎 概念與變項 變項:屬性的邏輯群聚。性別變項是由男性、女性兩個屬性所構成。
社會科學的研究,關注的是變項以及不同變項之間的關係。 屬性:可以是類別或是數值,是用來描述一個研究對象的特徵或性質。 課本 第24頁 23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4 圖1.4 變項與屬性 課本 第25頁 24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5 兩變項間關係說明(兩種可能性) 25 圖1.5 課本 第27頁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6 社會科學的基礎 概念與變項 「理論」描述了變項之間的關聯,而這個關聯則合乎邏輯的預期。這個預期牽涉到「因果關係」的概念。
因果關係:是指在我們的預期下,一個人在某變項的屬性,將會導致、誘發或是促成另一個變項出現某個特定屬性。 自變項 :一個變項及其值在分析中並不是有疑問的而是已知者,稱為自變項。自變項假定是導致或決定依變項。 依變項 :一個變項假定它是決定於或是受其他(稱為自變項)變項的影響者,稱為依變項。 課本 第28頁 26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7 表1.2 教育程度與反同性戀偏見 課本 第30頁 27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8 社會研究目的 探索性質的社會科學研究常常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工具,研究人員會把這類研究的結果,當作為進一步研究其他主題的根據。
有些社會研究的目的在於描述社會事務的狀態。 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都有相當程度的解釋性質。 課本 第30頁 28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9 探索人類問題的研究倫理 一些以人類為對象,如醫學、社會科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常在若干時日後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29 課本 第32頁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0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個案與通則解釋 個案解釋:對於某個單一事件的完整詮釋,因此會讓我們覺得對這個事件有了一種全面性的理解,但是這個解釋僅限於這個單一個案。 通則解釋:通常解釋某一類型的情境,而非單一事件。它試圖以少數幾個因素,以求「簡潔地」解釋某類現象。通常只求解釋現象的一部分,而非巨細靡遺地考慮所有變項。 課本 第33頁 30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1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演繹與歸納理論 歸納(歸納式推理):從個別觀察,衍生到普遍性結論,從一個一個獨特的觀察之中,發掘出帶有普遍性的趨勢,就像在眾多的事件中找出某種程度的秩序一樣。 演繹(演繹式推理):從普遍性推論到一個特殊的結論。思考從(1) 一個合理或理論上預期的模式,進行到 (2) 實際觀察以測試這樣預期的模式是否真的存在。 演繹法從「為何」成立,推演到「是否」成立,而歸納法的推論則是相反的方向。 課本 第35-36頁 31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2 圖1.6 科學之輪 課本 第36頁 32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3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質化與量化資料 量化與質化資料在社會研究中的區別,主要在於數據化,或者是非數據化的資料。
量化通常使我們的觀察更加明確,也更容易進一步加總、比較資料,並做出摘要。 優點:具有數字能夠度量某些特性。 缺點:僅有數字可能會喪失豐富的意涵。 質化資料相對於量化資料而言,能夠保留更豐富的意涵。質化資料也有文字敘述上的缺點,例如,文字之所以能夠囊括豐富意涵,部分是來自表達的模糊性。 課本 第37頁 33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4 社會研究的二元辯證 理論與應用研究 一方面,他們醉心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驅使他們去解釋,從混亂的現象中理出一番頭緒。(理論研究)
另一方面,受到研究主題的啟發,社會科學家也會致力將他們的所學貢獻社會,想要做出一番改變,將知識化為行動,專注在改善現況。(應用研究) 對於整體的社會研究而言,兩種研究取向都是有其理論基礎且重要的,並且兩取向之目的都為社會做出一番改變。 課本 第40、42頁 34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35 研究計畫 貫串全書的主題:如何為撰寫研究計畫作準備。 多數有組織的研究,都會以一段描述開始,說明這個計畫的內容,像是:
這個計畫提出的研究問題為何? 又將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撰寫這些研究計畫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取得必要的資源,以執行計畫中預定的研究。 課本 第42頁 35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Download ppt "Chapter 1 人類的探究與科學 © 2010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